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和雕版印刷术相比,为何活字印刷术会惨败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04:24:58

和雕版印刷术相比,为何活字印刷术会惨败呢

还不知道:活字印刷术为何会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比欧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几百个单独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与字之间严丝合缝,避免出现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术在北宋被发明出来后,也在不断地发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术已出现铜活字技术,由于是统一铸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到了清代活字印刷的技术就更加成熟了,康乾用大套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共计1000卷。乾隆用枣木活字印制了《武英殿聚珍丛书》,全书共计134种,这两个在当时都属于大工程。皇家都在使用,说明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上活字印刷术操作灵活、成本低廉,但实际上,通过活字印刷的书籍只占书籍总量的2%,大部分书籍还是通过雕版和手抄来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处于一种被被边缘化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电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全是手抄的,事实上四库全书就是手抄的。据统计,中国51%的的书籍就是手抄的,在明代文渊阁的藏书中,手抄版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印制本,达到70%。这些超大型的书,由于需求量不大,手抄要比活字省时多。剩下47%的书籍应该是雕版印刷的,它主要用来印制那些书籍呢?宋代的雕版印刷术也发展了顶峰,中国的古籍里宋版书籍的收藏价值是最高的。在技术层面上,活字印刷术就远不如雕版精致、美观,被边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如果我们要来印制儒生参加科举都要用的四书五经,使用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呢?针对这种需求量很大的书籍,手抄肯定是不行的的,那只能用活字或者雕版,那我们就都来用一下,看哪种比较合适。一块雕版的使用寿命三万次,印刷完一版后,可以洗刷干净、风干,等待下一次的使用,无需排版终身只需一次刻板。如果是用活字就需要每次印刷前进行排版、核对,印完了需要把版拆掉,再把活字归位。单比较这个过程,活字印刷的成本好像低一点,但接下来的才是关键。

活字印刷要排版,排完版还要校对,印完了这次还要把版拆掉,要把一个个活字归位。然后什么时候要印了,还要再次排版,排完版还要再次校对。但是排版得需要识字的人,可是在古代,识字人都是为了科举,只有那种连私塾都干不了的人,才来干排版。事实上,那时候很少有读书人能放下身段在干这个工作,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行业。而雕版就不一样了,他不需要雕版工人识字,在雕版工人眼里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只要雕刻出来就可以了,干这个的人多还工钱少。从经济效益这方面,活字又败给雕版印刷。

而且随着雕版印刷的需求量增大,也就产生了一个刻工群体,每个时代大约有上千人,他们之间分工越来越细,又有师徒之间的传承,手艺越来越精湛,印出来的书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好。但是活字字模一次制作完,可以用很久,这就导致了无法持续产生大量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也就导致印刷水平的提升。到此你也就明白为啥活字印刷书籍只占2%了吧。

那2%的印刷量去哪里呢?我们有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族谱,这些族谱就是活字印刷的。族谱由于没有太大的印刷量,而且印完后短期内不需要再次印刷,所以活字印刷是经济上是最合适的。一个事物是否能发展开,其实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活字印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资料:郑也夫《社会学专题五十讲》

为什么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更早出现?

据我所知,木活字印刷和泥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低廉:相比雕版印刷,木活字印刷和泥活字印刷所需的材料和人力成本都较低。在手工制作阶段,只需用基础材料制作活字即可,而雕版印刷需要雕刻大量印版,制作过程更加繁琐。
2.制作周期短:由于制作过程简单,木活字印刷和泥活字印刷相比雕版印刷制作更快,效率更高。这对快速制造大量的文本印刷物有着较大的优势。
3.版块易于保存:木活字印刷和泥活字印刷的版块相对雕版印刷更加容易保存。木活字印刷的活字只需码放在一起,泥活字印刷的印版可以浸泡在水中被保存。
4.艺术表现力强:活字和泥版的制作时需要手工制作,因此在字体、结构和艺术风格上更加灵活自由,艺术表现力更强。
综上,木活字印刷和泥活字印刷相较于雕版印刷有着成本低、制作周期短、易于保存、艺术表现力强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活字印刷在历史上成为了主流印刷技术之一,而泥活字印刷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越发珍视。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和缺点

活字印刷术 图片参考:baike.baidu/pic/40/11771690682745374_ *** all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但它费工、费时,又不经济,印刷术的改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北宋的平民(普通百姓)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的过程: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中间,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活字印刷术及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对世界的贡献: (1).活字印刷术发明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2).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两项考古发现: (1).考古学家发现了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2).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一幅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这就是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同时也说明:宋元时期,我国已有套色印刷技术。
毕升(又作毕晟,?—约1051年),宋代发明家,首创活字版印刷术。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据考证为毕升的墓碑。 未发明活字印刷术前,人们印刷,在木板上刻出凸起的反写文字,然后刷上墨,再印在纸上。印一套书便要刻一套版,可能达数百块,所刻的字却不能重复使用,很浪费。到了北宋,一个名叫毕升的印刷工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的单字粒,用火烧硬,按每个字的音韵,排列在字库内。 排版时,先在一块铁板上涂一层松香、蜡和纸灰,四周围上铁框,然后按照文稿把单字粒排在铁板上,随即放在火上烧。待蜡和松香烧熔后,便把字压平。铁板冷却后,字就固定了,可以用来印刷。印完书后,把字拆开,留待下次使用。活字粒的发明使印刷更方便,既省时又省力。
参考: yahoo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9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