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袁崇焕为何会被错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末年,满清时刻威胁大清的江山。袁崇焕可以说是唯一的希望,然而崇祯却把袁崇焕错杀了。百年之后,清朝的乾隆为袁崇焕平反,说他是一名忠臣,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可惜的是,崇祯杀袁崇焕的时候,老百姓也非常恨袁崇焕,争抢着生吃袁崇焕的肉。那么,袁崇焕为啥会被错杀?
(袁崇焕)
袁崇焕生于1584年,35岁考中进士,之后就在福建任知县,后来到兵部任职。但是,袁崇焕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1622年,广宁被后金军攻陷,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就这样,袁崇焕成为明朝和后金对抗的联军司令部总司令。
(袁崇焕)
期间,袁崇焕拖住了后金兵,打出了很多经典战役,比如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等,成为后金皇太极的心病。然而,1629年,意外发生了。当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绕过袁崇焕,直扑京师,袁崇焕急忙率兵回京。经过一些列战争,后金退兵,袁崇焕解了京师之围。但是,不久袁崇焕也被杀了。主要原因有三。
1、擅自议和
当时,明廷大臣认为,后金之所以能够绕过袁崇焕包围京师,是袁崇焕故意放清兵入关,诽谤谴责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对于此事,袁崇焕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他刚起经营辽东的时候, 想更多地了解后金虚实,便派出使者到后金,还向皇太极提出了议和的建议,目的在于争取更长的时间备战。皇太极也派遣使者来见袁崇焕,就议和一事提出种种条件。袁崇焕一面虚与周旋,一面抓紧修筑塔山、大凌河、锦州的城防。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不过是权宜之计,因此开始时并没有上报朝廷。后来,虽然奏报上去,朝廷又以宋与辽、金的议和为教训严加告诫不许。袁崇焕向朝廷申明,自己的用意只是缓兵而已,争取时间在辽西建立一条坚固的防线,对付后金。
(毛文龙)
2、错杀毛文龙
袁崇焕还做了一件错事,就是擅自杀死了毛文龙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毛文龙当时在后金的后方建立了根据地东江镇,该地在今日朝鲜境内,时刻牵制后金。只要后金向南侵犯明朝土地,毛文龙就侵扰后金的后方,因此皇太极迟迟不能也不敢入关。但是,毛文龙为人骄恣,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袁崇焕矫诏把这个人杀了。这是袁崇焕一生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如果他不杀毛文龙,清兵无法入关。
3、不与清兵对面作战!
还有,皇太极用了离间计,当时清兵保卫北京城的时候,袁崇焕带兵解围,但是时时不与清兵面对面作战。按照袁崇焕的意思,清兵粮草有限,只要进不了北京城,几日后就会撤退。期间,皇太极故意放走了被擒获的崇祯身边两位小太监,且故意让他们听到了袁崇焕要投降的假话。当崇祯听到太监的描述后,认定袁崇焕叛国无疑,所以就要杀掉他。
(崇祯帝)
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被割了3000多块。行刑之时,刽子手每割下其一片肉,围观百姓争相食之。能够说,当时的老百姓有多么恨袁崇焕。
明末清初大学者朱舜水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里,将袁崇焕称作“卖国贼”,明末将领徐石麒认为,袁崇焕表面上主战,而实际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杀毛文龙的方式取信于清廷,市米则资盗并非空穴来风。乾隆对袁崇焕进行了平凡,钦定修编的《明史》里突然多出了“反间计”的记载,认为崇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了袁崇焕。
