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从领土、人才、人口等角度,分析蜀汉是否真的有那么厉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02:28:32

从领土、人才、人口等角度,分析蜀汉是否真的有那么厉害

对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从小都看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至于对蜀汉的印象非常好。刘备一代明君,还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样的“五虎上将”。

但是蜀汉真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这么彪悍吗?

为什么没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什么没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反而龟缩在西南,最后还被邓艾、钟会这样的后生晚辈给灭了呢?小说的虚构跟真实的历史到底差了多少?

先从魏蜀吴三国领土来对比:

魏国当时的领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等十个州,相当于今天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山西、宁夏、甘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可能还包括内蒙古的一部分。总之长江以北地区,都是魏国的地盘。

吴国当时的领土包括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其中扬州、荆州是和魏国共有。相当于今天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地方虽然也不算小,但当时中国南方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蜀国最可怜,当时领土只有一个益州,但益州面积相当大,包括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的一部分,统称西南。

对照一下地图,我们可以轻易看出三国的实力对比:魏国最大,蜀国最小,吴国与蜀国的领土相加还没有魏国面积大呢!

再从魏蜀吴三国人口来对比:

三国灭亡时人口分别是: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吴国52.3万户,230万人;蜀国28万户,94万人。这一对比更加明了,魏国人口两倍于吴国,是蜀国的5倍。

再看士兵与官吏的数据对比:

魏国的士兵没有明细数目,但保守估计也有40万以上;吴国士兵23万,官吏3.2万;蜀国士兵10.2万,官吏4万。

这一数据直接表明了三国军事实力,而且蜀国人口虽然还不到吴国的一半,官吏人数却超过了吴国,可想而知蜀汉的政府是多么臃肿,行政效率和财政压力都将构成执政者的难题。

再从军队性质方面对比:

魏国是中央集权,同时推行军屯制,积极组建隶属于国家的军队。

吴国则相反,由于孙权父子在江南地区属于外来政权,不得不跟当地的豪族势力寻求合作,让渡一部分权力给他们,造成豪族势力过于强大,所以吴国的政治体制更近似于各大豪族的联合政权。

蜀国最垃圾,刘备虽是汉室后裔,但出生并非豪族,大半生流浪、转战各地,他的军队则是一个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装集团。而且,在蜀国的本地人看来,刘备的军队更是标准的外地人军队,蜀汉政权也属于外地人政权,战斗力差,还不接地气。

最后从人才上来对比:

据《三国演义》中所描述,蜀国人才济济,一流的文臣武将都投靠了刘备,其实实事并非如此。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曾三次下了求贤令,为魏国培养了至少两代人才。何况魏国所占据的中原和华北地区,本是人才汇聚之地。

吴国地处江南,文采风流,所出产的鲁肃、终于、陆逊等,都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物,问题在于缺乏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武将、战将。

最惨的其实是蜀国,五虎上将是被三国演义神化了的人物,刘关张的年纪比诸葛亮大了20来岁,虽然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关羽、张飞都已经年过四十,虽然他们在这之后也有过出色的表现,但毕竟他们年龄摆在那,他们跟诸葛亮的巅峰时期不幸错开了。

刘备占据益州之后,一是当地人才匮乏;二是即便有些人才,也不甘心为刘备所用;三是蜀国群臣内斗不断,刘备和诸葛亮一死,蜀国内政逐步陷入混乱,无可救药。

以上从领土、人口、士兵、官吏、军队、人才各方面对比三国实力,不得不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骗得我们好惨!

为何刘禅感慨“魏延不死蜀汉不灭”,他到底有多厉害?

对于刘禅投降一事,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就是当时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认为如果魏延尚且在世,那么蜀汉不止于此。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明末崇祯身边的太监曹化淳所说的"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误传。其源流与真伪有待商榷。但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有说服力。蜀汉政权灭亡是偶然的吗,如果魏延当时仍旧健在,蜀汉政权的命运能够得到挽救吗?

