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持魏延?是因为不能成功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诸葛亮的形象在大众眼里变得高大。大家觉得他足智多谋,用兵机变,料敌于先,文武全才。但实际上,正史上的诸葛亮更擅长治国,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是有短板的。他更擅长守城,开疆拓土时就能力有限了。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更像是一位谋臣,给刘备出谋划策。刘备出战后,他稳定后方。这个时候他没有直接领导战争,更多的是在稳定局势,筹备粮草,调度人员,开疆扩土都是刘备带着手下的大将去完成的。
所以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是仿韩信当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由魏延带精兵五千,从子午谷出发,十日到长安攻城,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
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诸葛亮听到这个计划时第一反应是魏延太激进,一口拒绝了魏延。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魏延去试试?我觉得有如下原因:
一、诸葛亮觉得此计不可能成功。
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
魏延这条计是奇谋,的确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且不说子午谷道路崎岖难走,魏延所说的十日赶到长安,都不一定能实现。
就算如魏延所说,他率军十日能赶到长安,驸马夏侯楙也不一定会畏惧他,弃城而走,那么所谓一举取长安就是个笑话。
就算魏延抓住时机,一举攻破长安城池。若诸葛亮从斜谷进军并不顺利,不能及时赶到长安与魏延在潼关汇合。魏延就算得到长安城,也要马上面对魏军的反扑,长安也将成为一座孤城。
所以此计风险太多,成功率极其低。诸葛亮不同意,也是有道理的。
二、诸葛亮不愿失去魏延这位大将。
刘备死后,蜀国五虎上将也相继去世,只剩赵云一人,且年纪已老迈,只能养着;像小将姜维、张苞、关兴,还没有成长起来,不能独当一面。蜀国当时的大将就只有一位,就是魏延。
如果诸葛亮同意魏延去攻打长安,路上稍有差池,只要一个环节没有交接上,魏延就可能身陷魏营,再也回不来了,这对于当时兵微将寡的蜀国会是很严重的打击。
蜀国后期的北伐之所以完全没有进展,跟缺少大将有直接的关系。想当初关羽、张飞在世时,诸葛亮只需要制定计划,其他的皆由大将完成。那段时间,蜀汉想开疆扩土,比后期容易多了。
所以魏延对于蜀国来说很重要,在小将没有成长起来之前,诸葛亮不想放他去冒险,蜀国更需要他来坚守。
三、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是从陇右取平坦大道,依法进兵,魏延的计划与他的不能兼容。
诸葛亮的军事计划稳妥、安全,要依法进兵,他带兵攻陇右,也顺利得到陇右三郡,第一次北伐就取得先机,攻魏国措手不及。
可以说蜀国五次北伐,只有这一次取得进展。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保持很久,在马谡失去街亭之后,蜀国只能全线退军,把战线往国内缩,最后导致北伐功败垂成,一寸疆土都未得。
我常在想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计划是出斜谷取长安,他会不会就同意魏延的这个计划?
在我看来,若他们俩的计划能兼容,诸葛亮也会考虑魏延的建议的,也可能会兵行险招,也许蜀国的局面就不一样了。
战场上瞬息万变,没有百分百有把握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将士奋勇杀敌,若魏延和诸葛亮都是想取长安,这条子午谷计谋也许就能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了。
四、诸葛亮的性格造成。
诸葛亮的性格谨慎,不喜冒险,除了为了活命,玩了一次空城计,一生中基本就没冒过险。这也是因为他实力强大,不需要让自己置入险境。
所以以诸葛亮的性格,他不会同意魏延的这种激进的进攻打法。他从骨子里就不认同至于死地而后生,缺少两军对垒时勇者的气势,所以他带兵打仗,特别是开疆拓土,最后基本功败垂成。
但富贵险中求,三国鼎立之后,蜀国的国力明显不如其他两国。所谓的北伐,也只是为了消耗对手的国力,能扩充一些疆土更好。
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打法过于保守,实力又不如别人,如果不兵行险招,出其不意,很难开疆扩土,就达不到改变蜀国的近况,最后蜀国的灭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综上所述,以诸葛亮的性格和顾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不可能实行的,除非是诸葛亮能放权给他,让他自行行事。但以诸葛亮事必亲躬的性格,也不可能放权给他,所以魏延想在诸葛亮手下建奇功,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的?
