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是个怎么样的人?古公亶父生平做了些什么?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亶父是上古周部落的领袖人物,周文王的祖父,也是周朝的奠基人之一。因为公亶父距离现在实在太久远,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史官,所以关于公亶父的事迹多为后人杜撰。据说公亶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制定了全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带领周族人逐渐走向强盛。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公亶父这个人物,所以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绍,看看公亶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1.居岐建周,古公改革,逐渐强盛
周族在岐山立国以后,力量还很弱小,经常受到戎狱等少数民族的欺侮。国君古公亶(dan旦)父为了使周族强大起来,一方面努力改革周族本身的各种陋习敝政,以便于老百姓休养生息;一方面礼贤下士,搜罗人才。他经常告诫儿孙说:“只有把才能出众的人都请到周国来。你们才能变得强盛!”
古公继续实行后稷、公刘以来治理部落的各种好办法,尤其重视发展农业。姬姓部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部落成员的财富也比以前有所增加。古公亶父不仅善于处理全部落的政事,而且为人心地善良,对人和气,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威信。
2.戎狄勒索,族人要占,古公离去
姬姓部落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引起了临近的戎狄部落的贪欲。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处在比周人要低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这些部落的成员不从事生产,他们是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专以打仗和掠夺邻人的财富为光荣,所以又称为军事民主主义时期。熏育戎狄就处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熏育部落向古公亶父居住的豳地大举进攻,蛮不讲理地向姬姓部落勒索财物。古公没有办法,只得把不少财宝给这些“野蛮人”送去。但这并没有使他们的无理要求得到满足,反而又提出要占有古公部落的大片土地作为牧场,还要把古公部落的成员变为放牧牛羊的牧奴。
古公部落的人听到了熏育的苛刻条件,一个个义愤填膺,表示要与戎狄决一死战。古公面对前来请战的人群大声地说:“你们大家让我当君主,为的是让我给你们多办些好事。现在戎狄发动战争,目的是夺取我管理下的这个部落的土地与人民。想一想吧,你们在我治理下生活,与在戎狄那里生活不是一样的吗?你们下决心要与戎狄打上仗,还不是为了我?战争一打起来,你们当中有人的父亲或儿子就要战死。他们为我战死,和我把他们杀了有什么区别?你不忍心干这样的事!”古公劝了半天,众人也不肯散去。古公为了减少老百姓为了自己与戎狄打仗的伤亡,便带着很少的几个亲信,晚上悄悄离开了居住多年的豳地。
3.古公居岐,是为周原,立国之地
古公一行人渡过了漆水和沮水(今陕西麟游县),时而傍水而行,时而爬山过岭,越过了梁山(今陕西麟游县东南部),到了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上就停止前进了。古公和一个姜姓的羌族妇女结了婚,就在这片平原上定居下来。居住在豳地的人们见古公离开他们走了,十分怀念地说:“古公可是个好人,你们决不能离开他”!便也都带着一家老少赶到了岐山。其他部落那些羡慕古公为人的人,也纷纷跑到古公的部落来居住。
岐山南面是一片平原,自古以来人们都称它为“周原”。传说这片土地十分肥美,所以连长出的苦菜都是甜的。古公亶父一下子就看中了这个地方,他向上帝和祖先进行了一番卜问,得到的也是好兆头,便在这里建起房子并定居下来。从此,姬部落的人就被称为“周人”即居住在周原的人。
古公亶父一面要本部落的人开垦周原的土地,修好田界和排灌的沟渠;一面又命令官吏们监督人们加紧修起座座宗庙和宫殿。在宗庙和宫殿的外面,还修起了坚固的城墙。古公又下令改革“戎狄之俗”即原始氏族社会的残余习惯,并设置了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有司。耸入云霄的宗庙和宫殿,使周人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坎。坚固的城墙和壕沟,是埋葬周人氏族制度的坟墓。周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古公亶父成了这个才诞生的周国的君主。
4.古公亶父,周人之父,源远流长
古公亶父刚迁到周原的时候,这里还到处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人烟稀少。他们在这里住下以后,由于生产力逐渐提高,人口日益增多,一片繁盛景象。此时的周原与昔日的面貌大不相同了,到处树木挺拔,道路笔直,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周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斗争,日益强大起来,附近的野蛮人部落混夷也被吓跑了。因此,周朝的王业应从古公开始,古公父被周武王追尊为太王。后人在《诗经·鲁颂·闆宫》诗里歌颂他的功绩说:
后稷好后代, (后稷之孙,)
第一周太王。 (实维大王。)
定居岐山下, (居岐之阳,)
从此灭殷邦。 (实始翦商。)
