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元帝身份一代皇帝,为何没有掌握朝中权利呢

众妙之门 2023-07-04 06:27:59

汉元帝身份一代皇帝,为何没有掌握朝中权利呢

汉元帝为何没有掌握中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宣帝之后是汉元帝,汉元帝在历史上有一个明确的形象,是“仁柔”。汉宣帝在世时就对作为太子的他的“仁柔”感到不安,但考虑到原配许皇后,就没有换掉他。因为汉昭帝去世时无子,所以在霍光的主导下,朝廷从民间将汉宣帝找来继位,当时汉宣帝就已经娶妻生子了。许皇后相当于汉宣帝未即位时共过患难的妻子,两人感情深厚,太子是许皇后亲生的,汉宣帝不忍废换。

太子曾经因劝汉宣帝多用儒生,而被汉宣帝训了一顿。汉宣帝告诉他:“我们王朝的传统,是儒法并用,不能独任儒术。”训过之后,汉宣帝忧心忡忡地预言:“乱我汉家者,太子也。”汉宣帝去世时,这位太子二十七岁,以任何标准看,他都不是小孩子了。但显然出于对太子过于“仁柔”的担忧,汉宣帝死前竟然比照汉武帝故事,任命了三个人辅政。但和汉武帝的任命很不一样的是,奉命辅政的人包括宦官石显。这清楚地展现了中朝崛起,掌握实权的情形。

汉元帝即位没多久,石显就对外朝辅政大臣萧望之发动攻击。他用的方式,和当年桑弘羊和上官桀等斗霍光时用的一模一样,但两者的结果截然不同。趁着萧望之休假时,石显上奏汉元帝,揭发萧望之图谋不轨,建议汉元帝将萧望之“召致廷尉”。汉元帝同意了,于是萧望之被捕下狱。过了一段时间,汉元帝问起来,才发现原来“召致廷尉”是这个意思,他吓了一大跳,难过得痛哭流涕。

通过这件事,我们更深入地明白了汉宣帝所担心的到底是什么。“仁柔”其实是掩饰之词,真正的问题是汉元帝的智力恐怕不及一般人。他当了那么久的太子,却始终无法搞清楚朝廷的运作,这才会惹得汉宣帝训他,要他去弄清楚政治运作的现实。汉宣帝死前,一定知道儿子虽然二十七岁了,却并未具有正常的成年人的行为能力,所以才会忧心地指定辅政人员。

“仁柔”的汉元帝对外朝很陌生,才会连什么是“召致廷尉”都不懂。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将自己关在宫中,和大批的女人在一起。汉元帝一朝大幅地增加了宫闱中的侍女人数,他们甚至多到汉元帝无法一一认识,必须请画工为每一个人画像,以供汉元帝指认的程度。于是,想要得到亲近皇帝机会的侍女,就去贿赂画工,请画工把她们画得漂亮、迷人些。如此而有了后来流传的王昭君故事,据说她就是因为没有贿赂画工,而被画工刻意画丑了,所以才沦落到被送出塞和亲的。

史书上明确记载,汉元帝朝宫内的开销大幅地增加。因为侍女多了,连带被服、用具、金银饰器,乃至车马等都要跟着增加。所以,仅是养马就养了近万匹,仅是进贡被服就动用几千个工人长期工作。朝廷对外的支出减少了,汉武帝朝建立起来的聚敛机制却依旧运作,所以朝廷就能有余力将宫中弄得豪华奢侈。

汉元帝将自己关在这豪华的宫闱之内,与外朝越来越疏远,于是朝廷权力就落在了中朝的石显手中。汉元帝去世后,当时二十岁的汉成帝刘骜即位。新即位的汉成帝无法忍受石显掌有大权的状况,但他要如何对待占领了中朝的宦官呢?只能依靠他的母亲王太后的亲戚,这是他在宫中少数熟悉,并能联系运用的力量。石显被外戚王家的力量打败后,权力并没有回到汉成帝的手中,而落到了王家的身上。

石显的势力被消灭后,朝廷中最有权力的人,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王家的五个儿子竟然在同一天一起封侯,号称“五侯”,这使外戚王家不可一世。

汉宣帝一共六子,汉元帝昏庸无能,为何汉宣帝还传位汉元帝

汉宣帝刘洵(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创造了“孝宣之治”,完成武帝未竟之业——彻底击败匈奴与让匈奴臣服,汉朝疆域在他手上达到最顶峰,是一位雄才大略古今罕见的君主。以功绩而论,汉宣帝应该不下于刘邦与刘彻。

在治国之道上,南宋陈普《咏史上·宣帝》一语道破汉宣帝治国之道,“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认为汉宣帝将法律当作治国经典的《春秋》一样看待,于是导致“数国囚”,因此不要觉得宣帝是儒法参半,其本来就是十足的法家,只不过留了些余地给儒学装点门面罢了。

一位雄才大略之君,一位注重法家之君,但在选择继承人时却令人意外,选择的是“ 柔仁好儒 ”昏庸无能的汉元帝,而不是其他儿子,为何?

