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他为父报仇,隋文帝听后深受感动,赦其无罪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02:35:20

他为父报仇,隋文帝听后深受感动,赦其无罪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589年,隋朝大军渡过长江,攻克了陈朝都城建康,实现了南北的统一。捷报传来,隋文帝非常高兴,可是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隋军的一位将领组织上千人,公开挖掘了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陵墓,甚至将陈霸先挫骨扬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挖掘陈霸先陵墓的这位将领名叫王颁,字景彦,出身士族名门太原王氏。王颁盗墓不为钱财,只为报仇!原来王颁的父亲是梁朝名将王僧辩。梁朝初年,王僧辩跟随父亲投奔南方,成为梁朝的官员。王僧辩一直在湘东王萧绎的手下。侯景之乱爆发后,王僧辩作为主要将领,平定了这场叛乱。

萧绎称帝后,王僧辩奉命镇守建康,而他的次子王颁留在了江陵。后来西魏大军南下,攻破江陵,王颁来到了关中地区。此时梁朝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陈霸先率军发起突袭,擒获王僧辩,并将其处死。消息传来,王颁“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

服丧期满后,王颁经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他的行为感动了北周明帝,“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王颁上书献策,隋文帝随即召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王颁时刻没有忘记复仇,他南下只有一个目的,为父亲报仇雪恨!

588年,隋文帝调兵遣将,派遣大军讨伐陈朝,“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王颁一心复仇,作战勇猛,不慎受伤,他担心自己不能继续战斗,“悲感呜咽”,结果到了第二天,伤口居然好了。最终陈朝灭亡,但陈霸先已经死了30年。

王颁召集父亲昔日旧部,很快就有了一千多人。其中有人提议,“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王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对众人说道:“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原来,隋文帝在出征前已经发布命令,保护前朝的陵寝,不得破坏。王颁担心陈霸先陵寝太大,一夜之间恐难挖掘。这一千多人在王颁带领下,齐心协力,最终打开陈霸先的陵墓。众人“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王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消息传出后,众人非常诧异,毕竟陈霸先杀死王僧辩是38年前的事情了,谁也没想到王颁为父亲报仇,居然做出这样的举动。事后,王颁让人将自己绑上,向隋军统帅杨广请罪。杨广不敢怠慢,赶紧奏报隋文帝。隋文帝杨坚说道:“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最终杨坚赦免了王颁的罪过,还按照战功准备嘉奖他,“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王颁上书辞谢,“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

