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穷到太监都呆不下去的封地,但是却有人愿意以死相酬!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10:52:53

穷到太监都呆不下去的封地,但是却有人愿意以死相酬!

穷到太监都呆不下去的封地,但是却有人愿意以死相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虽然说,皇亲国戚们都想方设法的想要往繁华的地方走,但是毕竟繁华的地方有限,分来分去,总有那么一些倒霉的皇亲贵族们,会被分配到比较荒凉的地方。

而朱元璋第二十个儿子,韩王朱松一脉,就遭遇了这样尴尬的处境。

朱松的封地,原本是在辽东开源,这里古称黄龙府,接近蒙古和女真各部,到明末时,开原已经建成规模很大的城池,在整个辽东镇,规模仅次于辽阳城。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到永乐五年,朱松去世,他都没有去开原。没想到后面却有了个变化。到永乐十年的时候,朱松的儿子朱冲继承了王位。但是朱棣却不想让他去开原了,想给侄子换个封地。

这个封地就是平凉。平凉原本是朱元璋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的封地,因为朱楹没有儿子,所以朱楹死了以后,安王这个职位并没有传下去。安王府各类配置人员都被遣散,只留下一百多军人守护安王府。

因为开原那里地处东北,朱棣想着这里离内地太远,不适合投入太多的军力和财力,朱棣想着,与其把朱冲调去开原,不如把他调去平凉,更有用。

于是朱冲的藩地就变成了平凉,原先的安王府就成了韩王府。

只是平凉这个地方实在太荒凉了,土地贫瘠,直接影响了韩王和下面旁支宗室的收入,大家长期呆在那里,也难免不怨气冲天。到了明宣宗时代,韩王就曾经请求把他调到富裕的地方去。

其实,如果本着公平原则,韩王一脉已经驻守平凉那么久,确实也该换换人来驻守了,只是,没有人愿意来平凉这个荒凉的地方啊。于是明宣宗只好厚脸皮的继续让韩王守在平凉,毕竟要是大家都往富裕的地方跑,谁来保家卫国呢?

久而久之,一些宗亲因为生活困难,干脆去压榨、欺负地方官员,利用自己的权势积累财富,搞得民不聊生。韩王也有尝试对此加以管束,宗亲不服,还非常的不满。

有一个郡王,甚至还因为太穷,把郡王的金册都拿出来抵押给别人,被朝廷发现之后,连郡王的爵位都没有了。

不仅宗亲们待不下去,下人们也呆不下去,到了明宪宗时代,韩王府就有一个太监李毅,因为实在太穷了,不想再留下平凉挨穷,于是伪造了韩王的手令,骗得守卫打开城门,想去京城,没想到还是被截获了,又被送回了韩王府,让韩王自己处置。

穷到连太监都呆不下去,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逃走,可以想象,当时的平凉有多穷了。

后来,到崇祯时期,明朝已是强弩之末,眼看着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攻来,韩王和各位宗亲打算逃难,但平凉知府简仁瑞却是个有大义的人,极力劝阻韩王不要弃城而走,应该留下了和社稷同生共死。

韩王不想留下来白白送死,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想劝简仁瑞一起走,简仁瑞却坚决要留下,坚守平凉,最后自尽而死。

没有想到,最终陪着平凉同生共死的人,不是韩王,而是简仁瑞。

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有人受不了贫穷而逃走,却也有人坚守国家大义,愿意以死相酬。

太监是怎么炼成的3

掌握朝政,统领群臣虽然威风,但这并不是王振的最终目的,事实上,王振并不只是一个贪财贪权的人,他也有自己的追求抱负。

? ? 王振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像自己的这位偶像一样,横扫千军,锐不可当。他的这位偶像就是朱祁镇的曾祖父朱棣。

? ? 虽然自己以前只是个文人(现在是太监),但却十分向往率军出征的威风凛凛,而先辈郑和的丰功伟业也不断鼓励着他。

? ? 太监就不能横刀立马吗?立给你们看看!

