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为何历史上对沙陀人只字不提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从匈奴人崛起于蒙古高原后,中国的天下就不再只是汉人的天下了,数千年来各大少数民族轮番登台各显神通,不管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还是匈奴人建立的汉国,或是党项人建立的西夏,还有今天我们要说的五代十国时期的沙陀人,这些民族在中国历史都有明确的记载,绕也绕不过去。
沙陀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沙陀亦作“沙陁”。唐代文献将沙陀原来的名称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
这个古老的民族一直到唐朝以前在都难觅踪迹,历史文献里更是连只言片语的介绍都没有,如果不是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估计沙陀人连刷存在感的机会都没有。还好,也正是唐末的历史风云际会给了一直寂寂无闻的沙陀人证明自己的机会,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沙陀人李克用适时的出现了。
李克用,神武川新城人,他的姓是唐昭宗的“恩赐”,其本来的姓氏是朱邪,父亲叫朱邪赤心(李国昌),李克用从小即勇武过人,十五岁即随父出征讨逆,他对唐朝忠心耿耿,多次率军勤王救朝廷于危难之中。881年至882年李克用两度率军勤王,中和四年(884年)已经因功受封为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再一次率军南下,并大败齐军,最终逼得黄巢自杀。此后又兵不卸甲马不停歇连续出兵征讨王重荣、李茂征、王行瑜等人,并救出唐昭宗,因功进爵为晋王,此后很长时间里持续与朱温征战,成为当时争夺天下的两大最强对手。
李克用与朱温是世仇,二人关系势同水火,李克用还曾赴朱温的“鸿门宴”,差点就被朱温杀了,908年李克用病死于晋阳,临终前将后事托于儿子李存勖,叫他盯防朱温。李存勖不负父亲临终之托,于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同年发起灭梁之战,十月汴京被攻破,梁末帝朱由贞自杀,梁朝灭亡。
后唐的建立开启了沙陀人的开挂模式,自后唐起,五代有三代都是由沙陀人建立,分别是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和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连续三代由同一个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中国仅此一例,外加一个十国中的北汉,沙陀人在五代十国时期走上了其历史最巅峰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以前几乎没有任何文献有对沙陀人的记录。沙陀人的起源的说法也有多个版本,有突厥人之说的,还有回纥人之说的。“沙陀”一词最早出现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即《新书·沙陀传》所谓“永徽初,贺鲁反(按贺鲁反在永徽二年),……于是射脾俟斤沙陀那速不肯从,高宗以贺鲁所领授之。”题主的问题是明显有误的,作为三个统治中原地区达三十余年的政权,历史文献里不可能没有提到,大家可参考《新史.唐庄宗本纪》、《资治通鉴》、《元龟》等史料,特别是《资治通鉴》对后唐、后汉、后晋及北汉等四个沙陀人建立的政权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历史变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长久积累下来,很多事情已经和最开始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了。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的民族,但是因为发生过很多变化,历史记载也不一定全面,所以很多民族就像是消失了一样,比如沙陀族。沙陀族也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民族,而且曾经也非常的强大,那它最终究竟是消失了灭绝了,还是延续到了现在呢?
