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郦食其的两个策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郦食其一生献过两个大策略。这两个大策略,刘邦都准备执行,结果都被刘邦的另两个重要手下给否定了,这两个人,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
(郦食其剧照)
先说郦食其献的第二个大策略。刘邦一面派韩信带兵进攻赵国、齐国,一面又听了郦食其的话,派郦食其前往游说齐王田广,劝田广投降。他在劝田广的时候,说了很长一段话,不过,中心思想是说,项羽这个人很吝啬,舍不得封赏部下,刘邦刚好相反,对部下很慷慨。齐王田广听后,同意了郦食其的劝说,准备带着齐国的七十余座城池,投奔刘邦。
韩信也已经把赵国给拿下来了,正准备攻打齐国。这时候,得到齐国正准备投奔刘邦的消息,便准备罢兵。但是他的谋士蒯通问他,汉王让你罢兵了吗?韩信说,没有。蒯通说,既然汉王没让你罢兵,你就打呀。咱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拿下赵国。现在郦食其竟然凭一副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齐国,那不是显得咱们无能吗?韩信一听,对呀!于是就继续提兵攻齐。田广见自己投降了,韩信还打,怒不可遏,把郦食其给烹了。整兵和韩信对抗,可惜打不赢,被韩信攻下齐国。
郦食其也就在这时候把命给玩没了。
(刘邦剧照)
再说郦食其献的第一个大策略。这个策略发生在他说齐之前。当时楚军围攻刘邦于荥阳,又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和救援的兵马,刘邦渐渐抵挡不住了。这时候,郦食其对刘邦说,你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学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那样。你现在赶紧刻制玺印,前往各地寻找六国(指秦灭掉的那六个国家)的后人,封他们为王,让他们聚兵打项羽,这样,你就解除围困了。刘邦觉得郦食其说得对,赶紧派人去刻制玺印。
这时候张良从外面回来,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劝阻刘邦。张良也说了一大堆话,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意思,他说,大王,你倒是可以去封六国。但是这六国封起来后,能把兵聚起来对抗强大的项羽吗?就算能够对抗项羽,他们将来会听你的吗?不听你的,你不白忙活了一场吗?刘邦一听,对呀,是这个道理,因此才没有执行。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郦食其的这个主意究竟对不对呢?
显然,这是一个馊主意。为什么说是馊主意呢?
正如张良说的,就算六国真的可以把军队拉起来,帮助刘邦把打败项羽。但是,这样一来,这六国也因此做大了。当六国做大以后,还会听刘邦的招呼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项羽分封天下的翻版。刘邦要是跟着做,刘邦就会成为第二个项羽。
(刘邦和项羽)
有一个实际的证明,就是刘邦为了攻打项羽,曾联合彭越、英布等人。而这些人,并不真心拥护刘邦,拥兵自重,最后给刘邦留下了很大的麻烦。
就算六国的人拥护刘邦,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以后,刘邦面对的异姓王,就不只彭越、英布等七个,而会再增加六个。加起来就是十多个。刘邦对付十多个异姓王,他的江山还会坐稳吗?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郦食其用三寸不烂之舌帮助刘邦劝说齐王田广归顺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韩信和郦食其争功,进攻郦食其,对刘邦来说是大好事。因为韩信帮助刘邦剪除了一股诸侯势力。虽然田广归顺了刘邦,那是因他听信了郦食其的话,觉得刘邦会给他很大的分封。将来刘邦夺天下后,一旦在分封上让田广不如意,田广肯定就会起兵造反。
由此可见,郦食其帮刘邦的,两次都是帮倒忙。韩信在田广投降的情况下还攻打田广,其实是帮了刘邦大忙。
(参考资料:《史记》)
回看我国历史,似乎谋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说。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纵横家层出不穷,他们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君王将相之间,小能让人封官进爵,大至改朝换代,那几乎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今天我们就看看这样两个能言善辩之人相遇后,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入门不拜逞友辩的高阳郦食其被烹,仅仅是因为小人物蒯通的几句话
郦食其,一个不起眼的老头,可却是刘邦成业天下的功高之士。李大诗人曾为其写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走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友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据说当年郦食其在刘邦身边时,并没有得到刘邦多少青睐,相反,很多时候他还会将郦食其推出去挡事,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件事。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刘邦受困于荥阳,后来逃出来就想将荥阳、成皋都扔掉,但郦食其认为这不是个好事,便向刘邦夸下海口:我出面去齐国劝降,让他归顺,做我大汉东藩。
这简直就是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刘邦是个真正的政治家,他虽然不相信,但对郦食其没有阻拦:你愿去就去吧,我不做太多妄想。
这是为什么?因为谁都知道齐国田横的威名,誓死不臣服的主儿!而且人家那兄弟们哪个是好捏的?做东藩?别做梦了。
刘邦因为不相信,所以一面让郦食其去了齐国,一面又让韩信带人杀向齐国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郦食其传来了好消息:齐国愿降。
这个消息几乎震惊了刘邦所有的队员:郦食其的嘴是什么做的呀?这也太牛了!但想归想,惊归惊,刘邦却没命人将韩信召回。这是什么意思?只有政治家们自己明白了。
但韩信此时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他立刻止兵,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没有接到停军返回的诏令,但再往前继续的话,郦食其就危险了。
可就在这时,蒯通出现了,他对韩信说:郦食其又不知道你奉命攻打齐国,他顶多就是汉王派去齐国的一个情报人员。可你在没有接到诏书的情况下,怎么能私自停军不前呢?