古公亶父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同时又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这样的人成为君主是顺应天地、顺应民心、顺应潮流。姬姓周族人在古公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在周原大地上逐渐强大起来,人民生活幸福,可谓是安居乐业。
周文王的父亲爷爷是公亶父。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古代周部落首领,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是使周部落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后武王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周太王,太吴姓族谱中,尊古公为先祖。
古公亶(dǎn)父的“亶”后加一个“父”字,表示尊敬,并不是名叫“亶父”,“古公”也是尊称。因为他广施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周灭商后,认为“王气”始于亶父,故追尊为太王。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周太王”,他住过的地方叫“太王城”,他的墓叫“太王墓”。
古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又作周大王,周文王的祖父,豳(bīn,今陕西旬邑)人。上古周族的杰出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5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周族从公刘到古公父凡十代,都住在豳。开垦耕地,发展农牧业生产。至商朝末期,因受周边戎狄部落不断侵扰,他便率领周族南迁,居于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县)。豳和附近的自由民,听说古公仁德也赶来归附,人口增多,衣服食物无法供给,古公便采用商朝的助耕制,发动人们在这里建立城邑宫室,以邑为单位居住,设置官吏,革除戎狄旧俗,奠定了周人国家的雏形。并且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组织周人发展生产,开辟道路,使周人很快出现了年岁丰收、人丁畜牧兴旺的繁荣局面。在周原附近居住的小部落纷纷前来归附,人口增加更多。侵扰的戎狄部落见周人强盛也远走异地。周人在他的治理下,逐渐富强起来。
古公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生姬昌(即文王)。姬昌聪明伶俐,古公父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多次对儿子们表示,要把他的领袖地位传给姬昌。为成全父志,太伯、虞仲就远走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荆蛮”地区(春秋时的吴越地),随乡人俗,在那里定居下来。后古公室父去世,三子季历即位。季历死后,实现了古公父的遗嘱,由姬昌即位治岐。周人为了纪念这位周国的奠基人,追尊他为“太王”。
《中庸》日课68
周人的发展是从古公亶父率部众迁居周原开始的,古公亶父后来被周人称为太王,他的小儿子季历,就是王季,就是周文王的父亲。从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到其父亲王季两辈人,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到周文王的时候加以发扬光大,到周武王的时候,经过前几辈的积累,最后把商朝灭掉,建立了周王朝。为什么说周文王是无忧无虑的呢?他的父亲是王季,他的儿子是周武王,王季奠定了周人兴盛的基础,武王最后把周人的势力发展到了巅峰,完成了灭亡商朝的大业,周文王有个好父亲,给自己打下了基础,还有个好儿子替自己去完成伟业,当然是无忧无虑的了。这叫“父作子,子述之”,这个“述”是继承、继述,周文王的父亲成就了这个事情,周文王的儿子继承了这个事情,所以周文王可以无忧无虑了。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缵”是继承,“太王”指古公亶父。周武王是继承了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周文王的业绩。意思是说周武王最后能建立周王朝,把商王朝灭掉,是靠着他上面三辈人的积累。从他太爷爷,太王古公亶父,他爷爷王季,到他父亲周文王,经历了三代的积累,最后到周武王才能灭商建立周王朝。
“壹戎衣而有天下”,“壹”是一次,“戎”是兵器、战争的意思,“戎衣”指甲胄、战服。周武王只穿了一次战服就占有了天下,意思是只打了一次仗,就把商朝灭掉了,这是形容他最后成功的容易。
“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这句话的主语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是指周文王还是指周武王,若是从全段来看,应该指周文王,若是承上句来说,又应该指周武王,我们姑且认为既指周文王也指周武王。这是强调他们跟舜很相似,自身没有失掉天下显赫的名声,就是拥有天下显赫的名声。“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和舜一样,尊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又富有四海之内。
这是又找出一位历史名人,给前面那个响亮的广告做证据,你看周文王也好,周武王也好,他们透过修养,是不是也得到了美名,“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就是“必得其名”,得到天下人的赞誉和尊敬,下文“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也说的是这个方面。“尊为天子”就是“必得其位”,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富有四海之内”就是“必得其禄”,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收获,“必得其寿”,这里没有说,但是古人都认为周文王也活了近一百岁。
