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薄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薄昭会死,是刘恒纵容的结果,也是自己作死的结果。
薄昭,文帝之母薄姬唯一的弟弟。前196年,刘恒前往代地就国时,薄昭随其入代地。
对于文帝而言,薄昭最大的功绩,无疑就是从龙之功。
前180年,诸吕之乱爆发,由吕雉扶持上位的汉少帝刘弘被忠于汉室的大臣所废,周勃、陈平等人欲立远在代地,素有贤名的刘恒为帝。而被推举为皇帝,对于刘恒来说固然是好事,可此时京师局势尚不明朗,周勃、陈平等人是否真的忠于汉室,刘恒并不肯定。
所以,此时的刘恒虽觊觎皇位,但却并不敢冒然的前往京师登基为帝,是惧怕自己这时前往京城登基,会沦落为傀儡,甚至是枉送性命。
虽说,刘恒现在并不敢直接前往京师登基,但对于皇位,刘恒还是很觊觎的,所以他并不想就这么直接放弃。于是乎,他就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京师探明情况,如若周勃、陈平等人真的是真心拥戴,他就启程进京,反之若他们有一丝的迟疑,就断然不入京城。
就这样,身背重任的薄昭就冒着生命威胁前往京城,替刘恒探明情况。薄昭进京后,他就迅速前往周勃府邸,向周勃问清事情的缘由经过,探明他真实意图。之后,通过交流,薄昭得知周勃、陈平等人确是真心拥戴刘恒为帝的,于是薄昭就回到代地,向刘恒说道:“没问题,别怀疑了”,这时,刘恒才放心去了长安当皇帝。
刘恒即位后,薄昭因有从龙之功,被册封为“轵侯”。
一跃间,薄昭成为了天下最为显赫的皇亲国戚,外甥是当今圣上,姐姐是当今太后,这天下恐怕就没有比他更为尊贵的外戚了!
在如此显赫的身份下,薄昭开始逐渐迷失了自己。
薄昭自身把控能力本就弱,这点与他相伴数十年的刘恒应该知晓。此时,对于薄昭而言,为避免其被权力迷了双眼,文帝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然后派贤良在旁辅佐于他”,但是文帝却并没有这么做,他不但不对薄昭加以限制,反而是赋予他重权,且对于他的胡作非为也是一概无视。
最终,正是文帝的纵容,薄昭开始变得越发的骄横跋扈,胡作非为,而后更是枉送了性命。
前170年,为强大西汉,汉文帝开始推行新政,如禁止列侯擅自征收捐税,苛刻百姓,要遵守国家的法令,而为了让新政能够顺利实施,就派遣监察官员前往各地巡察,此时监察官员钟毓就被派往太原。太原是薄昭的封地,此时薄昭虽未在太原(在京师担任车骑将军),但他的侄子薄贵却在太原。薄贵这人,仗着薄昭与薄姬的权势,在太原是为非作歹,做了很多坏事,弄得是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而大臣钟毓本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直臣,他眼见太原百姓被薄贵弄得是如此悲惨,自然是恼怒不已。震怒下,就以薄贵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为由,下令将他处死。
试想,薄家的血脉本就稀薄,此时自己的侄子又被杀,薄昭岂能放过钟毓?于是,为了报复,薄昭就率兵将回京的钟毓给私自捉拿到自己的府中。
最初,薄昭并不想杀钟毓,只是逼迫钟毓向皇帝认罪,然后为薄贵披麻戴孝!可是披麻戴孝乃是儿子给老子做的事情,钟毓岂能答应这样屈辱的条件呢?再者,在钟毓看来,薄贵本来就该死,要为这么一个该死的人披麻戴孝,对于他来说就更是不可能。所以,对于薄昭的要求,钟毓是断然拒绝,且在拒绝之时,还羞辱了薄昭一番。试想,薄昭本来就因薄贵的死,对钟毓是恼怒不已,这时钟毓还如此无视于他,这岂能忍?
