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即墨保卫战是如何爆发的,田单是如何救齐国的

以史为鉴 2023-06-13 01:55:44

即墨保卫战是如何爆发的,田单是如何救齐国的

对田单救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84年,对于燕国来说,无疑是扬眉吐气的一年。持燕赵两国相的燕国上将军乐毅统领五国联军,长驱直入,一口气连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直趋齐国首都临淄,攻克临淄之后,乐毅一方面推行仁政,收取齐国百姓民心,另一方面则兵分五路,追击败逃的齐军及齐国公室。

让齐军无法重新整顿并恢复有生力量,然而雪上加霜的是,那个昏聩的齐湣王,在卫国被前来相助的楚将淖齿一刀斩杀,稀里糊涂丢了脑袋。

虽然齐湣王昏聩无能,但好歹也是齐国公室的正统国王,齐军士气再度大跌。而即墨保卫战,就在这种情况下爆发。

即墨首战的情况,对于齐国军队来说,实在算不上好。齐军在短短数月内,丧师辱国,几乎被乐毅打得全军覆没。

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北攻燕国,南破大楚,西攻函谷的强悍铁军了。而燕军在乐毅的指挥下,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虽然战力在数月的战斗中也有所消耗,但是燕军士气如虹,锋芒毕露。即墨守城长官刚率军与燕军交战,就战死在战场上,带出去作战的齐军也伤亡惨重,即墨城被燕军团团包围,被攻克只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作战双方都发生了极大的变故,首先是齐国,在齐湣王被楚将淖齿杀害后,齐国大臣王孙贾率兵马冲进楚军大营,斩杀了淖齿。

之后王孙贾在莒县找到了逃难至此的齐国公子田法章,在即墨和莒县两城人民的拥戴下,王孙贾立田法章为齐王,这就是历史上的齐襄王。

齐国重新拥有了最高元首,这也意味着齐国各地的抵抗力量能够围绕一个核心展开。而对于被围困的即墨来说,守城长官的战死,即墨缺少一位能够统领众人的将军。于是即墨军民决定推举出一位齐国王族宗室来统领全城人马,这个人就是田单。

田单是齐国宗室,即墨人民于是推举田单为首领,来抵抗来势汹汹的燕军。即墨是齐国的第二大城市,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防御工事也比一般的城市要坚固许多。

因此,田单刚刚接管即墨,就立马下令集结城中尚有一战之力的士卒,进行整顿,恢复这支部队的士气,并且从即墨人口中挑选出精壮人士来补充部队。

田单同时下令扩建城池,增筑防御工事,多次打退燕军进攻,燕军短时间无法攻克即墨莒县二城,心浮气躁。

于是开始掳掠周遭百姓,强调军队纪律的乐毅自然无法忍受这种罪行。于是乐毅下令全军后退十里,暂时停止对即墨莒县两城的围攻。

乐毅收买齐地人心,过于强调军队纪律,对久攻不下的即墨莒县两城居然选择暂时放弃围困,引起了燕国人的不满,一时间谣言传遍了整个燕国首都,到处都有传言乐毅要自立为齐王。

然而自古以来,成大事者的君臣,都是互相信任,互相扶持的,燕昭王自然不理会这些谣言,给予乐毅最大信任及支持。但是燕国对乐毅的信任,却也因为燕昭王的猝然长逝而消失。

燕昭王去世后,太子燕惠王继位,燕惠王从一开始就不信任乐毅。而这给了田单机会,于是田单派出使者前往燕国,在燕国大肆传播流言,声称乐毅攻打齐国。

数月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收买人心,深得齐国人民爱戴,然而却打不下即墨及莒县,这一定是乐毅为了稳固自己在齐国的统治。本就对乐毅充满不信的燕惠王直接派遣心腹前往燕军大营,接管了乐毅的兵权。

乐毅见军权被王上剥夺,明白如今如果再回燕国,势必会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于是转道前往赵国,并在赵国安顿下来。