? ? 这下问题严重了。

? ? 一个人如果饥饿就会去找东西吃,因为这是他的基本需求。

? ? 如果他已经吃饱了呢?那么他就会四处闲逛,找点事情干,反正闲着也闲着。

如果一个吃饱的人又找不到什么好事干,他可能就会去干坏事,实现自我价值。

? ? 王振大概就属于后两种情况。

? ? 他已经大权在握,家财万贯,权和钱都有了,这位死太监也有了新的人生追求——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 ? 应该说,有这样的志向是好的,但问题关键在于这位有志太监本身的素质如何。

? ? 就如同一个贪官污吏,平日只是贪污受贿,这样的恶行固然让人愤慨,但这并不是他们作恶的最高境界。

? ? 所谓作恶的最高境界,就是明明没有这样的才能,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去干一些所谓的好事。

? ? 这才是恶人中的极品。

? ? 王振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品,他明明是个不成器的教书先生,明明是个投机的死太监,明明是个贪图权位的小人,这些我们都 不计较了。但他现在居然要把自己往军事天才,战争英雄上面靠,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 ? 偏偏当时的时局给了他这样一个不要脸的机会。

? ? 敌人出现

? ? 我们前面说过,那位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的马哈木有个好儿子,这话确实不假,永乐十六年(1418),马哈木的儿子脱欢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从此开始了称霸蒙古的军事行动。

? ? 事实证明,这位仁兄确实是有本事的,仅仅过了六年,脱欢就击败了瓦剌的其他部落,统一了瓦剌,成为了瓦剌独一无二的首领。

? ? 之后,他拥立黄金家族成员脱脱不花为汗,并开始攻击阿鲁台。

? ? 由于当年被朱棣打得太惨,阿鲁台元气不足,在与瓦剌的战斗中被击败,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被脱欢击败,并最终战死于大漠之中,这位曾与永乐第一名将朱棣周旋几十年的风云人物就此结束了一生。

? ? 脱欢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的梦想绝不局限于做一个太师,他的真正理想是恢复大元的天下,重新占据中原,但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 ? 正统四年(1439),壮志未酬的脱欢死掉了,可是明朝并没有因此得到和平,因为替代他的,是一个更为可怕的对手——也先。

? ? 也先是脱欢的儿子,他比他的父亲更加强悍,也更加聪明。短短几年之内,他向西攻击哈密,控制了西域通道,威逼明朝西北边境,他向东攻击兀良哈,正统十年,瓦剌彻底击败了兀良哈三卫,并控制了当时尚很弱小的女真族,甚至威胁到了朝鲜。

蒙古人虽然善战,但并不是打不死,他们也只有一个脑袋,而抢劫是刀口舔血的行当,随时可能完蛋。为几匹布就把命丢了,实在不划算。

? ? 于是,在此之后,蒙古开始走第一条道路——和平发展之路。

? ? 他们开始和明朝政府做生意,但蒙古有什么生意可做呢?

? ? 不要忘记,虽然他们不搞农业和手工业,但他们也有畜牧业,蒙古部落家家户户都养马、养羊,发财致富之道就从这里开始了。

? ? 在部落首领的倡议下,蒙古部落开始大量放牧,生意也越做越大,贸易的形式以朝贡为主,每年蒙古定期入京交易,经常带着牲畜千余头,皮毛几千张,浩浩荡荡地来做生意,随行的还有使者从古至今,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派外交使节会一下子派出上千人,而这些所谓的使者实际上是蒙古的小商小贩,他们都是赶着自己的牛羊马来做对外贸易的。

? ? 如果就这样做生意做下去也不错,毕竟各取所需,而且明朝总是处于贸易的优势地位,每年都是贸易顺差。

? ? 因为手工业品的生产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从史料分析,当时的明朝政府也确实有抬高物价的嫌疑,各种瓷器、纺织品的价格确实有些偏高,但蒙古人也只能全盘接受。

? ? 道理也很简单,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你想买就买,想卖就卖,不愿意就散伙!