魏延像
但是诸葛亮向来为人谨慎不愿冒险最终并没有考虑“子午谷奇计”这一计策,这也引发了魏延逆反的心理。在后来后世的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当时没有采用这一计策实在是失策的行为,失去了绝好的一个世纪,但是也有人认为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不可能想不出魏延都可以想出的计策,最终的原因不过是因诸葛亮并没有攻打长安的打算罢了。
子午谷悬崖峭壁十分的凶险,但是如果运用的好了,则有可能成为一举制胜的最佳法宝,而“子午谷奇谋”这个计策风险大是肯定的但是若是成功那么收益也是极高的,需要主导将领必须有宽宏的气魄,而诸葛亮却认为这个计策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可是我们从结果上看来呢,诸葛亮在之后的十余次作战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的,他的计划大多是走的沉稳路线想要稳扎稳打,可是诸葛亮没办法再让汉室强大起来。反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然说是十分的凶险,可是若是可行那么成功后,匡复汉朝的事情也就完成了一半了。
魏延剧照
魏延的身死,其死因是他背叛蜀汉,欲率领军队投降敌军。说魏延造反的主要人物是杨仪,也是魏延的仇敌,在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魏延与杨仪便多次产生冲突,魏延甚至经常一怒之下举刀想要杀死杨仪。刘备与诸葛亮非常重视这两个才智过人的人,所以经常调解这两个人的恩怨。
但诸葛亮身死后,魏延因为不满诸葛亮的遗命,即让魏延断后方便蜀军退兵。但魏延认为诸葛亮的死亡对战争的胜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有他这样的大将在军中,蜀汉有什么好怕的。
但杨仪率领蜀汉军队开始撤退,魏延冲动之下不顾诸葛亮的命令,抢先杨仪的军队回到汉中,并且一路给杨仪使绊。杨仪与魏延的仇怨失去了诸葛亮的压制,终于爆发。两人都向刘禅上书说对方是背叛蜀汉的人,但一来魏延的人缘一直不好,二他撤兵的方式以及给杨仪大军使绊的行为惹了众怒,所以众将领一直认为魏延才是造反的人。
所以魏延率领兵将跑出了汉中,但杨仪的大军也随之而来。魏延其实并不是真的造反了,而是他的坏脾气以及坏人缘导致了他最后兵败身死的后果。
魏延剧照
关于魏延怎么死的,史料记载是其仇敌杨仪派手下将领马岱追杀魏延,最后落得身死头颅被杨仪羞辱的地步。魏延为什么会死的这么凄惨,其直接原因当然是魏延谋反,叛出蜀汉。所以才有了杨仪领兵攻打魏延军队,而魏延手下的兵将背叛魏延,拒不听令打仗。魏延仓皇逃出汉中,但杨仪不肯放过魏延,并排出下属将领将魏延杀死。
但魏延的死亡根本原因并不是他的背叛蜀汉,毕竟仍有其他史料称魏延是被杨仪陷害,他并没有背叛。但最终魏延凄惨的死去,而杨仪作为胜利者活了下来,这样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魏延的性格缺陷。
魏延的性格高傲,并且脾气也非常坏,这是经过后世考证后确认的。因为魏延拥有非常高的战争天赋,拥有一些坏脾气非常的理所当然。但他错就错在脾气坏,性格高傲的同时不屑于交好同事。凡是魏延在,旁人便不愿靠近他,这也是为什么魏延说杨仪背叛蜀汉时,所有人都站在杨仪身后指认魏延才是叛军的原因。
其次,魏延非常冲动,杨仪与魏延关系不好大家有目共睹,但魏延的急脾气,几次促使他举起刀想要杀死杨仪。同僚都可以轻易的举起刀,给众人留下坏印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杨仪之所以最后不肯放过魏延,这个屡次险些被砍的事情也是重要原因吧。现在,魏延怎么死的大家都知道了吧!
魏延剧照
首先,我们要明确五虎将其实只是个封号,其赞颂名誉方面的倾向更加多一点,当然也代表着蜀汉最高首领刘备更加重视也会重用五虎将军。不过根据三国相关典籍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册封五虎将有着很多政治方面的考虑。五虎将的册封标准并不仅仅只是关系到行军打仗方面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册封谁为五虎将才能够使刘备手中的权利更加的稳固甚至更加的大。细究五虎将的人物,关羽张飞便不用说,刘备最坚实的后盾,是他最放心也是最大的依仗,且关羽张飞的才华众人有目共睹,可谓是实至名归。再看马超,他原是凉州马腾之子,拥有一半羌人的血统,在凉州归为刘备之后,马超便成为新一任安抚羌族,镇守边关的最佳人选。
如此,马超的家世、才能以及手中的兵权都是他赢得五虎将名号的资本,也是刘备安抚马超这样降军的手段之一。而五虎将的第四位黄忠更不用说,他是代表贵族势力的老将,刘备将其奉为五虎将,也是想要拉拢他身后的贵族势力,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壮大刘备手中的权利。
至于五虎将中的赵云,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被算在五虎将的范畴中,但因为百姓对赵云的喜爱崇拜,赵云也就被算为五虎将中的一员。由此可见,五虎将的政治意义更加浓厚一些,魏延的出身并不是很高,不能够为刘备增加更多的资本,同时他的勇武蜀汉名将也有。所以魏延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最后遗憾的没有被列为五虎将之一。大家是不是已经了解了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呢?
《新三国》魏延剧照
曾经魏延用诈败的方式擒住鄂焕,两次诈败捉住祝融,更为出众的是连续诈败十五次终于将兀突骨诱进葫芦谷,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他诈败引诱姜维入冀城、诈败斩王双等等,统计下来,魏延诈败的次数有八次,如果再细细的分一下的话大约有二十四次,这在历史上可是极为少见的。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在曹操的兵出了斜谷的界口时,大将魏延带兵拦截,并且在阵前大骂曹操,曹操便派出庞德迎战,正在打斗的时候,有人禀报马超劫持了曹操的后方,趁着这个机会魏延假装战败逃走,曹操指挥兵将回去和马超作战,正当曹操站在高处看着两军交战的时候,有人大喊一声:“魏延在此!”魏延顺势拿起弓箭,一下射中了曹操的人中,随后庞德过来保护曹操才使得魏延退兵,但是依旧没有伤到魏延分毫,等到曹操回到营寨的时候才发现,魏延的箭射中他的人中并且力道之大让他掉了两颗牙。
由此可见魏延为人英勇善战,并且反应迅速,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极强,这也是后来只余他一个勇猛战将的原因吧,可惜最后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是魂落刀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5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