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皇帝为何钟爱抄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古代,有“籍没家产”这一种刑罚,其俗称就是“抄家”。现在古装电视剧这么多,大家肯定看过各式各样的抄家。电视剧《鹿鼎记》里面有一段周星驰实验的韦小宝抄家鳌拜的情节,估计大家都记忆犹新。不得不说,抄家这个方法,深受我国古代帝王将相的喜爱。皇帝喜欢抄家不是因为犯人犯罪,而是为了后面要说到的几个好处。
一般咱们都认为抄家肯定是这个人要杀无赦砍脑袋了。其实不然,古时候就算你是犯了一点小错,也有可能被抄家。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为啥古代皇帝那么钟爱抄家这个刑法!
支援国家经济
贪官污吏众多算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和古时候比,如今的贪官真是九牛一毛。在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谁有权利谁就是老大。和皇帝越近的人,权利就越大,他们背地里勾结,有不少黑色收入。所以那些皇帝身边的宠臣啊,亲信啊,嫔妃啊,哪个不是腰缠万贯呢?不夸张地说,这些人贪污的钱甚至比国家一年的收入都要多。
清朝是抄家的代表性时代。从雍正开始就喜欢抄家,一直到清朝灭亡。熟悉清代历史的朋友估计早就知道了,雍正特别厌恶贪官污吏。所以看看雍正的历史,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动不动就抄家。不过倒是有点好处,雍正皇帝治国期间,因为抄家导致了国家财政情况好转,比康熙年间还要好!同理,还有一个经典案例,清朝嘉庆年间皇帝也爱抄家,和珅就没有幸免于难。当然大家也知道和珅不是什么好东西,把他的家抄了,这国家财力嗖嗖的上涨啊!这些皇帝虽然一言不合就抄家,总算是抄的有点效果,皇帝爱上抄家也情有可原。
震慑手下大臣
这个也非常好理解。皇帝日理万机,自然做不到对手下所有人都能管制。老话说的好:擒贼先擒王,咱们把当大官的给震慑住了,底下那些小弟还能不老实。用什么方法呢?抄家!皇帝抄家可不是把这些当官的家里搜个精光就结束,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小奴婢都得遭殃。
据史书上记载,只要是被抄家的官员,家中的妻妾侍女全部要送走,不是送到教坊司就是卖到青楼,成为其他官员的玩物。这个理由非常变态,古代人那么要面子,这种侮辱多让人颜面扫地。一部分胆小的看见这种后果,可不敢随意的违法乱纪,都老老实实地给皇帝干活,服服帖帖的,夹着尾巴做人。皇帝也因此树立了威望,有了万岁的尊严,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皇帝喜欢抄家。
收买民心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抄家算是一种死罪。在古代,被抄家之后的官员都是被流放到偏远地区就结束了,不会真的被杀死,除非这人作恶太多。被流放这种情况在清朝经常发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来皇帝的威严得到保护,震慑了贪官污吏,二来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得到大幅提升。古代帝王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口碑的,不是真的要杀死官员,只是说说而已。这些官员自然也知道皇帝手下留情。对他们来说流放几乎是最好的结局,再过几年,皇帝还会赦免这些贪官。这样下来,这些官员可以说是捡了条命,自然会对皇帝十分敬重,感恩戴德。其他官员知道后,也会认为皇帝通情达理,并非心狠手辣,更愿意为这样的任君好好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看来,皇帝反而是最大的赢家了。不仅有钱拿,还树立了自身形象,难怪皇帝都喜欢抄家。
每个人都有自尊的空间,这个空间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而异。因此,在人与人交往时,要特别照顾到这点儿,如果做不好,轻者生意失利,官场丢官,重者会危及生命。明朝著名宰相张居正就吃了照顾不到别人自尊的亏,以致在死后被万历皇帝朱翊钧抄家,大儿子死于非命,全家饿死十余口,自己差点儿落个挖墓鞭尸的下场。
网络配图
