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避暑的?雍正得到一件避暑神器后,不许他人再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避暑,古往今来都是人们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虽说现代人已经充分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有很多的手段和方法避暑,不再遭受酷暑的煎熬。不过,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消暑的凉屋)
相比而言,古人的避暑方式,反而显得生态而节能。那么,古人们是如何避暑的呢?
一、建造消暑“凉屋”。
和现代人一样,只要一到酷暑季节,古人们都会呼朋唤友地邀约上一大批人,来到“凉屋”消遣。除了能躲避酷热外,还能以文会友,以酒会友,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这种“凉屋”,不同的时期有着形象而独特的名字。在先秦时期,这种房屋叫做“窟室”,汉朝时期又名“凉房”“清凉殿”等。
这种房屋的选址非常重要,一般依山傍水而建,要求浓荫蔽日,林木森森,景色宜人,周围水流环绕。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微风习习;有树的地方,就能遮挡骄阳。例如宋代的凉屋“翠寒堂”,周围“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寒瀑飞空而下”。
除了环境外,屋内还有很多避暑设施:流水环绕的假山,莲花盛开的池塘,绕屋而栽的大树,终日不间断地从屋顶流下的水帘,挂在屋檐上垂下的竹帘等等。这些设施,不断地为主人带来阵阵凉风的同时,还把炙热的暑气隔绝在外。
当然,帝王将相的“凉屋”,还会摆上各种鲜花,或者是放置香木材料制作而成的珠串。在阵阵凉风中花香扑鼻,沁人心脾。
(寒冰降温)
二、各种神奇的消暑工具。
首选仍然是风扇。,不过古人的风扇不能用电力提供能源,但他们能充分利用水的冲力,或其它机械能带来凉风。当然,最常见的还是手摇式,平民百姓就自己动手,达官贵人则有婢女等下人侍候。
据说西汉时期,一位巧匠就曾做成了一个七轮巨扇,其风力不亚于今天的几个吊扇,“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其次是挖深井采集冷气。在屋里合适的地方挖一口深井,让井里的冷气源源不断地飘散在屋内,能保持屋里的宜人温度。如果需要,这样的深井可以多挖几口,冷气就更加充沛。
这样的深井,在冬天也会起到保暖的作用。明代一位官宦之家,就曾在大堂内挖了七口深井,“皆以镂刻之,盘复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再次是利用寒冰降温。不过,这也应该是富贵之家才能享用的。将冰块放在木桶里,置放于屋内各处,或者直接放在床底下,降温效果十分明显。在皇宫内,还有专门负责采购和放置冰块的部门,以保证帝王和王公大臣,以及妃子们享受一个凉爽的夏天。
还有就是颇负盛名的“竹夫人”。它之所以被冠以“夫人”的名字,是因为这种消暑神器是床上用品,又叫做“青奴”。这是一种竹篾编织成的圆柱形中空凉器,长度约为1米。周身网眼密布,利用“弄堂穿风”的原理,能收风窜散,供人取凉,十分巧妙,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古人对“竹夫人”有着细致入微的刻画。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就曾作诗云:“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故宫中收藏的象牙席)
最奢华最精美的消暑神器,要数象牙席了。在我国历史上,只发现过3件这样的稀世珍品。现有一件存于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被列为一级文物。
这件象牙席长2.16米,宽1.4米,制作于雍正年间,由非常薄的象牙片编织而成,整个纹路呈现人字形。
象牙席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由于象牙薄片十分脆弱,制作地点只能选择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完成,否则就会出现断裂。而且象牙在削片之前,要用特制药物做软化处理。
象牙席的整个编织过程漫长而精细,需要耗费大量的象牙材料,因此一张象牙席不仅奢华,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正是因其造价不菲,工艺难度极大,因此一向节俭的雍正帝下令,此后不再制作。
这件珍贵的象牙席本来流落在了民间,它最终能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还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民国年间,山东的一个典当铺老板无意间收购了这件象牙席,后送给了家乡的一位县长,县长又转手将它送给了一位大地主,被地主老婆当做竹席使用。在土改期间,一位贫农无意间分得了这件无价之宝,转手捐给了国家。
至于这件稀世珍宝是如何从宫中流失到民间的,至今无人知晓。
清世宗
雍正皇帝朝服像
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精通禅学。曾随圣祖巡幸江货币(20张)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康雍乾盛世130多年,雍正的13年起了非常关键作用。
