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斩马谡,并非只因他丢街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三国热兴起后,很多人物的形象都渐渐出现了改变,从盲目相信《三国演义》到去追求历史真相。也因此,一些人物因为在演义中与历史中的巨大反差,而在众多三国迷中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比如关羽以前无可挑剔的武圣形象、诸葛亮完美无瑕的智慧化身形象、曹操的奸雄形象等等,但是有一个人,他的名义可能没有这些人大,历史地位也远远没有这些人高,但是因为他的一次战败和他的被杀,使得他也成了一个颇为争议的人物,而且争议的热度持续不减,甚至有人拿他和赵国的赵括相提并论。但是看了很多人的争论,却都是隔靴搔痒,并不没有找到历史真相。近年来,研究马谡的学者也有,但是真正给出符合历史真相的理由的,只有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马谡本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的个人能力到底如何,这样便于客观理性认识马谡,以免重新回到很多人对马谡的错误理解。
关于马谡的史载资料:马谡并不是关键人物,所以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为其单独立传,他的一些资料都是散见于诸葛亮等人的传记中。马谡,字幼长,荆州襄阳宜城人,即今天的湖北省宜城南。马谡有兄弟五人,人称“马氏五常”,都以才能出众而在当时十分有名,但是在史载中有确切姓名的不过二人,即马良和马谡,而此二人的名气又以马良为首,马谡为次,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马氏五常,白眉为首。”
根据史载的时间来看,马谡与其兄马良都是在刘备占据荆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当然是刘备亲自招募而来,还是马良马谡兄弟亲自慕名投奔,不得而知。马谡跟马良一样,投奔刘备之后,担任的官职都是荆州从事。但是在刘备接到益州牧刘璋的邀请后,带兵前往益州时,马谡被带着随军,而马良则被安排留在荆州,尤其在诸葛亮也离开后,马良等于是辅佐关羽。
而马谡在跟随刘备到益州后,先后担任的官职都是要职,第一个重要官职是绵竹县令,绵竹是益州的要地,此地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险关绵竹关。绵竹关可以说是成都的一道安全屏障。在蜀国败亡的时候,最惨烈的一战就发生在绵竹,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镇守绵竹关死战,最终战死。那么刘备既然安排马谡担任绵竹县令,可见马谡并非传言中的没有才能。
马谡担任的第二个要职是成都县令,倘若马谡在绵竹县令任上干的不怎么样,那么他是不会被刘备进一步重用,去担任成都县令的,要知道成都可是蜀国的都城,这是蜀国政治、文化、经济的核心地带,粗白地说就是最接近皇帝刘备的地方。
马谡担任的第三个要职是越嶲太守,越嶲是蜀国的西南边境地带,主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带,在三国时期,这个地方属于极其难以管理的地界,比如后来的南蛮大王孟获就在此发动过叛乱。但是在马谡任职时期,他应该做的很不错。
那么既然马谡的政绩还不错,为何一直被争论不断呢?原因无非是刘备的一句遗言和史载的情况出现了冲突。刘备的遗言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注:但是实际情况是,根据前面的记载来看,刘备一直在重用马谡,若不堪重用,怎么会让他做成都县令等职?刘备对马谡的态度也是自相矛盾的)。而对马谡的史载却又是才能和器量超过常人,而且爱论军事,陈寿史书记载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那么到底是刘备的遗言是真实的呢?还是史载的是真实的呢?马谡真的没能力吗?还不如他喜欢的马良吗?
在要掰扯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看马良和马谡兄弟,这一对兄弟在投靠刘备集团之后,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刘备喜欢马良,而诸葛亮则喜欢马谡。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马良和马谡的性格、能力不同,马良明显更有城府,而马谡则更聪慧。那么何以见得?有两处事例可以证明:
一是马良在荆州辅佐关羽期间,按说他作为谋臣,关羽考虑不周的地方,他应该要考虑到,但是关羽最后败得一塌糊涂的时候,马良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关羽被杀,马良却回到了成都。
二是刘备在征伐东吴的时候,马良也随军,但是刘备却大败而归,那么马良这个谋臣的才能为何一点也没体现出来呢?不过这次他的城府也不起作用了,最终死于乱军。
再看马谡,马谡也有两处事例:其一就是诸葛亮平定南蛮,一开始诸葛亮出发的时候,带着大军,心里也是没底的。但是马谡作为诸葛亮最知心的朋友,也是战友,送行诸葛亮很远,并且给诸葛亮提出了一条宝贵的建议:对南蛮,不可武力攻伐,只可智取。也正是马谡这条建议决定了诸葛亮的用兵策略,最终实现了降服孟获,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
其二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担任前锋将帅,但是最终丢失街亭。那么关于马谡丢失街亭,其实并不是马谡本人的统帅出现问题,更非演义中虚构之言。马谡之败,一是兵种问题,马谡带着的蜀汉部队,主要是步兵,而曹魏张郃统领的部队几乎以精锐骑兵为主。二是地理问题,以步兵对抗骑兵,只能据险而守,但是街亭却并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三是士兵数量的问题,马谡统领的前锋部队,在1——2万人左右,而张郃是5万。以这样的对抗,就是换做赵云、魏延又能怎么样?难不成让赵云一个人骑着马冲过去杀个七进七出,杀退人家五万人?别搞笑了!所以说,马谡之败并不能说明马谡个人的能力不行。
既然马谡是有能力的,失败也是有原因的,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因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呢?要知道马谡与诸葛亮可是通宵达旦进行畅谈的密友,关系亲如父子。斩马谡对于诸葛亮而言相当于自断臂膀,他内心也是痛苦无比的,而在当时也有十万蜀国之民为马谡哭泣,可见马谡之死的影响,所以不能再曲解历史了,所以这就要说到史书上的真正原因了,但是这个原因在今天,却是被历史学家易中天最先发现,并且总结出来的。
易中天说诸葛亮在马谡死时说过一句话,解释了斩马谡的原因,这句话是天下战乱不休,百姓永无宁日,倘若不能严明法纪,而我们要靠什么去战胜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而这句话中透露的却是诸葛亮的治理蜀国的策略,那就是“依法治蜀”。而马谡作为诸葛亮最亲近的朋友,丢失街亭,贻误军机,当然要依法处置,以向蜀国益州集团、东州集团等势力展示他依法治蜀的决心和法不容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8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