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盘点历史上没有出现藩王治乱的王朝,完全没有造反的条件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06:59:55

盘点历史上没有出现藩王治乱的王朝,完全没有造反的条件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没有藩王之乱的王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藩王之乱一直是封建王朝内乱的根源之一,比如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等。不过,随着王朝制度的完善,藩王的问题在唐朝以后就少了很多,比如下面这个朝代就没发生过藩王之乱。

第一个、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汉朝,国祚最长的封建王朝,两宋长达三百一十九年。宋朝农民起义虽多,却没发生过藩王造反的情况。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宋朝的制度没给藩王造反的条件。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建国之后,为了防止武将专权,采取了收地方精兵充实禁军的政策。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把这个政策发挥到极致,造成了宋朝百年强干弱枝的局面。还有,宋朝的藩王没有封地,没有兵权,而且不是世袭的,想造反比登天还难。

除了宋朝,秦朝也没有藩王之乱,但是秦朝根本不存在藩王的问题。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在位时没分封藩王,秦二世篡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几乎把秦朝宗室都杀光了,所以不算在内。

还有,清朝除了康熙初期,发生过以吴三桂为首的异姓三藩之乱,从来没发生过宗室亲王造反。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汉唐明等朝代的教训,把亲王皇子都留在了京师,没有给他们兵权(除了清初多尔衮等人,还有康熙第十四子外),从而杜绝了藩王的问题。

靖难之役以前,没有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为什么朱棣还敢造反?

朱棣几乎算得上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反叛成功当上皇帝的人了。无论是西汉的七王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乃至朱棣之后的宁王之乱,这些藩王通通没有成功,那么,这么低的成功概率,为什么朱棣会反叛呢?

朱棣

第一。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太过急切。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几乎将明朝的藩王的权力剥夺一空。这使之前掌握着军政大权,割据一方的藩王,都无法容忍。作为藩王的朱棣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和势力,别无选择。

建文帝

第二,朱棣的野心。朱棣被封为燕王后镇守如今的北京地区。他始终直面着草原游牧民族。靠着自己优秀的能力,朱棣面对外敌,胜多败少。卓越的能力和强大的部队,给了他信心和野心。

第三,建文帝朱允炆幼稚的治国水平和政治能力。过于急切的削藩手段和幼稚的政策,导致建文帝与大臣离心离德。在与朱棣的战争过程中,居然发出了不让伤害朱棣的命令,让前方大将束手束脚。

靖难之役

第四,朱棣逆天的运气。朱棣叛乱后,以一隅敌全国,无论是实力水平、部队人数、经济能力,这些通通远远差于建文帝。因此在战场上朱棣不断的被击败,几乎走投无路。而这时,建文帝皇宫内几个太监叛乱,找到了朱棣,朱棣当机立断,直捣黄龙,攻入了空虚的南京城。从而一战获胜,夺取天下。可能连朱棣自己都觉得运气太好了,继位后征发10万民夫,大修武当山可能也是与此有关。

第五,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叛乱是朱家王朝的内部事情,从而使地方官没有参与进来。大大减少了阻力。

明朝不准藩王擅自进京,清朝却为何反其道不准王爷出京?

新朝初建,往往会吸取前朝灭亡教训,推行新的制度,以加强皇帝的权力。但在推行新制度的同时,王朝新的弊端又产生了,于是成为一个死循环。就以明朝举例,明朝时期皇帝担心藩王造反,于是对藩王进京进行了限制,却发生了靖难之役。时至清朝,吸取明朝教训,推崇王爷不准出京制度,结果导致内部腐朽,最终亡国。

那明朝时期和清朝时期的藩王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首先我们说说明朝的藩王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因此他最看重的就是血脉。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稳固皇权统治,对异姓功臣大肆屠杀,可却没有对朱姓子孙动手,可见一斑。在藩王制度上,朱元璋沿袭上古周朝,分封藩王23位。

“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尽管朱元璋深知分封藩王有其弊端,但他最终还是这样做了。“朕封诸子,颇殊古道”,在朱元璋看来,效法古人制度并无过错,只要管理好藩王势力,也不会出错。

因此,朱元璋规定藩王不奉诏不准进京,同时规定藩王可三年进京朝见一次,既防止藩王与朝臣勾结,又防止藩王之间的串通。事实上,朱元璋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明朝除了朱棣外,还没有出现过其他藩王造反的事件。

而朱棣造反其实也是例外,如果建文帝不削藩的话,朱棣也不会发动“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后,宫中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而朱棣而成为明朝皇帝,继续采取削藩政策。

剥夺藩王军权和行政权,但给予藩王皇室的优待,如此做法的确有效限制了藩王势力,但物极必反,当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时,明朝藩王势力毫无办法,只能看着敌人的屠刀挥向自己,沦为砧板上的肉。

清军入关后,建立清朝。在吸取明朝教训后,清朝对一系列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的藩王制度,更是与明朝大相径庭。

清朝册封了许多王爷,而且是世袭制,虽为世袭,但爵位一代比一代低。其次,清朝王爷同样没有军权和行政权,而且不允许离开京城,需要永远生活在皇帝的眼皮底下。

清朝王爷虽然地位高,可以参政,但因身处京城,没有造反的实力。可王爷大量聚集在京城,难免与朝臣勾结,形成不同的派系,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就是典型。此外,王爷们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因此在遇到外敌时,同明朝一样,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

总而言之,明朝与清朝的范围制度都是在走极端,各有利弊。但分封的藩王皆是皇室子弟,因此属于一家天下,难以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所以在朝代灭亡时,平民百姓都是以“吃瓜群众”的态度在观望着,因为在他们看来,谁当统治者,都与他们无关。

一家之天下,一家之王朝,注定是背离人心的,于是在清朝末年,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家天下”理念终于寿终正寝,而代表着“天下为公”的思想则迅速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引领着新的时代浪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3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