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魏国占据表里山河,为何不能一统天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春秋末期,强大的晋国被三大势力瓜分,分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魏国、赵国和韩国。
相比赵、韩两国,魏国有先发优势,占据了最肥沃的表里山河,这可是天下最大的粮仓。
此外,魏文侯重用李悝和吴起,率先推行变法,魏国一跃成为当时霸主,称雄战国近百年。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魏国的成功来自于赵国和韩国的帮助。
晋分三家之初,魏、赵、韩三国的关系并不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匀,导致彼此之间内斗不止。
赵国想拉拢魏国攻打韩国,韩国想拉拢魏国攻打赵国,魏文侯最清醒,他知道诸侯林立,三晋想要生存和壮大,必须联手起来,于是三晋联盟产生了。
当时的地理位置,赵国处于北方,韩国处于东方,魏国处于西方,既然三家结成联盟,就不应该有利益冲突。
所以对于魏国来说,想要进一步扩张势力,只能往西发展。
魏国的西边便是秦国,当时秦国政治混乱,国力衰弱,还不是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短短两年时间便攻占秦国五座城池,掌握了河西之地。
《史记》有记载,“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之后,魏国并没有进一步进攻秦国,而是建立西河郡,吴起担任第一任郡守。
除此之外,魏文侯请当世大儒子夏到西河郡建立西河派,吸引许多秦国人来此求学,显而易见,这是魏文侯的绝户计,也为魏国进一步进攻秦国打下基础。
秦国知道打不过魏国,只得拉拢齐国和楚国,但是在赵、韩两国的照顾下,楚国和齐国只能攻击魏国在东边的飞地,而且形势并不乐观。
秦惠公忍无可忍,倾尽全国之力出动50万军队进攻阴晋,结果被五万魏武卒击败,只得龟缩在当初的养马之地,没有纵深缓冲之地,随时都有覆灭之险。
《吴子》有记载,“君试无功者五万人,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此时的魏国处于历史最强时期,除了不接壤的燕国,把五国军队都按在地上摩擦,独霸战国时代,谁都不敢争锋。
可是,实力强大的魏国没能灭亡秦国,反而自身却走向了灭亡,主要原因也在于赵、韩两国。
三晋联盟虽然不再内斗,却也有相互扶持的义务,照顾顶不住中山国的进攻,韩国与郑国的战斗中被楚国和宋国干涉,都向魏国求救,这无疑拖延了魏灭秦的进度。
虽然在这些战争中,魏国取得了胜利,得到了成果,可国力也被一点一点消耗。
更关键的是,魏国在这些战争中赢得的利益,在三晋中埋下了内斗的种子。
魏武侯继位后,魏国政策发生巨大改变,一是秦献公承诺不再主动攻击魏国,魏国不再将秦国定为攻击目标;
二是三晋关系发生剧变,三晋已经不是联盟关系,魏国打算兼并赵、韩两国,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可见一斑。
与赵国和韩国闹翻之后,魏国再无纵深缓冲之地,四面强敌环绕,此时李悝已经去世,吴起投奔楚国,魏国就算再强,也不能抵御六国。
更关键的是,齐国、楚国、韩国、赵国纷纷变法,实力逐渐强盛。
尤其是魏国将重心转到东方,都城从西边的安邑迁到东方的大梁,表示魏国的重心的转移。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强大,重新夺回河西之地,魏国再无吞并秦国的机会。
纵观魏国前一百年,只要能吞并秦国,就拥有战略纵深,到时候吞并三晋,或者南下楚国都可以。
然而,成也赵韩,败也赵韩,魏国的成功归功于三晋联盟,失败也在于三晋拖住了后退,时也命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法崩坏的时代,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革,战国时期是各国变法、强弱兼并最集中的时期,因而我们也说战国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短短的战国历史时间段之内,诞生了许多的新思想和政治制度,形成了新的历史格局,也就是战国七雄,分别是燕国、齐国、晋国、赵国、秦国、楚国和魏国。大家对于战国时代的天下的格局变迁似乎都已经十分熟悉了。
然而却甚少有人了解最后形成这样最终格局背后的原因,为何魏国能够在中原称霸,弱小的秦国能够统一天下,原因实际就在于各个诸侯国最后的变革内容和成果。
1.魏国变法:招募人才
提到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变法,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实际上战国时代的变法最初就是由魏国开启的,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君与臣之间,都激化了社会矛盾,此时只能通过变法和改革来平息两者之间的冲突。
魏文帝时期重用李悝、吴起主持魏国的变法改革,拉开了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序幕,之后各个国家强弱兼并过程中的兴盛,无一不是通过效仿魏国的变法达成的。
尤其是秦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实际上李悝还是商鞅的偶像,魏国的变法比秦国的变革早了将近50多年的时间。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矛盾的激化推动了变革的进程,许多人才在这一时期也充分得到了机遇,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魏国位于中原地区的核心位置,是先秦时期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化发展十分繁荣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的历史,因而在战国时代魏国所处的这片土地上人才层出不穷,李悝、吴起、乐羊、庞涓、魏无忌等等,他们都是在变革方面拥有智慧和做出贡献的人才。
战国时期的形势下社会中的有才之人,魏国占据了将近一半,从魏文帝开始的魏国三代君王,善用人才,推行了社会变革,最终使得魏国社会地位和力量一跃而起,成为当时社会中中原地区霸主,其称霸时间也相当长。