这是非常现实的,所谓武将就是只有服从命令,没有自己的想当然。韩信对此当然表示认可,但郦食其怎么说也是自己一边的人呀,所以他开始犹豫了。
蒯通马上又说:你想想,郦食其凭着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将齐国七十多座城劝降,而你带着数十万的人马,一年多的时间里又拿了多少城?不过是赵国五十座城而已,难道你还不如一个文人吗?
就此,韩信明白了,再犹豫下去自己就连个手无寸铁的老头都不如了,还是继续攻齐吧。可就如他所想,人家齐国能干吗?马上将郦食其给扣了起来,说:若能止韩信的进攻,你就活,如果不能,我就烹了你。
这时的郦食其恐怕也看清了,但却极有高风亮节,只留了一句话:举大事不顾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随后便惨死于齐国的大锅里了。
这个箸,是筷子的意思。这里当理解为,用筷子的安放来代替天下的山川形势,为大王你来筹划。那时没有沙盘,(沙盘要到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征西时,,才出现)要比较直观的观看对阵各方的形势的话,只能靠地图。而有时没地图的话,就只能即兴的逮着什么用什么来演示天下的形势。比如用筷子代替河流啊,碗代替山啊,盘子代替城池,酒杯代替多少兵力之类的。
郦食其是楚汉争霸期间最出色的纵横家之一,他在六旬之时才投靠刘邦,却给刘邦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统一全国的策略,并且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只身劝降了拥兵数十万的齐国。而郦食其的人生结局却是十分的悲惨——在劝降齐国之后又被齐王田广烹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公元前205年,刘邦乘着项羽北伐齐国的间隙联络各路诸侯,率领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占了西楚的都城彭城。但是没想到在刚刚取得胜利之后,却被项羽的三万精兵击溃,反楚联盟瞬间瓦解。次月,刘邦守正残兵退守荥阳,并派韩信出兵重新征服了魏王豹。此时韩信建议:“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即韩信认为当务之急乃是平定北伐,增强实力以与项羽对峙。但是韩信刚走,刘邦再次被项羽围困,被逼无奈之际,刘邦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领地,重新退守关中。
此时郦食其提出——汉军不但不能西退,反而应该逆流而上,继续东征。因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只有占领了敖仓,掌握了天下粮草之所在,才能稳准阵脚,才能形成“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的形势。所以,“原(愿)足下急复进兵”。刘邦“乃从其画,复守敖仓”。
此时的北路军韩信已经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他在井陉之战中取胜,俘虏赵王歇,随后迫使燕国投降,现在北方只剩下了最难啃的骨头——齐国。从整个策略上来看,郦食其与韩信是不谋而合的,他也认为刘邦若想夺取天下,此时的当务之急就是拿下齐国。但是“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彊,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即,齐国是实力最强的诸侯之一,如果大汉要强行使用武力来平定齐国,则一方面浪费时间,一方面消耗自己的实力。所以,用说客游说齐国,让他们主动投降才是上策,而最合适的说客正是郦食其本人。
郦食其奉命前往齐国见到齐王田广之后,先是分析了刘邦与项羽的优缺点,又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形势,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田广跟着刘邦有肉吃,跟着项羽只能坐以待毙。听闻之后“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但正在郦食其已经劝降齐王田广之后,北伐途中的韩信却犯难了——汉王命我率领精兵平定北方,没想到竟然让一个儒生凭三寸不烂之舌抢了功劳,那这个仗我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啊。韩信的谋士蒯彻说:“打!必须打啊!您是带兵的将军,打仗是您的天职,不打仗怎么在天下人面前证明您的价值呢!再说了,汉王命您东征,却没下令让您停止东征啊(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韩信一听,蒯彻说得十分有道理啊,于是他便在已经得知齐国投降的消息之后继续向齐国进军,早已撤防的齐国当然禁不住军事天才韩信的强烈攻势。
此时的田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再求郦食其想办法组织韩信的进军,但“高阳酒徒”郦食其才不给田广这个面子,也不惧怕田广的威胁呢,他说:“老子不会替你求情的(而公不为若更言)”。知道大势已去的齐王田广便对郦食其使用了烹刑,随后引兵向东逃遁。
郦食其在关键时刻让刘邦保住敖仓,占据了天下粮草之所在,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齐国,可以说是给汉朝建国立下了不世之功。若没有郦食其的游说,则田广必然会屯集重兵防御韩信,那么齐国就真的“未可以岁月破”了。而郦食其之死也让刘邦感到十分的惋惜,汉朝建立之后刘邦破格将郦食其之子郦疥封为高梁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