大隋风云的分集剧情

01 流星王朝
02 杨坚出世
03 坎坷仕途
04 权威震主
05 翁婿斗法
06 杨坚辅政
07 剪除宗室
08 三方叛乱
09 平定三方
10 建立大隋
11 万物维新
12 妙选贤才
13 营建新都
14 降服突厥
15 隋陈对垒
16 一统天下
17 再平江南
18 计杀大义
19 圣人可汗
20 开皇之治
21 太子失宠
22 杨广结盟
23 高熲罢相
24 东宫易主
25 骨肉相残
26 由盛转衰
27 风波再起
28 文帝之死
29 千古文帝 01 悲情天子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继位。隋炀帝谥号“炀”,对君主来说是多么可悲的一个谥号。但是隋炀帝杨广真的向大家所说的一样吗?其实在蒙曼教授眼中,隋炀帝却有另外的评价。
从隋文帝死后一直到今天,隋炀帝都是背负着弑父杀兄、荒淫无道、淫乱暴政和昏庸无道这样的骂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隋炀帝在位虽然只有14年,但这些年的丰功伟绩也不少,有理想、有精力、有才华——修运河、筑长城、平突厥。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皇帝呢?
02 炀帝其人
仁寿四年,隋文帝暴死宫中。紧接着太子杨广继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隋炀帝。在他父亲隋文帝杨坚和母亲独孤皇后的眼中,二儿子杨广是一个孝子。在大臣眼中他是一个“幸运王子”。因此,在隋文帝在世之时,隋炀帝杨广处心积虑、未雨绸缪使得自己走上太子的道路。让隋文帝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比嫡长子杨勇优秀的一面。
但是正当隋文帝即将与世长辞的时候,隋炀帝杨广却没有压制住自己,把自己隐藏了二十多年的优秀品质都毁于一旦了。使得他背负着一个千古骂名:荒淫无道。
那么为什么隋炀帝会在影藏了20多年后暴露,就不能等一等吗?
03 杨谅叛乱
隋文帝第五个儿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汉王杨谅最受杨坚宠爱。在政治方面是并州总管,掌管山东山西河北的50多个州的兵权;军事上为了防止突厥进犯,招兵买马,有不小的势力。当得知父亲出事的时候,杨谅当然要为父报仇、争夺皇位。在军事方面,杨谅有很大的优势;在政治方面,太子杨广尚未登基,还没有稳定自己的势力。那么,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占优势的汉王杨谅最终会是怎么造反呢?造反的结果又是如何呢?新皇帝杨广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04 营建东都
隋炀帝一生中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建隋长成。都是备受争议。那么,在隋炀帝刚刚即位的时候,也就是大业元年,隋炀帝让宇文铠为总指挥,宰相杨素为副总指挥营建了一座熠熠生辉的东都洛阳城。
那么,为什么隋炀帝要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就要营建一个新的国都呢?新建的国都和他父亲隋文帝建立的西都大兴城又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呢?建造一个新的都城对当时的影响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在隋朝这么大的地方偏偏选取洛阳为都城呢?老百姓又有怎样的看法呢?那么放到我们现在看来,东都洛阳是好是坏呢?
05 千秋运河
在传统史学对隋炀帝的指责中,开凿大运河无论如何都是罪状之一,有人说他为了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私欲不惜劳民伤财开凿运河,让多少百姓无辜惨死,那么隋炀帝开凿运河真的只是为了饱览江南美景,运河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说起隋炀帝,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大运河,有人说“种柳开河为胜游”,批评隋炀帝仅仅为了个人私欲就大兴劳役,不惜置老百姓于死地,也有人说“至今千里赖通波”称赞大运河的开凿,为沟通南北做出了贡献,那么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真实原因在哪里呢?大运河对中国历史到底意味着什么?
06 巡幸江都
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游江都,巡游江都固然让隋炀帝本人风光无限,但也让后来的史家小说家捕风捉影,大肆渲染,直至演绎成隋炀帝一生最大的恶状之一,那么隋炀帝为什么要随游江都,为什么这次巡游会招致那么多的非议呢?
大运河的开凿尽管有它利国利民的一面,但它带给隋炀帝更多的是骂名,而这个骂名的来源之一就是隋炀帝后来的巡游,那么隋炀帝为什么非要那么大张旗鼓地游江都,在空前绝后的铺张浪费之外,巡游江都有没有它积极的一面呢?
07 扬威塞北
在隋炀帝的一生中,不但有巡游江南的浪漫,还有过杨威塞北的豪情,历史上虽然自古号称塞北苦寒,但隋炀帝出巡塞北的规格和规模一点也不逊于游江南,照样是花团锦簇,耀武扬威,那么隋炀帝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他出巡塞北又是出于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呢?
隋炀帝登基以后,马不停蹄的建东都,开运河,游江都,通过这三次大的动作,有力的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基本解决了大隋帝国西部,东部和南部的整合问题,大业三年,有着长远政治眼光的隋炀帝又把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挪到了北方,那可是一片由突厥人控制的辽阔土地,隋炀帝到底准备怎样加强自己在北方的影响呢,他打算如何定位大隋和突厥之间的关系。