汉宣帝一共有六个儿子,即刘奭(shi)、刘钦、刘嚣、刘宇、刘竟、馆陶王,其中馆陶王情况不明,或夭折,或被史书遗漏,或不存在。

刘奭是皇长子,一个很有艺术天份的皇子,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但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八岁时被汉宣帝立为太子。

《汉书》记载,汉宣帝重用法家人士,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刘奭不以为然。一次,刘奭委婉劝说汉宣帝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听了脸色突变,厉声厉色告诫 刘奭:汉朝有汉朝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么能单纯的使用周朝“德政”呢?更何况,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怎能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 说完了这番话,汉宣帝又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果不其然,刘奭成为皇帝之后,很快就自废武功,任由太监弘恭、石显逼死三大辅政大臣之一萧望之。萧望之被逼致死,汉元帝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并口头责怪弘恭、石显,但仅此而已并没有下一步举动,事后对他们宠信如故。

更为严重的是,之后汉元帝将大权交给太监石显,事无大小,都由石显汇报决断,于是石显俨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迹”,汉元帝虽为天子,但大权却在石显手中,一切都是石显说了算。随后,石显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又勾结外戚,拉拢见风使舵的大臣,三者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驱逐异党,杀害正直官员,朝廷被搞的乌烟瘴气。

对于石显擅权乱政,汉元帝却一无所知, 司马光评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 简单的说,汉元帝太好糊弄,以至让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 历史 上汉元帝错失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原因可能就出在石显这里。

从汉元帝开始,西汉皇帝就一直大权旁落,汉元帝之后的汉成帝荒于酒色,导致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与西汉灭亡埋下了祸根。 历史 上的王莽家族,就是发迹于汉元帝时期,汉成帝时期壮大到不可收拾地步。

可以说,汉元帝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庸无能之君。

汉宣帝一共有六子,既然刘奭不堪大用,那么汉宣帝还为何执意传位汉元帝,是因为其他皇子更差吗?

刘钦是皇次子,母亲是张婕妤最受汉宣帝宠爱,因此爱屋及乌之下,刘钦也深得汉宣帝宠爱。而且,刘钦长得强壮高大,喜欢经书法律,聪明有才气,加之太子刘奭宽厚仁慈,喜好儒术,两相对比之下,汉宣帝时常对刘钦感慨 “真我子也!”可见,无论是治国思想,身材为人, 刘钦都更符合汉宣帝想象中的太子人选,而 “真我子也”的感慨也表明汉宣帝想立 刘钦为太子。

刘嚣是皇三子,汉宣帝在位时的记载不多,但汉成帝刘骜对他有过一句评价:“楚王嚣素行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余年,孅介之过未尝闻。”因此,刘嚣应该是非常优秀的一个藩王。

刘宇是皇四子,刘竟是皇五子,这两人史书记载不多,应该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加之母亲受宠一般,年纪又较小,几乎不可能成为传位人选。

总的来说,比刘奭优秀的、年龄适合的至少有刘钦与刘嚣。既然汉宣帝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何不废掉刘奭,立刘钦或刘嚣为太子?

汉宣帝执意传位刘奭,其实充满了不理性,根源在于一个他深爱的女人。

论 历史 上的皇帝身世,可能没有人比汉宣帝更为凄惨更为传奇了。汉宣帝刘洵是戾太子刘据孙子,初名刘病已,襁褓之中被关进监狱,汉武帝临终之前还准备处死他,幸亏丙吉据理力争,才让汉武帝改变想法,刘病已逃过一劫之后流落民间十多年,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当时,暴室啬夫许光汉有一女儿叫许平君,本该成为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媳,但出嫁时欧侯氏之子却死了,当时还没有“克夫”之说。许平君母亲找人占卜,说许平君将会大贵。掖庭令张贺(张汤之子,曾是刘病已祖父刘据的家吏)听闻之后,便以自己家财为聘礼,为刘病已操办婚礼,娶许平君为妻,夫妻二人经常游历三辅,虽然贫困感情却很好,二人生下一子刘奭。

