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状元特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可以说是穷人翻身的唯一的机会,因为考上以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所以在许多读书人非常的勤奋读书,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高中状元,光宗耀祖,那么在古代做了状元到底有什么样的待遇与特权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古代并不是每年都有科举考试的,而皇帝大婚或太后大寿的时候才会开设科举考试,除非是有皇帝特批还可以开设的,而在古代的状元有而只有一个,哪就是全国第一才能做状元,当上状元的哪一刻,你就马上改变了自己的身份。
当皇帝接见完三甲以后,当状元走出皇宫的那会儿,就会有人抬着轿子来迎接你回府,而且在京城里还有举行前三甲跨马游街,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另外,状元的住处仆人,这些东西自己压根不用考虑,自然有人安排。
另外,中了状元可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可以说是“光宗耀祖”的,就连原来他住过的地,用过的东西,吃过哪些食物也会随着出名,有的时候皇帝也会赏赐给状元的家人一些匾或给家里过世的人建立牌坊,而且地方官也会非常小心的款待的。
另外,在古代状元一般都称为文曲星下凡,如果状元出现在自己的家乡,在回乡游街时都一睹状元的风采,这不仅为自己家人争光,同时为家乡也长了脸,而且在古代修建孔庙也是有规定的,只有这个地出过状元才可以修建孔庙。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 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状元、榜眼、探花一般都会被派到翰林院任职,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之职,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之职。
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是通过考试以选拔官员,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并促进社会成员规范化地垂直流动。
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身者的比例逐渐增加。
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 状元授修撰(从六品), 榜眼、 探花授编修( 正七品),还创立 庶吉士制度。
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称为朝考,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扩展资料:
工作职责
1、充经筵日讲
每年秋天举行经筵典礼,先由翰林院开列直讲官满、汉各8人(满讲官由大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充任;汉讲官以翰林出身之大学士、 尚书、 侍郎、 内阁学士、 詹事、 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充任),奏请皇帝钦派四人值讲。
2、掌进士“ 朝考”之事
清代科举制度,每科于“殿试 传胪”后, 礼部以新进士名册送翰林院,由掌院学士奏请“御试”于 保和殿。
3、论撰文史
其所撰有祝文、册宝文(册立、册封后妃)、册诰文(册封王公)、碑文、谕祭文等。此外,纂修实录、圣训、本纪、玉牒及其他书史,或由翰林院承办,或由翰林院派编修、检讨参与纂修。而对书史的编辑校勘,则是翰林院官的主要职务。
4、稽查史书、录书
六科根据红本辑录的史书(送 内阁),录书(存科),为防止“玩忽潦草”,每年派翰林官两人专司稽查。
5、稽查官学功课
宗人府的宗学、觉罗学, 内务府的 咸安宫官学及八旗的官学,都派翰林官稽查教习功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翰林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