08 经略西域 20120407
开疆拓土,称霸四方是传统的帝王梦想,有着雄才大略的隋炀帝自然更是如此。在巡游塞北草原后不久又把目光转向了大隋的西部,那里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不少擅长经商的民族,对于这片土地,隋炀帝又有着怎样的构想呢。
隋炀帝无疑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眼光不仅盯在内地,也盯在边疆,跃跃欲试地准备开疆拓土,威加八方,出巡塞北以后大隋王朝地东南北三个方向都已经稳固下来,这时候隋炀帝又把目光转向了西方,西域,那是传统的丝绸之路延伸的方向,当年汉武帝曾经把汉朝的势力发展到这片土地上,这个事实鼓舞着野心勃勃的隋炀帝,那么隋炀帝会如何解决西域问题呢?
09 炀帝西巡 20120407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他真正住在长安城里的时间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的时间不到四年。那么他其他时间都是在各地巡游。可能有人会说,皇帝整天游山玩水,这不就是劳民伤财吗。但是和其他帝王不一样的是,隋炀帝出行,不是都到那些山清水秀的温柔富贵乡去。他去的地方,估计今天的人请您去,您都未必愿意去。他从青海翻跃海拔4000米以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一路上,风餐露宿,冰雪交加,隋炀帝吃尽了苦头。那么,一个皇帝为什么不好好待在京城,偏偏要顶风冒雪,长途跋涉呢?
隋炀帝大业五年的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事实上,在这样艰苦的地方徒步穿越,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史,也只有隋炀帝一个皇帝做过。而对于隋炀帝来说,设置四郡、开通道路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不惧艰险,西巡的终极目的在于打通西域,恢复汉家声威,让西域各国在政治上都臣服于大隋,在经济上和大隋经商。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隋炀帝又做了什么呢?
10 杨素之死 20120408
在隋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曾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太子之位,又帮助他平陈平叛,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隋炀帝。此人就是隋朝大名鼎鼎的宰相杨素。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隋炀帝心里,杨素是他最为戒备和猜忌的大臣。这一对君臣关系最为扑朔迷离,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按照蒙曼老师的讲解,从表面上看,隋炀帝给了杨素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他位极人臣,百僚之首。杨素为隋炀帝南征北战,劳苦功高。无论是君还是臣都堪称典范。那么,为什么蒙曼老师认为这是表面现象呢?在他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呢?
11 老臣伏诛 20120409
隋炀帝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皇帝,在他的猜忌之下,功高震主的老臣杨素,被逼而死。这为隋炀帝统治时期的君臣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仅仅在杨素死后的第二年,大隋的朝廷又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有人给隋炀帝打了三位元老重臣的小报告,这样一来,三位元老重臣发牢骚的话,就一字不落地传到了隋炀帝的耳朵里。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三位元老重臣私下议论议论皇帝,批评几句朝政,又没有谋逆的行为,皇帝就算发了脾气,顶多也就是打打板子,树立威信而已。而隋炀帝下了一道诏令,这道诏令可以说震惊了朝野,三位元老重臣被隋炀帝一道诏令,在同一天处以极刑。那么,隋炀帝为什么一点也不顾及君臣关系,要下此狠手呢?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隋炀帝毫不留情地诛杀元老重臣,这又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12 言者有罪 20120410
薛道衡是隋朝大臣,他看不懂人情世故,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人被排挤出隋朝的中央政府后,也就是在地方任职上要干到退休了。但隋文帝去世后,走上前台的隋炀帝又想起薛道衡的风采,于是就把他从地方重新召回中央政府。这对薛道衡来说,看似好事,但实际上给他带来了灾难,隋炀帝最后找了一个借口杀死了薛道衡。表面上的好事变成了最终的坏事,这里面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在这个故事中,又展现了隋炀帝怎样的人性缺失呢?
13 朝廷五贵 20120411
隋炀帝登基当皇帝的时候,为了权力的顺利过渡,在组建宰相班子的时候,他任命的宰相多是前朝的元老重臣,这个宰相班子的成员权力大,这对隋炀帝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猜忌心很重的隋炀帝,当然不满意这样的政治结构,于是他就利用各种机会,将这个宰相班子的成员杀的杀,废的废,贬的贬,把这个对他有制衡作用的宰相班子彻底瓦解。那么,接下来隋炀帝,又组建了什么样的宰相班子呢?
