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密拥兵三十万为何不去长安,而是去和王世充死磕到底呢

众妙之门 2023-07-04 04:19:54

李密拥兵三十万为何不去长安,而是去和王世充死磕到底呢

还不知道:李密为什么不去长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业十三年,李密拥兵三十万,夺取了黎阳粮仓,让祖君彦写了《讨隋炀帝檄》,列举了隋炀帝十大罪状,天下震动。此时护军柴孝和跟他说,八百里秦川有山河之险,项羽丢掉咸阳自刎乌江,刘邦占据咸阳建立大汉帝国。现在你不如让裴仁基守住黎阳仓,翟让守住洛口仓,你带领精锐部队直取长安,老百姓谁不箪食壶浆迎接你。占据长安派人东下攻洛阳,天下豪杰谁不望风而从,到时候天下皆在掌握之中。如果你去得迟了,就怕被人捷足先登。李密说,我也想去啊。可是我带领的这帮人都是山东豪杰,拿不下洛阳谁肯跟我去长安。再说了诸将都是强盗出身,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如果入长安败了,别看现在人多势众,到时候分分钟作鸟兽散。你这计划太冒险,不能听。那么除了这几个因素,李密为啥不去长安呢,三条。

第一,怕隋炀帝断他后路。隋炀帝别看在江都醉生梦死,但人家可是打仗出身,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振作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隋炀帝带领的关陇骁勇是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部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就李密手底下这帮强盗出身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值一打。什么瓦岗寨英雄,什么三十六路烟尘,遇到隋炀帝都是白给。后来宇文化及把隋炀帝杀了,带领这帮人回长安,结果被李密拦住不让回,双方一场血战,李密差点被一箭射死。幸亏宇文化及众叛亲离不得人心,李密方才险胜。如果让隋炀帝带着这帮人,李密根本打不赢。

第二,被李渊忽悠了。就在李密跟王世充在洛阳死磕的时候,李渊也起兵了。李渊玩的晚,没人没钱,就是三个儿子带了万把人,跟李密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就怕李密不攻洛阳直取长安,就给李密写信,认李密为大弟,老弟啊,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杨隋气数已尽,以后代隋的就是你。谶语说姓李的当得天下,肯定会应在你身上。我老了,五十多岁人了,没啥想法了。以后能跟着你喝口汤就心满意足了。李密被李渊一通忽悠,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跟部下说,李渊都想推我日后当皇帝,我还有啥可担心的。于是彻底打消了直取长安的念头,一门心思死磕王世充。

第三,杨玄感的前车之鉴。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造反,找李密商议对策,李密就出了个直取长安的主意,杨玄感听了。李密说,关中四塞之地,守卫长安城的都是老弱病残,很容易拿下。拿下长安,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让杨广回不了家。杨玄感听了,带领精锐部队直取长安,但是路上却耽误了三四天围攻位于河南陕县的弘农宫,结果被隋军包了饺子,杨玄感兵败自杀。所以李密也怕被隋军包了饺子,自己往前攻长安一时下不来,往后隋军追了上来,里外夹击,自己就会像杨玄感一样被包了饺子,人头被部下拿去请功。所以死也要拿下洛阳再图长安,长安果然被李渊捷足先登了。

李密拥兵数十万,为什么瓦岗两年之内走向覆灭呢?

在隋朝末年,恰逢乱世。各地农民起义揭竿而起,然而瓦岗寨却在李密的带领下,把一个小山头,硬是发展成威震中原的?大魏国?,这个时候瓦岗寨拥有秦琼、罗士信等多员猛将,李密拥兵数十万,为何瓦岗两年之内走向覆灭呢?

隋炀帝对李密的评价

根据《隋书》的记载,李密的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他的祖父李耀为北周太保、刑国公;他的父亲李宽,在隋朝上柱国;李密就是在这样的豪门家中长大的,李密凭借着父辈的关系,担任过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当时李密在东宫中当差,因为喜欢探头探脑乱看被隋炀帝赶跑。隋炀帝当时评价李密:?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意思是这个人总是左顾右盼,不怀好意,赶紧让他走吧,隋炀帝评价李密可谓一针见血。

起兵反隋,走投无路投奔瓦岗寨

大业九年(613年),不安分的李密,跟随司徒杨玄便开始起兵反隋,杨玄这个人性格刚愎自用,没过多长时间杨玄成了隋朝的刀下鬼。李密刚逃到潼关,就被隋朝的官兵抓住。李密贿赂了押送人员,出了潼关以后,李密便逃了出来。

李密逃出来以后,先投奔了郝孝德,郝孝德不待见李密,李密便隐姓埋名,自称刘智远。李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瓦岗寨。来到瓦岗寨以后,李密如鱼得水,他诱杀张须陀、破兴洛仓、败刘长恭,翟让觉得李密有本事,便把?大哥?的位置让给李密。

李密恩将仇报,杀翟让后,军心浮动

翟让本来是瓦岗寨的?带头大哥?,把交椅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不知道感恩,为了保自己的位置,他竟然拿他的恩人翟让开刀。可见李密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李密对付翟让,采取的是设计暗杀。

对于暗杀的细节,史书上这样描述的。李密请翟让喝酒,在喝酒的过程中,李密找了个借口,便把翟让的士兵支开了。李密假意拿出一把好弓,让翟让试射,翟让试弓的过程中,埋伏好的刀斧手就动起手来,翟让就被砍倒了。

当时天下未定,李密为了个人的利益,就把恩人翟让给杀害了,你让瓦岗寨的兄弟们怎么想?翟让被杀以后,瓦岗寨军心浮动,士兵和将士离心离德,战斗力也没有以前厉害了,整个瓦岗寨在走下坡路。

李密归降唐朝李渊,中途又叛唐,中埋伏被斩

李密一边与隋军大将宇文化及作战,一边派人到洛阳朝见隋越王杨侗,受封官爵,最后与隋将王世充交战,结果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走投无路的李密,只能投靠唐朝李渊。李密对于唐朝受封的光禄卿很不满意,李密就有了背叛唐朝的想法。

李渊也知道李密这样的人有二心,于是李渊故意让王伯当同李密一起去山东,只要李密一出长安,李渊就诏书召回,李密在中途的时候,开始反叛唐朝。最终中了埋伏被斩,时年三十七年,从瓦岗寨的?大哥?到人头落地,李密用了五年的时间。

在李密的管理下,为何瓦岗两年就覆灭了呢?

