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国靠巴蜀能统一天下,刘备靠巴蜀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众妙之门 2023-06-13 02:01:10

秦国靠巴蜀能统一天下,刘备靠巴蜀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巴蜀地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这个问题,其实说到了巴蜀地区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及战略地位问题。

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乱世的时候,如果一个政权,政治中心在中原地区,同时它又拥有巴蜀地区,这样的政权往往能够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如果一个政权只拥有中原地区,或者只拥有巴蜀地区,这样的政权,通常可以建立一个割据性的国家,但是却很难统一全国。也就是说,必须要中原和巴蜀强强联手,以中原为主,统一全国才可能成为现实。

(秦军进攻巴蜀)

只拥有巴蜀地区而没能实现全国统一的非常多,比如三国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东晋李特李雄父子建立的成汉政权、五代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五代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等等,前后有接近十个。不过都没有一个能实现全国的统一。

拥有中原,同时还拥有巴蜀地区,最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政权也非常多。比如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关中之地为基础,又占领了巴蜀,这让秦国最终实现全国统一。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拿下巴蜀,最后实现统一。

三国时期的魏国,如果后来没有拿下巴蜀,要实现全国统一,也很难。而刘邦拥有汉中及巴蜀,后来他也是通过暗度陈仓,获得三秦之地,才拥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最后实现天下统一。如果刘邦没有三秦之地,他基本上就死在汉中了。

至于只拥有中原,却未能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实在太多了,在此不赘。

为什么必须要同时拥有这两个地区,才能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呢?

(诸侯争霸)

首先,中原地区一直是古代的政治中心。所谓“逐鹿中原”,这里的“鹿”,在春秋时期,是一种只有诸侯王才有资格打的猎物。“逐鹿中原”的意思,就是在中原地区竞争诸侯王之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原一直是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就是人心所向,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的人才最多,就是那里是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在统一的过程中,底气就会足一些。蜀国偏居巴蜀,就不是政治中心。不是政治中心,而蜀国还能获得天下人认可,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是打着汉朝皇室后人的旗号的。如果他没有这个旗号,那么别人对他的认识,可能就和前蜀、后蜀这样的割据政权一样,不当回事了。

但是,光有政治中心,没有经济支撑,要统一天下也很难。比如春秋时期的晋国,属于政治中心,但经济支撑不住,就不能实现统一。

(古代天下分区)

在古代农业社会,作为经济中心,关中之地、巴蜀之地、江南之地,这三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秦国当年不是政治中心,但他拥有关中之地和巴蜀之地,有雄厚的经济支撑,再加上它军事力量强大,所以最终就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张献忠刘备等人,无法从巴蜀逆袭统一天下,那刘邦是怎么做到的?

以秦朝版图为基准的华夏版图,最容易产生割据政权的有四个位置:关中、河北、巴蜀、江南,《读史方舆纪要》中曾说:故河北、江南为天下制胜之地,而挈南北之轻重者又在川、陕。夫江南所恃以为固者,长江也,而四川据长江上游,下临吴、楚,其势足以夺长江之险;河北所恃以为固者,黄河也,而陕西据黄河上游,下临赵、代,其势足以夺黄河之险,是川、陕二地常制南北之命也。


而在这四个地方中,论山川险固,巴蜀地区最为易守难攻。巴蜀地区是典型的盆地,四川盆地西接青藏高原,北部是大巴山,东部是巫山,南部是大娄山,西南是云贵高原,四周均为崇山峻岭,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公元前316年,秦国司马错率军灭蜀,从此蜀地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秦国占领巴蜀,《史记》中记载:“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从此秦国可以从长江上游威胁楚国,楚国成为东方六国之一,大大削弱了其南方霸主的地位。对于秦国一统天下而言,司马错灭蜀,堪与商鞅变法相提并论。秦一统天下之后,我国进入帝国时代,在之后的两千年中天下分分合合,而巴蜀之地在每一次分裂中都有割据政权。


1、秦末,刘邦称汉王,割据蜀中,最终一统天下。


2、新朝末年,公孙述割据蜀中,最终被刘秀所灭。







3、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和刘备相继割据蜀中,最终被曹魏所灭。







4、西晋末年,李特割据蜀中,建立成汉,最终被东晋所灭。







5、隋朝末年,李渊迅速占领蜀地,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6、唐朝末年,王建、孟知祥相继割据蜀中,建立前蜀和后蜀,最终被赵匡胤所灭。