那么,崇祯错杀了袁崇焕,为啥老百姓那么恨袁崇焕呢?当时偌大的北京城,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其实,当时的老百姓是最务实的,最恨的也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毛文龙死后,手下群龙无首,孙可望、耿仲明、尚可喜投降后金,使得后金如鲠在喉的江东镇一朝解散,所以才会往南开拔。在进攻明朝的过程中,很多老百姓失去了亲人。沉浸在痛苦之中的老百姓认为,这种痛苦是袁崇焕造成的。再加上,明朝政府的宣传,老百姓更加认为,后金之所以能够进攻明朝,都是袁崇焕的错。所以,老百姓生啖其肉……【参考资料:《明史·袁崇焕传》、《明史·孙承宗传》、《明史·本记第二十四》】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一首《临刑口占》完美诠释了袁崇焕壮志未酬的无奈。作为抗金名将的他,最终却被凌迟处死,着实令人扼腕叹息。都说崇祯帝是因为皇太极设下的离间计而将袁崇焕赐死,然事实并非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崇祯乃明朝末代皇帝,十七岁登基,当时的大明王朝可谓是内乱不止、外患不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边缘。尽管如此,崇祯帝朱由检依旧尽心匡扶明室,执政期间,一直兢兢业业。但随着后金对大明屡次进攻,崇祯便召回了已辞官回乡的袁崇焕,重新见用。本以为可以再次尽忠报国,却不想含冤而死。且看袁崇焕恢复官职后所做之事:
一、轻诺于崇祯帝,夸下五年平辽东的海口,以致失信
辽东问题一直是崇祯的心头之患,恰巧这时袁崇焕向其许下诺言称五年之内必定复辽,只要在此期间能够给予其足够的权利及解决所有的军资劳务,崇祯听后无不应允。当然结果不如人意,非但没有平复辽东,反而令后金大军直逼皇宫,这在崇祯帝心里对袁崇焕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二、假借圣意,私杀大将毛文龙
毛文龙乃是明朝左都督,可他利用职务之便浪费粮饷,袁崇焕得知后便以邀其观看将士射箭为由,并假借皇帝名义将其擒获且杀之,当中还列举了他十二大罪状。虽说毛文龙罪有应得,但袁崇焕擅自将其杀害,分明没把崇祯帝放眼里。这让朱由检心里对其又多了几分恨意。
三、解京城之围,却被怀疑通金
史上著名的己巳之变,皇太极率领精兵直逼京城,尽管袁崇焕及时赶来救驾,解了京城之围,然朝中大臣却怀疑是他与后金勾结,致使金军入关。后来皇太极趁机又使了离间计。如此一来,崇祯也算抓住了袁崇焕的把柄,之前的怨气一股脑的全都发泄了出来,他将袁崇焕抓捕,并将其凌迟处死,可见他积怨多深。
结论:
崇祯虽有复兴明室之愿,可他生性多疑且又刚愎自用,错杀忠臣名将,最终导致国破自缢。对于袁崇焕之死,皇太极的离间计只是一个引子,真正想杀害他的还是崇祯帝本人。
崇祯在杀袁崇焕的时候,有一条最重要的罪证,就是袁崇焕与后金勾结。包括他“与后金议和”“市米资敌”等。那么,袁崇焕究竟有没有勾结过满人?他被崇祯杀掉,是错杀,还是罪有应得呢?
现在要想从史料中找出袁崇焕是不是勾结过满人,已经不太可能了。也就是说,那时候留下来的关于袁崇焕的各种史料记载,都是不可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明史》关于袁崇焕的记载有太多顾虑。因为《明史》是清人所写的。而袁崇焕勾结的,就是清人的祖先。这段历史,清人必然是非常敏感,不敢随便写下来的。就算写下来,也不可能说皇太极使用了离间计。离间计其实就是造谣,是一种诡计。清人怎么可能说他们的祖先在造谣呢?
其二,明末清初留下的那些笔记小说,也都是不可靠的。明末清初有大量的人在写这种笔记小说。他们为什么会写这些小说呢?因为不服气,对明朝失败不服气。不服气不是对满清不服气,而是对当时明朝末年朝廷中的那些敌对阵营不服气。
觉得如果当时不是魏忠贤,或者不是袁崇焕,或者不是东林党领导的话,明朝肯定不会灭亡。因为不服气,必然要把那段历史,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所以,这些带有目的性的笔记小说,也是不可靠的。既然研究那时候留下的史料,并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因此今天,咱们换一个角度来讨论问题。看看袁崇焕有没有可能与后金勾结。
先来看看,假如袁崇焕和后金勾结的话,他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想做大当皇帝。不过,就算袁崇焕真有那样的想法,他当时能实现那样的目的吗?显然是不能的。
一者,袁崇焕兵力有限。他这有限的兵力,能干什么?再说了,袁崇焕夹在后金和明朝之间,他只可能依靠一方,打击另一方。若是想谁也不依靠,他将受到两面夹击,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那么他依靠谁呢?与其依靠后金,还不如依靠明朝。依靠明朝,还有造反的必要吗?
二者,袁崇焕根基不牢。袁崇焕不是毛文龙,毛文龙在辽东经营了多年,有一大帮死党追随他。袁崇焕根基浅,没有死党,他怎么可能造反成功?
