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太宗李世民如果在玄武门败给李建成,如果李世民没被杀死,他很可能会裂土自封为王,那么,唐朝将会陷入内乱而分裂,国力将被削弱,大唐盛世还有没有,只能说,是个疑问吧。如果李世民被杀死了,可能虽然唐朝会在周边少数民族夹击下的难过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会强盛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打虎亲兄弟 一时瑜亮风头皆健
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人都非常很优秀。初,两人陪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那时候他们一个被委任为左统帅,一个被委任为右统帅,征战四方,配合无间,势如破竹,正可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定都长安后,李建成因身为嫡长子,又战功赫赫,所以名正言顺就得到了太子之位。又因太子为国本,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所以他们兄弟两人就有了不同的分工。此时,李建成开始坐镇长安,处理国政,而李世民仍然带兵四处征战。
野心膨胀 兄弟阋于墙
流传下来的很多史书都记载,李世民是被身边人、李建成、李元吉逼得走投无路了,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前,按惯例,皇帝是不可以对史官进行干涉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史上第一个把史书纳入管理的皇帝。且从现存史书的一些蛛丝马迹,我们还是能看出某些真相。
一个人的野心,总是随着实力的增长而开始膨胀的。唐朝建国后,李世民先后消灭了西秦霸王薛举及宋金刚、刘武周,杰出了唐朝西面和北边的威胁,且在与王世充及窦建德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因为功劳太大,李渊封他为“天策上将”,此时,他身边聚拢了一大批猛将,如尉迟敬德、程咬金、长孙无忌、侯君集等。
而太子,因留守长安,相对比起来,形象和作为就有那么一点逊色。
这时候的李世民,开始考虑争天下了,不然,为何秦王府猛将如云不说,还招揽了一批包括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顶级文臣?要知道,开府纳士、结党谋私,向来都是皇帝所忌讳的,所以无怪李渊曾把李世民叫到宫中训斥了。
李世民失败猜想录
在李世民的精心谋划下,玄武门之变发生了。假如李世民败了,只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李世民被当场格杀,那么跟着他的那批顶级武将文臣,大概率也是死了,这样,唐朝会损失一批出色的文臣武将,实力有所受损,但是大唐的第一战神李靖和军事奇才苏方定等仍然在,文臣里,太子身边也有魏征等一批名臣,且太子本身贤能,所以,盛世大概率还是有的,但时间上可能会延迟。
第二种,假如李世民跑了。如果仅跑了他一个,作为光杆司令,李世民很可能连长安城都跑不出去,就被太子的人就地格杀了。毕竟,当时的长安,秦王府只养了兵士八百人,而太子可用兵士为两千人左右;假如李世民带着自己的核心班底跑了,那么,他很可能裂土为王,但他发兵诛杀太子,为谋逆大罪(古人做什么都讲究个师出有名,虽然战乱时,拳头大道理更硬),所以,他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小王国,真不好说。但是,假如李世民真与李建成划土而治,唐朝避无可避地会衰落,周边军事势力一旦因此趁火打劫,唐朝能不能问鼎天下都不好说,更不用说盛世了。
所以,从理智上说,玄武门之变可能是对帝国实力最大保全,但是,唐太宗杀兄逼父,这也是他一生无法抹除的黑历史。也许,他终究心怀愧疚,所以,他终其一生,都勤勉地治理国家,终于促成了盛世大唐的诞生。
玄武门之变,不论李世民还是李建成失败,都会逼迫李渊退位。
我们恢复一下当时的场景:
首先,李世民上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
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雠。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
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世民被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就要面临在李渊面前对“淫乱后宫”的对峙。这已经是李世民为李建成、李元吉在自己父亲心中埋下的一根刺。不论结果如何,李渊必然对李建成、李元吉起疑心。
李世民 剧照
其次,玄武门之变的过程,显示双方实力均大于李渊的实力。
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在玄武门之变中,发动者李世民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毋容置疑,而李建成、李元吉的实力并不弱于,甚至还要强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一方的敬君弘、吕世衡都在冯立、薛万彻等人反攻下被杀。特别是薛万彻还要攻打秦王府,当时李世民一方“将士大惧”,可见王府防守薄弱。如果不是尉迟敬德及时拿出建成、元吉首级,胜负还是未知。