2.魏国变革的核心: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而魏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中原,很重要的一点不仅在于魏国很早就在国内推行了变法,更是因为其变革重点关注军事力量的建设。在李悝的经济支持下,吴起为魏国打造出一支在当时称霸无敌的军队,就是魏武卒。
国家在军队建设和士兵上耗费巨大,但是从每一个士兵到整个军队,其战斗力都非常强大。当时之所以魏国称霸了天下,是因为魏国东征西讨,几乎打遍了所有国家,甚至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差点被魏国灭国。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并不是实力强就一定能胜,比如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都是实力弱的一方击败了实力强的一方,战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实力,实力只是一个方面。
魏国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做到了天下三分有其二,凭借的是正确的战略、合理的用人、时势的潮流。曹操没能统一天下,只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中轻敌自满,导致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此失去。
很多机会失去了,就不再重来,虽然曹操领导的势力在当时的天下,算是最大的势力,无论是以人口来计,还是以土地面积来计,曹操都是最大的,但是统一天下所需要的时势,曹操显然没有。
什么是时势?简单地说,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刘邦以一介布衣之身,仅仅用了七年就统一天下,除了刘邦个人能力与领导能力超强外,时势的发展,民心的向往,都让刘邦用最短的时间,统一了天下。
东汉末年的社会,是士族门阀大行其道的社会,地方上的士族门阀垄断了做官的途径、社会的舆论、地方上的财富以及众多的人口,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简单地说,谁取得了他们的支持,谁就能统一天下。
所以你看袁绍能力比不上曹操,却发展得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得到了士族门阀的支持,才会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中,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
曹操本身的势力是以家乡谯沛地区的曹氏与夏侯氏为主组建的武将集团,和以兖州、颖川等地士族精英组成的文官集团,曹操在打拼天下的过程中,两大集团互相配合,直到曹操拿下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
但士族精英们支持曹操是要讲回报的,希望曹操能回报他们政治利益,可现实却是曹操推出了唯才是举,以不论出身,只看才能来选拔人才,同时曹操不断敲打士族门阀,比如杀边让、孔融、杨修等士族精英人物。
曹操这么做就是因为看出了士族门阀势力的强大,如果曹操不敲打,这些势力隐藏在曹操建立的政权之下,尽早会夺取曹操的江山,曹操这么做是迫于无奈,如果打压,会失去士族的支持,不打压,士族尽早会取代你。
表面上看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中骄傲自满,轻敌冒进,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内部的政治斗争太过激烈,就是士族集团与曹操本部的军阀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
正因为曹操自身内部的政治斗争过于激烈,所以曹操不能长时间离开政治中枢太久,所以你看赤壁之战也好,汉中之战也罢,曹操都没有长时间将战争进行下去的意愿,就连大好的时机,在拿下汉中张鲁后,本可以乘胜进军攻下益州的,曹操都放弃了,还说出了那句名言:
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一生锐意进取的曹操,变成了诸葛试的胆小谨慎,不得不叹望世事无常,曹操除了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还有挟制皇帝的双刃性,挟制皇帝在打天下的过程有着政治正确的名声,但到了纂位过程时,就是很大的障碍了。
曹操终身没有纂位,也没有能力统一天下,并非东吴的长江险要,也并非蜀汉的蜀道难行,如果曹操内部是铁板一块,或者没有强大的阻力,曹操早就挥师南下了,天险再难也不过是死的,人可是活的。
当曹操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后,继任的曹丕虽然和士族们达成了妥协,出台了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做官的利益,但由于曹丕的能力及在位时间实在太短,根本来不及实现任何政治理想,仅仅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
曹丕在位时,由于对政治形势的误判,导致失去了唯一的大好机会,就是夷陵之战,曹丕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想等蜀、吴两家打完了再坐收渔翁之利,可惜刘备败得如此迅速,没让曹丕找到机会,后来曹丕三征孙权,也因为准备不足,以及内部大多数士族并不支持曹丕发动的南征,最终无功而返。
曹丕去世后,曹睿做了皇帝,曹睿的前半生,遇到了号称天下奇才的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曹睿的后半生,却安于享乐,除了派出刺客刺杀了鲜卑雄主轲比能,以及司马懿北征辽东外,曹睿也就是安于现状了。
曹魏的三代明主就这样英名早逝了,曹操是没有时势统一天下,曹丕是能力不够,在位时间太短,而曹睿则是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等到三代明主都去世后,曹魏以后所有的皇帝,再也没有掌握过政权,政权都控制在权臣手中,直到曹魏灭亡都是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刘备为什么要赐死刘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