7、元朝末年,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最终被朱元璋所灭。







8、明朝末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最终被清朝所灭。







那么,为什么只有刘邦能一统天下呢?我们先看巴蜀之地为何难以一统天下:首先,对于巴蜀地区而言,易守难攻的地形,固然限制了外部势力的入侵,但也未尝不妨碍了自身向外面的扩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其次,巴蜀地区是“天府之国”,割据这里的政权大多自给自足,安逸使人不思进取。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读史方舆纪要》最后,割据蜀中的大半都是外来势力,公孙述是陕西人,刘备是河北人,孟知祥是河北人,明玉珍是湖北人,张献忠是陕西人等,本地势力与外来势力的内耗削弱了割据四川政权的力量。








刘邦为何与众不同?首先,刘邦本已割据关中,去蜀地是迫于项羽的压力,而对于关中之人而言,项羽残暴,章邯在三秦不得人心,刘邦的“约法三章”赢得了关中百姓的“人心”,这也是后来刘邦能迅速占领关中的重要原因。其次,刘邦在离开关中时就做好了打回来的准备,不存在“不思进取”这一弱点。


同时,刘邦有韩信,从蜀地经汉中进入关中,历史上也只有“兵仙”韩信做到了。最后,刘邦进入关中后,便具有了当年秦国灭蜀之后的战略态势,汉军除了最初跟随刘邦的人外,士兵均是秦人,刘邦的一统天下几乎是秦灭六国的翻版。


因此,刘邦并不完全是以蜀地一统天下,从地缘来看,其最终剪灭群雄靠的是关中+巴蜀的西部对东部的优势。诸葛亮曾经想复制这一模式,但诸葛亮不是韩信,曹魏也远非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可比,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但最终仍然失败了。至于其他的政权,几乎都只是割据政权而已,进取心便不足。

刘备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

1.隆中对的失误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分析,认为要复兴汉室,必要先占据荆州,益州,连吴抗曹,俟中原有变,一员上将起荆湘之众直逼宛,洛一带;刘备自起精兵,由汉中直逼长安,则汉室可兴。 具体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第二步是俟中原有变,兵分两路,进取中原。 毛泽东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这也是毛泽东惯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2.赤壁之战后的格局 三国演义说的借荆州,其实只能说是借南郡,更精确一点儿应该说是借江陵。(当时的荆州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 赤壁之战后,周瑜全力攻南郡的首县江陵,但攻了一年也未能攻下,刘备占据了荆州的南面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不过东吴也占领了之前由刘琦、刘备占据的江夏郡。最终是荆州被瓜分,曹操占一个半郡:南阳郡和南郡的一半(襄阳等);孙权占一个半郡:江夏郡和南郡的一半(江陵等);刘备占四郡。 从结果看,刘备,孙权都不满意。刘备方面,根据《隆中对》,刘备应该是占领荆州全部,然后徐图四川。所以《隆中对》策略一开始实施,就不太顺利。孙权方面,二分天下为江东的国策,最好的结局是不给刘备集团位置。 3.刘备入川,谁守荆州? 刘备心目中镇守荆州的人选,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对自己绝对忠诚,张飞,赵云,关羽都符合这个条件; 第二,要能独挡一面。张飞好喝酒误事,又有徐州失守之教训,将荆州交给张飞,不放心。张飞排除。 第三,能够统帅水军。荆州河网稠密,湖泊众多,利于水战,而赵云不谙水战。所以,赵云也被排除了 那么三个条件都符合的就只有关羽了。 4.关羽有大将之才 我们读《三国志》就可以发现刘备不分兵则已,一旦要分兵就是自己带一支军队,关羽带一支军队,关羽从来就是独当一面的。 善于抓住战机。《三国志》记载水淹七军是由于汉水突然上涨所致,并不是关羽有预谋的决堰所致,但是关羽抓住了有利战机,乘战船猛攻,擒于禁,斩庞德。消灭了曹操派出救援樊城的精锐主力。曹操曾一度考虑迁都黄河以北,以躲避关羽的兵锋。 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三国志》记载关羽斩杀颜良的情景如下,袁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袁绍另一位和颜良同一水准的文丑,则不是关羽所杀,是曹操亲自出马指挥,斩杀的。 可以自成一军。诸葛亮在游说孙权结盟时曾说:“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备集团是北方来的军事集团,投靠刘表后,被刘表安置在新野,而且受到监视。短短数年,关羽这边就冒出个水军精甲万人,而且是刘备集团和孙权联盟的重要砝码。难怪曹操会上马金,下马银的拉拢关羽。 5.关羽攻襄樊的军事行动 关羽的攻襄樊可视为《隆中对》双钳攻击之一部分。益州与荆州双路北伐,刘备率主力左攻汉中,关羽率偏师右攻襄樊,则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6.荆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从利害关系看,荆州真正的主要矛盾其实是孙刘矛盾,对于孙权来说,曹操来犯还有长江天险挡住,刘备顺流而下,则完全无险可守,这种态势决定了刘备,孙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合的。急则相救,缓则相攻。当初孙刘联盟,是因为曹操方面压力太大。曹操压力一旦消失,则孙刘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加剧。 对这种形势,东吴君臣有清楚认识: ——周瑜临死前,上疏:“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显然深以刘备为忧。 ——鲁肃见吕蒙,吕蒙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鲁肃死后,吕蒙代镇陆口,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吕蒙密陈计策:“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 ——吕蒙称病谒建业,陆逊往见,说:“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 也就是说,东吴君臣明确认识到荆州居国上流,其势难久,随时可能东下,是重大威胁,所以百般策划,一定要夺回才甘心。 7.刘备集团的失误 刘备集团在夺取益州之后,一直没有对隆中对进行调整。“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其实是脱离实际的想法,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荆州对于孙权而言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所以拿回荆州对孙权来说也是一个基本原则,孙权不可能放弃这个原则来和关羽无条件和好。刘备集团如果在得到益州之后,主动放弃荆州,至少有3个好处: 1)能继续保持孙刘联盟。 2)刘备战略上尽握主动权,有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对曹操,孙权保持战略威慑。 3)曹操并不乐见孙权独得荆州,则必定会对其进行征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火并,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8.关羽不是政治家 1)拒绝孙权求亲 在古时候的政治交往中,两个诸侯国或者两个大家族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婚姻是带有政治性质的。如果哪方不愿意联姻就说明他不愿意友好相处。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为了争夺霸权,矛盾尖锐,动辄刀兵相见。但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时却又互相联合,互相利用,彼此通婚,结成亲家。秦、晋两国尽管互有尖锐的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古时候的政治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在孙刘联合的形势下,孙权求亲,关羽最好的办法是牺牲自己的女儿,达成一个暂时的妥协。 2)迫使糜芳惧而投靠孙权 关羽水淹七军后,在军需和粮草上就出现了缺乏,而作为后方供给军需和粮草的糜芳却没有能够把需要的军需物质及时的增援上来,关羽对这个事情表现得极为大怒,说出了“还当治之”的严词。使得糜芳等人驻守的江陵一带几郡被东吴兵不血刃地拿下了。 9.荆州失,则三分始 关羽在荆州的败亡,再加上刘备在彝陵之战的惨败,则使刘备集团彻底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真正开始了天下三分局面。