于是乎,薄昭恼羞成怒下,拿起到就砍了钟毓。这下可好,薄昭算是捅了一个大马蜂窝了!钟毓在朝中素有清名,群臣都敬佩他的刚正不阿,因此群臣闻讯,自然是震怒,为此是纷纷向文帝请奏,要求将薄昭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但是,薄昭毕竟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也是文帝唯一的舅舅,在薄太后的力保下,文帝最初并不想杀他,想着能保住他的性命。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却突然又传来钟毓妻子自杀的消息,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来,群臣算是彻底炸了窝,他们纷纷强烈要求文帝必须处死薄昭,否则天理难容。而此时,丞相张苍更是披麻戴孝,怀抱着钟毓幼子上殿申冤,老将周兴也以辞官抗争,最终文帝终于下定决心处死薄昭。
之后,薄昭奉旨进宫,见汉文帝为他设了灵位,且正在祭拜,薄昭自知已无活命的可能,无奈引咎自杀。
只能说,薄昭的死是咎由自取,也是文帝此前的刻意纵容。若不是文帝在此前的纵容,薄昭断然不会有后来的肆无忌惮。而若不是薄昭的肆无忌惮,他断然不会越过朝廷,直接砍死朝廷命官。而若不是钟毓的死,即使薄昭有千般错,他也断然不会死。只得说这一切都是命。
薄昭被诛是因为什么,历史上的为登上皇位都是免不了大开杀戒的,有皇室中没有血浓于水这一说,在权利和利益面前什么都是浮云,那薄昭被诛是因为什么呢?薄昭的后人都有谁呢?下面就和 我一起来看看吧。
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代表事迹是?亲尝汤药?:他被封为代王的时候,曾衣不解带地陪伴在生病的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刘恒的这一举动为其大大加分,终于被迎立为天子。
不过,文帝同时还有一个?大义灭亲?的光荣事迹。诛杀的,正是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薄昭。
薄昭在刘恒被迎进未央宫之前,曾起过关键作用,他曾奉命见周勃;通过薄昭为中介,汉文帝得到了当时手握京师兵权、具有左右局势能力的太尉周勃的支持。这是大功一件。薄昭也成了薄氏中惟一封侯的。后来周勃被诬谋反,中间穿针引线,给周勃求情的人,正是薄昭。
文帝曾把周勃以造反之罪下狱。他是否怀疑二人结盟,有利益勾兑?很有可能。以文帝的心思之缜密,必然很是警惕。
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代表事迹是“亲尝汤药”:他被封为代王的时候,曾衣不解带地陪伴在生病的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刘恒的这一举动为其大大加分,终于被迎立为天子。
不过,文帝同时还有一个“大义灭亲”的光荣事迹。诛杀的,正是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薄昭。
薄昭在刘恒被迎进未央宫之前,曾起过关键作用,他曾奉命见周勃;通过薄昭为中介,汉文帝得到了当时手握京师兵权、具有左右局势能力的太尉周勃的支持。这是大功一件。薄昭也成了薄氏中惟一封侯的。后来周勃被诬谋反,中间穿针引线,给周勃求情的人,正是薄昭。
文帝曾把周勃以造反之罪下狱。他是否怀疑二人结盟,有利益勾兑?很有可能。以文帝的心思之缜密,必然很是警惕。
《史记·孝文本纪》云:“十年冬,(汉文帝)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死。”记载太略。《资治通鉴·汉纪》载,“(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为什么要派汉使去找薄昭,薄昭为什么会被汉使激怒,又为何杀汉使者,都是一个谜;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薄昭不肯,还让群臣穿丧服去薄家中逼其自杀,则更诡异。
在诛杀薄昭的事件中,薄太后并没有出面。一种可能是薄昭犯的是大恶,薄太后不敢;另一种可能是,文帝早跟母亲打过招呼,这个舅舅我杀定了。不管哪种,恐怕两母子之间必然已存在隔阂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论这件事情说:唐代李德裕以为,“汉文帝杀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适当。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一个弟弟薄昭”。又引魏文帝(曹丕)说法:“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
司马光怪文帝在处置此事时,不孝,不智。不过,我觉得,薄昭之死,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文帝防止薄姓坐大,将来难以驾驭,欲加之罪。在对待薄太后的孝与不孝之间,汉文帝的角色转换得很快嘛。
还有一点似乎没怎么引起史家关注。在文帝上台一年多时间里,实力很强的楚元王、齐哀王、城阳王等纷纷去世,也有不合常理之处。要知道,他们每个人去世时都正当壮年啊。
齐悼惠王刘肥有三子,对文帝威胁最大。大儿子齐哀王刘襄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功劳最大,本来差点被推举当皇帝的,但功败垂成,回去后很快就病死了。二儿子城阳王刘章,也有大功,文帝本来许诺说要封他赵地,后来有意打压他,只给了齐的一小块地方封王,刘章也在第二年就病死了。
三儿子济北王刘兴居,也只封了一小块地,早就心存不满。听说文帝亲临太原,以为皇帝将亲自统兵出击匈奴,有机可乘,就发兵造反。汉文帝迅速布兵,又用了釜底抽薪之计,刘兴居很快兵败自杀了。——想必文帝看到济北王造反,会心中一喜吧?
