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他们的标准和到底有多高呢

以史为鉴 2023-07-04 03:22:15

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他们的标准和到底有多高呢

还不知道: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战国时期的魏武卒就像是清朝末年的北洋新军。都是国家花大力气,以高标准、高待遇、高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一支新式军队。用魏武卒创始人吴起的话说:兵不在多而在治。兵多了没用,还浪费粮食。应该用变态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新式精锐部队。所以魏武卒为啥厉害?因为它在其它军队眼里,就是一支特别变态的特种部队。

那么魏武卒的标准和待遇到底有多高呢?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各个都是负重高手!也基本上都是新兴地主。

先说装备,魏武卒的士兵,每一个都要手执长戟,腰挂铁剑,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橹和一把强弩,并且还有带五十发弩矢。光这些玩意加起来,小几十斤就有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还必须要披上三重甲,出征之时还要携带三天军粮,再算上这些,估计有近百斤的负重。

以为这就完了么?当然不是了。魏武卒的标准中还有一条,带上这几十斤的装备,还必须能够在半天内连续急行军一百里,否则就是不够格的魏武卒。并且主帅吴起还是一个严于治军之人,他的治军信念其实就是一条:服从!服从!还是服从!让你干嘛就干嘛,哪怕是前面是悬崖也要勇于往前走。由此来看,当时的魏武卒就是现在的特种兵,而且还是大批量复制生产的特种兵。

说完标准再说待遇,两个字总结:优厚。在当时凡是能被录取为魏武卒的人,就能分到百亩的土地,可以解除与奴隶主的附庸关系,成为有自由身份的人。这也就是说,当兵在当时是一个摆脱贱民身份的捷径!虽然当兵可能会战死,但是也比一辈子当奴隶要强很多。后来魏国对魏武卒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凡是入选武卒的人,一律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如果有战功,还能获得爵位。这种待遇,在当时只有魏国的军队才有。所以魏武卒的战斗积极性远超六国的军队!

前面吹了半天都是账面上的东西,那么魏武卒早期的真实战绩如何呢?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变态!

第一次河西之战时,魏文侯以吴起为将,五万魏武卒渡过黄河,从现在的陕西韩城一路向南杀到了华县,秦军不敢迎战。只能退守至洛水以西,沿河修建防御工事,河西之地由此落入了魏国之手。

秦国遭此大败,绝逼不能忍。于是在秦灵公的鼓动下,秦军组织了一支五十万的大军发动了反攻。吴起仅以五万魏武卒迎战,就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五万步卒,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据后来人统计,吴起率领的魏武卒,从攻下函谷关开始,大大小小历经了六十四战,无一败绩。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春秋强国之一的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秦人被灭国,放佛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如此牛掰的魏武卒是如何衰落的呢?这还要从魏武卒的主帅吴起受排挤,被迫离开魏国说起。

吴起是平民出身,在当时的那种环境,平民很难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吴起早年是通过了一些特殊手段才爬山了统治阶级的。比如他在鲁国时,就干过杀妻求将的事。后来到了魏国,因为私德问题,跟魏国大臣李悝有矛盾。李悝说他:贪虚名而好色,私德差,不能重用。所以吴起一直都在前线作战,挤不进统治阶级的核心圈。后来吴起想做丞相,就与田文争相,失败后又跟魏国的贵族失和,只能逃到了楚国。

一只军队的创建,统帅就是灵魂,如果统帅离开了,军队也就失去了灵魂。吴起虽然私德方面有很多缺陷,但是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公平,愿意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是个非常称职的军事统帅,士卒也非常的拥护他。

等到吴起离开后,统帅魏武卒的将领就变成贵族了。当然不是说贵族不好,而是说贵族往往比较摆谱,远离群众。这样一来,魏武卒的士气就有下降。

另一方面,吴起在的时候,往往是打一个拉一个,绝不跟两个国家同时结仇,以保证魏武卒出征时,不会多线作战。结果等到吴起离开魏国后,尤其是魏惠王登基后,魏国在外交方面出了大问题。特别是著名的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当时齐国、楚国、秦国、赵国、宋国和卫国,六国同时群殴魏国。打的魏武卒多线疲于应战。这要是别的国家,早就被打趴了。所幸是魏武卒,最终扛下来了。