汉昭帝无嗣驾崩,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在位27天被废,在丙吉等推荐下,霍光迎立刘病已为帝,封许平君为婕妤。当时,大臣请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汉宣帝就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口旧宝剑,于是许平君才被立为皇后,这就是“故剑情深”典故来源。

但霍光之妻一直想让霍成君为皇后,终于在三年之后找到机会,当时许皇后再度怀孕,临产时生了病,霍光之妻命人在滋补汤药中投进毒药,害死了许平君,霍成君如愿以偿的成了皇后。后来,刘奭被立为太子之后,霍光之妻多次指使霍成君毒害太子,刘奭多次死里逃生。当然,霍光去世之后,霍家密谋造反被汉宣帝铲除,这一段恩怨宣告结束。

因此,汉宣帝执意传位刘奭,是因为太子刘奭出身隐微,汉宣帝少时贫困依靠许氏,等到称帝之后许平君又被害死,太子刘奭幼年丧母,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汉宣帝不忍废黜刘奭。但这一不理性,却给西汉江山埋下无尽隐患。

参考资料:《汉书》等

汉元帝任用儒生治理天下,为何却将西汉带入没落?

汉元帝任用儒生来治理天下,但是却把西汉带入没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汉元帝只想出对策,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西汉的没落主要是由于天灾太多但是朝廷又处理不好这类问题。

当时灾祸在汉朝发生的次数非常的多,汉元帝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只能采取原来的免税政策,开仓赈灾。但是当时朝廷腐败现象严重,至于这些救济的粮食金钱到底是不是落入了百姓之手还是一个未知数。当时的地方官往往会夸大灾情向汉元帝要更多的补给,从而贪污的更多。当时发生天灾是汉元帝也并不能够追踪赈灾物资的去向,所以只能无奈地看着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老百姓承受的灾祸越来越多,根本就得不到实质性的补给。

当时汉元帝崇尚儒学,反对法家治国。所以当时的朝廷上下都是只会讲大道理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的状态,当时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儒生,而这些儒生只会书上讲的道理并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策。他们可以说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理论在书上写着谁都可以看得到,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发生的问题整理出来实际的对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由于当时的儒学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发展,那些儒生也仅仅是照本宣科,还有一部分的人更是因为迎合汉元帝的喜好才选择儒学的,所以当时朝中的大臣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才能。在当时那么重灾情的情况下汉元帝想不出实际的办法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走向没落。

汉元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算得上一个昏君吗?

比起那些骄奢淫逸、荒淫无度的昏君,汉元帝刘奭是好多了,只能说他是个可怜的君王,他的母亲许平君是父亲刘询的第一位妻子,二人十分恩爱,但是在许平君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被霍光大将军一家人毒死了,然后霍光的小女儿就当上了皇后。不过好在刘询与许平君感情深厚,刘奭在八岁的时候还是被立为了太子。

但是刘奭十分优柔寡断,也可以说是善良仁慈,当他看到父亲经常对犯错的大臣们重用刑罚时,他就会觉得十分不忍。终于有一次他开口劝诫父亲,让他不要用那么多的刑罚,谁知这可把刘询惹毛了,他十分生气,训诫刘奭之后说了一句:?乱我家者,太子也!?可见刘奭实在是不怎么得父亲的喜爱,不过许平君在刘询流落民间的时候就嫁给了他,并且感情很是要好,这一点刘询始终记着,最终还是没有废掉刘奭。

刘询去世前,给太子安排了三位辅政大臣,但是刘奭登基后,重用其中两位儒生大臣萧望之和周堪,冷落了大臣史高。萧望之又建议刘奭减弱宦官和外戚的势力,但是刘奭迟迟不敢动手,后来几位宦官和史高等外戚联手对付萧望之,最终逼得萧望之自杀。后来刘奭又十分信任石显,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请他决断,一时间他权倾朝野。

石显掌握大权期间,结党营私,扰乱朝政,当时王昭君就是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师,所以一直没能得到君王的宠幸,从这里也能看出当时的朝廷上下是多么的黑暗。刘奭不仅在政治上施展抱负,他也没能获得爱情,在他是太子的时候,有个十分宠爱的妾侍,但是没多久这位侍妾就病逝了,她病逝前对刘奭说,是他的其他妃嫔诅咒她。刘奭竟然信以为真,此后对后宫佳丽们再也提不起兴趣来,后来好不容易遇见乐王昭君,也只能别无他法的让她前往匈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2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