就这样,田单用了简简单单的反间计,就废掉了燕国最有才华的主帅。而接替乐毅的,就是燕惠王的宠臣骑劫了。

这个骑劫一上任,就把乐毅制定的所有政策全部废除,率部狂攻即墨城,但是即墨城坚不可摧,燕军伤亡惨重,却毫无进展。

田单见骑劫强攻即墨,心中已明此人乃酒囊饭袋之徒,于是田单继续散布谣言到燕军营中,说齐国战士不畏死。

但是如果看到齐国人被割了鼻子就无心抵抗,骑劫听罢,立马将齐国俘虏拉了出来,将他们的鼻子全部割下,即墨城中的齐国将士看到自己的同胞被这样对待,无不义愤填膺。

紧接着,田单又派人告知,即墨城中百姓和将士的祖坟都在城外,如果自己的祖坟被破坏,他们也就丧失战斗力了。

骑劫不愧是战国第一白痴将军,下令全军掘开齐国人的祖坟,并将坟中尸骨挫骨扬灰,而这下,整个即墨城的军民都被团结起来,谁要敢说投降二字,一律按照国贼处理。

田单见时机成熟,是时候准备反击了,田单在城中集结了上千头牛,在牛角上绑上利刃,尾巴上绑上沾满油的芦苇。

为了能让牛的冲击更加猛烈,田单命人在城墙内部挖出通道,只留下了外层的薄薄的外墙。而此时的燕军主帅骑劫,正在营中左拥右抱,置酒高歌,好不快活。

夜晚时分,田单点燃牛尾的芦苇,牛尾巴被烫,痛苦之下狂奔而出,冲向燕军大营。而紧随在火牛阵后面的,是田单精心挑选出来的五千士卒。

与此同时,燕军大营,燕国将士看到的,是无数身负烈火的恐怖怪物,势不可挡地向本阵冲过来。

而刚刚沉浸在欢庆的燕国将士,可是连军阵都没有,在火牛阵中勉强逃出来的燕军士兵,旋即遭到了齐国将士和百姓的屠杀。

就此,燕军在混战中大败,燕军主将骑劫在乱军中被杀。而燕军的此次大败,就如多米诺骨牌效应那般,田单和齐国其他有生力量势如破竹,一口气收复了此前被燕军攻占的所有城池。将燕军驱逐出了齐国。

总结:战争虽然胜利了,然而齐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此一战,齐国元气大伤,纵使齐襄王以及后代齐王努力经营,发展生产。

但是天下统一的大势,已经被西方的秦国牢牢掌控。等到齐国国力稍微恢复,准备再度掀起风浪时,山东周围,已尽是秦地也。

齐国大相田单的故事

田单是个商人于是个军事家,他的双重身份跟吕不韦很相似,吕不韦虽是商人出身,却凭借着奇货可居而出现在秦国的政坛上,田单虽然也是商人出身,两人不同的是,吕不韦进入了秦国政治的权力核心,而田单自始至终都在政坛的门外徘徊。

朝廷从来都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地方,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险象迭生。多少英雄豪杰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却招架不住朝堂内奸臣的谗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吴起是这样,甘茂是这样,乐毅也是如此,田单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是太史公引用《孙子兵法》里的语句,来夸赞田单的。田单,他的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他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的一名将领,当时也只是齐国的一个小官。

田单是田氏的王族,可惜的是他只是王族的一个旁支,这种尴尬的'身份、地位,给田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不断积极进入权力核心,却始终进入不了。他在齐国都城临淄当过小官,做得不怎么称心,就辞官从商,反而得到了很好的回报,看来他在经商方面确实很有天赋。田氏商贾成为天下大商,田氏一族因此而得以显名。

田单重新回到齐国的政坛,还得从齐国和燕、赵、韩等国的矛盾说起。齐闵王时,齐国和多国交战,破秦燕、灭宋、败楚、侵三晋、称东帝,燕国几乎遭受了亡国之灾,为了报复齐宣公伐燕之仇,燕昭王命令燕将乐毅乘胜攻占齐都临淄,并且联合赵、韩、魏、秦五国合纵攻齐,大破齐军。乐毅横扫齐国的七十几座城池,眼见齐国就要被灭掉了。此时,齐国田氏的一名旁支亲属、曾任齐国小官吏的田单,因为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成功逃至即墨,声名远播,而被推举为城守,田单受命于危难之际。田单如何挽救齐国于存亡之际?他只用了三计。