蜀汉前期大将,颇有才能屡立战功魏延是三国时蜀汉前期的一员重要将领,作战十分英勇,并且颇有军事才能。魏延在公元211年跟随主君刘备,立下赫赫战功。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众人都以为张飞将得镇守重地汉中之职,但刘备力排众议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刘备称帝后,更封魏延为镇北将军,奠定了魏延作为蜀汉大将的地位。


魏延镇守汉中

魏延在防守汉中时,采取了"重门之计"。他的这一策略不只重视城门的防守,而是在汉中各个险要之地、关口等等都设下了大型的防御工事。同时派强将把守,利用精锐部队进行防御反击,使他们互相之间可以接应救援。在魏延驻守汉中的15年里,曹魏大军一直被抵挡在外,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因十分了解汉中的军事情况,在诸葛亮北伐中,魏延出任了前军师,负责处理北伐时前线战事的决策问题。同时魏延又一直受制于诸葛亮,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子午奇谋"的方略,希望允许他率兵经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认为不够稳妥予以拒绝。每次随军北伐,魏延都请诸葛亮让他统领万兵另走关中一路,但诸葛亮也一直不同意他的策略。


诸葛亮北伐路线

可以看出,魏延在军事上确实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能够自己做出一定的规划与谋略,并且敢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实际的行动许可。虽然魏延的许多构想在当时未能被接受,但直到今天还在为人讨论,甚至有人因此质疑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这不仅反映了魏延的军事能力,也能体现魏延的才能得到了后世的注意与认可。


诸葛亮雕像

魏延虽然英勇善战,颇有军事才能,但这就能说明他可以在蜀汉末期力挽狂澜吗?其实不然,从另一面看,魏延的英勇与谋略这些军事上的优势也暗示了他在为人处世以及性格上的劣势,而这对于他的长久发展都是致命的障碍,更不要说去拯救蜀汉命运。


杨仪影视形象

行事与性格缺陷,导致身死于权争魏延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但这决定了他并非善于倾听他人的类型更预示了其性格不善与人相处。行为处事不甘示弱,难免带有锋芒,魏延身为武将,需要这样的气魄和态度,但这不应成为他的全部特质。我们全局观之,魏延显然缺乏了一些更为全面的大局意识和处事能力,这是他的军事才能中缺乏的方面,也成为他命运终结之处。

魏延当时和杨仪当时都是蜀汉重要的将臣,但是双方互相都很不服气,甚至不和由来已久。诸葛亮深知二人虽然均是人才,但在自己去世以后,这二人便会少了一方牵制与平衡,势必会给蜀汉带来致命的麻烦。


马岱画像

于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去世前有意设计,让二人的冲突激化,以便先除掉更为棘手、危害可能更大的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军队内部果然发生混乱,魏延与长史杨仪长期积攒的矛盾爆发,最后魏延落败被马岱斩杀。

实际上,在诸葛亮临终前,蜀汉的人才已经相当枯竭。就算如此,并非妒才的诸葛亮也一定要在自己离世前,设计除掉二人之一。这在局外人看来,似乎是抽取了蜀汉的血气。但我们深入体会,正可从侧面看到这二人对蜀汉政权潜在的威胁之大,发现诸葛亮此举正是为了给蜀汉续命。


诸葛亮画像

其实早在诸葛亮去世前,吴国的君主孙权就曾已经评价杨仪、魏延二人是"牧竖小人","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就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之间的争斗来看,诸葛亮设计杀死魏延,也许正为蜀汉避免了一场大内乱。

死后遗计护汉,奈何蜀汉颓势已成定局虽然魏延遗憾因为各种因素死于内部权争,但他的军事计谋仍然在发挥效用,守护着蜀汉之地。死后十年,正值公元244年的春日,曹魏的大将曹爽率兵攻向洛川,此时汉中兵力不足,面对攻势无从防御。当时的守将王平再次采用魏延的"重门之计",得以守卫到援军前来,逼退魏军。


王平影视形象

魏延如果没有死,曹魏确实很难从汉中入侵蜀地。但这不意味着魏延能一举扭转蜀汉后期的颓势。因为魏延的成就并非他一人能够达到的,而当时与之协调的各项条件在蜀汉后期已经不复存在。后期的蜀汉早已经错失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机遇,不仅不再有诸葛亮主政作为坚实的后盾,资源条件上也远远落后于人。