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很烂的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1],就没有乾隆时代的历史辉煌。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生活俭朴。从历史资料看,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即使比之用上电脑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在13年中平均每天写8000多字?更何况一个“日理万机”的政权首脑?这个细节充分说明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勤政皇帝。康雍乾盛世,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其间,雍正皇帝励精图治的13年,是承前启后的13年,可以说是这一“盛世”的枢纽。雍正夹在康熙、乾隆之间,和他的父亲玄烨在位六十一年、儿子弘历在位六十年相比,胤禛在位仅仅十三年,显得十分短暂。但是,他的政绩很可观,严禁朋党,整顿吏治,强调务实,多所建树,在不少方面实为超过父亲[2]。雍正十分重视用人,把田文镜、鄂尔泰等封疆大吏树立为官僚的楷模,以澄清吏治。对历年的赋税亏空与积欠这个老大难问题,他雷厉风行地追查到底,查出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雍正四年(1726年)积欠税收一千多万两白银。由于用人和理财有方,雍正时期进入了清朝最富庶的阶段,国库存银达到六千万两之多[3]。康熙晚年众皇子为争夺皇位激烈斗争,使其无力整饬朝政。社会虽然表面繁荣,但内里矛盾已经爆发出来,吏治败坏到惊人的地步,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国库空虚,赈灾无钱,打仗无饷,西部用兵半途而废,这种政治颓势是雍正扭转的。雍正45岁登基,在这之前有多年的办差经历,又有在皇权的明争暗斗中培养起来的政治经验。由于他深知康熙一朝的社会矛盾,又对民间现实有深入了解,即位后,果断清除朋党,不拘一格启用有一定长处的人才,清理中央和各省财政亏空,抄贪官的家,不许贪官家属享受赃银。他在整顿吏治中所采取的许多方式,[4]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清圣祖亲征噶尔丹,从征掌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圣祖驾崩后,他在皇十三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帝位。又传他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帝位。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夺嫡,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但是大部分史学家判断,康熙的遗诏有满文、汉文、蒙古文几种语言。按照民间所说其修改了汉文,但是蒙文、满文是不能修改的。而且民间传说为传位十四皇子,被隆科多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但按照清朝官方文件书写规则,并无四皇子十四皇子之称,而是皇四子和皇十四子。迄今故宫所藏约一千万份清朝文件中,并无例外。于字在古代只做人名,传位于应该是传位“於”,从书写习惯和内容上分析,民间传说基本可以肯定为谣传。
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允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允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畅春园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密折奏事早在康熙年间已试行,只是在雍正一朝广泛使用),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雍正皇帝读书像
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这是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修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允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疍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雍正书房画册(2张)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宪皇帝。
编辑本段
雍正年表
在公元1678年,胤禛出生。生母为德嫔乌雅氏(即后孝恭仁皇后)。1岁后,由贵妃佟佳氏(后为皇后)代养。
青年时期的雍正(雍亲王)
公元1683年,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人学习多年。画册(2张)
公元1686年,胤禛与胤禔、胤礽、胤祉随驾巡行塞外。
公元1691年,奉父命与大臣女乌拉那拉氏成婚。
公元1696年,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禛与胤祺、胤佑、胤禩分掌八旗十营。
公元1698年,胤禛受封多罗贝勒。
公元1699年,康熙为成婚皇子建府分居。四贝勒府后扩大为雍亲王府、雍正年间改为雍和宫。
公元1702年,胤禛与胤礽、胤祥随驾巡行五台山并南行。
公元1708年,康熙一废太子。胤禛与胤禔、胤礽、胤祺、胤祥一起被拘禁。
公元1709年,胤禛被封雍亲王。
公元1711年,钮钴禄氏生弘历。
公元1718年,康熙命胤禛与胤祉率文武百官送大将王胤禵(一名胤祯)于德胜门。
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大庆。胤禛被特意派往盛京祭祖。
公元1722年,十月,前往通州查勘粮仓发放屯结情况,共28天;十一月九日,单招胤禛前往畅春园;十一月初十,胤禛代康熙前去天坛祭天;十一月十三,康熙驾崩。胤禛借《康熙遗诏》,登上帝位。