明朝隆庆皇帝穆宗临死时,下诏让高拱、高仪、张居正、冯保四人作为顾命大臣辅佐万历小皇帝朱翊钧。后来高拱贬回老家,高仪病死。朝中剩下张居正和冯保两人继续辅佐万历皇帝,冯保主外,张居正主内,因此,万历皇帝朱翊钧特别信任张居正,大事小事也没有专过权,对张居正是言听计从,每逢有事,从没有直呼过张居正的名字,都称张居正为“元辅”,但是,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要对张居正的家人下那么大的狠手呢?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仇恨从哪里来的呢?当时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都也搞不清楚,只是互相的猜测,却没有谁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抄张居正的家时,张居正的心腹家人张三居然侥幸逃脱,后来一直在人间隐名埋姓,躲过了这一劫。许多年以后,就在张三快要寿终正寝时,朝中某位重臣,不知从何渠道,打听到了张三的下落。从张三的嘴里,发现张居正被抄家原因的一些蛛丝马迹……
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事居然和一个叫艾自修的进士有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全国十几万举子云集京城来争四百名进士的位置。一时间,北京城人满为患。开考后,举子们经过几次考试,尘埃落定,十几万人中有四百名举子荣等龙虎榜。举子们看过榜后,有人兴高采烈,有人垂头丧气,还有人摩拳擦掌,准备下年在战,不登龙虎榜誓不罢休。
还不知道:雍正和曹府的读者,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可不是一般人,他出生于当时的南京第一豪门曹家,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很多人都认为曹雪芹本人就是小说中贾宝玉的原型,而现实中的曹府跟小说中的贾府一样落得了一个被抄家的下场。那么,历史上曹家到底犯了什么罪,被雍正皇帝给抄家了呢?可能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曹雪芹一本《红楼梦》写下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现流行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曹雪芹是以曹家为题材写下《红楼梦》,另一种认为曹雪芹以另外一个家族为题材。不管怎样,都不影响曹家兴衰的历史研究。
曹雪芹的五世祖名叫曹锡远,是明朝万历末期的沈阳官员,官拜沈阳中卫指挥史。明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曹锡远被俘虏为奴,按照满人包衣制度,他被编入正白旗家奴,是曹家由明入满的第一人。曹锡远与妻子张氏育有一子,名叫曹振彦,按照满洲包衣制度,一人为奴,其子子孙孙皆为奴,所以曹振彦也成为正白旗包衣。天聪八年(1634),曹振彦在正白旗固山贝勒多尔衮身边立功,成为其属下的 *** 包衣佐领,即旗鼓佐领。后随着多尔衮入关作战,于山海关前与李自成作战再立军功。清朝建立之后,曹振彦带着儿子曹玺参与南征剿灭南明弘光政权,又随多尔衮平定姜瓖叛乱,累功除武从文,拜留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后一路升迁至两浙都转运盐司运使,品阶从三品。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病逝,顺治帝夺其封号,将正白旗收归皇帝统领,这就将原有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曹家由贝勒包衣变为皇帝家奴。清朝的官僚系统分为两部分,一是文武百官、各部院组成的国家行政体系;二是由皇帝掌管上三旗组成的内务府,即皇帝私人官僚体系。曹家便是由此进入内务府体系,据《内务府满文奏销档》记载,曹家属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三旗鼓佐领下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正白旗虽有都统,但已不得干涉内务府的人员管理,也就是说曹家直属内务府管辖,与正白旗都统不再有隶属关系,规格要比普通汉族包衣高很多。
曹家在曹振彦之子曹玺这一代,再次受到命运的眷顾,清朝规定皇子的乳母需要在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中选择,曹玺的妻子孙氏就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奶妈。凭这层关系,曹玺当上了内务府工部尚书,又在康熙二年(1662)首任江宁织造郎中,开启曹家58年的“大观园”生活。曹玺的妻子孙氏被康熙帝封了诰命,儿子曹寅十六岁就入了宫,做了康熙帝的銮仪卫。曹玺在江宁织造任上病逝以后,该职位空缺数年,先由曹寅协办,后由曹寅正式接班,成为第二任郎中。这个曹寅幼年陪伴康熙帝长大,成年后站在皇帝身边当差,二人同喝一口奶长大,关系相当亲近,所以江宁织造非曹寅不能担当,那么这个江宁织造到底是什么机构,又有什么职责呢?