三者,袁崇焕刚杀了毛文龙,他杀毛文龙的理由之一,就是毛文龙勾结满人,和满人做生意。袁崇焕如果也那样做,他不是自打耳光吗?有人说,袁崇焕和满人议和,做生意,其实是一种对明军有利的手段。不过从这第三条理由来看,我觉得,袁崇焕是连这个手段也不会用的。
那么,袁崇焕没有勾结满人,为什么却被人弹劾他勾结了满人呢?很简单,那是袁崇焕的政敌们干的。袁崇焕的政敌,主要就是魏忠贤的余党,当然还有其他人。他们因为失势了,想要报仇,想要东山再起,必然要污蔑袁崇焕。而说袁崇焕和满人勾结,对袁崇焕的杀伤力是最强的。为什么说污蔑袁崇焕勾结满人,对袁崇焕的杀伤力最强呢?因为这些侮辱袁崇焕的人,找到了崇祯最敏感的那条神经。崇祯最敏感什么?最敏感第二个魏忠贤的出现。
当袁崇焕擅自杀掉毛文龙的时候,崇祯虽然表面上表扬了袁崇焕,其实心里已经嘀咕上了。他一定认为,袁崇焕没有向他请示,就杀了毛文龙,一定是想擅自做大。而假如袁崇焕又勾结满人,那不就是坐实了他想擅自做大吗?所以这些话,一下就打动了崇祯。那时候,不管袁崇焕有没有与满人联系过,不管袁崇焕联系满人,是不是为明朝好,他也不用去调查,直接杀了就得了。所以说,袁崇焕被杀,绝对是一场冤案,他是被整个各怀鬼胎的明朝君臣,联合起来搞致死的。(参考资料:《明史》)
常有人谓袁崇焕冤死,认为崇祯杀崇焕乃是自毁大明长城,然事实是否如此呢?我看不然!细数明朝末年那些事儿,忠臣的价值可堪咀嚼。
袁崇焕不得不说是个明朝末期难得的猛将,于宁远之战重创后金,使其威名远播边疆。对于这个人,要么拉拢,要么除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继承努尔哈赤遗志的皇太极,认为拉拢此人代价太大,不如除之而后快。
史栽皇太极派?无间道?入京,崇祯愚钝受其蒙蔽误中反间之计,狠心将返京救驾的袁崇焕革职查办,最终给他按了个通虏谋反的罪名,并且不让他好死,以世间最为残酷的凌迟寸磔之极刑将其处死。法场之上,百姓如狼似虎,咒骂袁督师祖宗八辈,更是生啖其肉,怎一个惨字了得。
有许多人认为崇祯若不杀袁崇焕,满清便不能入关,明朝也不至于灭亡。其实这样来看待袁崇焕的话,真的是高看了这个人,他纵使能力再大,于当时局面也无法力挽狂澜,明朝的气数已尽,早晚都会灭亡,不是他袁崇焕一人能救的。因此,杀不杀此人,跟满清坐不坐中原没太大干系。袁崇焕是个自视极高,不屑随波逐流之人。他有个缺点,也是个大忌,那就是过于自负,性格有些孤傲,跟三国之中的关羽有一比。
而崇祯也是这么一个货色,自负、自信、自大的极点,除此之外还有一股子愤青之气,恨不得立即将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朝廷摆弄稳当。
崇祯最初是非常赏识袁崇焕的,这致使被压迫已久的袁崇焕颇感吐气扬眉,甚至有点乐极忘形。与崇祯初见之时,他即夸下海口,扬言五年之内收复辽东失地。豪言如山震,出口兴波涛,崇祯听罢欢喜雀跃,认为自己选对了人,买对了马,押对了宝。
然而,过度的期待往往是夹杂无穷后患的,说到做不到就是忽悠君王。袁崇焕迟迟不能收复失地,有朝臣问及可有平辽良策,袁崇焕答曰?聊慰上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先把皇帝逗开心,而后另谋计策。这就等于画了个大饼给崇祯,崇祯看到画卷上的大饼充满饥饿感,却死活吃不到口。
血气方刚的崇祯皇帝,将大明的未来寄托于袁崇焕身上。可袁崇焕的种种表现,让崇祯渐渐失去了耐心。袁崇焕有个非常不好的毛病,那就是喜欢先斩后奏,秉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套路。不管是擅自斩杀毛文龙也好,私自跟皇太极议和也罢,另外他还把粮饷擅自卖给了降后金的蒙古,这一切一切都没有经过皇帝的授权。而是他先把事情做实之后,再上奏禀报皇帝。
袁崇焕的做法不但令崇祯感到失望和愤懑,就连那些以往支持他的大臣都有了不满和疑心,奏折递到崇祯面前,崇祯长叹一声,依旧力保袁崇焕,并未阻拦其主张。
袁崇焕给崇祯空头支票一直得不到兑现,而他的种种做法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私心。擅杀毛文龙,无疑为皇太极打开一道屏障。几个月后,皇太极率满洲八旗精兵绕过袁崇焕部署在山海关的防线,顺蒙古南下直逼京师。
坚固的防线怎么说崩塌就崩塌了呢?防线的崩塌不仅令京师岌岌可危,也令崇祯和袁崇焕的主仆关系瞬间崩塌。
尽管袁崇焕回马急救京师,但他只追不击的战法,连同过往种种迹象,使得崇祯和那些朝中元老怀疑他早与后金串通,说不定皇太极就是他引入京师的。
当然,这种猜忌还真的有些冤枉袁崇焕。依照当时的战略部署来看,袁崇焕采用的是避免正面交锋的战略,他深知八旗兵人强马壮,与之在野外正面交锋,赢面不大。以守为攻的战略对明军更为有利。因此,袁崇焕一心要跟皇太极打京城保卫战。将战线拉长之后,远道而来的皇太极便因久攻不下而自行撤退。
战略是对的,这一点无懈可击。然而袁崇焕只着眼沙场,而忘了顾及身在京城的崇祯。这就好比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只顾自己的业绩,而不顾老板有没有能力接单。
崇祯彻底失望了,空头支票没兑现不说,还不拿自己当BOSS,是可忍孰不可忍。然后此时的袁崇焕不知脑子那根弦儿搭错了,愣是触犯了古往今来手握兵权者的第一大忌,他亲率重兵从边防返京,消息传到京师,吓得崇祯和那些朝臣惶恐不安,他们将袁崇焕当成了第二个皇太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为什么说刘邦应该很忌惮刘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