然而魏国君臣记吃不记打,几年之后又惹怒了诸国,再次被秦国、齐国群殴,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十万精锐被全歼,元气大伤!最要命的是,这些都是已经形成战斗力,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

后来魏惠王想重新训练魏武卒,但是以失败而收场。究其原因,大致由三方面。

第一、国力负担不起。

魏武卒开销巨大,别的不说,仅装备这一项就不是一笔小开支,若是强盛时期的魏国还是可以负担的,可是此时的魏国,已经被秦国打的残破不堪,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已经无法保证魏武卒的土地配额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大大降低!而且由于长期征战,魏国的土地收入大量缩减,再想养活这么一支精兵,谈何容易?

第二、国内腐败。

魏国的变法虽然最早,但是力度并不大,只是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入手,政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动作。这就导致其它国家也开始新政变法后,逐一都超过了魏国。当时的魏国,土地兼并严重,很多魏武卒都沦为了军事农奴。并且魏武卒中也存在军官中饱私囊,克扣军饷的现象。上梁不正下梁歪,魏武卒的本质产生了巨变。后期的魏武卒,已经不是吴起最初练出来的那支精锐之师了。

第三、魏武卒的制度落后了。

魏武卒不同于秦锐士,魏国的武卒制度属于募兵制,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士兵的年龄增加,战斗力下降厉害,而且老兵因家里有房有地,都是地主阶级,打仗更惜力怕死,因为一旦死了就领不到俸禄,因此打仗时往往要么大胜,否则就是全军覆没,老家破产;要么打仗时争相逃命,比如伊阙之战。而秦军的是一世制,老爷子取得的功绩不能世袭,儿子想要享受同等待遇就要自己去争取。

另外还有一点,魏武卒的损失,是断层式的损失。后期花大力练的武卒,都是新兵,这些新兵蛋子没有战斗经验,也没有作战技巧,在硬件上就跟老兵隔了档次。如果要培养他们的经验和技巧,那就得跟周边国家打仗。周边国家也不傻子,会眼睁睁的让魏国咸鱼翻身?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桂陵、马陵等战役损耗了大部分魏武卒精锐后,这支天下无敌的雄狮几乎不复存在了。

现在回看魏武卒的兴亡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道理:任何精锐部队,都不可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魏武卒建造成本高,士兵装备好,对国家的国力有较大要求,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君臣一心,将士一心,各方面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一旦当国家处于下沉时期,政治黑暗,体制落后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魏武卒之所以能打,离不开吴起的治军,离不开魏国国力的支持。但是如果这两项都没有了,治军不严了,社会地位下降了,战斗力下降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就拿开头打比方的北洋新军来说,初期厉不厉害?后期沦落的速度快不快?所以说,魏武卒的历史并不只存在于历史,对现实也有警示意义。

曾打残魏武卒的齐技击,其巅峰时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悍?

按照庄子的说法,齐技击比不过魏武卒,魏武卒比不过秦锐士。但能齐技击和魏武卒、秦锐士放在同一个舞台比较,证明齐技击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其历史要远远早于魏武卒,他在春秋时期齐庄公时代就已经创建。?

商鞅变法有条重要的内容,就是按照战士立军功的多少给予封爵高低不同。其实这种做法在春秋时期的齐庄公时代就已经开始了,齐庄公根据战功的多少也分为不同的爵位,鼓励齐国战士上阵奋勇杀敌。战国时代齐国设立常备军,每个人步兵都是持有长戟,被称之为齐技击。这与之前临时动用百姓临时练兵形成的战斗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们可以说是齐国的特种兵。?

