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昆阳之战究竟是什么样的,严尤如何用两万人打败40万大军的

众妙之门 2023-07-04 04:57:56

昆阳之战究竟是什么样的,严尤如何用两万人打败40万大军的

昆阳之战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战,毛泽东曾对此战高度评价。

公元223年,新朝皇帝王莽派王邑、王寻率兵42万进攻绿林军。

绿林军的部队发现新莽军队大兵压境,都惊慌失措,纷纷退入昆阳城内。

绿林军的首领们召开军事会议。

普遍的意见是:大家各自化成小股势力散去。

刘秀说:敌人强大无比,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抵抗。刘縯还在进攻宛城,肯定是没法来支援的。我们放弃抵抗的话,只要一天时间,敌军就会消灭我们,继而再击破刘縯。想不到生死存亡之际,大家不能肝胆相照,只想着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和一点私人财产!

刘秀当时在军中的地位是不如各位将领的,他的这番话刺痛诸位将领内心的怯懦和自私。

将领们吼道:你小子竟敢这么说话?

刘秀对此一笑置之,就走了。

按照正常情况下,昆阳城内的绿林军将会作鸟兽散。不过,王邑的大军先锋已经到达了城外,后续部队源源不断,一眼望不到尽头。

很明显,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众将领们一筹莫展,就请刘秀来计划。

刘秀让王凤和王常留守昆阳城,昆阳城的守军将近一万人足以坚守。自己则到其他县去搬救兵,最终里应外合才是破敌之道。

计划已定,刘秀和李轶趁着敌军包围尚不严密,带领十三人连夜骑马冲破包围而出。

新莽军中的严尤向主帅提出建议:昆阳城虽小但是墙很坚固,想要攻破并不容易。现在的重点应该是要去救援宛城。叛军进攻宛城久攻不克,只要我们大军压境他们士气会崩溃。宛城平定了,昆阳也就不攻自破了。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在这个并不重要的昆阳城浪费时间。

这个战略建议见解很独到,他完全分清了主次矛盾,把目标直指刘縯所进攻的宛城。如果新莽军采用这条方案,历史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王邑说:以前,我们大军包围翟义,最终没能生擒其头领,被百般指责。现在我们有百万大军面对小小昆阳,要是拿不下,岂不是让人耻笑?我要攻破昆阳,杀光全城的人。然后让前队唱着歌后队跳着舞向宛城挺进,岂不是平生一大快事?

听闻此话,我的心中浮现出一个三国时期的董卓的样子,这是一个过分迷信暴力的人。

新莽军将昆阳城围得水泄不通,据历史记载,他们的包围有几十层,设置的营寨有几百个,鼓声号角声远远传出几十里。

攻城手段也是层出不穷,挖地道、冲城车、高台射箭等等。昆阳守军怕被箭射中居然身上背着门板走路。

在如此强大的攻势之下,昆阳城内的守军开始动摇。主将王凤感觉坚持不住了,就向新莽军请求投降。我认为,王凤的坚持不住,更多的是来源于压力而不是形势。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们还能坚守很久。

王邑一口拒绝了绿林军的投降请求。

我要屠光全城的人,不管男女老少,投降就无法实行屠杀了。

胜利就在眼前,大家继续猛攻!

暴力的王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能会失败。他的兵法就是纯粹的数字计算,简单粗暴。42万对阵1万,平均40个人打1个人,还剩下两个闲的没事,站在旁边呐喊助威。

所以,他从来都不把敌军放在眼里。

如果说王邑和王寻两位主帅是膨胀的,那么新莽军中唯一保持清醒得人就是严尤。

严尤再次提醒:《孙子兵法》有云,围城必阙。包围攻城一定要留一个缺口,以诱使敌军放弃守城选择突围。

这条兵法堪称经典。如果围城不留余地,敌人无法突围,只会坚定他守卫的信念。

但王邑再次一口拒绝,他根本不相信兵法。

他似乎只相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兵法都是肤浅;在强大的猛攻之下,一切反抗都是渣渣。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也藐视。

违背兵法,反其道而行之。王邑,今夜我服了你!

王邑的狂妄自大,使得战争胜负的微妙关系悄然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使得绿林军从毫无胜算,变得有获胜的可能。

此时,刘秀在郾城、定陵等地召集了部分兵力,大概人数在一万人左右。

可能,这就是他们能够征集到的最大兵力了。也有可能,时间不允许他继续招兵买马。

刘秀即将凭借这万人去和新莽的42万大军决战。

不过,在出发之前,有的将领居然命令小股士兵留下。原因是,让他们留下看守财产、贵重物品。

刘秀心里很鄙视,表面很冷静,他警告大家:我们这一战生死未卜,要是能胜,金银财宝享用不尽,要是败了,人头都不保,还要这点财产有什么用?

