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草船借箭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何曹操最后没有火攻呢

以史为鉴 2023-07-04 06:01:24

草船借箭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何曹操最后没有火攻呢

还不知道:草船借箭为何不用火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的火箭并不想我们想象中带有推进装置。当时的火箭仅仅是在普通的羽箭后方绑上一些浸油的易燃物,比如麻布等,在放箭前将其燃烧达到纵火的目的。这些易燃物本身有一定重量,其次又会增大羽箭的阻力,可想而知其射程是远远不如普通弓箭的。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本来雾气便极重,诸葛亮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又有一定的距离,用火箭既不一定能射到,又因为雾气过重而效果不佳。

《三国演义》中提到周瑜去曹操水寨中观察水军,真实的历史实际上讲的是孙权本人。孙权去看曹营,曹操命令用箭乱射,孙权的船只因一边受箭差点沉了,孙权命令将船调转,以另一面受箭,两边弓箭重量一样后,船身恢复平稳,才回去了。

鲁迅先生在评价《三国演义》时,用了“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来形容。确实,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简直就是神人了,特别是前半部分,算无遗策。比如说他只身到东吴,半年前就算好了回去的行程与时间,所以叫赵云某时某刻要准备一只船和五百军士在七星坛下的岸边等候。

不管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否是史实,但草船借箭有可行之处。一古时火箭射程近,大约三十米之内。火箭准度低,射帐篷和粮仓还行。所以曹操不会用火箭。二曹操不知船上的是草人,如果知道,不用火箭也可以派快船包围消火诸葛亮。三诸葛亮选择大雾之时借箭,否则也不会成功。四草船的距离在火箭射程之外。我射过弓箭,十五米开外已经很难射中靶子,一般都是十米立靶。

环境原因,事情发生在黎明时分,那么战士都还在迷蒙中,有于信号发射到传达,时间紧促,整理队形,就像部队里的规矩差不多的,就开始备战。气候原因,对面临江,早晨雾气比较大,这个是有介绍的,距离不是特别近看不见人的,说明湿气也特别的重了,说明不适宜用火箭对敌。

把三国演义当正史的才回答这么无厘头的问题。真正的“借箭”的是孙权。两军隔江对峙时候,孙权亲自坐船窥视曹营。曹操下令放箭,孙权座船一侧倾斜,他让人调转船身,结果两侧对称后不倾斜了。然后不慌不忙离开,同时让士兵高喊:“谢曹丞相赠箭!” 于是才有了曹操哪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三国志》中裴松之的注里面罗列了两种说法,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首先,裴松之先引用了《吴历》,也就是当时吴国的历史书来叙述这件事,说当时孙权坐船在夜间查看曹营的军情。当时,很多魏国的将领都建议曹操主动出击,可是曹操却要求将士们不得随意发兵,也没有记载曹操主动让人射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何曹操想不到用火箭攻?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是聪明机智,让周瑜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曹操气得不行,这礼物给的也太够意思了。那为什么曹操没有放了火头箭来对付孙刘呢?

那我们就来聊聊,当时曹操如此强大,为何没有用火头箭。三国时期不像现在一样有打火机,能用打火石就不错了,有了火种还要有燃料,当兵的不能随身带着干柴什么的,只能现找,不过战场上即将开战,让自己手下四下找干柴,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乱嘛。而且有了火分配也是大问题,不能这么多弓箭手乱哄哄的围着一个火堆吧,这一般古代军队做不到。

再说说火头箭的问题,火箭就是一个裹了浸油布条的箭,这东西易燃,搞不好就出火灾,由于射程阻力加大而作用大大降低,可能还没发射出去自己就危险了。再加上大雾天气因素,空气能见度很低。曹操看不清船上全是草人这样的易燃物品,自然也就没有想到用火头箭来对付。也正因为大雾弥漫,两边都摸不清对方的底细,曹操通过对方的擂鼓声来判断对方的大致方位。如果曹操贸然使用火箭,还没发射,火光就会先暴露自身位置,给对方以明确的打击目标,这就太危险了。

而诸葛亮用的是可移动的船只,如果将其引燃,船只冲进曹军大营,这岂不是引火烧身?当时白雾茫茫,空气潮湿。这种天气非常影响火箭的使用,一般射到半空中,火就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扑灭,达不到晴天使用火箭的效果,而且火箭的箭头上要附加可燃物,增加重量,就会降低射程。当时曹操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对方的船只,可见对方离岸边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可能处于火箭的射程之外。没有确定性,就是有了火头箭也不敢盲目的使用。

关键一点是想用也没有啊,在三国时期,硫磺、火油这些都是稀有产品,不像做箭的竹子羽毛那么廉价,轻易不能使用,正因为造价太高,军中就不可能常备。一般只有在攻打重要城池的时候,军中会事先准备好相应数量的火头箭,这时候曹操就算想要用火箭,仓促间也拿不出来。如果使用普通的箭,士兵们可以拿一大捆放在箭篓里,随用随取,非常方便。而火箭属于危险品,必须小心使用,用的时候还要先点火,影响弓箭手出箭的速度。所以,使用火箭必须是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而不适合突发情况。

其实,曹操也没有其他办法,谁也不清楚那边是什么情况,只能先射箭保护我方安全了,因为是备战时期,难辨是非也属于正常。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用那么多的箭,先看看对方是什么来路,在定夺如何迎战,可能当时容不得思考。这也没办法,只能让诸葛亮捡了大便宜,这箭借的太值了。

在《三国演义》中,人们都会为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而折服,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再到空城计、收姜维,他总是能机智应变,化险为夷。然而,在草船借箭之中,说曹操速调弓弩手6000人,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很多人便提出了疑问,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直接烧了诸葛亮呢,深究其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NO.1环境条件恶劣

《三国演义》中写道: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事情发生在黎明时分,由于是大雾天气,所以空气能见度很低,战士都还在迷蒙中。而且对面临江,早晨雾气比较大,这个是有介绍的,距离不是特别近看不见人的,说明湿气也特别的重了,说明不适合用火箭对敌。

NO.2曹操不见兔子不撒鹰

《三国演义》中写道: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士兵来报刘备水军偷袭,由于江面大雾弥漫,报信者也说不出敌军具体数量和具体方位。曹操作为一名主帅,在敌军数量和兵种不明的情况下无法正确下达正确作战命令,所以以防守为主。有人说曹操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姑且算吧。

NO.3准备不足

《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

由于事情紧急,且火箭需要准备,包裹箭头,粘上燃油,点火后才能发射才行,过程比较复杂,紧急情况下没时间使用。火箭往往是在有预谋有准备的前提下才会使用的,火箭需要现做现用,难以长期保存,故而在运动战遭遇战者中难以准备的战斗中极少见到火箭身影。

NO.4诸葛亮早有预料

《三国演义》中写道: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

这次行动是试探性的,如果曹操只射箭,不放火箭,就说明曹操其实也很怕火,因为双方太近,如果当时曹操发火箭,这批人直接就可以开船当自杀队了。如果只射箭,诸葛亮就完成了目标,如果射火箭就提前火烧曹营,而曹操也没有这么傻会放火箭自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