绵延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历史,虽然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由汉民族来扮演主导历史进程的主角,但也有少数身处中原之外的游牧民族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时期就有一个非常特别而神秘的少数民族,部族人员不多,又长期受着颠沛流离之苦,却能在战争纷乱的岁月中一朝奋起,连续建立了四个王朝,统治中原地带近半个世纪,尔后又迅速隐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就连族群都消散殆尽。
它,就是神秘的沙陀族。
沙陀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百度百科
据史料考证,当时的处月主要分布在金娑山南、蒲类海东的一片名为“沙陀”的大沙漠区域,因此也被称作沙陀突厥,简称沙陀。大致位于现在新疆尼赤金山南边与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边一带(如下图)。在唐代时期的文献中,将处月,音译成“朱邪”,以此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
沙陀族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基本都是“兵民合一”体制,矫健的西域战马,精湛的御马骑术,加之勇猛的作战风格,造就了沙陀族最强大的骑兵,战力惊人。
长期流离迁徙
唐代时期,沙陀族因力量有限,长期处在大唐、突厥、吐蕃、回鹘、吐谷浑等势力的夹缝中挣扎求生。因此,早期的沙陀一族从来不是哪一个政权势力的坚定支持者,而是出于“朝三暮四”、颠沛流离状态。
贞观末年时,处月部统属于突厥的阿史那贺鲁。
公元654年(唐永徽五年),唐朝在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之后,在处月所在地设置金满、沙陀二个羁縻州。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处月酋长沙陀金山随唐朝军队从征立功,被朝廷授予金满州都督。
公元790年,因吐蕃所逼,沙陀首领率领部族七千帐归附吐蕃。之后,吐蕃又迁沙陀于甘州(今甘肃张掖),以辅国孙朱邪尽忠为将领。吐蕃攻扰唐边境,经常让沙陀骑兵作为前锋。
到了公元9世纪初期,回鹘占领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蕃怀疑沙陀与回鹘相勾结,打算再迁其沙陀部到黄河以西地界。沙陀首领朱邪尽忠和长子朱邪执宜商议之后,并于公元808年率部众三万人归附唐朝。在迁徙过程中,朱邪尽忠被吐蕃追兵杀死,其子朱邪执宜率残部到灵州(今宁夏吴忠东北)塞。唐朝将沙陀部安置在盐州(今陕西定边),设置阴山都督府,并任命执宜为兵马使,流散各处的沙陀相继还部,势力增强。
唐朝考虑到沙陀邻近吐蕃,担心其反复,决议将沙陀分散安置,于是又传诏沙陀举军迁徙到河东。时任河东节度使范希朝选其骁勇一千二百骑,号为“沙陀军”,其余部众安置在定襄川(今山西牧马河一带);执宜部则居神武川的黄花堆(今山西山阴东北),称为“阴山北沙陀”。
唐懿宗时,执宜之子朱邪赤心率领沙陀骑兵助唐朝镇压了庞勋起义,被授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后又因助唐抵御回鹘而迁为鄜延、振武节度使。
至此,沙陀一族开始在中原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开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建王朝、辉煌一时
沙陀首领对沙陀骑兵有着极强的控制力和极高的战术执行力,沙陀骑兵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战力极强的骑兵部队,主要源于三个原因:游牧民族“军政合一”的体制;沙陀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尚武精神,勇猛好斗,战斗时一往无前,所向披靡。长期受制于人的状态,让沙陀族人只能杀敌以求得立足之地。
第一个王朝——李存勖建立后唐
如前文所述,朱邪赤心因率骑兵助唐朝镇压庞勋起义,被唐朝授予大同军节度使,并赐姓李,名国昌,但李国昌却恃功骄横,不服管束。
乾符六年,唐朝廷令昭义节度李钧、卢龙节度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合击李国昌于蔚州,李国昌及其子李克用被迫北奔鞑靼。
但没多久,中原爆发了著名的黄巢起义,唐朝都城长安被义军攻破。唐朝为镇压义军,却一时无良将可用,于是只好放低姿态派人招抚李昌国之子李克用率,要求他率领沙陀、鞑靼军前来救援,可谓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
公元883年,李克用率军在良田坡击败义军,黄巢被迫退出长安,唐僖宗擢升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顺势占领太原,与另一位镇压义军的将领朱温形成互争的局面。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推翻了唐朝,建立后梁政权。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掉了后梁,建立后唐。这是历史上沙陀一族怒发战争财,建立的第一个中原政权。
第二个王朝——石敬瑭建立后晋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后晋高祖,山西太原市人,沙陀族。