在刘秀的劝说下,大家终于决定同心合力,去进攻新莽。

从这次发生的情况中,能看出,这就是农民军的特点。再回忆昆阳被围之初的时候,各位将领都要带着妻子家人逃走。在守卫了一段时间后,居然又改变坚守的计划,向敌人投降。从这些种种迹象表明,这只武装力量不过是乌合之众。在面临真正的考验的时候,是不能渡过难关的。

但是刘秀的加入和王邑的狂妄使得一切发生了转变。王邑的狂妄,使得绿林军想投降而不可得,刘秀的加入则多次在关键时刻对农民军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匡正了军中的胆怯、贪婪之风。

历史无数次向我们证明了从乌合之众到精锐之师,只相差一个卓越的统帅。

刘秀在此次战斗中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为了鼓舞士气,他亲自带领一千多人作为这支援军的先锋。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只有四五里的地方,刘秀停下脚步,命令士兵构筑防御阵地。

王邑、王寻听说刘秀援军到达,丝毫不放在眼里,派几千兵去进击。

刘秀勇不可当,连杀几十人,新莽军败走。

各位将领非常诧异,说:刘秀一直都比较胆小,没想到大敌当前却这么勇敢。我们应该一起助他一臂之力。

刘秀用他的行动,使得这支援军终于拧成一股绳。他们排除了个人内心的自私、怀疑、懦弱,决心跟随刘秀奋战到底。

取得首胜之后,刘秀和众将士们继续前进,将不断遇到的新莽军都一一击败。他们士气越来越旺盛,以一当百。

刘秀命令士兵向城内射箭,箭上帮着“宛城已经攻克,大军已经来援”的书信。城内守军得信后,意志更加高昂。而新莽军却士气低落。

决战时刻终于到了。刘秀亲自挑选了三千名士兵作为敢死队,把进攻的目标直接对准王邑所在的中央军。

但王邑根本没有将刘秀放在眼里,他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亲自率领一万精锐迎战刘秀援军。第二,下令:各大营地,都不许乱动,未得命令不可私自进攻叛军。

王邑的行为,非常符合他的一贯作风——狂妄自大。

在他眼里,刘秀根本不堪一击。

本大帅亲自率领中军的一万精锐之师去迎战,难道还不摧枯拉朽、一举而定?

但是没想到的是,刘秀军锐不可当。此前的连番作战使他们勇气倍增,再加上三千敢死队在前冲锋,刘秀军应该是做足了准备工作。

这一番交手,王邑的军队连连后退,难以抵挡。

本来新莽大军有42万之多,其余部众来夹击围攻,应该缓和局势。但各军都受到严令,不得私自应战,只好眼睁睁看着。

刘秀军越战越勇,杀声震天,一鼓作气就冲破了王邑军。幸运的是,他们斩杀了敌军的另一位主帅王寻。

中军溃败、主帅被杀,新莽军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

昆阳城内的守军也看出了局势的变化,他们也开门出战,里外夹击。

新莽军在失去有力指挥的情况下彻底崩溃,自相践踏,向北方的洛阳逃窜。

恰好在此时,狂风怒号,暴雨倾盆,河水暴涨。新莽军有一万难以渡河,淹死者不计其数,河水都堵塞不流。而王邑、严尤等人踏着士兵尸体渡过河水逃走。

绿林军所缴获的粮草、辎重不计其数。据记载,新莽军的物资实在太多,绿林军一连搬运了几个月,最后实在无法,就放火烧毁了。

实际上,新莽军的溃败也有深层的原因,他们的42万大军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临近的郡县强行征集。当时天下形势已经大变,王莽已经失尽人心,无人愿意为之效死。所以,当遭受到外部强大压力的时候,就会土崩瓦解。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少见,像昆阳之战这样以2万兵力打败40多万的有,但是能够完全歼灭的,几乎没有。昆阳之战之所以能够达到形同歼灭的效果,并非真正在战斗中杀死。而是因为农民们解散了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加入到新莽的军队中了。