明面上:皇家御用造衣机构
江宁织造由明朝延续而来,由国家拨款,负责采购丝织原料、招收匠人、织造皇家所用衣物绸缎,具备经营权,所得收入上交内帑。在清朝,江宁织造属于内务府派出机构,皇家御用造衣、内帑收入来源的重要部门,由于地位尊贵,于地方仅次于两江总督。据载,江宁织造规模最大时拥有织机3万多台,男女工人5万左右,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是一个相当肥的差事。康熙皇帝将江宁织造交给曹寅,是对曹寅十足的信任,可以通过该机构为其敛财,在这一点上,与乾隆帝重用和珅有点相似。
暗地里:监察江南官民、统战遗民思想
康熙帝执政期间,江南地区并不安稳,这里是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地方,由于满清入关以后的民族同化政策操之过急,致使南方众多精英人才选择归隐,并不愿意出仕为清朝效力。更有甚者,他们暗中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加之“明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焕一直传闻流落江南,康熙帝需要利用江宁织造为幌子,暗地查访江南遗民的动态,并监察两江区域的官员动向。曹寅为何适合这个人选呢,首先是皇帝信得过他,其次是他具有良好的遗民基础,他的族舅顾景星是明末著名文人,在南方遗民中颇有影响力,曹寅通过族舅的人脉结识了众多明朝精英遗民,这对于思想统战工作很有帮助。所以曹寅与其父亲一样,不仅仅是皇家采办衣物的专员,还是皇帝内帑敛财的理财经理,更是康熙帝安插江南的中央特派员。
“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康熙朱批》
清朝大臣向皇帝上奏分为普通奏折与密奏,普通奏折需要通过礼部通政司上呈皇帝,而密奏则可以直接传至皇帝。曹寅在任期间,康熙特意嘱咐监察一事皆密奏,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密折共计3119件,曹寅与大舅子李喣所上占据619件,可见曹寅干的皆是比较私密的差事。其中“一念和尚”、“朱三太子”的情报皆有记录,康熙四十七年(1708),一念和尚起义失败被抓,又供出朱三太子藏匿地址,导致这一巨患在山东被抓,朱三太子凌迟处死应有曹寅的功劳。曹家在曹寅这一代算是盛极一时,皇帝对其信任无比,又多给予恩惠,以方便其特务活动,康熙一朝红极一时,曹寅也被认为是《红楼梦》里贾政的人物原型。
家道中衰
曹寅为人较为公正,但由于特派员的身份需要大量活动资金,单说笼络遗民,曹寅在府内搭上戏园子,常邀请文人名流入园宴饮,又出资为他们发表书籍,还出钱修《全唐诗》供江南文人学习。这就不得已需要增加收入,清朝初期的官员俸禄并不高,正一品官员年俸为180两,曹寅的俸禄为105两,那么他的活动经费又不能从内帑收入里抽出。故而有学者认为他的创收是以江宁织造为平台,通过操纵生丝价格,低价收购,高价卖给织造机构,以此获得差价;又以朝廷拨给织造机构的款项为资,投资生意获得利润,这两项应该属于暗箱操作。至于康熙帝,他为了方便曹寅的特务活动,先后任命曹寅代管大运河钞关,兼任江淮巡盐御史,睁只眼闭只眼的给予他运河收入、盐税收入。
据学者推算,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命曹寅巡盐御史起,江淮盐政收入为每年55万两,其中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正税,需要上交国库,这部分大概为21万两;其二为杂税,由御史自由支配,这部分大概有34万两。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除去正常开支,曹寅在盐政上大概结余了180万两,这180万两并未作为他用,而是全部花在了康熙帝的南巡中。康熙帝一生六次南巡,有五次都是江宁织造承办,这个经济压力完全落在曹家头上。康熙帝南巡途中的行宫、台棚、牌坊、戏台搭建、皇帝御用食材、特产采购、随从人员的衣食住行皆由曹家安排,最长一次南巡于江南住了百余日。曹寅除了在盐政上加派杂税累积的180万两花干花尽之外,地方官僚士绅捐赠用的一干二净,正税挪用137万两亦无所剩。
“曹寅、李喣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康熙朱批》