由此可见,不论是李世民一方,还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一方,掌握的实力都已经凌驾于父亲李渊之上,且只忠诚于自己,不受李渊控制。
玄武门之变 图片
第三,玄武门之变中李渊已经被李世民控制。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协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能够毫无障碍,直达李渊面前,只能说明李渊已经被李世民所控制,包括之后李渊被迫放权,让李世民做太子,乃至自己退位,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换句话说,即使李建成胜利,李渊也不会甘心退位,李建成只有和李世民的做法一样,乘势逼迫父亲退位,否则一个太子的势力,凌驾与皇上之上,这是任何一个皇上所不能允许的。
李渊? 剧照
综合来说,作为一个父亲,李渊是合格的,但是在处理皇帝的家事上并不合格。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弥合李建成、李世民的矛盾,在权力的面前,却本无济于事。比如,在武德七年,发生庆州都督杨文干叛乱,杨文干“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有人上变诬告“太子使文干举兵,欲表里相应”,应该说指示之人必然是李世民一伙,但李渊并没有彻底追究,而是“惟责以兄弟不能相容,归罪于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及天策府兵曹杜淹等,并流之巂州”。他虽然各打五十大板,但是等于兄弟双方谁也没讨好。
在李渊态度不明的情况下,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只要取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为了以后自己地位的巩固,都要逼迫李渊退位。
李氏父子? 剧照
背水一战,要不反击,要不灭亡。玄武门之变前,秦王李世民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古往今来,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都持理解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成功者自然得到较多的赞赏,而失败者更多的则是抹黑,比如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有大臣这样描述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可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如果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以失败告终,结果会怎么样?大量的史料证明,李建设虽争夺皇位失败了,可他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与李世民一样,不仅是李渊的左膀右臂,也是建立大唐王朝的功臣之一。
李渊在太原起兵前,起义军有两个主要根据地:一是太原,这是李渊和李世民创建;二是河东,这是李建成单独创建的。李渊起兵前,让李建成在河东暗地联络各路豪强。
李建成没人辜负父亲的期望,在他的努力下,河东地区的豪杰才俊纷纷投靠。同时,李建成又是唐朝建立起起义军的左军统帅,是名副其实的领兵主将,在有名的西河之战中,李建成深入一线,将士军心大振,起义军仅用九天时间就攻克的西河。
这次作战胜利后,李渊封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刘黑闼是唐朝统一战争中的最后一个障碍,此人曾是窦建德部下,他于武德四年起兵反抗李渊。
李渊先是派李世民、李元吉去征讨,可短暂的军事胜利留下了很多隐患,尤其是民心不稳。武德五年,刘黑闼再次起兵,在他的鼓动下,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广大地区。
这时李建成的作用体现出来了,李建成率兵征讨后,接受了魏征等人的建议,在收复起义军占领地区的同时,对当地老百姓进行了安抚,很快刘黑闼的起义军就被瓦解。
领兵有才,李建成手下还有一批杰出的人才,比如魏征、王珪、薛万彻、冯立等人。如果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失败,李建成一定会以太子身份以号令天下来征讨李世民,结果可想而知,无异于以卵击石。
如果李世民不率先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那么秦王李世民最后的下场不会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好到哪里去!
原因很简单,双方的矛盾已经是不可化解的。这一点当时的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得出来。无论是秦王李世民,还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清楚的意识到双方对于权力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这一点就连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三个人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心中也是十分清楚的!