魏延雕像

东汉末年,曹魏政权下掌握着五个州蜀汉手中却仅有一处益州。并且曹魏在黄河流域的物产可谓是碾压蜀汉和吴国。因为当时蜀汉的资源集中在区区的成都平原一带,而领土看似庞大的吴国,若要论起资源,也只能算上吴越故地一带。


三国局势概况

不仅如此,在人口方面,蜀汉人口只有九十多万,其中军队十多万,吴国人口有二百多万,军队二十多万,而曹魏人口据记载则有四百多万。蜀汉的人口资源即使对比吴国,也是处于末位,较之曹魏就更显微薄了。

而曹魏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也正得益于战略资源的充沛。蜀汉和曹魏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悬殊对比,已经预示了蜀汉面对曹魏的难以抵挡之态。后期刘禅继位后,大权为宦官黄皓掌控,无形中更加剧了蜀汉灭亡的速度。


刘禅画像

黄皓当时肆意压迫残害朝廷忠臣,严重地损伤了蜀汉政权的核心力量。在魏国灭蜀之前,姜维曾得知钟会于关中调兵的消息,于是便上书提醒早做准备,而黄皓却迷惑刘禅不会有敌人到来。汉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将领邓艾率领少数兵马打到蜀汉京城成都时,刘禅惊恐不已,无计可施,最后急急开城投降了。


刘禅与黄皓影视形象

所以即使我们将黄皓说:"魏延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一事当作是真实的,也难以承认魏延可以挽救蜀汉的颓势。蜀汉政权的巩固受限于其人力、物力、军事资源的匮乏,以及朝中权势的乱象,其气脉已然带有日薄西山之感。蜀汉在资源、机遇上的短板显然是魏延在战场上的英勇也无法弥补的。即使诸葛亮、魏延等人一齐煞费苦心,绞尽心力,也难以扭转这种被曹魏碾压的态势。


诸葛亮雕像

更何况魏延更多算是一介武将,但是智谋不足,对大局的判断和处理有缺憾,再加上魏延难有上阵杀敌的勇猛,能够为国冲锋陷阵。以与人相处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显然撑不起他的军事才能,甚至会像诸葛亮忧虑的那样给蜀汉带来内部的纷争。魏延的军事成就是多方配合的结果,非其一人之功。如若留待刘禅投降之时,没有得力的配合,魏延对蜀汉的灭亡也无能为力。

在正史中,蜀汉最强盛的时候究竟有多少兵力?

汉末三国在国力上从来都是曹魏最强,东吴与蜀汉虽有不少争议,可哪怕蜀汉占据荆州部分时,相比在孙策时便拿下江东少经战乱,国人归顺,在当阳长坂坡被曹纯五千虎豹骑追上,他抛妻弃儿,仅仅带着数十骑逃走。在危机时刻,张飞仅率二十余骑在桥头断后,大声对曹军说道:“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在刘备心目中关羽、张飞和马超是第一档次的,因为他们都被刘备授予了“假节”的权力,东汉末年的“假节”其实就是明清时期的尚方宝剑,甚至权力比尚方宝剑还要大。


按实权来说,关羽第一,魏延第二,刘封第三。按山头,关公外,张飞、马超和吴兰。所以综合来看,前五是关公、张飞、马超、黄权和魏延。蜀汉最强盛的时候,指的就是刘备拿下了汉中,击败了曹操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刘备手里有益州、汉中、荆州、上三郡等土地,那么此时的蜀汉是否是三国最强者呢?

首先从地理位置看,魏国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直到河西走廊直到新疆(当时称西域),具有无比优越的战略位置,统一中心的位置是不可撼动的。这支部队的兵源大都来自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所组建的。西南蛮夷之地的少数民族,一有荆州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武装,二有孟获降后所部。

也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可能由陈到和赵云混合起来的人物。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成为了蜀国最强军的领袖。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不断挑选军中精锐加以补充,所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极强,刘备对它十分看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