? ? 明朝的人可以不吃牛羊肉,但蒙古人不能没有纺织品,没有日常用具,所以不能散伙。

然而这看似对明朝而言一本万利的生意中,却隐藏着危机。

? ? 到了也先时期,由于需求量大,朝贡贸易剧增。本来一年只做一次生意,渐渐发展到一年数贡,每次来做生意的有几千人,牲畜、皮毛和马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要知道,这些牲畜、皮毛都不是白送的,明朝政府需要用大量的东西来换,由于皮毛数量过大,而手工业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明朝政府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那么多现货供应。

? ? 明朝政府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掉入了一个贸易陷阱,看似不懂贸易的蒙古部落实际上十分精明。他们选择这些牛羊作为贸易品是有着很深的考虑的,因为放牧牛羊对于这些游牧民族而言几乎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

? ? 放牧所需的人工成本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平日的生活就是放牧,除了这 个之外也没有什么工作可干,自然也不需要统计误工费。而牛羊吃的是草,这些都是天然资源,在羊毛衫尚未流行的当年,草原沙漠化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 ? 牛羊养大后,直接送到明朝来交换东西,一头牛可以换到很多明朝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明朝的出口产品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迟早会供不应求,这样下去,国家怎么得了。

? ? 而也先也以自己统一蒙古的声威和武力为后盾,玩儿了几招阴招。

? ? 他用劣质的马匹冒充好马,索要更高的价格。此外,他还改组了自己的使者队伍,在其中塞入了大量强盗小偷,搅扰沿途居民。到了后来,他派去的那几千人几乎就不是来做生意的,而是沿路抢劫的盗匪。

? ? 蒙古部落的这一倾销行为让大明帝国的大臣们十分不满,某些大臣便有意搞点贸易 保护措施,限制蒙古肉制产品冲击国内市场。

? ? 在这些大臣中,有一个人推行这一政策最为积极,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人竟然是王振。

? ? 王振本来就是个只顾自己,不管国家的人,他怎么会这么积极呢?

? ? 原来在此之前,也先每次来做生意,都会给王振行贿,然而时间一长,也先把这茬儿给忘了。

? ? 于是王大人突然之间愤怒起来,命令核实使者人数,然后一下子减去了应付金额的五分之四。

? ? 就算也先做生意不老实,是个奸商,但人家毕竟还是讲信用的,牛羊还是送给你了,而王振却一下子成了外贸稽查员,竟然几乎全部没收,连发票也不给。

? ? 也先被彻底激怒了。

原本只是用武力威胁,在此基础上再干点奸商的勾当,无非是想捞点好处,然而这次被王振稽查队抓住了要害,狠狠地罚了一次款,也先血本无归。

? ? 本来就跃跃欲试,想搞点名堂的也先终于坐不住了,这次的事情让他找到了借口,他擦亮刀剑,备好马匹,准备发动攻击。

? ? 三十五年前,祖父马哈木就是被眼前的这个庞大帝国所击败,现在复仇的机会到了!

他之所以兴奋,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实现自己抱负,扬威天下的机会。

? ?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开始秘密地筹划。

? ? 当时也先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明朝的边境将领已然不是对手,大同守军连连失利,纷纷告急,朝廷经过会议,决定派出驸马井源出兵作战。

? ? 驸马井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他的出征缓和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 ? 然而就在他出征后第二天,皇宫就传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

? ? 皇帝要亲征了!

? ? 这正是王振捣的鬼。

? ? 王振想要远征立功,但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威望带兵出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想到了皇帝。

皇帝是自己的学生,一直听自己的话,只有借助他的名义,才能实现自己统率大军的梦想!

? ? 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朱祁镇下达了亲征的命令,召集大军共二十万,立刻准备出征。

? ? 这里要说一下,很多史书都说此次出征共有五十万人,根据本人考证,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由当时动员兵力的时间及京城附近的布防情况分析,几天之内,绝对不可能召集五十万大军,当时京城的三大营总兵力是十七万左右,加上附近军队,共计数量应当在二十万左右。

? ? 我们知道,兵家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人也要吃饭,要睡觉,这就必须准备好粮食帐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仗就是打后勤。

? ? 朱棣远征之时,会征用大量的民工、牛 马车辆,并设置专门的运粮队,准备后勤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

? ? 那么王振统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出发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呢?

? ? 答:不到五天!

? ? 七月中旬接到边关急报,七月十七日就出征了!

? ? 在王振这个蠢货看来,只要把人凑齐就行了。他事先通过边报得知,也先只有两三万人马,所以他征召二十万大军,认为这样就一定能够取胜。

? ? 是啊,这个算术小学生也会做,二十万对两万,平均十个人对一个人。似乎不用打,一人踩上一脚也能把对手给踩死。

? ? 王振就是这样想的,他的作战思想似乎也就源自于此。

? ? 无知啊,真是极度的无知!王振这个出生市井的小人物此刻终于显出了他的本色,

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人当太监,是因为工资高吗?