隋炀帝是一个刚愎自用,猜忌心很重的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统治开辟道路,他对朝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进行了血腥的清洗,对于那些没有什么政治根基,但是跟自己唱反调的人,甚至仅仅是说了隋炀帝不爱听的话,隋炀帝处罚起来也毫不手软,但隋炀帝的能力再强,他也不能孤家寡人,单靠自己一人去处理大隋王朝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他离不开手下的大臣,他还需要替他做事的下属。那么,隋炀帝有怎样的用人风格呢?他喜欢什么样的人做他的下属呢?
14 立储风波 20120412
隋炀帝好大喜功,又刚愎自用,在他的一意孤行的意志下,大隋王朝已经面临很多内忧外患,但隋炀帝的麻烦还不止这些,在家庭关系的问题上,隋炀帝也有一个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就是太子的人选问题。封建时代的皇帝家庭,家事就是国事,太子的人选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事。隋炀帝最初选的太子杨昭性格温和,为人忠厚孝顺,按照他的这个特点,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当大隋王朝的守成之君,隋炀帝对这个儿子也是满怀期待,满心希望他能继承江山社稷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隋炀帝的希望最后竟然落空了。那么,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事呢?谁又会成为新太子的人选呢?
15 高调东征 20120413
隋炀帝继位后的,短短几年内,修东都,开运河,巩固了国内的统一,又北出西巡,宣扬了大隋的国威。隋炀帝创造了,自汉武帝以来,几百年未有过的富强局面,让隋朝迅速地达到了鼎盛阶段。在北西南三个方向,几乎都已经臣服,只有东方还未臣服,于是隋炀帝把目光又投向了东方。在经过四年多的精心准备之后,隋炀帝亲自踏上了东征之路,那么,隋炀帝为东征做了哪些准备呢?东征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16 玄感败亡 20120414
公元613年,杨玄感趁隋炀帝第二次东征,后方空虚之际,在黎阳起兵反隋。当时李密给杨玄感献上三策:上策是往东北打,占领涿郡,封锁临渝关,切断隋炀帝的归路,然后和高元两面夹击,让隋炀帝不战自溃;中策是往西打,直取大兴城,让隋炀帝有家难归。下策是就近攻打东都洛阳。杨玄感思虑再三,竟然选择了下策,率兵攻打洛阳。在洛阳城下,杨玄感曾经一呼百应,集结了十万大军。但也同样是在洛阳城下,杨玄感兵败西撤,从此踏上了不归路。那么,杨玄感为什么要执意攻打东都洛阳?最后又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兵败身亡?
17 炀帝失策 20120415
杨玄感起兵,仅仅维持了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它不但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功败垂成,还意味着隋朝末年全国动乱的开始。就在杨玄感兵变的五年之后,隋炀帝身死国亡。这样看来,这场兵变,无论是对于隋炀帝,还是大隋王朝来说都意义深远。有人说,如果隋炀帝当年能好好反思一下杨玄感起兵前因后果,也许就不至于亡国。那么,在杨玄感兵变背后,究竟隐藏着大隋王朝怎样的兴衰密码?在平定杨玄感兵变之后,隋炀帝又将做出怎样的政治抉择呢?
18 自顾不暇 20120416
公元614年,蓄谋已久的大贵族杨玄感忽然切断隋炀帝的粮道,开始起兵反隋,杨玄感的反叛,让隋炀帝始料不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身家显赫的杨玄感会反叛自己。无奈之下,隋炀帝只得派人镇压。由于杨玄感准备不足,杨玄感叛乱不到两个月就被隋炀帝镇压下去,但这也给了隋炀帝一个致命的打击,甚至让他当众呜咽流涕。而更为糟糕的是,除杨玄感之外,天下的反隋武装已经风起云涌,隋炀帝此时已经是危机四伏了,那么在这个关键时刻,隋炀帝将如何加强自己的统治呢?面对着各地的起义军,隋炀帝又将如何部署呢?按常理,此时隋炀帝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哪出了问题。但是让人不解的是,杨玄感叛乱刚被平定不久,隋炀帝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19 李敏之死 20120417
大业十年,隋炀帝可以说已经内外交困,他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大搞建设,致使男丁尸横遍野,妇孺哀哀无告。此时的隋朝到处烽烟四起,农民起义已经如火如荼。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隋朝的宫廷里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案件,它不但让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信任变得脆弱,也让隋炀帝的统治局面变得更加糟糕。就在隋炀帝一心东征时,有一句谶语悄悄流传开来,一下子让姓李的贵族紧张起来,其中李敏受到的怀疑最大。
李敏一案可以说是隋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在这个案件中,隋炀帝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使李姓宗族32人处以死刑,那么,隋炀帝这样做真的使他的统治稳固了吗?李敏一案给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20 雁门之围 20120418