五代时期,朝代更迭犹如走马灯,李存勖建立后唐后政权也不稳定,四处镇压反军。石敬瑭跟随李克用之子李嗣源四处征战,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并多次救下李存勖和李嗣源父子,声名远扬,极受器重,李嗣源还将女儿嫁给了他。
后期,李嗣源养子李从珂登基后,石敬瑭受到猜疑排挤,为求自保,便向契丹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在契丹军队的帮助下,石敬瑭大败后唐军,并建立了第二个王朝——后晋。虽然建立政权,但是堪称屈辱。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
石敬瑭对契丹称子
第三个王朝——刘知远建立后汉
刘知远(895-948年),即后汉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东太原人,沙陀族 。
刘知远原本是跟随石敬瑭四处征战的将领,勇猛无比,战功显赫,是石敬瑭的得力干将。石敬瑭以屈辱性条件引契丹兵时,他认为条件太过并旗帜鲜明的反对的。后来石敬瑭死后,其子石重贵登基,是为后晋少帝。他不愿再向契丹称臣,于是契丹进犯京师,并将石重贵俘虏北去,后晋灭亡。此后刘知远顺势建立了第三个王朝——后汉。
第四个王朝——刘旻建立北汉
刘旻(895年-954年),原名刘崇,太原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后汉高祖刘知远 之弟。
公元951年,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后周。刘崇随即也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但治下仅有十二州之地。历史上,北汉政权只是后汉政权的延续,且因其较为弱小,并不太受认可,没几年也被后周所灭。
消失无影踪
沙陀族虽然盛极一时,但在复杂的社会状态下,没有稳定政权的能力。但此时的沙陀人因为持续的迁徙、战争,与中原民族有了深度接触。伴随着长期与汉族杂居、通婚、改汉姓、收汉族养子等互通现象的频繁,沙陀族人渐渐开始汉化。
之后随着沙陀政权的覆灭,后周和北宋政权相继建立,沙陀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大大加快,更失去了本来的族群特点,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后世再无沙陀族。
结语
沙陀族作为西突厥的游牧民族,在唐末五代特殊的政治军事环境下,凭借本族骑兵部队强大的作战能力,抓住机会雄踞中原,一朝奋起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北汉”四个王朝。沙陀军作为“四大王朝”的中央禁军骨干,是推动五代政治军事变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影响深远,延及后世两宋。
随着沙陀集团内部斗争倾轧、马源丧失,以及持续的汉化融合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沙陀军这一堪称英雄的骑兵部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在浩瀚的历史波澜之中,但也在中国政治军事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篇章。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唐宋之间是五代十国,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王朝史观。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历20年的时间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的中原乱世。在我国古代,一个王朝建立之初有两件事必须要做: 其一,为前朝修史,表明前朝的结束; 其二,改国号、改元,代表新时代的开始,证明自身的正统所在。 我们看赵匡胤是如何做的,他在宋朝建立之初便命薛居正主持编撰五代的历史,从公元973年开始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便编撰完成,这便是《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以中原五朝——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以十国和周边民族的兴亡为辅,此后,这就是我国对这一段历史的标准叙述方式,即使后来欧阳修重撰《新五代史》也是如此。 宋朝如此书写历史,从中原王朝的视角来说并没有错,且宋朝本身的正统便源自梁唐晋汉周五朝,证明了五代是正统,那么宋朝当然也是正统。 但我们今天站在多民族的大中国的角度来看唐朝的灭亡,历史的发展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要知道,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的建立者均为沙陀人,即使后周和赵匡胤本人同样出自太原的沙陀军事集团。 接下来,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唐朝之后的历史 1、耶律阿保机与李克用的密谋 唐末的中原有五大势力: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燕王刘仁恭、岐王李茂贞,以及的耶律阿保机。 