公元1723年,四月,送先帝往遵化东陵,事毕将十四阿哥胤禵(原胤祯)囚之汤山;五月,太后猝死;八月,秘密立储弘历。
公元1724年,十月,十阿哥胤礻我被革职圈禁;十二月,废太子胤礽病故,追为理密亲王。
公元1725年,四月,将年羹尧发往杭州,降为杭州将军;十二月,以92条罪名令年羹尧自裁。
公元1726年,正月,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除宗籍;三月,将胤禩改名阿其那;五月,胤禵囚于景山观德殿;六月,定胤禩罪状40条,胤禟罪28条,胤禵罪14条;八月,赛思黑死于保定禁所;九月,阿其那死于禁所。
公元1727年,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但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故不顾失去隆将给大清此次谈判带来多少损失,抓到罪证立即谴其回京逮捕、抄家;十月,定隆科多41条大罪。
公元1728年,六月,岳钟琪举奏曾静案,株连吕留良,吕留良被鞭尸、满门抄斩;同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公元1729年,十月,免曾静死,颁《大义觉迷录》。
公元1730年,五月,胤祥病逝,雍正亲临丧所。以三哥胤祉并不哀痛为由(一说是在雍正的爱子八阿哥福惠夭折时),削爵圈禁景山。
公元1733年,二月,封弘历为宝亲王、弘昼为和亲王。
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
编辑本段
整顿吏治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
雍正祭月坛的月白龙袍
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坏况都有很大的转变。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编辑本段
摊丁入亩
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
雍正
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编辑本段
耗羡归公
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这就是所谓的“高薪养廉”。
编辑本段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精简速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
军机处
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编辑本段
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
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编辑本段
开放洋禁
雍正前期严格执行海禁,但后因考虑沿海的确百姓疾苦,于雍正五年开放洋禁。允许民人往南洋贸 易。海禁施行于闽、粤两省。 雍正对当时的鸦片贸易也较为重视,他的鸦片政策是:贩卖毒品,严惩不贷,严格区分药用鸦片与毒品鸦片烟,毒品严禁,药用不干涉,且照顾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对待西欧来的使者,雍正也以礼相待。他虽竭力反对天主教等在中国民间的传播(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在于封建皇帝思想的保守性),但同时,他对天主教也并无恶意,五年,博尔都噶尔(今葡萄牙)使臣麦德乐来京。雍正对他的优待使他深为感激。甚至于雍正寿辰之时,在天主堂作祈祷,为之祝寿。雍正还选了一些有才能的传教士在宫中研制外国仪器和烧造材料。马戛尔尼当年来华,有一部分原因是雍正在伏尔泰笔下的“开明”为欧洲人所共知,使他们对中国皇帝(当时是乾隆)与对华通商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他虽然开放洋禁,为南方沿海一部分人民恢复康熙末年被剥夺的谋生手段,促进中国与南洋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但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
另外,废除贱籍,废除腰斩也是他一个功绩。其实,废除腰斩的原因是这样的:雍正皇帝有一次杀了一个人,是用腰斩,因为腰斩是一刀从腰部砍下去,砍下去之后人还活着,这个人在被砍之后,用手指蘸着血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雍正皇帝听说之后觉得非常惨,所以就下令废除腰斩。
他在位短短的13年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可以说雍正是一个改革型的皇帝。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雍正的勤奋不仅是过去皇帝,就算在现代领导人,也没有几个可以跟他媲美的。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雍正(5张)
编辑本段
母子失和
清世宗雍正皇帝自幼为康熙表妹,时为皇贵妃的佟佳氏(即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所抚养,虽并非过继,但因彼时中宫久虚,佟佳氏以副后身份统摄后宫,位份尊贵,佟佳氏膝下犹空,胤禛出生后数年方诞下一女,旋即而卒,故伊视胤禛为己出,殷勤备至,关爱有加,而雍正则蒙其庇荫,承其恩泽,算起来当是康熙诸子中除了二阿哥胤礽(生母为四朝元老索尼之孙女,索额图之侄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初谥“仁孝皇后”)、十阿哥胤誐(生母为温熹贵妃纽祜禄氏,孝昭仁皇后之妹,遏必隆之女)以外,位份最为尊荣的一位皇子,因此从小即能受到一定的重视。幼时的胤禛乃凭借着这层得天独厚的机缘,被鞠养于康熙宫中,得到父皇的亲自抚育,所谓 “‘母’爱者子抱”,一时之间其乐融融,甚为温馨和谐。他们父子间的感情基础也因这层关系,而显得特别深厚牢固。