要加入这支军队,首要条件是必须是勇士。首先本人心理素质要强,上了战场绝不后退,再者要掌握非常丰富的格斗技能和战术战法,素养要高于其他士兵。这支特种兵部队平时的训练内容包含了空手搏斗,角抵,游泳,剑术,射术,各种杀敌能力训练。既能做到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又能做到团队化作业。齐国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山东,山东自古就是武术之乡,可以说这支特种兵部队都是由武术高手总成的军队。

齐国为了鼓励这支特种兵部队上阵杀敌,不但根据战功给予其封爵,而且按照杀死敌人的人数给予赏金,杀一个人给八两赏金。到齐桓公的时候,管仲对这支特种兵部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平时就按兵团训练作战,战时灵活调配,设将军一人。齐威王时代经过邹忌改革,齐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有了足够雄厚的经济力量装备这支部队,使其成为与魏武卒相媲美的强悍军队。军队实力差不多的时候,就要看大将用兵之法的强弱。齐威王任用田忌、孙膑为将与魏国名将庞涓展开了两场生死大战,就是有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一举将魏武卒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破。

魏武卒到底有多强大?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诏令韩虔﹑赵籍﹑魏斯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载“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自此韩、赵、魏三国正式诞生。公元前376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废晋静公,而“三分其地”,因这三国同出于晋国,所以世称为“三晋”。当然韩赵魏三国虽“师出同门”,但毕竟有强有弱,因此在领土上也有优劣之分,这其中魏国就占据了河东郡、半个河西郡、上洛之地和东郡等地。

从以上来看魏国看似乎在领土的划分上赚了,毕竟魏国占据了原晋国最富饶的河东郡,及战略位置最重要的上洛之地,可以说魏国占据的是中原的腹地,也是最为富饶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春秋末魏国所处的位置,就会发现魏国的运气并不好。正因为它地处于中原腹地,所以就注定它将被其他的诸侯国包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当时魏国的西边是秦国,东边是齐国与宋国,南面是楚国,西南是韩国,北面则是赵国。

可以说魏国所处的位置就是“四战之地”,正所谓“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再加上秦、齐、楚、宋和赵等环绕魏的诸侯国都乃是当世强国,所以稍有不慎魏国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也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决定采纳李悝的变法主张,开始在全国实施变法,史称“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主要包含四项变法内容,其一废除世袭制度,改用以能力来“量才适用”。其二废除井田制,采用“尽地利之教”的政策。其三实行法制,建立了完备的魏国法律《法经》。其四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而随着“李悝变法”在魏国的成功实施,魏国的国力也越发的强大。它先后北抑赵,东灭中山,并连败秦、齐、楚等国,从而开辟了大片疆土,一跃为中原霸主,并雄霸天下60余年的时间。

而“李悝变法”之所以能让魏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的如此傲人的成就,其起到的作用最大的无疑就是变法中的第四条内容,那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可以说魏国就是因为通过“武卒制”训练出的一批横行战国无敌手的魏武卒,才最终取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李悝对于魏国军事改革的核心就是“废除春秋时期一直盛行的“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动员兵制,改行“募兵制”,从而建立起一支完全职业化的军队。”。而“武卒制”的出现就是建立在“募兵制”的基础上,它的核心就是精兵战略,即以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士兵来替代原来魏国军队中大量存在的雇佣兵及动员兵,从而组建其一支精锐的重步兵,名曰“武卒”。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这就是“武卒”最恐怖的战斗力,而魏国也正是靠着这支强大的部队,最终成为了战国一霸。当然需注意在当时“武卒”制虽是李悝提出的,但是真正去训练魏武卒的却是吴起。那么“武卒”的战斗力为何会如此之强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不可遇魏之武卒”这样让人胆寒的部队呢?吴起又是如何训练出这么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得呢?其实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武卒”的选拨非常的严格,吴起建立的这支部队的核心就是“兵不在多而在“治””,所以他在选拨上采用的是精兵政策。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就是说在当时要想通过考验成为“武卒”一员的,必须要身穿上身甲、股甲、阱甲三层护甲,头带铁盔,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携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然后用半天的时间快速行军约合40公里。

也就是说只有完成以上的任务,这位士兵才能有资格成为“武卒”,但是也仅仅只是有资格,并不是一定就能。不过想想看全身上下要穿着三重甲、铁盔,带着长矛、剑等这些沉重的装备,然后在半天的时间完成急速行军约40公里,你说就是完成这样残酷的考核的士兵也只是有资格而已,那你说真正的“武卒”该是如何的精锐。

