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为何司马懿最让史学家气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改朝换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即便不是改朝换代,就是帝王的更迭也会有很多乱臣贼子出现,但是在历史上的那些谋朝篡位人中,以司马懿的名声最不好,最让史学家感到气愤,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
先来说说两个名声比较好的,那就是曹操和赵匡胤,其实曹操的名声算不上好,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完全就是一种奸臣的感觉,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曹操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在曹操的努力之下,他让东汉这个王朝在经历了生灵涂炭之后,再次恢复了和平。
赵匡胤
再来说说这个赵匡胤,他的名声确实比较好,为什么呢?在陈桥兵变之后,他通过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他有两件事情,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名声,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在登基之后,没有对前朝的皇帝赶尽杀绝,而是善待这位退位的皇帝,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其次是,他在建立了宋朝之后,励精图治,创造了一个盛世太平的朝代,这一点对于老百姓来讲,他们不管皇帝是谁,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过上太平的日子。
司马懿
最后来说说这个司马懿,为什么他的名声是会那么差呢?原因也有两点,第一点,司马懿在平定辽东的时候,依靠强大的武力,他很快就杀死了公孙渊,但是他一口气把公孙渊的七千名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给杀死了,然后把当地的百姓全部都迁徙到了内地。
结果导致了辽东地区成了真空地带,使得高句丽迅速崛起,这个王朝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个麻烦一直延续到了几百年,一直到了唐朝的时候才清除。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在司马懿之后,司马炎建立了晋朝,但是这个朝代却被匈奴军队给攻破了,让晋朝百姓圣灵突然,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时代,让百姓掉进了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百姓还有史学家对司马懿都不待见。
众所周知,我国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封建王朝制度的国家,经过战争、派系的内斗,王朝的改朝换代也是在所难免的。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有些是帝位按正常流程继承的,这可以是说是名正言顺的登基。但是也是有着很多人,是靠着各种计谋过着兵变夺得的皇位,虽然不光彩,但是结果却是令人满意的。
说起夺到皇位,我想大家应该都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也是让当时的秦王顺利的淘汰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从此也是开始了他的天可汗时代。虽然唐太宗的继位不是名正言顺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唐太宗也的的确确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在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富强,政治清明,经济也是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因为唐太宗的仁政,百姓们的负担也是大大地降低了,他也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实行对外开放,使中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可以说后人们对待唐太宗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但是不是谁都能像唐太宗一样得到后人的好评的,就如同我们今天要说的司马家族,同样是依靠着手段得到的皇位,司马家可以说是受到了大家的抵制,而且世人对司马家也是纷纷鄙视不已,那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就要说一说当时的时代背景了,东汉末年的时候,汉朝已不再是那个令周边国家闻风丧胆的大汉朝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已经完全处于了混乱的状态,皇帝懦弱朝纲混乱,百姓们民不聊生,各路诸侯四起,虽说仍有汉朝之名,但是已经离分崩离析不远了。而且内有十常侍掌握大权,朝野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外有各路诸侯虎视眈眈,都想对权势有着更深一步地掌握。
而且天公不作美,在民间又是出现了瘟疫等,百姓们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黄巾起义又爆发了,那时候的汉朝经历了这种大变,已经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董卓也是找到了机会,汉献帝刘协昏庸无能,董卓进京又是使当时的事态雪上加霜。但所谓时势造英雄,二十四路诸侯汹涌而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曹操也是从中脱颖而出,通过起兵也是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不得不说的是,曹操的确是一位枭雄,虽然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受到了天下人的诟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也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因为如此,曹操的势力也是迅速得到了增强,但是曹操也是为自己的这种做法背上了“汉贼”的骂名。但是成大事者就要不拘小节,曹操也的确是成为了当时的霸主之一。