昆阳之战成为推翻新莽政权的决定性战役,此后,王莽再也无力组织起军队,终于被灭亡。

昆阳之战王莽40万军队失败的原因

昆阳之战王莽40万军队失败的原因

王莽大军败给的可不是天上的陨石,而是大势所趋。败在自己轻敌,败在军事上,败在起义军上,败在战术上等等。下面分几个点,简单介绍介绍。

1、其实当时王莽篡汉也是为了能给百姓带来好的生活,但是事与愿违啊,矛盾还是越来激化,刘秀的汉军才真正符合民众的期望,所以刘秀的汉军民众才真正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个是昆阳之战胜利的根本。

2、再从军事方面来看,也就是从战术来看,当时的起义军在昆阳城坚守,再调集兵力冲出包围,搬救兵,各个点不断的消耗,所以看起来对面人多,但是战场的主动权还是在汉军这边的。

3、还有就是起义军的士气,非常的高昂,这比王莽被动防守还是有效果一些的,不仅仅是攻心还有战术上的意志力,积小胜为大胜。

4、起义军的目标也非常正确,就是选择龙头目标,而且还打赢了,最后敌人群龙无首乱了套,最后彻底失败了。

其实核心还是战术上和起义军的士气上,都要高于这个王莽大军了。

刘秀在昆阳大战,是如何闯过40万大军的包围圈的?

昆阳大战是我国历史上在兵力最悬殊的情况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场战役也是汉朝与新朝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刘秀率领的汉军仅有万余人,而新朝王莽的大军有近五十万,双方的兵力比例竟达1:40。

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在这场大战中,刘秀似乎使用神奇的力量击败了王莽的大军。所以在后代,刘秀赢得“位面之子”的美名。

这场大战中有个小小的插曲,就是刘秀带着共13人突围昆阳。


刘秀

刘秀如何做好突围的准备当时昆阳被围,城内只有万余兵力,不能久守,形势危急。刘秀想带人突围去找救兵。刘秀当然知道从50万大军的包围圈突围是非常困难的,他自己也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形势危机,刘秀是做了充分准备:

1.人员的选择。在人员选择上,刘秀必须考虑几点:1) 人不能太多,人数太多容易引起敌方的注意;2) 每个人必定是武艺高强,有勇气有谋略,可以说是智勇双全。3) 每个人必须都有一定的威望,甚至可以凭自己的威望招来救兵,而不只是普普通通的传令兵;

2.武器装备要精良。马一定是要良马,武器以轻武器为主,例如弓箭和马刀之类的短兵器。


刘秀

3.刘秀必须拿出必死的决心。从4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突围,那肯定是九死一生的,只要他们之中有一人能够成功突围,对于刘秀来讲,突围就是成功的。突围之后就可以传递消息,找到救兵,解除昆阳之围。

刘备精挑细选,选出13人的大名单作为突围人选,做好突围的准备。

13骑突出重重包围虽然刘秀确实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战场毕竟是凶险。


战场

据史料记载,包括刘秀在内共13人从昆阳城南门成功突围而出。更让人惊讶的是这13人突出重重包围后似乎没受到多大损失,难道王莽的50万大军是纸糊的吗?搞得好像是让这13人大摇大摆地离开昆阳一样?

《后汉书》: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


昆阳大战战场

13骑究竟有谁?他们后来的情况呢?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这13骑中有谁,但从零散的传记中可以判断出这13人中必定包括刘秀、宗佻、李轶、邓晨、刘隆、王霸这6个人。同时史料还记载马武、臧宫、赵憙、傅俊、任光5人曾跟随刘秀一起参加昆阳之战,打败王莽大军,虽然并没有明确记载这5人在突围的13人之内,但这5人既然一直跟随刘秀,那么他们在13人大名单之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马武、臧宫、赵憙、傅俊、任光5人都在这突围的13人之内,那么这13骑中有名有姓的就有11人,只有2人不知道是谁?刘隆、王霸、马武、臧宫、傅俊、任光6人后来都名列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突围

这11人中,史料记载因为昆阳大战而受伤的只有赵憙。

《后汉书》: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根据以上分析,刘秀共13人突围,最多死2人,伤1人,其余10人毫发无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奇迹。


刘秀突围

史料对刘秀昆阳大战中的表现的记载大有夸张之处,想来刘秀13骑从40万大军中突围之事也不例外吧?但不管怎么样,13骑终究是突围成功了,昆阳大战也确实以汉军取得胜利而告终。在这场大战中,刘秀功不可没。在昆阳大战之后,刘秀的人生也是继续开着挂一路前行,直到重建汉朝,延续大汉江山200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0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