首先在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的一段时间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已经形成了对秦王李世民的战略优势。秦王李世民的势力受到了种种的限制和打压,并且其手下的文臣和武将被分批次调出秦王府,甚至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将领都要被齐王李元吉征用到边境去打仗。大唐王朝最为年长的三位皇子之间出现这样的权力失衡,实际上得到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高祖李渊的默认和支持。
也就是说此时的唐高祖李渊在战功卓著的秦王李世民和同样优秀的太子李建成之间迟迟不能抉择,李渊不愿废长立幼,尤其是在长子李建成并任何无过错,甚至对于建立大唐同样有着功勋卓著的功劳的前提下,李渊既不愿看到几个儿子为皇位继承人而明争暗斗,更不愿看到儿子之间手足相残。因此唐高祖李渊在洞悉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之后,既没有废除太子李建成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也没有罢黜秦王李世民手中的兵权和职务,专心扶持太子李建成为接班人,正是由于优柔寡断的唐高祖李渊的犹豫才酿成了玄武门之变。
实际上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唐高祖李渊表现出了对太子李建成的支持,并且开始削弱秦王府的势力。这样的行为错误动了秦王李世民的神经,因此秦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后,逼其父亲唐高祖李渊就犯。立自己为太子,随后数月之后李渊禅让皇帝之位于李世民。安心待在后宫之中做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因此成为了这场宫廷政变的胜利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759条回答。
我认为不会有很大变化。
这是因为,无论李世民上台,还是李建成上台,大唐一样会兴旺。
诚然,李世民是文韬武略,能力极强的君主,但李建成也不差。
李建成的军功没有李世民出色,也是马背上的将领。
晋阳起兵之前,李建成前往河东募兵,是父亲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没有李建成的募兵,李渊就无法起兵自立。
在随后一系列作战中,李建成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汉中等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李建成都有很大战功。
除了军事才能不错以外,李建成为人温和,善于笼络部下和老百姓,恩威并施,得人心且口碑好。
资料中写道:李建成见招募来的义军没有经过训练,担心他们不能打仗,于是立下军法,整肃三军。在兵进西河的行军路上,李建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百姓种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钱才能吃,得来的食物酒水,也与将士们一同分享。大军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亲自前往告知自己的来意,城内人纷纷来投。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时间。
实际上,李建成的威望是很高,大臣们也认为他宽厚仁爱,颇有政治才能。
其实,皇上并不需要亲自打仗,或者亲自去处理所有政务,只需要会用人,会笼络手下,得到民心就行了。
也就是说,李世民的战功对于做皇帝来说,并不是大的加分。
三国时期,孙坚、孙策父子都是全国著名的武将,尤其孙策一刀一枪打下来东吴江山。然而,孙策却认为,自己的弟弟孙权才是治理国家的优秀君主,自己大大不如他。
事实证明,孙权接手东吴的时候,年轻且没有打过仗,同百战百胜的孙策似乎根本无法相比。
而当时东吴内部矛盾重重,军队的军头林立,地方门阀嚣张跋扈,山越族四处叛乱。
然而孙权是个优秀的君主,会任用贤才,凝聚部下。
在孙权时代,东吴获得赤壁之战胜利,还将地盘扩大到荆州,建立了很强大的基业,远远超过孙坚和孙策。
道理也是一样,李建成上台以后,身边有魏征等人,连弟弟李元吉都帮着他,未必不是一个明君。
相反,李渊的能力比不亚于儿子李世民,是大唐开国皇帝,眼光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李渊如此不喜欢李世民,认为他不合适做皇帝?