我真心觉得汉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综合水平最高的几位皇帝之一,不管是行政能力还是人品德行,都很说得过去了。但他一样也在忙着除掉异己。只不过,他除掉异己的方式,既温和,又让人服气,至少没有留下大的把柄。
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个皇帝,然而他却并非其父汉景帝的嫡长子。事实上,景帝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但是正室皇后薄皇后却没有诞下一子半嗣,无法令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延续下去。这种局面也导致了薄皇后从此之后不再受宠,王美人趁机上位,为后来刘彻继位埋下了伏笔。
上图——汉文帝像
薄氏其实并不是小家族,当年代王刘恒能够继任帝位,薄氏当家人薄昭功不可没,他亲自赴险,入长安为外甥探路,堪称从龙有功的前三人。可惜的是,文帝正式登基后,和功臣集团进行了妥协,没有给予薄昭实权,后来又取消了薄昭的爵位,最终导致了薄氏一族走向衰败,无人为薄皇后撑腰。
一、薄昭随刘恒入代并成为其心腹诸吕之乱后,功臣集团一致推举代王刘恒继任帝位。消息传到代地后,刘恒并没有陷入狂喜,而是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可行性,经过和心腹的一致商议后,舅舅薄昭被派去长安打探消息。后来,正是因为薄昭传回来了正面消息,刘恒才敢前去长安继位。
吕后不杀刘恒让人意外
当年吕后直接将刘恒赶出长安,去往苦寒之地,如果匈奴作乱,他们可能直接威胁到刘恒的生命,或者让他背负抵抗不力的罪名,到那时他就只能任由吕后处置。要知道吕后在赵地干掉了刘如意、刘友、刘恢三个高祖子嗣,而代地和赵地没什么实质区别,反而面对匈奴更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长安势力自然不愿意跟随刘恒,代地势力也不愿意跟着这种"短命主子"混。再者虽然刘桓具备一定的法理基础,但是影响不大,初期也没有贤良的名声,这都对组建自己的势力造成了阻碍,所以他的初始心腹极其有限。
上图——代王刘恒影视形象
不过薄昭却不同,之前的薄氏只是一个普通的家族,所以薄昭基本将身家性命托付给外甥,血缘和共同利益维护的关系纽带,令薄昭成为了刘恒初期的第一心腹:
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刘恒去代,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结果,作为唯二没有直接被吕后除掉的高祖子嗣,这足以证明母亲和自己本身是多么不得势(另一子是刘长,他由吕后抚养),这也从侧面凸显了薄昭的重要程度。
二、文帝时期薄昭的车骑将军只是虚名文帝继位后,任命薄昭为车骑将军,接手了长安城内的兵权,从表面上看,薄昭是武将中的第一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车骑将军正式成为正式职位,大约是在文帝继位后,可以算是文帝为舅舅量身打造的职位:
车骑将军,汉文帝元年,始用薄昭为车骑将军。
上图——车骑将军管理全国的骑兵和战车
按照当时的编制,车骑将军算得上是第二位的将官,排在第一的是大将军。
上一个大将军还是兵仙韩信,如果高祖不干涉,他在军中的权力至高无上,这点从汉军出蜀就能看出,然而韩信死后,由于天下几乎没有战事,便没有选出下一任大将军,全国的兵权归入了太尉(文职)的管理下。
因此文帝时虽然没有大将军,但是周勃在军中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薄昭,对于车骑将军薄昭来说,他最大的权力是掌管京师兵卫,起到保护保护文帝安全的作用。
长安城内的兵权之所以会从周勃手中被划归到薄昭手中,其实是功臣集团主动和文帝示好的表现,用来证明自己对新帝的忠诚,换句话说,京城兵权其实是周勃给与文帝而非薄昭的,文帝只是用自己能信赖的人占了这个位置,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