从字面上看,是在说修行能带给我们的益处,但实际上是在举例,一方面证明修行能带给我们益处,另一方面已经说到治国、平天下这个层面上去了。前面讲的是齐家,现在已经谈到治国、平天下了。
选自:杨军《中庸别讲》
? ? ?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的宗法制由周公创造,儒家的礼乐制度,以德治国的统治思想都是在这个朝代始创。还有一些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文王拘而演周易,姜太公钓鱼,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下面就讲讲周的历史。
? ? ?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塬。姜塬为帝喾元妃。姜塬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说,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塬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意思是,帝喾(上古五帝之一)的妃子姜塬到野外去,看见巨人脚印,踩上去结果怀孕了(商的始祖契的出生故事相仿),姜塬认为怀胎满月生下的孩子不吉利,就丢弃了。先是丢弃到小巷里,结果马和牛都躲开不踩他;然后想丢到林子里,结果山里人太多,不方便;最后丢弃到水渠的冰面上,结果飞鸟用翅膀保护他。姜塬认为这个孩子肯定不一般,就继续抱回来抚养,因为被丢弃多次,故起名叫“弃”。他所生活的年代,从出生的传说中推测:在母系社会时期,大概是旧石器晚期,因为只有母亲姜塬而未见其父。
? ? ? 大凡圣贤之人降世,必有一番坎坷经历。周始祖弃成长过程也颇神奇。《史记.周本纪》记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shu)、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蔷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这大概的意思是弃小时候身体很强壮,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最喜欢栽麻种豆。长大后,谙于农业,且能因地制宜,大家也都效仿他。唐尧做帝王时,任他做农师;虞舜时期又给他封地,并赐姬姓。从史料可知,弃是周族开创者,他们很早就进入农耕社会,且来自华夏部落。
? ? ? 从后稷开始,经历了十三世,到古公亶父时期,周族迁到了周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岐山附近,据《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绵》中记载“绵绵瓜瓞(die)。民之初生,自土沮(ju)漆。古公亶(dan)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yuan)及姜女,聿(yu)来胥宇。”,意思是说周人原来居住在沮水漆水附近,到古公亶父时期,率领族民来到岐山,娶姜女定居。
? ? ? 古公亶父时期,周族逐步强大,有了灭商的野心。在诗经中有确切的记录“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周的一位重要人物周文王就要登场,周文王姬昌,其父季历,季历之父即为古公亶父。也就是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爷爷,后人也叫太王,太王本来有三子,而文王的父亲是老三,为什么三子接班?史记有记录:“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所也就是,季历能继承王位,是因为其子姬昌,儿时已经有了圣人的影子。清朝康熙让四子雍正接班,也是因为其孙乾隆有贤能之才。
? ? ? 周族在季历和文王的带领下,愈来愈强大,德治初见端倪。在《史记.周本纪》中记录这样一件事:“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这个故事说当时虞芮两国因国土问题产生冲突,于是找周仲裁,他们来到周领地时,看到耕者相让,长幼相敬,感慨到:看看周人的品德,我们还如此相争自感羞愧。周之德治在方国间口碑相传,翦商大事已初得民心。
? ? ? 周灭商准备就绪,还差一位贤臣良相,下面出场的是姜太公。有一次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旁见一老者直钩钓鱼,经过与老者的一番对话,认定其乃奇人,而后收入帐下成为军事,此人就是姜尚姜太公。后来文王去世,武王继位,姜尚继续任太师,另有周公旦,召公等辅佐,可谓人才荟萃,此时周越来越强大。
? ? ? 而反观殷商,商纣王认为自己的王位是天命所赐,日日酒池肉林,歌舞欢天。商纣也并不是影视剧中所表现的昏庸之辈,在他即位后,面临东夷之乱,他举全国精锐力量讨伐之。武王看准时机,准备灭商,为确保万无一失,上演了一出“孟津观兵”的故事,来试探各方国是否仍忠心于商朝,遗憾的是,未达到预期目的,仍有方国忠心于商,武王认为天命未到,仍需韬光隐晦等待时机。
? ? ? 在孟津观兵两年以后,武王再次齐集诸侯,这一次众多方国前来归附,武王和商纣在牧野大战,最终武王克商。论兵力和国力,虽然周在不断强大,但是仍在商之下,史书记载小邦周和大邑商。
? ? ? 周为什么会胜?
? ? ? 按照史书记载,大概是“周有德,故民心所向”,我认为这不是主因,只是为了让后人知道灭商的合法性,名正言顺。实际上在牧野之战时,商主力大军刚刚讨伐东夷大获全胜,路途遥远勤王无望。情急之下,商纣召集都城内外全部的奴隶和俘虏,来充当商军,乌合之众无法和准备充分的周师抗衡,临时充当炮灰的奴隶和俘虏反而率先倒戈。商纣见大势已去,鹿台自缢而死。
? ? ? 周和商,都相信天命。但不同的是,商的天命观是绝对的神权至上,是无条件的。而周的天命观有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有德,才能获得天下,才有神权保佑。而有德实际上是获得民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