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长是怎么从吕雉的手里活下来的真相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7-04 05:44:36

刘长是怎么从吕雉的手里活下来的真相是什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吕雉残杀刘邦的儿子们,但是却放过了刘长,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吕雉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是非常残忍的,她不仅残酷地对待自己的情敌,还残酷的对待情敌们的儿子。这在人们心中造成了一个印象,认为刘邦的儿子似乎都是吕雉杀掉的,但其实不是的,刘邦有八个儿子,其中很多没有得到善终,但也并不是全是吕雉杀掉的。其中,刘邦的第七个儿子刘长,不仅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活了下来,而且还受到了吕后的善待,被封为淮南王,在吕后当政期间,一直平安无事,直到文帝时期,他意图谋反,才被诛杀。

吕雉这么残忍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如此善待这个继子呢?这是因为刘长出生后,他的母亲自尽而死,于是刘邦就把刘长交给吕雉抚养,所以刘长是从小在吕雉身边长大的孩子,两人的感情虽然比不上亲生母子,但是也比其他的皇子感情好。除了刘长之外,其实刘邦的长子刘肥,也是从小在吕雉身边长大的,所以这两人都在后期的政治争斗中,幸运的免于一死。可见,吕雉对身边的人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

吕雉之所以同意收养这个孩子,还是因为一段往事。当时刘邦带兵经过赵国,赵国的国君把把自己的嫔妃也就是赵姬献给了刘邦,然后赵姬就怀了身孕,怀孕之后的赵姬被赵国国君安排住在其他地方,本来是件好事。可是,这个时候赵国国君却跟别人联合起来,想要刺杀刘邦,事情败露之后,刘邦一怒之下,把赵国国君关到大狱里面,他的嫔妃也没有幸免,全都被关押了起来,赵姬就在其中。

被关在狱中的赵姬向看管牢狱的狱卒说,自己曾经受到刘邦的宠幸,已经怀了身孕。狱卒赶紧把这件事情禀告给刘邦,但是刘邦因为赵国国君叛变的事情,还在气头上,所以根本没有理会狱卒的申报。赵姬在狱中等不到刘邦的宽恕,只好又让自己的弟弟去用钱财贿赂吕雉身边的宠臣,把这件事告诉吕雉,也许自己还有一线希望。但是,吕雉却因为刘邦宠幸赵姬,非常的嫉恨她,所以干脆把这件事情瞒了下来。

眼看着自己即将临盆,刘邦也没有派人来接自己出去,于是赵姬生产完后,就在狱中羞愤自杀了。这个时候监狱长把赵姬的孩子送到了刘邦面前,这个时候刘邦才想起赵姬,然后又看着怀中的孩子,觉得他从小失去了母亲非常可怜,又因为吕雉的隐瞒不报才最终导致了赵姬的自杀,所以刘邦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及时采取行动。他下令将赵姬好好安葬,然后又让吕雉抚养赵姬留下的孩子,就这样吕雉就成为了刘长的养母。

也许是最初的嫉恨让吕雉做出了隐瞒的选择,间接造成了刘长母亲的死亡。但是吕雉对这个孩子却还是有几分感情的,刘长从小在吕雉的身边长大,也相当于吕雉的半个儿子了。所以,吕雉才在对刘氏子孙的诛杀中,没有波及这个养子,这才让刘长幸运的活到了文帝即位的时候。而文帝即位之后,念及跟刘长的兄弟情义,对他也非常骄纵!

“诛吕行动”中出现那么多有实力的王侯,可为何非得等吕雉死后才动手呢?

刘邦驾崩后,吕后第四天才发丧,前三天她一直密谋如何除掉元老大臣,但经深思熟虑,认为那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打击面太大,牵扯的东西太复杂,盘根错节,并非吕后所能把控。然而吕后之所以有这个念头,无非就是怕这帮人起来造反。

这帮人远没有吕后想像的那么?邪恶?,也不具备造反的实力,所以没有一个人跳出来挑事儿,反而同吕后相处还算?融洽?。

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平衡,双方谁都吃不掉对方,因为元老重臣看似庞大,其实是一盘散沙,而吕后的家族势力也不容小觑,所以没有人敢冒这个险。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吕后一直没有放松对元老重臣的警惕,为了确保政权稳固,吕后不停的壮大自己家族势力。而这个过程只能以牺牲刘姓宗室为代价。

刘邦建汉后,一共分了七异姓诸侯王,即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但是经多年?努力?,到他去世前,七大异姓诸侯王的六位改了刘姓。