所以在内无动荡外无战事的和平局面下,薄昭既不能通过作战积累军功,又无法通过平息叛乱获得信任,其车骑将军之职位有名无实。
三、薄昭意外犯法,使得爵位无法传给后人。文帝执政十年时,薄昭已经陪伴了他十年,可惜的是薄氏此时根本没有壮大,而后来娶了薄皇后的刘启,现在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再加上功臣集团严防死守外戚干政,这让薄氏连政治联姻都难以进行。
上图——薄昭影视形象
也就是在这年,郁闷的薄昭犯下了重大过失,杀害了汉朝派来的朝廷使者。这一举动刺激到了功臣集团紧绷的敏感神经,他们纷纷要求文帝治罪薄昭。
起初,文帝对这个要求持否定态度,然而却令外戚乱政的阴谋论再次抬头,逼迫自己做了最终决定,为了保障朝堂秩序而逼死了薄昭:
文帝惜国之法,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
薄昭死后,带来了两个巨大影响。
首先,世人皆知薄昭的车骑将军是虚名,所以他难以凭借身份在军中拉拢亲自己的势力,传统宿老更是不肯和他走得更近。
其次,薄昭是因犯罪被杀,这种情况使得他的轵侯爵位被取消,后人无法继承,薄氏一族彻底地被踢出长安的高层圈子,并永远关闭了上升通道。
从此之后,薄氏基本日暮西山,再无翻身的可能,即使文帝后来重感情让薄氏之女嫁给刘启,却也无济于事了。
上图——周勃影视形象
四、结语薄氏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在文帝继位后,凭借娘舅的身份为宗族争取充分的利益,这和文帝之母薄妃清心寡欲、淡泊无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薄昭似乎没有认识到自身所在的尴尬位置,尤其是在上一轮外戚干政刚刚结束的背景下,他的身份显得更加敏感。
除了缺乏危机意识外,薄氏还存在另外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族内没有优秀的人才补上了,毕竟出身平民的薄氏对朝堂上复杂的权力斗争还是不够了解,比如当周勃遭到了文帝的猜忌时,薄昭便因为收取了周勃的贿赂而通过薄太后向文帝求情,而这件事居然没有人反对,充分说明了在薄氏人眼中短期的财富要远远胜过为未来布局,这使得他们丧失了狠狠打击功臣集团的最佳机会。
因此在后来薄昭犯法时,功臣集团们由于之前见识到他在薄太后面前的影响力,于是团结一致,意欲除之而后快,使得文帝顶着巨大的感情压力也要处决薄昭。不难看出,正是薄昭的短视,为自己和宗族埋下了隐患。
薄昭仗着刘恒对自己的信任,多次干扰政权,并且贪污受贿,已经引得刘恒的不瞒,直到薄昭杀死了钟毓,才彻底激怒了刘恒对他的忍耐,虽然期间多人求情,但刘恒逐渐加重了对薄昭的杀心,最后设下灵堂逼死了他。
初期的薄昭为了刘恒也可谓是出生入死,在刘恒还没有登基之前,还为了他只身前往绝境打探情况,在确定长安没有危机之后,才拥立刘恒登基称帝,按理说这位功臣以后的日子应该是越来越红火,可问题就出在薄昭在得到政权和荣华富贵以后,傲娇纵容,对许多事情越发的不看在眼里。
仗着刘恒对他的顾念之情,三番两次的干政,在朝廷之上更是不给刘恒的面子,直到薄昭的侄儿薄贵在在封地为非作歹引起祸乱,正赶上刘恒实施新政,就派钟毓前往镇压,却不然钟毓在返回之时由薄昭亲自接待,在看到钟毓对自己侄儿的上报时,大怒把钟毓绑回了府里,却不然在与钟毓争执之时,争执不过钟毓,一怒之下杀死了钟毓。
刘恒得知此事大怒要处死刘恒,被众大臣联名上书救下,却不然钟毓的夫人也一命呜呼,刘恒在看到丞相交上来的钟夫人的遗书之后,彻底对薄昭下了死心,摆下了活人祭要薄昭自杀,薄昭心傲仍旧不愿死。
刘恒又不愿落得个杀死自己舅舅的名声,就派人天天穿着孝服到薄昭门口哭丧,最终薄昭无法忍受自杀身亡。
之所以薄昭有此下场,还是刘恒的骄纵容忍,刘恒作为一代帝王,淮南王刘长还是车骑将军薄昭,对亲属的纵容是他最大的毛病,所以薄昭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