后来到了三国鼎立时期,孙刘两家联合起来才能与曹操抗衡,从这也能看出来曹操的势力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他也是最有可能统一三国的人。可惜的是,曹操只做到了魏王就撒手人世了,但是他的儿子曹丕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在公元220年10月,因为大势已成,加上百官们的上书,汉献帝刘协也是被迫退位。
曹丕虽然进行了“三让”但是他的内心里是十分渴望登上帝位的,最终曹丕称帝,魏国成立了,东汉也是结束了它的光辉历史。但是好戏这才刚刚开始,司马懿服侍了曹魏三代人,他的隐忍可以说是令人佩服。因为曹氏家族的历代皇帝都非常短命,慢慢掌握了大权的司马懿已经有些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他只差一个适合出手的机会。
终于在熬死了曹魏的三代帝王后,司马懿也是等到了高平陵之变。经过此次谋权篡位司马懿也是终于完成了他的大志。司马家族成功上位了,并且也是在后来开辟了晋朝。但是,你知道吗,与其他人的谋权篡位不同,司马氏的这个做法,也是受到了后人们的鄙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要知道,在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必然是要流血的,但是司马家族为了上位可谓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且他们造成的杀戮也是有些过分了。就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为了斩草除根,司马懿也是将曹爽的家族自己和他有关联的人都给杀光了。但是这还不算完,司马懿做起事来可是心狠手辣的。
为了防止还有反对他的人,在杀了曹爽之后,他又把屠刀给对准了司空王陵,而且都是进行灭族,无论是妇女还是儿童他都没有放过。他也是对朝廷进行了大清洗,颇有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整个朝堂,几乎有一半的朝臣都被司马懿给杀了。而且杀戮还没有停止,曹魏家族的人自然也是受到了司马懿的迫害。
在司马家族走向皇权的道路中,杀戮是一直没有停止的。但这只能算其中的一个原因,我想大家之所以对司马家族有着诟病,还与后来出现的五胡乱华有着关系。在司马氏夺得了皇权后建立了晋朝,但是如果他的能把天下治理得有声有色我想大家也不会如此鄙视他们。问题就在于,他们不仅造成了众多的杀戮,就连国家的治理也是弄得一团糟。
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夺得政权不容易吧,为了使政权被牢固的通知在司马家族手里,晋朝便开始了大肆的封王,这一下子藩王就多了许多。想一想汉武帝时期发布的推恩令,不就是为了保护皇权吗?封王一多,国家必生内乱。事实也是证明了的确如此,在西晋后期也是爆发了八王之乱。
这一下子就给那些游牧民族带来了可乘之机,也就有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在五胡乱华期间,汉族也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可以说那段时期已经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司马氏给予鄙视的原因了,不仅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是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令人痛惜。
结语:回想一下,历朝历代都是一样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这是每一个统治者的最高理想,可是到了司马氏的晋朝,带到的却是杀戮和灾难,这也是为何大家对于司马氏篡位予以否定的原因。
我觉得后人对司马家族谋朝篡位的评价很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从动机上来看司马家族是以明明白白的篡位为目的的。历史上虽然有很多谋朝篡位的人,但是他们之所以篡位大多数是被形势所逼的。
比如王莽篡汉,那是因为时代发展到西汉末年,天下已经分崩离析,朝政腐败不堪,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拨乱反正,拯救水深火热的百姓了。王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的舞台的。虽然王莽最后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反而让国家更乱,但是他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是获得万民拥戴的。
不过司马家族并不是这样情况下出来的,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是对司马家族想要篡位的评价。
二是从过程上来看司马家族的杀戮太多了。司马家族获得皇位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踩着许多人的尸骸往前走的。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曹爽家族及其党羽全部杀光。后来司马懿又诛杀司空王陵以及党羽。不仅如此,司马懿还借助杀王陵这件事,把所有曹魏家族的人都放在邺城拘留起来。
司马师当政的时候,诛杀了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对他不满的人,还灭了人家三族。这是司马家族对朝臣的第三波杀戮,接着杀戮朝臣后,又废掉皇帝曹芳。
司马家族在走向皇权的过程中,废掉两个皇帝,杀掉一个皇帝。除此外,还杀掉了无数大臣。
三是从结果来看司马家族不经意间造就了中华乱世。司马家族夺取政权后,由于害怕政权再被别人夺去,所以对自己的家族进行大肆分封,由此造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又演变成“五胡之乱”。
我国自从秦始皇开创帝制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位皇帝。在这些皇帝当中,有的是通过起义登上皇帝之位的,而有的则是通过篡位登上皇帝之位的。
通过起义登上帝位的,起因无非就是因为前朝腐朽,百姓们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所以爆发了起义。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死都不怕,还怕起义吗”?