当然是李世民有不好的地方,李渊认为他不如李建成。
所以,即便李建成没死成为皇帝,他一样也会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就算没有玄武门之变,也会有其他事情发生,李世民和李建成只能活一个。李建成必死。
玄武门之变的本质,是李世民对自身地位的不满。
在兴唐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更大;论掌握的权势,李世民更大。李世民本无意残害兄弟,但他若不自保,则必被李建成、李元吉杀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功高震主,遭受亏待。
李建成、李元吉早已经有心杀害李世民。理由很简单,无论在任何方面,李世民都比他们强大,这在将来会影响他们的统治。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连李渊也是这么想。
于是,包括李渊在内,这些人想尽办法压制李世民,让李世民遭遇亏待。
李世民必须反击,不反击就只有自己死掉。
由于当时的 社会 制度和习俗,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而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下,李世民总是吃亏的,留下李建成的命,除了让李世民多吃些亏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当时的纲常限制,不仅仅会使李世民遭遇名誉上的损害,更可能成为其他潜在势力反对李世民执政的理由。换句话说,留下李建成,别的势力就可能以李建成的名义造反。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向李渊给出的理由是“太子造反”。
造反必当诛杀。李世民杀死李建成,也就死无对证,是为了坐实李建成“造反”的这个罪名。擒而不杀,“太子造反”的罪名就难以坐实,只能表明李建成的“造反”不可信,这会成为后患。因此,李建成必须死。
并且,这样也打破了李渊的幻想。
李渊是一个受封建纲常制度等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影响的人,李建成在,李渊两碗水永远端不平。即使他端平了,也只会给李世民日后的统治留下反叛的隐患。杀掉李建成,李渊没有别的选择,留不下什么隐患,也就巩固了李世民日后的统治。所以,李建成必须死。
当然是李建成当皇帝了,还能怎样呢?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那么按照一般情况,李建成是太子,在李渊死后,必将稳步登基称帝,而此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就会变成君臣关系。
不过,李建成都当皇帝后,第一个对付的肯定是李世民,即使不处死李世民,也必定会将他禁锢起来。
因为在唐朝起兵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建立了不世功勋,比如攻克洛阳,迫降王世充,擒杀窦建德,威震天下。
在唐军中,李世民的威望非常高,而洛阳又是李世民攻克的,山东之地成了李世民的地盘,再加上秦王府的文臣武将,李世民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实力甚至在太子李建成之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果李世民不想坐以待毙,那么只能骑兵对抗,但这就是谋反。
不过,如果他谋反,那么追随他的人货有多少呢?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甚至许多秦王府的人都会“弃暗投明”,投奔李建成,毕竟李建成是正牌皇帝,李世民是乱臣贼子。
可以预料,李世民很可能会迅速失败。
这根争夺太子不一样。
争夺太子之位不算谋反,但如果反抗皇帝,那就是谋反了。
即使李世民逃亡洛阳,与长安的李建成对峙,那么李建成作为唐朝皇帝,自然可以调集全体兵力,宣布李世民是乱臣贼子,将他诛杀。
而李世民,也将以乱臣贼子的标签,钉死在 历史 的耻辱柱上。
而新建立的唐朝,也将会一发一场内乱,唐朝兵将将会在这场内乱中死伤不少,令唐朝实力大损。
突厥恐怕会趁机入侵,渭水之盟会提早发生。
李建成为了平定李世民,统一全国,会给突厥更屈辱的求和条件。
南方的萧统等割据势力,可能会趁机北伐,抢占地盘。
不过,李建成杀了李世民之后,唐朝经历了内乱,实力大损,将会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
北方是虎视眈眈的突厥,时时刻刻准备南下,同时还扶植隋朝余孽和汉人军阀在北疆割据。
唐朝受到突厥牵制,必定全力抵御,无力南下平定南方的割据势力。
南方则是各个割据势力依旧存在,与唐朝为敌。
何时统一,遥遥无期。
更可怕的是,李建成身边的李元吉狼子野心,觊觎帝位。
李元吉在这兄弟几人之中,武功最高,野心也最大。
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激化,齐王李元吉认为太子李建成日后登基称帝,所表示支持他,李建成为了拉拢李元吉,也许诺以后以他为皇太弟。
齐王护军薛宝曾上符箓谶字于元吉,“元吉合成唐字”,李元吉大喜,认为自己代表“唐朝”,是真命天子,所以阴谋除掉秦王李世民,再取东宫易如反掌。
所以,他投靠李建成诛杀了李世民,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李元吉造反诛杀李建成,然后自己登基称帝。
所以说,即使李世民被杀,唐朝依旧会出现另一场“玄武门之变”,只不过发动这场政变的人换成了李元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