即楚王刘交、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燕王刘建、代王刘恒、赵王刘如意,只有?老实巴交?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没变。另外,刘邦又将刘濞封为吴王,刘友封为淮阳王,刘贾封为荆王,刘肥为齐王。

其中刘交为刘邦的异母兄弟,刘濞为刘邦的侄子,刘贾为堂兄,其余几个均为刘邦的儿子。而这些诸侯王有一个共同特点:非老即弱,根基太浅。

比如刘交、刘贾垂垂老矣;而刘濞、刘肥刚才成年;几个儿子还在少年;重要的是,这些诸侯王全都刚被封王,还没来得及形成气候,所以只能沦为吕后摆布。

接下来,刘如意、刘友、刘恢直接或间接被吕后害死。赵王成了吕禄,梁王成了吕禄。当燕王刘建去世后,吕后又将其子嗣除尽,然后让自家人吕通坐上燕王之位。为了不至于被人诟病,吕后先后将刘盈的几个年幼的儿子刘彊,刘武,刘不疑,刘义,刘朝,刘太封了王,最后又将刘泽(刘邦堂兄)封为琅琊王。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是如何处置刘邦的八个儿子的呢?

刘肥,是汉高祖的庶长子,在高祖去世后年纪已经很大了,可吕后对他还是心存忌惮,总想找机会对他下毒手。他十分的聪明懂得对吕后示好,可事后他又觉得十分憋屈,所以,没几年他就抑郁而终了。

高祖的三子刘如意是戚夫人所出,从一出生开始,他就受到了父亲的疼爱,差点要被立为皇太子,不过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得到皇太子的位置,吕后非常厌恶刘如意。刘如意成天生活在惶恐之中,生怕那天吕后就把自己处死了。

高祖的四子刘恒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在父亲死后,他在吕后面前做低伏小,让吕后放松了对他的戒备。并且成为了刘盈之后的皇帝。高祖的五子刘恢和六子刘友说起来有相似之处,吕后为了控制他们,逼迫他们娶了吕氏的女儿为王后。虽然他们百般的不愿,可还是不能违抗吕后的旨意,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娶了吕氏一族的女儿为王后,有了吕后的撑腰,这两位王后可谓是飞扬跋扈,丝毫不把自己的夫婿放在眼里。

高祖的七子刘长自小是长在吕后身边的,所以,相较于其他的皇子,七子的待遇可谓是很好了。传闻此子力大无穷可以力能扛鼎,后来与匈奴闽越勾结想要叛乱,事情泄露后被拘,当时文帝看在手足兄弟一场的情分上释放了他,将他贬谪到蜀郡严道邛邮,在途中绝食而死。

最后说说高祖最小的儿子刘建,相传这位儿子是最像高祖的。当然他也没逃过吕后的监视,整日惶惶不可终日,年纪轻轻就死了,封国也被废了。

吕雉死后,周勃、陈平是如何助刘氏恢复统治的?

现在很多人把周勃、陈平等人搞出来的“剿灭诸吕”提高到了什么匡扶汉室的层面,搞得好像几个老家伙道德人品多么高尚,一心为了刘姓汉室。实际上,所谓“剿灭诸吕”,不过就是几个老家伙为了自保和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联络汉高祖刘邦庶长房及一些刘姓宗室发动的一场政变而已,并没有那么高尚。

看看他们如何对待汉惠帝刘盈庶出的儿子们就知道了。虽然是庶出,却是如假包换出身汉高祖嫡长房,是汉高祖的亲孙子。可硬是被说成是赝品,给咔嚓了……说到这里,还有人觉得高尚吗?无非一场政变而已。如果真的是为了匡扶汉室,为什么要让正统的汉惠帝刘盈绝嗣?