其中,沙陀人李克用和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对后来的历史发展影响最大。契丹在唐朝之时属于松漠都督府管辖,唐末藩镇割据之时开始自立为汗。沙陀人李克用则在平定黄巢之乱中居功至伟,被授予河东节度使。 契丹人与沙陀人几乎在唐末同时崛起,且都被赐姓「 ”李”,所不同的是沙陀人一直用唐朝赐的李姓,而契丹人最终舍弃了「 ”李”姓。 公元905年,晋王李克用派人到耶律阿保机处,请求缔结盟约,阿保机同意了,此时距唐朝的正式灭亡还有两年。 李克用和阿保机的这次结盟地点在云州(即大同),史称「 ”云州会盟”,李克用提出联手进攻燕王刘仁恭,以报「 ”木瓜涧之役”之仇。 所谓木瓜涧之役,便是当年还是李克用下属的刘仁恭趁李克用和朱温决战之际自立,拒绝李克用征兵,然后又趁其大醉之时在木瓜涧大败李克用,这是李克用一生最大的耻辱。 当时的局势,李克用在西,阿保机在北,朱温在南,而刘仁恭就在正中间。当时的刘仁恭不仅是李克用的叛将,还是阻挡阿保机南下燕地的障碍,所以二人一拍即合,互换坐骑,约为「 ”兄弟”。 不过,李克用的目的远不止此,他的如意打算是与阿保机结盟,解除后顾之忧,然后联手攻灭刘仁恭,孤立朱温,然后一统北方。 2、耶律阿保机的考虑和变卦 李克用的结盟之举很完美,不过却完全站在了沙陀人的立场,契丹人怎么办?阿保机自然是有考虑的,他不会任由李克用摆布,不会坐视李克用壮大而无视。 耶律阿保机 沙陀与契丹的联盟可以说结了一半,当李克用攻击刘仁恭之时,阿保机是配合的,也出兵了。但基于远交近攻的战略,阿保机后来却开始联系朱温。 公元906年,耶律阿保机接见了朱温的使者,之后契丹和朱温结盟。而刘仁恭为了不被围殴,开始向旧主李克用示好,李克用痛恨刘仁恭的反复无常,但其子李存勖却认为联合刘仁恭方能同时抗衡朱温和契丹人。 于是,李克用、刘仁恭VS朱温、阿保机的局面开始形成。 公元907年,朱温废除唐朝的末代皇帝,自立为帝,即「 ”后梁”,与朱温争了一辈子的李克用在得到消息后一病不起,次年便去世了。 同年,耶律阿保机也正式称大可汗。 李克用之死,使历史又迎来了变局。 3、五代最闪亮的一颗将星——李存勖 据说,李克用死之前给儿子李存勖留下了三支箭: 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 二矢击契丹,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 三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 最初,耶律阿保机和朱温都没把李存勖放在眼里。但后来的史实证明,李存勖才是整个五代时期的军事天才。 李存勖 李存勖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出使契丹,与阿保机重新结盟。对此,阿保机的态度是: 我与先王为兄弟,儿即吾儿也,宁有父不助子耶! 应当说,这一次耶律阿保机的态度应当说认真的,他想要通过援助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借此掌控沙陀集团。 但其实李存勖并不需要阿保机出兵,结盟只不过是要契丹人中立而已。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存勖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天才: 击败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并将刘仁恭押至晋阳,在父亲陵前血祭 公元917年,派李嗣源在幽州大败契丹 公元923年灭后梁,建立后唐,岐王李茂贞归附 公元925年灭前蜀 至此,后唐成为五代时期版图最大的政权,假如李克用多留几支箭,说不定李存勖能统一天下? 李存勖与李克用一样,都能征善战,但又过分自负,看重名誉,同时又治国乏术、不善待下属,正是这一性格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欧阳修的评价。但不管怎么说,李存勖这颗新星的出现使唐朝之后的中国出现了南沙陀、北契丹的对立之局。 3、契丹与沙陀的南北共存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史载: 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东征西讨,如折枯拉朽。 接着,耶律阿保机逐步统一漠北,并在925年亲灭渤海国,改为东丹国,以其子为东丹王。 但沙陀人在中原的进展却并没有这么顺利。 李存勖死后,其父的义子李嗣源继位。李嗣源去世后,后唐政局动荡,最终其女婿石敬瑭(沙陀人)夺取皇位,即后晋。 石敬瑭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为了取得契丹人的支持,将燕云十六州割给了辽国。 石敬瑭死后,其子想摆脱辽国的控制,但被辽国击败,后晋将领刘知远(沙陀人)乘机称帝,建立后汉。 后汉仅仅存在了三年,便由于对部将郭威的猜忌,导致了郭威的反叛,郭威建立后周。 后周存在了十年,被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所篡,这便是北宋。 郭威、赵匡胤确实都是 *** ,但后周和北宋均出自李克用的沙陀军事集团。这一点与当年的隋唐相似,杨坚和李渊都是 *** ,但隋唐均出自鲜卑的关陇集团。 公元1005年,宋辽订立了和约,史称举澶渊之盟,南北对立之局正式被两方承认。至此,当年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的结盟终于在整整100年后得到了确立,从此,宋辽之间再无战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5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