公元615年,已经是隋炀帝统治的第11个年头了,此时的大隋王朝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三次动征的失败,让隋炀帝的声望迅速下降,而大隋王朝内部,也面临着民众造反和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两大乱象,真可谓众叛亲离。就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隋炀帝又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这是个什么样的决定呢?它将给隋炀帝带来怎样的后果?
在隋朝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隋炀帝不顾国内的乱局,又一次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巡视漠北草原。此时距他第一次巡视漠北,已经过去了八年的时间。八年后,隋炀帝还会受到上次那样的礼遇吗? 隋炀帝第二次北巡可能是他一生中遭遇到的最危险、也最尴尬的事情了。幸好士兵们凭死保护,各路勤王力量奋勇救援,隋炀帝总算有惊无险,躲过一劫。那么,从雁门脱险后的隋炀帝,会如何兑现被围雁门时许下的诺言?
21 三下江都 20120419
大业十二年,也就是隋炀帝统治的第12个年头,此时的隋炀帝已经经历了东征之败、天下大乱之痛和雁门被围之耻。这些事情就像一记记重拳一样,每一个都打到隋炀帝的要害之处,让他痛彻肺腑。就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开始了他第三次下江都的行动。那么,他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非要到江都去?这一次江都之行将是什么结果呢?
在蒙曼老师看来,接连经历了几次重大打击之后,隋炀帝原本高昂的精神已经萎靡了。他不再想着如何平复国内外的乱象,进而想通过下江都来逃避问题。隋炀帝糊涂,隋朝的大臣们却并不都和他一样糊涂。那么,隋炀帝下江都,大臣们意见如何?他们又会做什么呢?
22 李密崛起 20120420
李密,本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后,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大业11年,杨玄感造反,一向胸怀大志的李密也加入其中,但由于谋划不周,杨玄感造反历时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杨玄感被弟弟所杀,李密被俘。就在隋朝准备处斩李密的当口,李密略施小计,得以逃脱,从此流落江湖,成为隋朝通缉的头号逃犯。那么,流落民间的李密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后来成为了大名鼎鼎的瓦岗军的首领呢?
23 中原苦战 20120421
自从投靠瓦岗军之后,李密就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打破隋朝大将张须陀,夺取重要粮仓兴洛仓,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重大胜利。他自己也从一个东躲西藏,无处容身的通缉犯一跃成为瓦岗军的第一号头领,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他本人又设置官署,建号魏公,离皇帝似乎只有一步之遥。那么,李密是否能够从此顺风顺水,还有什么事情等待着他呢?
24 太原起兵 20120422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隋和唐。唐朝的很多大臣差不多都在隋朝身居要职。不但是大臣,即便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是隋朝隋炀帝的表哥。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朝代能像隋唐这样关系亲近。而且人们都知道,李渊也正是通过推翻隋炀帝才当上皇帝的。那么,李渊为什么要反叛隋炀帝呢?
25 关中易主 20120423
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起兵,举起了反隋的大旗。这时,天下反隋的武装已经有很多支了,其中最有实力的就是瓦岗军的李密。李密也是胸怀大志之人,梦想着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这样一来,李密也成了李渊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不但要打败大隋,还要牵制住李密,那么,面对着这个有实力的对手,老谋深算的李渊会如何运作呢?
26 大厦将倾 20120424
隋炀帝三下江都,一方面是躲避战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江南经营半壁江山,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隋炀帝就惨死于兵变者手中。那么在江都宫中,都发生了哪些事?为什么本应该忠心耿耿的禁卫军会造反?
自从公元616年,隋炀帝第三次南下江都之后,天下局势愈演愈糟: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李渊攻占首都大兴城;李密围攻东都洛阳;杜伏威占领高邮,直逼江都;甚至后来,就连一直忠心耿耿保护隋炀帝的禁卫军也纷纷叛逃。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隋炀帝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他明知大祸将至,却终日醉生梦死?为什么他明明得到禁卫军准备叛逃的消息,却无所作为?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德戡他们原本约定,于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集体叛逃。可是就在逃跑之前,一个人的加入,把这场大规模的禁军逃亡事件,直接改写成了入宫弑帝的兵变。