其二、“武卒”的训练方式十分超前。在当时他们在完成最基础的考核后,他们还需要进行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一系列的军事技能训练,只要在完成这些训练后,他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武卒”。而且在当时吴起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采用的训练方式是“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

而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够极大的提高训练的速度,而且还能在士兵教学的过程中间接的磨合着大家的默契和信任度,毕竟这些士兵都是在相互的学习当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可以说他们就是一起长大的“武卒”,也就是如此在信任和默契方面,其他诸侯国的军队显然是比不上“武卒”的,也正是因为武卒们在战场上的相互信任,和互相知道彼此的想法,才最终造就了后来无敌于天下的魏武卒。

其三、“武卒”的待遇十分的优厚。当然武卒虽然在考核上极其的严格,但是一旦你成为武卒,那么你就能享受到十分优厚的待遇。首先入选武卒的士兵的全家可以拥有免交徭赋租税的权力,且还能获得至少百亩的土地。当然如果你之前是奴隶的话,还能够立马解除奴隶的身份,而且如果你战功卓著的话,还可以获得象征着贵族身份的爵位,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优厚的待遇,魏武卒的战斗力才能变得如此的强大。毕竟谁也不想失去这么一个优厚的待遇,谁也不想成为奴隶。而如果想继续拥有这些福利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拼命,必须为魏国打赢每一场战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其四、“武卒”的纪律性非常高。一个好的部队,严格的纪律性是绝对不能少的,而事实上在魏武卒这里也是如此。吴起建立的魏武卒从一开始就被灌输着“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否则严惩不贷”的思想,只要你听从指挥,打赢胜仗,升职加薪都不是事,甚至你的家人也能获得重赏。但是如果你不听从指挥,哪怕是你有战功,你也必将受到严惩,比如当年吴起率领武卒与秦人作战的时候,一位士兵就不等待上级的命令直接冲向了秦人的阵营,最后虽然他勇猛的杀掉了两个秦兵,但是吴起还是以他不按命令行事,将其斩首示众。

也就是在吴起这样严格要求纪律性的情况下,魏武卒在战场上完全的做到了“令行禁止”。在当时魏武卒参加的战争,整个部队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能做到如同行月流水般的统一。军官让退就退,让进就进,让不动就不动。甚至即使是敌人冲到自己的阵营里,只要军官没有下令进攻,他们就根本不会动。也就是如此,纪律如此严明的魏武卒最终成为了整个战国的恶梦。

其五、“武卒”在编制上很胆大。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对于魏武卒的编制要有“胆大”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知道它是有什么兵种组成的就知道了。熟悉春秋战国的人应该都知道,在那个时候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都是看这个诸侯国拥有多少乘的战车,越强大的国家它拥有的战车也就越多。可以说春秋战国就是战车为王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诸侯国在打仗的时候都是以战车为主,不管是组建什么军队而都会加入战车这一兵种。

但是我们再看看魏武卒的编制,它完全没有战车的影子,它是完全由步兵组成的兵团。而在当时除了魏国,就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队敢这么做,所以可想而知在当时吴起是有多么的大胆。当然吴起敢于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当时魏武卒不仅在兵种的组成上显得很大胆,而且在军队的军事单位的组成上也显的十分的超前。在当时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也就是“武卒”的基本作战单位就是一千人。然后遇到战事的时候,则会设将军来统领数量不一的千人队。

可以说这样的编制几乎能够确保魏武卒能够在作战的过程中保证绝对的灵活性,基本上统帅想让魏武卒往哪里打,它就能往哪里打。统帅命令二五百主,二五百主命令五百主........命令可以一级一级的下达到军队的任何地方,因此可以确保做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同手使指那样的灵活”。同时这样的编制还能确保魏武卒即使在战败的情况,也能够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迅速的组成军阵阻挡敌人的进一步追击,正所谓“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

此外,吴起在进行编组的时候,还会根据士兵擅长的东西来进行编组,如惯于近战的编为一队,擅长弓箭的编为一队,善于攀爬的编为一队,就这样每当战事发生之时,吴起就会根据战场上的局势来讲这些队伍进行分别使用。也就是如此,在这样灵活的编制下,魏武卒往往能做到出其不意的击败对手。