第一计,便是与乐毅的军队对峙,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好时机,趁机整顿军营,加强对士兵的管理,增修城垒,与军民同甘共苦,虽然这个政策看起来没有实效性,但是事实上在后来的对峙里,田单的军队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个计划平稳实施后,第二个计划便展开了。《史记田单列传》记载: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田单又派人到燕国离间乐毅和燕昭王之间的关系。称乐毅表面上攻齐,实则是想要称王齐国,燕王果然中了圈套,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无奈只得又投奔赵国。此计之后,最后一计十分精彩。田单进而麻痹燕军,给燕军放出一个烟雾弹,他让城内的老人、妇孺守城。又派出使者诈降,并用重金贿赂燕将,打着投降的旗号,向燕军示弱。围城已经有三年的燕军,以为最终的胜利是属于燕国的,都懈怠放松了。田单见时机成熟,便用数千头牛,将利刃绑在它们的犄角上,尾巴上扎有浸油芦苇,将它们身上披上五彩龙纹外衣,在夜间,攻破燕营,燕营陷入混乱,燕军互相践踏,田单率军乘胜追击,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尽复失地七十余城。随后,田单迎齐闵王儿子回临淄,即位为齐襄王,田单便被封为安平君。

田单是如何收复失地?

前286年,宋国被齐闵王田地发军攻灭,被其余六国仇视。前285年,秦国蒙武率军攻打齐国,攻占了九座城市。

前284年,齐闵王内被人民所怨,外被秦国仇视其强大(因为当时齐国强大到令很多准备臣服秦国的国家转态,臣服齐国),五国发军攻齐,于济西大破齐军,斩杀齐将韩聂,其余四国相继撤退。燕国将领乐毅出兵攻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再于半年内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灭了齐国,仅剩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两座齐国孤城未能攻克。而楚国又出兵,名为援助,实为攻击,楚将淖齿虐杀齐闵王,淖齿又被齐人杀死。即墨大夫出战阵亡。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被推举为城守。即墨全城军民由田单率领抵抗,双方交战五年。乐毅强攻不克,只好包围城市。

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

田单佯装神来助齐,以振奋城中军民人心,果然激发人心。其后,田单又用激将法,宣称齐人怕被劓刑,结果骑劫把齐人俘虏、降者处以劓刑,不知已经激怒了齐人之心。田单又宣称齐人怕先人的坟墓被掘出来,并火烧尸体,若这样做,齐人必定投降,结果骑劫再度中计,在城外掘坟焚尸,结果再激发人心,齐兵的怒气更盛。

其后,田单佯装城中军力虚弱,快要投降的样子出来,并送金、降表出城,要求破城不要掳掠,骑劫第三次中计,使燕军十分轻敌,骑劫嚣张到自称比乐毅更厉害。

此时田单趁机收集牛只,聚得千余只,画上五花彩纹、披上土黄色绸缎、牛角扎了刀和牛尾绑了用油浸过的苇草。田单凿开城墙十余口,于夜间布置好,准备了五千士兵,准备好了就放牛出城并且点火在它们的尾,牛只疼痛不已,猛力向前冲,突袭燕营,齐壮士五千随后冲杀。燕军将士见此,以为神兵天降,田单又聚集妇孺齐敲铜器战鼓,声音震天动地,吓得燕军将士溃不成军,骑劫亦死于乱军之中,田单率兵乘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打败了燕军,燕军一直溃逃到河上。田单收兵,迎接在莒被拥立的齐襄王入都临淄为齐王,因功被封任为相国,为安平君,又益封夜邑(今山东掖县)万户,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齐国被乐毅连破七十余城几乎灭亡,田单是如何在这种情况复国的?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争斗不休。在这样的动荡时局下,诸侯们都纷纷变法强国,以图在这个乱世中争得一席之地。