27 江都宫变 20120425
公元618年3月,因为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宇文氏家族的介入,原本只打算集体叛逃的骁果军转而发动兵变。众所周知,叛逃和兵变具有本质区别,那么,骁果们为什么会接受这种改变?当时在江都宫外有大将军来护儿,宫城内有最精锐的给使营守卫。骁果们又怎么能突破重重防线,顺利进入江都宫?面对死亡,隋炀帝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曾经雄才大略,也曾经残暴荒淫的隋炀帝,就这样死于非命。可是,宇文化及对皇室和大臣们的清洗才刚刚开始。追随隋炀帝来到江都的宗室、外戚基本上都被处死,只有和宇文智及关系密切的秦王杨浩幸免于难,被立为傀儡皇帝。在隋朝大臣中,原本就存在着江南人士和关陇贵族两大派系。事实上这次江都宫变,就是关陇集团,对于隋炀帝抛弃关中,倚重江南的一个大反抗。那么接下来宇文化及在处理大臣时,会如何平衡南北关系呢?
28 隋亡唐兴 20120426
大业十四年三月,因为江都宫变,一代枭雄隋炀帝走完了他起起落落的悲剧人生。一时之间,大隋王朝风雨飘摇,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之中,各路反隋力量纷纷称帝称王,两个月后,一个新的政权悄然崛起,它就是李渊建立的大唐王朝。那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终结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隋王朝?
公元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建立唐朝。尽管如此,隋朝还没有立即结束。隋炀帝死后,一共有三个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杨侑只是其中之一。在李渊源的迫使下,杨侑禅让了,但是其他两个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还在,只要他们还在,隋朝就还是没有正式灭亡。那么这两个皇帝,就是杨浩和杨侗,又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秦王杨浩是隋炀帝的侄子,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又命令诛杀隋朝其他宗室。此时秦王杨浩也在江都宫中,因一贯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化智交往密切,才免于一死,但是最终他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这样三个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就只剩下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了,那么他将是一个什么结局呢?
王世充除掉元文都的消息,一下子让李密警觉起来,他本能地感觉到情况有变,瓦岗军与洛阳的联盟就此终结了,接下来的将是一场恶战。按常理讲,即便如此,李密这边有兵有粮,即便真的打起来,他胜算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李密很是胸有成竹,而王世充这边就比较惨了,首先粮食就成问题,那么双方较量的结果最终如何呢?
29 殷鉴不远 20120427
建东都、下江南,隋炀帝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开凿运河,隋炀帝有着堪比大禹的丰功伟绩;巡行西域,隋炀帝有着不输汉武的历史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游幸江都、东征西讨,又留下了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骂名。功与过、是与非都在隋炀帝身上同时呈现,就像电池的正负两极。那么隋炀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究竟是英雄还是魔鬼?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功过交织的隋炀帝?
按照蒙曼老师的观点,隋炀帝是一个有魅力、有功业的皇帝,但是既然隋炀帝有这么大的魅力,也建立了那么大的功绩,那就应该流芳百世、万人敬仰,他怎么会亡国呢?而且还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中国古代最差的谥号了。那么在隋炀帝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隋炀帝有才,他的才足可以建立功业、傲视群雄,但是他的才也足可以让四海沸腾,民不聊生,因为他没有爱养百姓的情怀。但是就在大暴君隋炀帝之后,很快就崛起了中国历史上号称千秋帝范的圣君唐太宗。历史为什么会有这样戏剧性的呈现?在这戏剧性的背后,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呢?
我们看隋炀帝、唐太宗,一个是万人唾骂的暴君,一个是百世流芳的圣君。但是,谁能想到,这两个皇帝确是亲戚。两个人,不仅有着相似的出身和性格,还有着相似的志向与能力。既然如此,他们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迥异的结局呢?