为何刘邦统一了天下,而刘备却败了?

秦朝灭亡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就是巴蜀和汉中,跟刘备的蜀国国土完全一样。刘邦凭借巴蜀和汉中,仅用了五年时间,就打败了项羽,统一天下,刘备却失败了。这是为何呢?

首先,刘邦部下人才比刘备的数量更多、能力更强。

刘邦那边主要谋臣有张良、萧何、陈平等。刘备那边主要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这方面本来相差不大。但是刘备那边庞统、法正都去世很早,等于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刘备这边是弱于刘邦的。

武将方面,刘邦就更强了。主要是因为刘邦有战神韩信,此人的能力是远超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的。

另外,刘备的对手也比刘邦的对手更强大。

跟刘邦争夺天下的是项羽。项羽的优势在于军事能力强。但是刘邦有了韩信之后,已经消除了这个劣势。在政治能力方面,项羽远远不如刘邦。项羽不懂得拉拢人心,不会用人。天下英豪如韩信、陈平等,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却都投奔了刘邦。项羽手下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他气的发病而死了。

而刘备的对手曹操,能力更为全面。他自己能征善战,还善于用人,手下谋臣、良将不计其数。曹操也从善如流,听从了谋士的建议,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正确的策略。

秦末时候,项羽所直接统领的西楚,国土面积、人口与刘邦的汉国差不多。而刘备的蜀国,国力远远不如曹操。曹操统治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个州,刘备则只统治了一个益州,人口、军力方面差别悬殊。

刘备的另一个对手孙权,同样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雄主。孙权善于用人,手下有四大都督、十二虎臣等名将。他统治了扬州、荆州、交州三个州,实力也超过了刘备。

刘备所面临的困难,是远远超过刘邦的。他不能统一天下,也是无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