古往今来,付出劳动,换取报酬,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要跟其他人一样,承担工作的辛苦,还要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换取这个?工作机会?,更会有生命危险,这群人就是太监。

说起太监,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叫太监,到了明清时期才出现了这种叫法。在周朝时期,称阉割的男人为寺人;在明清以前被称为阉人,或者中官,当然,叫的最多的则是宦官。


为什么呢?

宦是?养?的意思,比如:宦者养也,养阉人而守宫使,即:养几个阉人在宫里听候使唤。其实,在现代人看来,这工作给多少钱都不能干。但是,在古时候,很多生活困难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能有一口饭吃,甚至,会主动将年幼的孩子送去做太监,想想真是有些残忍。

那么,古时候,太监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虽然,太监的身份有些尴尬,但毕竟是为皇室效力,服务内廷的人员。所以,皇家不会让他们做?义务劳动?,太监也跟皇室贵族、公卿大臣们一样,按月领取俸禄。在明清两代,太监们都有品级之分,其俸禄的高低,也是按照品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

不过,虽然太监有品级,但与朝廷的官员们相比,即便是同品级的太监,其领取到的俸禄也无法与普通的官员相比。以正四品官级为例,普通的正四品官员,一年的俸禄大概在144两白银左右,而同级别的太监,只能拿到十分之一的数量,也就是14两多一点的白银。

由此可以看出,太监们的工资并不高。


不过,在明朝的时候,太监的权力比较大。

明朝时期,宦官专权,这个在很多影视作品和历史资料中都有体现,相信很多朋友对其也有所了解了。正因为如此,很多明朝的宦官,虽然每月正常的俸银并不算多,但是,其手中的权力却成了敛财的工具。所以,很多明朝宦官实际上都非常富足。

比如:王振,作为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在其死后,竟从家中查出了60余库的金银,以及无数的珍奇珠宝,而装修华丽的宅院、马匹、良田更是不计其数。此外,武宗时期的太监刘瑾,以及熹宗时期的太监魏忠贤,都是非常有名的富豪宦官。

这些人,如果不使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话,是不可能拥有那么多财富的。正是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所以,不管朝廷给多少俸禄,他们都不在乎。


到了清朝时期,在宫中当差的太监,同样按月度领取俸银。依照当时的规定,太监们每月的俸禄由月例、月米、公费钱、恩加银组成。其中,恩加银,属于一种额外的奖金,类似于现在的老员工奖励。一般都是给在宫中服役时间长,工作态度好的老太监,而工龄较短的新手,则是没这笔钱的。

其实,清朝的太监,俸银也是按照级别、官衔来发放的。

四品督领侍,月工资是八两白银,月米是八斗,公费钱是一贯300;五品的要低一些,月工资是七两,月米是七斗,公费钱是一贯200;六品更低,分别是五两月银、五斗月米、一贯公费钱。工资最少的应该是八品副侍监,每月三两月银,三斗月米,300文公费钱。

以上这些都是有品级太监的月俸禄,如果是没有品级的小太监,则会按照三个等级来发放工资:

一等是三两月银、三斗米、600文公费钱;

二等是二点五两月银、二点五斗米、600文公费钱;

三等是二两月银、两斗米、600文公费钱。除了每月的工资以外,太监们每年还可以额外得到节日的赏金、加班费等赏银。


此外,赶上龙颜大悦的时候,太监们会得到更多的赏银。

比如:遇到皇帝大婚,或者是诞下龙子之类的大喜事。除了钱财的奖励外,太监们还可以领取到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宫中会按照不同的季节,赏赐一些绫罗绸缎、纱布皮革,更有一些珠宝、玉器、字画、书籍等物品。

通常情况下,像端午、中秋这种传统的重要节日,太监们都会得到一些额外的赏赐。当然,如果太监做事得力,受到了主子的赏识,那各种犒赏、恩赐也是少不了的。除了皇宫之内有太监外,宫外的王孙府邸也是有太监服役的。

这些宫外的太监,与宫中的太监一样,也是有官衔和品级之分的。不过,他们的工资由服务的外府自行承担,皇室是不管的。当然,月银的数量也没有宫中那么多。由于,京城中大小府邸各不相同,所以,即便是同一品级的太监,其在宫外府邸服役得到的俸禄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太监作为国家机构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他们得到多少工资,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是,利用职位之便,做出对国家或百姓有害的事,那可是不被容忍的。

参考资料:

古代不允许男性随意出入后宫,为何古代没有把太医变成太监呢?