《拜托》隋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从不学无术到明君



他继承了父亲和妻子的关系和裙带关系,在朝廷度过了接下来的一周,最终赢得了女婿胜利者的皇权。这样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快速多疑之心,也造就了他狭隘的多重人格。


首先,“无小书”懂人心[/s2/]


隋文帝年轻的时候并不聪明。因为家庭关系,他就读于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但由于成绩不好,被人讽刺为无知自闭,自言自语道:“他不知道怎么写。”


尽管他不能读书,但由于他的好父亲,他在14岁时被提升为小琪将军。后封为大兴郡公。公元560年,隋文帝年仅20岁,任湖北随州刺史。


南北朝时,皇帝杀大臣、大臣杀皇帝是常事。众所周知,官场的流行,敏锐的政治嗅觉,权谋是那个时代的生存之道。隋文帝读书不多,但家庭的影响和自身的经历,使他在了解人心方面有着非凡的智慧。


58年,北周宣帝即位。隋文帝的长女成了皇后,隋文帝被提拔为尚和傅,掌握了国家大事的大权。隋文帝地位很高,但他的政治风险也增加了。虽然年轻的皇帝昏庸放荡,但统治者对政治权力非常敏感。宣帝觉得隋文帝对自己是个威胁,开始提防隋文帝,甚至怀疑皇后是隋文帝安排的间谍。


有一次,宣帝心情不好,威胁杨皇后说:“我和你父亲一直很不愉快,所以明天我要杀了他。”过了几天,宣帝把隋文帝召入宫中,事先埋伏好剑客,告诉他:“如果隋文帝看出什么紧张的迹象,看我的信号,马上杀了他。”隋文帝来了,他镇定自若。说到底,宣帝也只是猜不透,猜不着,但是他看着文帝隋,就乱了方寸,只好说了一会儿话,然后让他回去。


宣帝用这种方法来测试皇后是否是隋文帝放在枕头下的间谍。宣帝的逻辑是:如果皇后真的是奸细,如果杨戬真的不忠,他一定会说出自己的话。文帝;如果文帝隋得到这个消息,会担心皇帝可能会叫自己鸿门宴,或者是不敢来,或者是来了心里不踏实。文帝不忠如此明显,可以理直气壮地驳回。但隋文帝深知心和朝廷之危,通过了考验。


杨坚不是因为他的政治手腕而被宣帝赶下台的。一方面,他对皇帝的荒唐行为视而不见,从不出主意,也从不惹皇帝生气;另一方面,尽量和皇帝的宠臣沟通,让他们为自己开脱,至少不要说他们的坏话。


80年,宣帝突然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在他病重去世后的日子里,隋文帝加紧了他的活动。起初,他通过炮制宣帝的假遗诏,获得了朝鲜的军政大权和首都军队的指挥权,并公开宣布自己为最高行政长官,帮助八岁的皇帝继位。然后利用侍郎的位置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吸收了一批人才,稳定了政局。第三,没收北周皇太子的兵权,武力镇压其公开叛乱。第四,对于其他表达不满的人,打拉的策略可以把他们拉入自己的阵营。如果他们做不到,就坚决淘汰。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公元581年正月,隋文帝采取了体面的形式:年皇帝退位。他让周景帝写了退位让位的圣旨,然后送到他的宫里。隋文帝拒绝伪装,最终接受了所有人的拥护,穿上龙袍,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此时,隋文帝四十岁。


隋文帝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他出门的时候,每当有人挡道,他总会停下来亲自迎接,问个明白。94年。关中一大早,人都快饿死了。他派人去打听人家吃的是什么,得知人家吃的是豆粉拌麸皮。文帝很难过。他把食物拿给他的大臣们看,含泪指责他的无能,并命令他一年之内每天停止进食、饮酒和吃肉。他还亲自到饥饿的地方,把饥饿的人带到更富裕的洛阳去吃饭,并命令卫兵不要驱赶或恐吓百姓。遇到扶老携幼的人群,他就把马拉到一边,用好言好语安慰它。在道路难走的地方,他还命令左右两边帮助负重的灾民通过。这些亲民的行动很热情。


公元600年,冀州有个叫王甲的小官,押送沈李等70多名犯人进京。到达河南杨蓉后,王甲对沈李等人说:“你们触犯了国家法律,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你看看一路上护送你的文职人员有多难。你能安心吗?”在沈李等人道歉后,王甲辞退了民夫,释放了沈李等人,定下日期,主动赴京见面,并说:“你若食言,我替你去死。”当时有70多人。隋文帝听后非常感激。他让沈李等人带着妻子进宫设宴,宣布赦免,并上书说,只要官员有一颗仁爱之心,真心对待百姓,百姓不难教,要向王甲学习。隋文帝非常重视人民的疾苦,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少有的。