其六、“武卒”的装备很先进。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天下的冶金中心就在韩魏两国,而这之中尤以魏国的兵器制作最为发达,史称“魏军甲兵犀利”。而武卒就是在借助这些精良的武器才有了称雄中原的资本,再加上当时魏国又逐渐将铁制兵器加入到魏武卒的装备当中。也就是如此在魏国强大的兵器制造业和铁制兵器的支持下,在当时一位魏武卒的单兵武器往往能做到“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也就是武装到牙齿。所以你说一个武卒就装备如此精良,那么由数万这样的武卒组成的魏武卒兵团,你说有多么的强大。

可以说就是在以上因素的造就下,魏武卒最终成为了一支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军队。公元前405年,魏武卒在龙泽大败齐军,杀死齐军三万。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溃五十万秦军,自此“武卒”名扬天下。公元前354年至350年,魏武卒先是攻破赵都邯郸,后败齐于襄陵,败秦于定阳。在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魏武卒在吴起等魏国将领的率领下,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不分胜负”的壮举,鼎盛时期的魏武卒甚至攻下了秦国函谷关,夺取了秦国五百多里的土地,并让秦国数十年不敢再出函谷关半步。

不过最终曾经强大无比的魏武卒还是没有逃过“盛极而衰”的命运。公元前341年,魏武卒因庞涓的战略失误,最终损失惨重,自此彻底衰落,威风不再。公元前293年,随着魏国在伊阙大败于秦国,最后的精锐魏武卒损失殆尽,自此这支雄霸天下60余年的精锐之军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么这里很多人都不明白魏武卒为何会在伊阙之战彻底的消失,魏国难道就没有想过继续训练出魏武卒吗?其实并不是魏国不想,只是“培养魏武卒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时间耗费太长”。

刚才我们也说了魏武卒的装备是十分精良的,但是要打造这些精良的装备所耗费的财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再加上每位魏武卒的待遇又是极其的丰厚,不但全家免交徭赋租税,甚至还能获得百亩的田地,所以可想而知一位魏武卒所耗费的财力有多大。而这就是如此,即使财力鼎盛时期的魏国也只能是勉强的支撑着,但是鼎盛时期的魏武卒也只是“有提七万之众”,也就是在当时鼎盛的魏国也仅仅只能维持七万魏武卒的开支,可想而知魏武卒所耗费的财力有多大。而这份财力显然不是已经处于衰落期的魏国能够负担的,毕竟此时的魏国不但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而且魏国内部的贵族又大量的兼并土地,所以早已不能满足魏武卒的需要了。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魏武卒的培养除了需要支付大量的财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毕竟一支军队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除了靠武器装备,更多的是依靠军队中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而这些老兵显然是需要大量的实战过后才能培养出来的。但是显然魏国周边的国家是不会再给魏武卒培养的时间了,毕竟魏武卒可是压了他们整整60余年的时间,这时他们巴不得魏武卒早点消失,又怎么会让它再次出现呢?也就是如此最终魏武卒就这样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不管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就是魏武卒的出现的确造就了魏国的强盛一时。魏国能够成为当时整个战国最强大的国家,魏武卒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魏武卒,恐怕以魏国的地理环境,它早就被其他国家给联合吞并了,但是正是因为魏武卒的强大,所以周边的国家才不敢对魏国有任何的觊觎之心,甚至魏武卒还帮助魏国雄霸了战国60余年的时间。

战的国时期魏武卒究竟有多猛

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并最终得以施行。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魏武卒的编制让各诸侯国几乎无法模仿,因为除了魏武卒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再也没有别的诸侯国使用完全由步兵组建的兵团,不是没有条件,不是没有能人,主要是在以战车为王的时代,谁也没有这个胆量。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这种编制,充分体现了魏武卒的指挥系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能达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样。即便是战败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
吴起组建了武卒后,聘请了类似“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专职教练,对这些军事基本素质较高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在训练中,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军队不一样的是,魏武卒几乎从一组建,就是由实战中训练出来的军队。

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