而在这些变法的国家之中,秦国是变法最为彻底的国家,因此秦国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不过,秦国虽然强大,却也不能一手遮天,比如山东六国中的齐国,其实力虽没有比秦国强大,但是也不见得逊色多少。其巅峰时期齐闵王甚至能够和秦国的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足可见齐国的强大。

只是很可惜,齐国齐闵王因为骄纵跋扈,目中无人,遭到了其他各国的一致不满。最终,在燕昭王的领导之下,乐毅率领着五国联军打败了齐国的部队。随后,乐毅更是乘胜追击,连破齐国七十余城,几乎灭亡了齐国。虽然在这以后,田单用了一系列计谋帮助齐国复国了,只是齐国却再也没有强大起来,直到被秦国消灭。

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产生了一个疑问:齐国被乐毅攻占了七十余座城池,几乎灭亡,那么田单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复国的呢?要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计谋都是无效的,而燕国在攻占了齐国七十余城以后,几乎相当于两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可燕军就是在这样的优势下被田单打败了,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乐毅连破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却功亏一篑,被田单复国

燕国燕王哙时期,燕王哙受到旁人的蛊惑,居然将王位禅让给了丞相子之。而燕王哙的后人们自然不会甘心王位被一个外人夺走,于是这两拨人就互相攻打起来,燕国也因此陷入了内乱。

燕国发生了内乱,位于燕国旁边的齐国齐宣王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于是,齐宣王以帮助燕国平息内乱为借口,趁机侵占了燕国的许多土地。燕国和齐国的仇怨就此结下。

燕国内乱平息以后,燕昭王即位。燕昭王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广纳贤才,企图有朝一日亲自报仇。上天也许是眷顾燕昭王的。

齐国齐闵王即位以为,在南边重丘战胜了楚国宰相唐眛,在西边观津又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可以说,齐国在其手上达到了鼎盛。

然而弊端也随之而来。齐国田氏和三晋之国一样,都是通过篡位立的国。这就导致,虽然这几个国家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小摩擦,但是他们整体上是处于统一战线的。可是,随着齐闵王不断的挑衅三晋之国,并灭掉了宋国以后,齐国和三晋之国之间就再也不存在什么统一战线了。

别的不提,宋国是当时天下商业的中心,财富十分可观,而它的地理位置就处在三晋之国和齐国之间。因此,无论是齐国还是赵、韩、魏,都对这块地虎视眈眈。如今齐国占着自己的国力强大,直接灭了宋国,损害了三晋之国的利益。

是以,当燕昭王号召诸侯合纵攻齐的时候,三晋之国都是满脸的同意。而齐国再强大也不可能抵挡住五国的联军,因此齐军很快的就败下阵来。

在击败齐军以后,其他诸侯国的联军就陆续回国了,唯有乐毅没有回去。乐毅认为齐军主力已破,燕国应该继续追击。于是在五年时间里,乐毅连破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眼看着齐国就要灭亡,燕国国内却传来了一个噩耗,那就是燕昭王去世了。这一消息,对于齐国的田单来说,是天赐良机。他知道燕惠王与乐毅一向不和,再加上乐毅一直没有攻破莒和即墨。此时只要散布乐毅想要自立为王的消息,燕惠王一定会相信。

果不其然,燕惠王相信了谣言,派骑劫替代了乐毅,而乐毅害怕自己被燕惠王所杀,就逃出了燕国。失去了乐毅的燕军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般,被田单玩弄于股掌之间。

就这样,乐毅好不容易攻下的齐国城池被田单轻而易举的收复了。

田单能够顺利复国原因

一、燕国国力的弱小

燕昭王灭齐之心早已有之,可奈何燕国国力实在弱小,这才只好借其他诸侯之力攻打齐国。虽然燕昭王是燕国少有的明君,燕国在其手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燕国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其无法发展壮大。