清宫惯例,皇子出生后或由官员抚养,或由其他妃嫔抚养,总之一言以蔽之,皇子诞下之后独不可付与生母抚育。这可能是为了杜绝后宫干政吧,所以有清一代,除了慈禧以外,大体上杜绝了后妃预事及外戚祸国的弊政。但是这种“防弊”之策也非一无瑕疵,由于缺乏接触和沟通,这极有可能会导致出现亲生母子间互生隔阂,彼此猜忌,感情不睦,关系漠然等如是尴尬的境况。而不幸的是,雍正和其生母德妃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陌生而紧张,冷淡而无奈。
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因为胤禛从出生起即由佟佳氏抚养(胤禛后来回忆佟佳氏时曾感念其“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清世宗实录》第十一卷,第九页。),一直到他十一岁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这位母亲之呵护和教导下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
清朝皇帝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是河北承德,那里有一个避暑山庄。雍正在位时一次也没去过的主要原因有这三点:政务太忙,不擅打猎,不忍杀生。
雍正作为皇帝,不仅从未去过避暑山庄,事实上他也从未出过北京。雍正在位11年零8个月,他十分勤勉。他必须清理因父亲康熙晚年的失败而造成的松散官僚机构,并填补国库赤字。他不仅要注意在外面的的封疆大吏,还要注意周围的官员,防范我们身后的兄弟。雍正朝档案馆有41600个经皇帝批阅的奏本,他所批阅的最长的奏本达到1000字。雍正一丝不苟,亲自动手。他有永远无法完成的政务。他每年只给自己一天假期,每天只睡4个小时。
其实避暑山庄的建立还有一个狩猎的功能,毕竟满族人是游牧民族。根据清朝历史记载,千古一帝康熙在位61年,其间举行了43次盛大的狩猎活动。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在他统治的60年里举行了18次狩猎活动,超过了他的祖父。他的父亲和儿子经常去避暑山庄,进行打猎之类的活动。雍正总体来说不是个打仗的料子,射箭技术什么的都不好,以前打猎,自己也没获得什么奖赏。
还有一项原因,雍正帝信奉佛教,不忍杀生。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雍正皇帝每天只睡几个时辰,吃饭经常是吃素斋,每天忙于政务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说他是历史中最为勤勉的皇帝也不为过,天天如此哪里有时间去避暑山庄呢?
是满族入关后建立的王朝。在关外的时候,满族人主要以狩猎为生,是地道的游牧民族。后来满族逐渐强大,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清朝。满族人定居中原后,停止了游牧生活,但骑马射箭的天然传统爱好依然保留,尤其是康熙帝。
清朝每年皇室都有一个活动叫“木兰求贤”,是指皇帝带领皇室成员一起到木兰围场打猎,一般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同时可以锻炼皇室成员的尚武精神。因此,“木兰求仙”受到清朝皇帝的重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祖制,而“木兰求仙”
要到达蒙古边境,必须经过避暑山庄承德,所以皇帝每年都在这里避暑。康熙四十二年,皇帝下令修建避暑山庄,耗时近百年才完工。在木兰秋仙之前,皇帝会去避暑山庄避暑,在秋天全心狩猎。一切完成后,皇帝会回京,这是清朝皇室的重要活动。
据《清实录》年记载,康熙在位期间,共去避暑山庄43次,乾隆皇帝更是乐此不疲,共48次。然而奇怪的是,雍正恰好夹在这两个皇帝中间。他在位13年,从没去过避暑山庄,也没去过木兰秋仙打猎。
根据江湖传言,康熙并没有把皇位传给雍正,而是在九子夺位之后才过来的。他的王位被篡夺了,他杀了几个兄弟。他以父亲为耻,但雍正到了避暑山庄,却发现父亲的瑞秋被围在天上。他心虚,睡不着,就没去,不过是野史罢了。乾隆继位后,上谕给雍正松绑。
龙皇帝说,”.对于不去避暑山庄和花木兰的人,因为没时间,容易发生性关系,恨不能杀人!”从乾隆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雍正不去避暑山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他工作太忙,第二个原因是他天生喜欢安静,第三个原因是他不喜欢杀人。
雍正的这三种说法不靠谱吗?校易搜认为只有一条是可靠的,那就是雍正太忙了,没有时间享受生活。雍正是清朝12位皇帝之一,可以算是最勤劳的一位。在位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审查皇位,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实在没时间玩。至于另外两个原因,有点像出轨。
雍正喜欢安静,不喜欢运动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看到他有16个儿子,8个女儿,可见他不是一个安静的人。至于说他不喜欢杀人,那就更扯淡了。当初他为了夺取皇位,杀了很多自己的兄弟,从来没见他眨过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9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武帝晚年逼死妻儿,真实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