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松、法正卖主求荣,为什么找的合作对象是刘备,而不是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建安十六年,曹操准备展开谋取汉中的军事行动,消息一出,震惊四方。刘璋得知曹操有意用兵张鲁的消息之后,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张松立即恐吓道:“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
刘璋忧心忡忡道:“吾固忧之而未有计。”
张松立即顺水推舟地将自己计策和盘托出道:“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见刘璋仍在犹豫不决,张松继续游说道:“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向来无主见的刘璋终于被张松的危言耸听所打动,又任命张松荐举的法正出使刘备处。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建安初年,与同郡孟达一起赶往益州投奔刘璋。与张松一样“无行”,且为郁郁不得志的外来户。在益州多年,法正只是一个军议校尉,没有受到刘璋的赏识重用。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张松、法正两个“无行”之人自然而然臭味相投,走到了一起。张松“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他的想法也是法正的认识,二人引为知己,在政治上结为共进退、同荣辱的联盟。
张松向刘璋推荐法正出使,用心如何,不言而喻。此前,张松出使荆州曹操,未能收到预期目的,所以推荐法正前往刘备处联络。刘璋派遣法正出使,法正却故意“辞让”,最后“不得已而往”。(如此行径,可恶!)
早在赤壁之战前,法正就与张松暗中勾结,“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二人早就有了卖主求荣的想法,岂能放过这次出使的良机。
对法正,刘备给予了超常规格的礼遇。早已有心投靠的法正感动之余,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张松州之股肱以呼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史载————先主然之!
“然之”二字,彻底将刘备仁义、虚伪的假面具扫地无遗!
世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予独谓,世上无如人欲险!蜀道虽险却仍可攀,人心之险却有质无形,难以分辨。张松、法正二人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是孙权?其中缘由值得读友深思!
法正密谋卖主求荣,而远在成都的刘璋却仍蒙在鼓里,不久,再派法正与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刘璋守御的不是曹操,却是江东孙权。刘备替他阻止孙权逆江而上,刘璋天真地认为刘备是在拔刀相助。
赤壁之战,刘璋只是送叟兵三百助曹,现在一次性就派遣数千人马前往助刘备。可知刘璋此时也下定决心,援引刘备助已了。
张松又贼喊捉贼道:“今州中诸将庞羲、李昇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指刘备)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刘璋深以为然,立即遣法正与孟达迎刘备,“前后赂遗以巨亿计”。
刘备再次碰到一个人傻钱多的主儿,木办法,命好!孙权闻讯,恨得咬牙之余也只有各种羡慕嫉妒恨了。
法正奸计得售,刘备心底窃喜。觥筹交错间一场阴谋出笼,刘备使出浑身解数,“厚以恩意结纳,尽其殷勤之欢”,趁着推杯换盏的机会“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
法正、孟达则毫无保留,竹筒倒豆子般将知道的军事机密全告诉了刘备。
担心刘备理解力有问题,法正急人所急,“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
刘备能够成功占领西蜀,张松功不可没。在曹操谋取汉中之时,正是张松向益州牧刘璋建议与刘备结好,引刘备入蜀,借刘备之兵抵御张鲁和曹操。结果刘璋此举引狼入室,刘备入蜀后并不为刘璋出力,而是反过来谋取刘璋的益州。
张松
张松身为益州别驾,深得刘璋的信任,却背叛刘璋,其行为为后人所不齿。说到张松背叛刘璋的原因,应该是刘璋暗弱无能,在当时的乱世中难以保存基业,张松希望为益州找位明主,一方面能成就功业,另一方面自己也将得到荣华富贵。
在寻找明主之时,张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曹操,另外一个是刘备,张松最终选择的是刘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赤壁之战后,张松曾出使去见曹操,曹操嫌张松长得太丑,于是不礼遇张松。张松只好离去,在回益州时路过刘备的地盘,得到刘备的礼遇,所以张松选择了刘备。不过这种说法与历史存在明显的不符。
张松
实际上,在赤壁之战前,刘璋和荆州刘表的关系并不好,两人曾经因为甘宁的事情,在边境地区曾经交战,战事熄火后双方也处于戒备状态。如今荆州易主,曹操入主荆州,益州与荆州比邻,刘璋就担心曹操的态度了,这关系着益州未来的命运。所以刘璋派张松出使荆州,去见曹操,目的就是探曹操的口气,结好曹操。此举正和张松心意,张松正好可以去见一下曹操,如果曹操是明主,张松就当个内应,引曹操入蜀。
曹操