实际上,吕后虽然专权,却从来没有产生过武则天那样的念头。她对吕氏子弟的重用,无非是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和地位而已。如果吕后有篡刘之心,她根本不可能留着那么多的刘姓诸侯王,而且还包括了后来发动“剿灭诸吕”政变的庶长房。很多人说,吕后如何残杀刘姓宗室云云。可是,实际上真正死于吕后之手的只有赵隐王刘如意和赵幽王刘友。汉高祖的其他儿子,吕后都没有动。

汉惠帝自不必说,那是吕后自己生的,自然不会动。庶五子赵恭王刘恢是殉情自杀。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庶四子汉文帝刘恒、庶八子燕灵王刘建都是善终。庶七子淮南厉王刘长更是吕后一手养大的,他的死是汉文帝时期的事情了,与吕后无关。至于旁支的楚元王刘交、吴王刘濞等等,就更加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吕后虽然重用“诸吕”,甚至给吕氏子弟封王,但是刘姓宗室的实力还是颇为强悍的。否则,后来齐藩也不可能有实力发动政变了。因此,自始至终,吕后实际上都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对吕氏子弟的任用也一直坚守着这条底线。如果吕后真欲行武则天之事,根本不可能留着这么多的刘姓宗室,他们可不是明朝的废物王爷,都是有钱、有兵、有地盘的诸侯王。


有了这个大前提,整个吕后执政期间,“诸吕”虽然权势熏天,却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吕后去世后,刘姓宗室和朝中勋臣开始蠢蠢欲动,“诸吕”这才感受到了压力,开始密谋篡逆之事。但是,为时已晚。庶长房齐藩联络朝中周勃、陈平等老臣先下手为强,一举拿下了“诸吕”。之后便只剩屠杀了,连嫡长房汉惠帝的儿子们也没能幸免。这场政变最终以齐藩和勋臣们的完胜告终。


但是,周勃、陈平这帮老家伙并不是为了老刘家,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政变过程中齐藩的实力也震撼了这帮老家伙。为了避免自己忙活半天为他人做嫁衣,几个老家伙们一合计,不能让刘襄当皇帝。一个刘襄已经很头疼了,再加上他的兄弟朱虚侯刘章等人,够自己喝一壶的。于是,老家伙们以刘襄的舅舅驷钧暴虐为由,借口避免发生第二次“诸吕之乱”而否决了刘襄的皇位继承资格。由于齐藩并非一家独大,而且在朝中缺乏根基,最终刘襄只得妥协。之后,汉高祖的庶四子、缺乏外戚根基且自身实力减弱的代王刘恒幸运地成为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自此,这场政变彻底结束。齐藩忙活半天,为汉文帝做了嫁衣。但是,不管怎么说,大汉王朝最终还是握在了老刘家手中,没有姓吕。但是,这场以“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为大旗,号称恢复刘姓天下、匡扶汉室的“剿灭诸吕”行动并没有那么高尚,说到底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政变而已。


薄姬何许人,如何逃过吕后一劫?

薄姬,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汉高祖刘邦女人中最幸运的一个。在刘邦去世后,吕后大肆杀戮刘邦的嫔妃和刘姓皇族的情况下,薄姬母子竟然能够保全性命远离朝政漩涡。等到陈平、周勃等人诛杀吕氏外戚集团后,更是迎立刘恒继承帝位,薄姬成为皇太后。薄姬制胜的秘诀就是“无欲无争”,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



薄姬原本是秦朝末年魏王魏豹的妾室,刘邦灭魏豹势力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是薄姬可能是太不出彩了,一直没有受到刘邦宠幸,到汉高祖四年薄姬年少时的好友管夫人、赵子儿帮她说了话才被刘邦宠幸过一次,就这一次薄姬就幸运的怀孕了。汉高祖五年薄姬生下皇子刘恒,从此就淡出了汉高祖刘邦的视线,在后宫中不争不抢一心养育儿子。


可能是薄姬太没有威胁了,或是吕后也怜悯这个不受宠的女人,所以刘邦去世后,吕后就单单让薄姬和她的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得以活过吕后把持朝政时的血腥杀戮。等到汉臣们诛灭吕氏势力后,才发现刘邦的儿子只有两个活着的,一个是刘长,一个是刘恒。刘长因为由吕后抚养长大关系密切被排除,只能让母亲家族实力薄弱、性情朴实的刘恒继承皇位了。



薄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知道后宫斗争的残酷,她既没有吕后的皇后身份、强权手腕,更没有戚夫人妩媚动人、受到刘邦独宠,因此精研《道德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清净无为、无欲无争。在刘邦的后宫中,薄姬不和其他嫔妃争抢刘邦的宠爱,更不让自己的儿子刘恒参与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后来更是主动要求将刘恒的封国安排在西北边疆、荒漠贫瘠的代地,这就使得她们母子和任何人都没有利益冲突,没有冲突自然没有仇恨,自然也不会有人闲的没事干迫害薄姬母子。

薄姬对于道家黄老思想的研究、推崇深刻影响了自己的儿子汉文帝刘恒,使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初期三朝的治国策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1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