时任两江总督的噶礼因此上书弹劾曹寅,康熙帝深知此项亏空用于自己南巡,故而帮助他遮掩了过去,只是命曹寅赶紧想法弥补亏空。曹寅为官生涯后期几乎都是在填补这个亏空,直到弥留之际,曹寅还亏空盐税23万两,这便是曹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曹寅去世之后,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但不到一年便病逝,后由曹寅继子曹頫顶缺,但曹頫过于年轻,办事不力,故而康熙帝不再过于庇护。到了雍正即位以后,开始整顿康熙朝的弊政,尤其重视贪腐亏空一事。
“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雍正朝起居注册》
雍正即位一个月便通过户部向各省督抚下达了全面清查亏空的命令,由怡亲王允祥主持,此后山西巡抚苏克济、河道总督赵世显、湖广布政使李世仁、江安粮道王舜、前江南粮道李玉堂、湖南按察使张安世、直隶巡道宋师曾、广西按察使李继谟等督抚级高官纷纷因亏空而被抄家。清朝的抄家大致分为严惩、减等、从宽三种情况,一般来说,严惩者皆因政治罪名较大,如大不敬、僭越规制等,在抄家没收财产以后,获罪者本人及亲属会被发配为奴,或者罚充苦差;而从宽者只是收没家产,直系亲属是免于为奴的。而曹家并没有在雍正元年被抄家,此时的雍正帝深知曹家之亏空是老爷子康熙帝造成的,故而只是令曹家填补亏空。
“因方空罢任,封其家赀,止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而已。”——《永宪录》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底,曹頫被参劾骚扰驿站,雍正才下旨交部严审并革职。在此之后,雍正得到密报,曹頫在离职受审期间竟然秘密转移家财,因此龙颜大怒,次年正月才下旨抄家。结果曹家根本抄不出家财,反而抄出千金当票,说明曹家为了补康熙爷南巡的亏空,已经变卖了所有家产。曹頫被抄家后获得的罪行是“枷号”,也就是戴枷示众,曹家无一人发配为奴,由此可见,曹家并不存在政治问题,也就是说曹家应该没有参与夺嫡之争。反而是苏州织造李喣家被抄没之后,除了妻儿,一家120余口发配为奴,在江苏人市上进行拍卖,但由于李喣家口多为旗人,故而无人敢买,最终这120余口被拉往京城变卖。而究其原因,可能是李喣曾帮助八皇子胤禩买过侍女,因此被定为八爷奸党,70多岁的李喣被发配到打牲乌拉,两年后饥寒而死。
综上,若问曹家所犯何罪,那就是犯了与康熙帝“狼狈为奸”的罪,曹寅在江南官僚、士绅以及遗民之间的官声不错,他在特务监察期间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选择性密奏,为人较为正直。无奈遇到康熙帝的挥霍,为了维护皇帝节俭,不以国库资金满足私欲,从而成为皇帝内帑的敛财帮凶,亦成为康熙帝南巡资金缺口的背锅侠。所以说曹家成也康熙帝,败也康熙帝。
因为乾隆觉得刘统勋他之前递上了一封奏折,这一封奏折延误了当时的军事,让当时的乾隆非常的生气,并且认为因为他的做法导致当时的战争失败,所以乾隆就绝了这个后患,对刘统勋大开杀戒。
事实上刘统勋并没有延误军事,而是在一定的方面帮助了乾隆。不过当时的消息传递比较慢,而且如果是敌人有意的想要封锁这样的消息,那么这样的消息传递的就更加慢了。刘统勋是在得知消息之后才做的这样的决定,但是乾隆当时还没有得到这样的消息,于是他就认为这是刘统勋故意想要耽误他们计划的安排。
在后来的时候,乾隆得知了两个军队兵败,而且几乎无一人生还的时候,就痛心疾首,发现他其实之前的做法让刘统勋蒙受冤屈。但是刘统勋也并不是有这样的过人才华,才可以先皇帝一步知道这样的结果,而是因为有人秘密的告诉他,让他去请兵支援。
其实这样的将领并不是有一些坏处的,它可以帮助君王各方面的了解军事战场的一些情况,而且告诉君王应该怎样做。但是他做的比较错误的事情就是,没有告诉君王的一些原因,就直接告诉君王怎样做,就会让君王认为他在越级指挥。最后的结果不但会让他们革职,还会让自己一家老少也蒙受冤屈。
之后他和一些官员还有家人,他们的家庭都被抄家充公了,之前所有的赏赐,还有他们自己家庭的一些积蓄,都奉献给战场中使用。不过皇帝对他还是有一些的免责,之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皇帝免除了他们所有人的罪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7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