就拿地理位置来说,燕国北有胡人,西有强大的赵国,南有强大的齐国,根本就没有发展的空间。而战国时期的生产力也并不发达,粮食产量不高。燕国位于北方苦寒之地,温度也较低,这就意味着燕人需要更多的粮食来补充热量。

土地不足,燕国的人口就上不来,相对应的士兵数量就上不来。而粮食不足,燕国就支撑不起大规模的战争消耗。

乐毅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没有急着彻底消灭齐国。不仅如此,乐毅每攻破一个城池,就要在当地减赋税,废苛政,以此来收服民心,否则攻克齐国的七十余城,乐毅哪里需要花费五年的时间。要知道,齐国的主力已经被五国联军消灭了。

也正是因为燕国国力孱弱,才会如此容易地将胜利果实吐出去。如果燕国有足够的兵力,那些在燕军掌握下的城池哪里有那么容易脱离燕国的掌控。

二、燕国内部的矛盾

旧王去世,新王登基,在战国时期,从来不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因为新王的登基,不仅仅意味着权力的交替,更意味着权力的重新洗牌,那些旧王重用的旧臣很可能在这次权力洗牌中北清除出去。比如说秦国的商鞅,为秦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在秦孝公时期也是权势滔天的存在。可是,秦孝公刚死,商鞅就被扣上了造反的帽子,最后被杀。又比如楚国的吴起,楚悼王在世之时,吴起官至令尹(令尹是楚国最高的官位,相当于后世的丞相)。结果,楚悼王刚死,吴起就被旧贵族杀死了。

在燕昭王这里,也不例外。燕昭王刚死,燕惠王就和乐毅产生了矛盾。理由无非就是两个:

第一个理由是乐毅在燕昭王时期权势滔天,得到了重用,从而和燕惠王发生了冲突。我们不知道乐毅和燕惠王的矛盾是什么,但是从乐毅和燕惠王之间有矛盾被田单知晓来看,他们之间的矛盾应该还不小。否则不至于这么一件燕国内部的事情都能被田单(田单是齐国的一个远房宗亲,在田单复国以前,田单地位十分低下,不受重要)知晓,并让其成功地施行了反间计。

第二个理由是燕国的军队都掌握在乐毅的手上,齐国的大部分土地也在乐毅的手上,这使燕惠王十分害怕。这个理由更加实在。自古功臣难善终,更别说乐毅这种手握军权的名将了,燕惠王害怕也在情理之中。当初白起想要乘机消灭赵国,却被燕昭襄王拒绝了,说不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三、骑劫的无能

理由再多,如果替代乐毅的骑劫是个猛将,燕军也不至于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骑劫的无能。骑劫的无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骑劫心思过于简单,看不透田单的阴谋。田单赶走乐毅以后,并没有把握击败燕军,因此他又采用了新的计策。田单先是派人在燕军营地里散播谣言,说齐国人最怕的莫过于鼻子被割,以及祖先的坟墓被挖。燕军如果用这两种惩罚来威胁,即墨城中的军民一定会毫无斗志,开城投降。结果正如田单预料的那样,燕军照做了。而燕军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齐国人纷纷士气大增,众志成城,以图报仇雪恨。骑劫身为燕军统帅,燕军的这些行为必定是经过他首肯的。因此说他心思简单,并没有错。

第二个方面,是骑劫统帅能力不足,无法掌控全军。关于田单复国,大家肯定听说过火牛阵。然而实际上火牛阵的威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燕军之所以被火牛阵击败,都是因为没有见过火牛阵而产生的恐惧情绪。然而,战场之上局势万变,出现一件新鲜的事物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一名合格的统帅就十分重要了。能否及时制止住士兵的恐慌情绪,并鼓舞士兵的士气,成为了衡量一个统帅是否合格的关键。很可惜,骑劫并不是这样的统帅,否则燕军也不会在力量占优的情况下被齐军打败。

结束语

田单凭借着即墨城中的士兵就能击败如日中天的燕军,确实称得上是一代名将。而燕国的失败不仅仅是燕惠王的损失,更是燕国人民的损失。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