而通过篡位登上帝位的,一般情况,那就是少帝年幼,权臣把持朝政,最后权臣野心勃勃,谋朝篡位,最后成为皇帝。
在这两种方式中,通过第一种方式登上帝位的,那是顺应民心,没什么好说的,只会受到后人的赞扬;至于通过第二种方式登上帝位的,那么就有点危险了,因为你一旦掌握不好节奏,就会遭到后人的唾骂,最后遗臭万年。
比如同样是谋朝篡位,王莽、司马懿就被后人臭骂,杨坚、赵匡胤却被后人赞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王莽和司马懿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西汉末年,王太后的外戚世家王氏权倾朝野,如日中天。王莽身为当时王氏家族的一员,自然也是受益良多。
一直到汉宣帝玄孙刘婴即位以后,王莽俨然已经成为了西汉的实际掌权者。最终,在众人的建议下,王莽接受皇帝的禅让,改国号为“新”,史称“新朝”。
但是,王莽的即位并没有改变西汉国内的现状,反而因其一系列异想天开的举措,加剧了西汉国内的人民矛盾。
最终,即位仅十五年的王莽被杀死在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直到“位面之子”刘秀建立东汉,中原内部才结束了这场纷争。
无独有偶,三国曹魏时期,魏明帝英年早逝,以至幼主曹芳即位。司马懿为了夺得大权,发动了“高平陵事变”。此后,整个曹魏的政权就完全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
到了司马懿孙子司马炎时期,司马炎接受皇帝禅位,登基称帝,建立晋朝。然而,司马炎篡位以后,并没有尽到一个开国皇帝的指责,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尤其是“五胡乱华”,不仅对当时的汉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还严重地破坏了汉人的文化。可以这么说,司马一族除了篡位享乐,根本就没做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因此,它的口碑败坏是好不委屈的。
二、杨坚和赵匡胤再来说说杨坚和赵匡胤。
同样是逼幼主禅位,杨坚和赵匡胤的功绩可就大多了。
杨坚不必多说,他经受了司马家族一手留下的烂摊子,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原的统一,并建立了隋朝。他在位期间,对内减轻赋税,对外武力防御,使得整个中原地区的人口得到了快速地增长。
毫不夸张地说,隋文帝杨坚是继秦始皇之后的又一位伟人。虽说他晚年的废立太子的错误决定,使得隋朝二世而亡,但是这依旧无法磨灭它的功绩。毕竟杨广的昏庸,并不是靠眼睛就能察觉出来的。
而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虽然也一直为后人所诟病,认为宋朝太过软弱,但是这真不能怪赵匡胤。
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阵地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优势,更因为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产马地。
古代王朝边境的少数民族,之所以一直被中原王朝所忌惮,就是因为他们独特的骑兵战术。当骑兵面对步兵之时,骑兵打不过可以跑,损失可以降到很低,但是步兵面对骑兵之时,如果打不过,往往就是全军覆没。
而中原的农耕性质,就意味着中原王朝对于骑兵的需求及其巨大。而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大宋,就失去了和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对抗的资本。
因此,有宋一朝,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基本上都是采取防守姿态,不是因为怂,真是因为劣势太大。而燕云十六州的失去,是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送给契丹的,和赵匡胤真没啥关系。
再者,宋朝虽然在对外战争中处于弱势,但是其内部的经济发展却极为繁荣。而经济繁荣也意味着宋朝的百姓能够吃饱穿暖,这对于古代的人民来说,是最幸福的事了。
结束语可见,无论是王莽和司马懿遭到后人的唾弃,还是杨坚和赵匡胤受到后人的赞赏,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有没有带给人民他们想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卫长公主深受宠爱,为什么却一生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