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06:21:45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战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分割,七国平分天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实力比较雄厚。秦国积极参与中原讨伐,随着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与楚国的大量领土。随着秦国的东征之旅,公元前261年,秦国率兵大举进攻赵国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斗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约四十万赵军,此场战役称为长平之战。

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便不复以往,同时加速了秦朝统一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最早的歼灭战。长平之战中,被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为何被赵王弃用,补位的赵括输的更惨,谁来带领军队最合适?

后人曾评价长平之战不是白起胜廉颇,而是秦国胜赵国,长平之战实则是秦、赵两国的战略斗争。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一系列改革后,国力大大增强。在长平之战中,秦国著名武将白起带领秦国60万大军,而赵国却只有四十五万大军,廉颇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被迫采用守势,这种战法实际拼的是两国的国力、兵力、粮草,然而秦国士兵的战斗水平,国家经济实力都远超于赵国。

后人曾评价补位的赵括不如廉颇,在长平之战中急于求胜,然而却被对方全部歼灭,虽说这场战争在赵括的带领下死伤惨重,比廉颇带领的时候输的更惨,但是这场战争换做谁来做这个将军,都很难替赵国扳回这一局。在古代大规模大范围的军队战争中,指令即时传达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往往将军的指令都需要很长时间传送到士兵这里,然而一场战争中这段时间可能就是胜负的关键。

赵括带领军队还未拿下秦军营地的时候,驻留守营的后方主力士兵便已经全部前去迎战,此时白起顺势带领军队将赵军主力一分为二,拉开距离,赵括此时四面楚歌,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扎地为营,将防守作为第一战略,保全仅剩的军力。在这场战争里,白起可谓是艺高人胆大,利用反间计将赵兵一网打击,其实在重要关头赵括转攻为守的战略已经将军队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由此可见,赵括还是拥有一定的才略能力的。然而令赵括没有预想到的是,秦昭襄王后来居上将赵军粮草拦截、粮道堵死,被断了粮草的军队萎靡不振,赵括只好带领军队向前冲锋,试图拼死一搏,最终却被秦军乱箭射死,几十万赵军全数投靠秦军,被白起全部杀害。

战争胜利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统帅的带领,君主的选择更为重要。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昏庸无能,不顾防守之道,在原先的20万大军下,又将赵国的剩下的25万兵士给了赵括,赵国诺大的国家里仅剩寥寥几个小兵,在后来的战争中,赵括一行军队被秦军堵死,毫无反抗之力。秦昭王果断出兵帮助白起、截断赵国粮路。两方形成鲜明的对比,赵国将45万大军放置战场而不顾,在这样的君主统领下,这场战争谁来做这个统帅都是要失败的。

无论是国家实力,战略计谋、君主能力,秦国都远远优于赵国,所以无论谁来打这场战争,结果都是可想而知的。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详细资料大全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赠临城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基本介绍 本名 :廉颇 别称 :信平君 所处时代 :战国后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赵国苦陉 主要成就 :攻取阳晋,固守长平,败围燕都 职业 :将领 人物生平,破齐扬名,负荆请罪,转战四方,长平之战,破燕拜相,暮年凄楚,历史评价,后世地位,轶事典故,门客反复,三村名,赵军运沙,巧计退秦军,一篓油水饺,艺术形象,影视形象,墓址争议,河北邯郸,安徽寿县,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破齐扬名

赵惠文王在位前期,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 廉颇画像 赵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名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联合秦、韩、魏,形成五国联军伐齐,大败齐军。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上卿为当时高级爵位)。

负荆请罪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而未达到低洼大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转战四方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 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 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进攻赵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几,廉颇救几,再破秦军。

长平之战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参见长平之战)。 当时,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部分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手绘廉颇画像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赵括母亲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 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破燕拜相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提议:“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可乘机进攻。”燕王于是出动了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廉颇戏曲扮相 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 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暮年凄楚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 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廉颇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便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历史评价 赵胜:“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贾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谷永:“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司马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十七史百将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刘克庄:“浪说三遗矢,犹堪一据鞍。君王不自试,耳目信人难。”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徐钧:“遗矢谗言弃老成,肉多饭健尚精神。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陈普:“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 李曾伯:“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陈元靓:“赵用廉君,咸阳畏邻。及罢推毂,谁能抗秦。盛衰在运,兴替由人。房陵流落,为听谗臣。” 程登吉:“汉武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黄道周:“廉颇赵卿,位下则争。一闻公言,肉袒负荆。赵括代将,长平卒坑。再起袭燕,得燕五城。悼襄不用,奔魏以明。赵困思颇,遣使察情。上马示健,善饭示英。使受仇金,遗矢毁名。愧为楚将,思用赵兵。寿春之死,悒悒不平。” 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赵信平君廉颇”。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赵奢、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廉颇。 轶事典故

门客反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三村名

话说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替代廉颇。廉颇告诉赵括:“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战,应以守为主”,并以“守势图”相托。不料赵括却冷眼相待,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离开大营,骑马驰奔,要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人们为怀念这件事便把这个村叫三甲村。 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再加上赵军战士和百姓的挽留,心理就犹豫起来,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卸职,干脆走了吧;一会儿又觉得长平战事,非同儿戏,四十万生灵乃赵国元气......,是走,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来诏书催他回朝,这才哀叹一声离去。因此,百姓就把这个村叫徘徊村。 虽然诏书催发,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拦路乞留。百姓为啥能认出他来,除了廉颇的白发白须外,最显著的就是他骑的那匹体格高大,浑身雪白的玉兔赛风驹。廉颇为了摆脱窘境,经一村时,忍痛换掉了他的宝马良驹,百姓就把这个村叫换马村。

赵军运沙

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今存“廉颇屯”址。

巧计退秦军

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 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篓油水饺

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著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大为单位很好。 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道:“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 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2008年《西风烈》:徐正运 饰 廉颇 2012年《虎符传奇》:王虎城 饰 廉颇 2017年《大秦帝国之崛起》:王双宝饰 廉颇 墓址争议 有关廉颇身后之事的记载,《史记》中只单单提到“卒死于寿春”,所以,廉颇具体葬于何处一直存在着争议。

河北邯郸

明隆庆《赵州志》记载:“廉颇墓在州东郭里村”。清光绪《赵州志·墓域》亦载:“赵信平君廉颇墓,在州东杨家郭村东”。 廉颇墓

安徽寿县

廉颇墓,位于今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廉颇墓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两处外,还有在邯郸“县西南故城中”说;在邢台“清河西三十里”说;在磁县“北五十里赵拔庄”说等。 后世纪念 邯郸市丛台公园境内的七贤祠中有一塑廉颇的塑像,供后人纪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2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