隋文帝也重视减轻刑罚。北周法律混乱残酷,文帝隋在控制北周政权时进行了改革,但并不彻底。隋朝建立后,在下令制定《皇帝法》时,废除了斩首、分尸等原有的残酷刑罚,保留了500法。刑罚分为死刑、徙刑、鞭刑、答刑五种,基本完成了中国自帝制以来刑罚制度的改革进程,即封建五刑制。到了唐代,基本继承,不变。


第三,勤政还是节俭。


杨坚在政治上很勤奋。他知道官员是政治的基础,所以他很注重奖廉惩贪。


有一次,隋文帝到凤翔视察,对刺史的成绩非常满意。他立即发了一封表扬信,号召当地官员向他学习。汴州刺史樊落,在任期间因功成名就,升任襄州刺史。他在香洲上任时,每次考评都被评为政绩第一。文帝隋非常高兴,赐给他一本书奖,三百件东西和五百块石头,展示给世人。当赵贵被任命为周琦的特别司机时,他服务了四年。“绩效考核甚至是最好的。”隋文帝以一米三百石称赞其他三事,然后被召到朝鲜服役。离开周琦的时候,父亲和乡亲们流下了眼泪:“不要开车来这里做官,不要受贿。就像水火不相容,不敢互送一壶酒。”如果你是干净的,请喝一杯清水说再见。”杨戬听了,自然更加高兴。他多次提拔赵贵,为州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此外,还有方、孙、刘匡、令狐锡等。因其为人正直,功绩卓著,多次受到文帝隋炀帝的奖励和提拔。相反,对于贪官来说,杨戬是地狱般的祭品,毫不留情。为了掌握贪官的犯罪行为,隋文帝不仅主张揭发官员


公元588年秋,隋文帝发兵50万,对占据江南的陈发动全面进攻。那时,陈帝是一个喜欢放荡的簿记员。陈的军队只有十万人,不积极备战,很快就失败了。陈到隋朝,受到隋文帝的礼遇。有一次,陈悦去参加宴会,建议隋文帝修复宫殿,以展示他的武功。隋文帝表面上什么都没说。陈走的时候对群臣说,他之所以落到这种地步,就是因为贪图享乐,现在还想说服我跟他学。


隋文帝爱节俭,使之成为一种潮流,以至于当时文人穿的便服都是布帛而不是丝帛。饰品只是铜铁骨,不是金玉。隋文帝平时吃粮食,但只吃一种肉。他在教导杨勇王子时说:“自古以来,皇帝如果奢侈,是不能长久的。”你必须厉行节约。”这种做法成了他变法的一个基本条件。


隋文帝的第三子,在与陈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文武百官的景仰,深得隋文帝的宠爱。但他后来受不了这种苦,“变得奢侈,违反制度,付出利息,人民受苦。”隋文帝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调查,涉及一百多人。但是杨军没有悔改之意,仍然一意孤行。隋文帝非常生气,把他关了起来。大臣杨栗认为刑罚过重,隋文帝说:“君民之间只有一法。如果不是这样,难道没有必要再制定一部王子法吗?'


隋文帝非常尊重她的孤独皇后。独孤皇后有个表妹叫崔长仁。这个官员就是总督。依靠独孤皇后的亲戚,他经常掠夺人民的财富,索取贿赂,并杀害了七名年轻貌美的女子。隋文帝接到报告后非常生气。他本想置他于死地,但考虑到皇后的关系,还是先报给了独孤皇后。女王深情地说:“国家法律涉及千家万户,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办事。崔璨人怎能例外!”文帝很高兴,判崔长仁死刑。这极大地震动了朝廷内外的所有官员,廉洁的风气越来越浓。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相似的周期:第一个是春秋战国的乱世,短暂的秦,漫长而稳定的汉;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短命的隋朝,长命的唐朝。然而,秦、隋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唐承袭隋制,盛唐气象与隋创息息相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7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