在古代,后宫是皇帝的妃子所居住的地方,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后宫这个地方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尤其是除了皇帝以外的男子。

因为久居深宫不得宠的妃嫔很多,皇家还要为了血统的纯正和颜面,即使妃嫔老死宫中,也不允许和别人私通,如果有人敢擅闯后宫,那就是死罪。

但日常生活中又需要男人来做一些力气活,宫女虽然可以做这类活,但始终是女子,不能做好,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太监的缘故。

除了太监,还有一类人能够自由地进出后宫,却不用像太监一样被阉割,那就是太医。而太医作为男人进出后宫,而后宫中又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妃子,如果妃嫔得宠,太医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么如果不得宠呢,不得宠的妃嫔难免情感上会孤独,太医实在很难说能抵住诱惑。

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这必然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可为何不要求太医也阉割了呢?我们可以仔细来分析一下。

我们都知道太医不同于太监,太医是在民间经过层层选拔而任职太医院的具有高超医术的郎中,而太监则是因为生活所迫或者家庭困难无法正常生存而走投无路,自愿用一副残缺的身体入宫伺候人的。

如果太医不在宫里给皇族看病,也可以到民间给百姓看病,因为太医毕竟是经过选拔的,他们的医术可以说是非常高明,如果他们回到家乡开个医馆给人看病,一样有很不错的收入。

如果要将太医阉割才能进宫看病,那可能就没人想当这个太医了,因为他们肯定不愿意这样做,不要说身体上的缺陷,就是在精神上也会让他们崩溃的,所以没有人会为了当太医,而选择和太监一样的路。

以险恶的人心来揣测的话,被阉割的太医假如要进行报复,那皇室成员的生命就会出现很大的威胁,这是不划算的,而且很多人会放弃太医的职业,选择远走他乡。

假如皇宫中有人生病了,就会很麻烦,因为宫中没有大夫,需要出宫去现找。就算有人愿意这样做,身体残缺了,心里肯定难受,看病的时候难免分心,所以这样也不是个好的办法。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大家看电视剧的时候,估计也会发现,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家传承,而不外传的,古代的医术也是这样,而且还是传男不传女那样的,没有开课教授这一说。即使有教,也只是略微的教一下皮毛而已,人们不会把学到医术的精髓传授出去给他人,只会传给自己家的后代。

如果太医只有被阉割才能入宫的话,那就真的这身医术要失传了,这样下去,厉害的大夫越来越少,不仅对皇室的日常生活造成困难,也对平常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困难,如果发展到后期,就会变成没有名医治病救人,那么那时候就会出现哀鸿遍野的情况。

太医能够作为一个不阉割的男人到后宫去看病,说明会一门技术到什么时候都吃香,都可以有特殊待遇。

当然太医进入后宫看病时,一定要遵守规矩。首先太医入宫给妃子看病时,有专门的太监宫女侍候在一旁,太医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所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但太医可不能随意给妃嫔看病,也不能和妃嫔有肌肤接触,电视剧中有太医给嫔妃看病的场景,一般都是隔着一层薄帘,妃嫔在里面,太医站在帘外诊断病情,在历史上应该是真的存在的,当然,会这门技术的太医应该也不多。

大部分情况下,太医在给嫔妃看病的时候,都会?悬丝诊脉?,就是太医在给嫔妃把脉时需在妃嫔手上放一块薄纱,才能为她们诊病。

看完病后,太监或者宫女就会送其出宫,这样就杜绝了太医与妃嫔单独相处的机会。而且,太医是在太医院上班,值班有专门的太医的住处,不值班太医的晚上会出宫回家,跟后宫嫔妃日常接触的机会很少的。

当然,上述这种情况还是在明朝之前,在明朝之后,随着专制皇权的加强,后宫妃嫔即使生病了,医官也是不得进随便去后宫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病呢?

妃嫔描述病情然后让自己的太监去太医院将病情再转述给太医,太医根据描述的症状给太监取药。在太医被传唤到后宫的时候,会受到更严格的监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8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