李密刚上瓦岗的时候,瓦岗还没有兵强马壮。李密上了瓦岗寨以后,李密确实为瓦岗寨做出了贡献,把瓦岗寨带上了强盛之时,然而李密却没有野心,他只希望做霸主,却放弃了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

李密杀死翟让加剧了瓦岗军内部的矛盾,李密又联合杨侗,进攻宇文化及,直接消耗了瓦岗军的实力,导致瓦岗军整个的矛盾突显出来,邙山之战后,瓦岗军很快就土崩瓦解,这就是李密的决策失误。

李密的计谋是什么,战无不胜的王世充为何会败于李密?

李密的计谋是?声东击西?;而百战百胜的王世充之所以会败给李密,是因为王世充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战略简单而且操之过急。在李密对抗王世充的时候李密先是将军队分为两拨,一波负责镇守月城牵制王世充,另一波则负责偷袭王世充镇守在黑石的军队,然后在王世充的军队动荡之时发动围剿,彻底击退了王世充。

最初的时候,王世充带着军队一鼓作气正面攻打李密的军队,李密不敌王世充,因此急忙撤退。战败后,李密认为若是继续与王世充硬碰硬,己方必然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必须靠智取。

李密很快便想到了策略,他把仅剩的士兵们分为两队,一队留在月城牵制住王世充的主力军,另一队则跟着李密悄悄前往黑石偷袭王世充的后援部队。李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王世充心急,他的目标是月城,因此驻守在黑石的军队会放松警惕,李密的偷袭很容易成功。

李密带着军队趁着夜色偷偷度过洛河,对驻守在黑石的王世充军队进行了猛烈偷袭,王世充知道后连忙带着军队去支援黑石,与此同时,驻扎在月城的李密军队趁乱追杀王世充。李密很快便消灭了王世充驻扎在黑石的军队,与追杀王世充那一拨士兵把王世充包围起来了,王世充惨败后急忙狼狈撤退。

而李密?声东击西?的策略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还是因为王世充的心急和头脑简单。王世充的目标是月城,因此一心只想尽快攻破月城,好早日回到隋朝向皇帝交差,然而王世充却没有考虑到自己后方的大本营?黑石战队,因此才被李密钻了空子,先消灭了王世充的黑石战队,然后再进行围剿,靠着机智的策略打败了百战百胜的王世充。

李密败于王世充之后,为何不收拢部众,以图东山再起,反而降唐呢?

613年,李密助杨玄感起兵失败,四处逃窜,后来经王伯当引荐,来到瓦岗寨,在隋将张须陀围剿义军时,力主抗战取得胜利,又用计袭破隋军大粮仓兴洛仓并开仓济民,远近人心归附,瓦岗主翟让在众人的劝说下,让出首领之位给李密,称魏公。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队伍发展壮大,拥有大批谋臣武将,一时风头无二,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李密与翟让一派发生矛盾,翟让手下劝他取代李密,遂发生火并,李密杀死翟让,接收其原心腹徐世勣和单雄信等人,迅速稳定形势。火并翟让,既是李密独掌瓦岗领导权之时,也是义军分裂的开始。

瓦岗军把下一个目标定为隋东都洛阳,隋越王杨侗亲驻洛阳,手下有段达、王世充、元文都、韦津、皇甫无逸等将领,轮番与瓦岗军作战,互有死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618年,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东返,为避免腹背受敌,李密接受杨侗的封赐假意归附,全力对付宇文化及,在童山大败骁果军,宇文化及逃走。洛阳王世充趁李密兵疲将骄之时,带领二万精兵突袭瓦岗军,瓦岗军大败,邴元真、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等大将投降,王伯当也放弃金墉城,退守河阳,李密欲自杀,被众人阻止,一同商议何去何从。

当时徐世勣还占据重镇黎阳,李密打算前往,众人劝他说,徐世勣原是翟让老乡,杀翟让之际,被士兵砍中脖子差点杀死,虽形势所迫暂时屈服,如今兵败之际,前去投奔,恐怕后果难料,?徐世勣几至于死,今向其所,安可保乎??苦思无策,想起李渊曾对他极为推崇,还说推举他为天下之主,又是同宗,如今穷途末路,似乎可以投奔他。后来李治王皇后的舅父柳奭进一步劝说?昔盆子归汉,尚食均输。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遇?。以刘盆子归顺刘秀受到礼遇一事作比喻。于是决定西往长安,投奔李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密这时的决定,可算明智,瓦岗极盛之时,拥兵百万,经过争夺洛阳多次战争,以一支义军单挑隋军主力,损伤甚多,杀死翟让,更是把义军推向分裂的状态,内部已开始面和心不和,如单雄信的降王世充,未必与杀翟让无关。而当时邙山一战,众将被俘的被俘,投敌的投敌,就算投奔徐世勣据守黎阳,也只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不可能再现极盛境况,后来的黎阳,李渊传檄而定可为明证。形势正如李密所说,?我有众百万,一朝至此,命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9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