曹操占据荆州应该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远在益州的刘璋知道消息后再派张松前来荆州。张松是个文人,其出行的交通工具如果是轿子的话,成都到荆州襄阳约1500里,以轿子的速度,恐怕得一个月才能到达荆州。如果张松骑马的话,多半也是坐在马上,让马行走,速度也很慢。这么估算的话,张松见过曹操时应该是在十一月以后、十二月赤壁之战结束之前。
《后汉书刘璋传》:璋因遣别驾从事张松诣操,而操不相接礼。松怀恨而还,劝璋绝曹氏,而结好刘备。璋从之。
曹操
张松与曹操的见面并不愉快,曹操不礼遇张松,原因肯定不是因为张松长得丑。一些史料也证明张松确实长得不怎么样,但曹操长相也一般。有史料记载曹操自认为长相丑陋,在接见匈奴使者时,竟让长相俊朗的崔琰代替他。近现代专家也尝试根据现有材料对曹操的相貌进行还原,其结果也表明曹操确实长相很丑,当然这种所谓的相貌还原不具有确定性,只能参考。曹操自己长相不怎么样,自然也不会嫌弃长相丑陋的张松,事实上,曹操身边有很多人长相也不怎么样,例如于禁、典韦等,他们同样受到曹操的信任。
刘备
张松是个性格狂妄之人,眼高于顶。张松来见曹操时虽本就有出卖益州的想法,但心中肯定不会轻易透露,却希望多些时间对曹操进行考察。同时,张松认为他要是把益州献给曹操,那他肯定有大功,曹操理应礼遇于他。此时的曹操刚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正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再加上曹操正筹备战争事宜,也没有太多时间陪张松。张松不说益州之事,曹操又没空管益州,两人的想法都谈不到一块,曹操自然就不待见张松。
张松
按照史料的记载,张松离开曹操后就回了益州,没有去见刘备。奇怪的是,回益州后,张松向刘璋汇报工作,说了曹操的坏事,劝刘璋结好刘备。张松说曹操的坏话是正常的,因为曹操不待见他。但张松劝刘璋结好刘备就不正常了,张松是个精明之人,怎么可能会在没见过刘备的情况下建议刘璋结好刘备呢?再者,张松花了个把月时间千里迢迢从成都来到荆州,见了曹操一面之后一无所获,又花个把月时间回益州,这似乎也不大符合情理。
曹操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入蜀的另外一个功臣法正曾多次与刘备协商入蜀事宜,刘备在见到法正之前是见过张松的。确切地讲,是张松见了刘备之后,劝刘璋派法正去见刘备,并向刘备引见了法正。历史上的张松只有一次东行的记录,刘备也从未到过益州,可见张松和刘备的见面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张松东行之时。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吴书》: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
刘备
不过,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前,张松也不大可能会见到刘备。原因有三点:1.刘备实力太小,张松看不上。刘备新败,极为狼狈,怎么看都不像张松眼中的明主;2.刘备屯兵夏口,本来就不在张松行程范围内,张松不会特意去见刘备;3.赤壁之战马上就要开打,不管是张松还是刘备,恐怕都会觉得没有见面的必要。所以,张松可能是在赤壁之战后主动去见了刘备。
刘璋派张松来见曹操,为的是益州未来的命运。张松是精明之人,在见到曹操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他知道就这么回益州,恐怕也很难向刘璋交代。赤壁之战是关乎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命运的一战,会改变天下格局。张松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打算留在荆州,坐观形势,等待赤壁之战的结果。如果曹操取得胜利,即便曹操不礼遇张松,张松也不得不为益州的命运,厚着脸皮再次去见曹操。如果孙刘联盟获胜,那么张松就有必要结好刘备或孙权了。
我觉得是他们本身的忠君思想不够强烈,一切以个人利益考虑;其次就是当时的集团内部斗争严重,刘璋又不断妥协,两人想另谋出路,如果出卖刘璋,也许能在刘备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三纲五常,古人是非常讲究忠君的思想的,以君为纲,但是张松与法正二人不同,两人本身品行就有问题,特别自私不会为了君主而放弃个人利益。所以,当二人在刘璋这里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必然会另择新主。
其次,当时的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两个势力互相争斗。可以说当时刘璋手底下的人共分为两个派别,一边是刘焉带来的外来人形成的一派,再就是本土人们形成的一派,两派一只明争暗斗,互不妥协。刘焉在位时由益州派掌握大权,并用东州派来制衡益州派,这样还能保持两派之间的平衡。但刘焉退位后,刘璋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执掌当时的局势,不断向益州派妥协。所以,让张松与法正有了择木而息的想法。
再加上刘璋个人能力有限,让张松和法正看不到希望,跟着这样的人必不能有所大作为。所以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还是另择新主更理智。虽然刘璋对张松和法正还不错,但是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如果继续跟随刘璋,将来也不会有很大的突破了,只有另择新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展抱负。但是遗憾的是,刘备后来并没有善待益州派,反而跟刘焉一样用东州派来压制他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