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以史为鉴 2023-06-13 01:40:47

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攻破坚无不破的太原城,收复北汉的

赵光义,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之所以赵匡胤可以黄袍加身,那因为他身上有无数军功,在多次战役中赵匡胤几乎战无不胜。军中以强者为尊,大家服气,于是赵匡胤足以压服全军。

赵光义则不同,他在哥哥的光环下长大,论才能他或许不在赵匡胤之下,但他没有任何军功。在做开封府尹之时,赵光义就开始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拉拢众多朝廷大臣,在权谋方面赵光义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甚至敢和赵匡胤分庭抗礼。

很多迹象表明,赵匡胤就是被赵光义害死的,得国不正是赵光义先天劣势,但他凭借自己的本事,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中,并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吴越、漳泉二州收复。等到政权稳定后,赵光义就将目光投向北汉,他要让北汉臣服在自己脚下,他需要用胜利来赢得军心。

一、当机立断,势必取之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找来枢密使曹彬,问道:“周世宗柴荣和太祖陛下,都曾亲征太原,可就是攻不下来,是不是因为城墙太坚固,打不下来?”

曹彬何等聪明,马上猜到皇帝要起兵攻伐北汉,于是曹彬有些谄媚地说:“如今国家兵甲精锐,假若施行吊民伐罪,必定如摧枯拉朽一般攻下太原!”

曹彬作为军队一把手,还是很有分量的,赵光义得到了曹彬的支持,也坚定了出兵的决心。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士大夫持坚决否定意见,然而赵光义已经下了决定,无法更改,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就此展开。

事实上,北汉并不可怕,令人忌惮的是北汉背后的契丹,见宋军在边境调动频繁,契丹也是严加戒备,并派出使者到宋朝质问。

契丹从建国以来,一直是中原政权的最大威胁,一般情况下,中原政权大多选择忍让和妥协,不过这次赵光义一反常态,对契丹使者以最强硬的口吻回应:“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

意思就是警告契丹,最好你不要管,如果你要来援助北汉,咱们就在战场上见。

二、攻城打援,势如破竹

北汉作为契丹和北宋的缓冲地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论北汉有多弱小,契丹都会发兵救援。赵光义吸收了以往的教训,在分兵派将上,做足了准备工作。

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命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分别进攻太原四门,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都部署,阻击前来救援的契丹兵团。

宋军一方面大举侵入北汉境内,一方面严阵以待,要和辽军铁骑决一雌雄。很快宋军就和辽军相遇了,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到达白马岭,碰到了郭进的军兵。

史料记载“塔尔等以先锋渡涧,未半,进率骑奋击,大败之。”

两军只间隔一条河,辽军率先进攻,只见刀枪出鞘,铁蹄踏入冰冷的河水。辽军还未渡河完毕,宋军就迎了上来,双方在河中展开厮杀。此时的宋军和之后的宋军不和同日而语,这支部队就是原来赵匡胤带领的虎狼之师,在野战中面对辽军铁骑根本毫不在乎,一战就将辽军击溃,击杀五名辽军大将。

于此一役,宋军士气大振,各部兵马先后攻入北汉境内,连战连捷,很快北汉就剩下了一座孤城太原。

三、赵光义亲临战阵,刘继元献城投降

先头部队获胜的消息,接连传入赵光义的耳中,激烈众将士的同时,也赵光义愈发相信,他可以做到前人所做不到的。赵匡胤可以遥控指挥将领,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根他多年战场经验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且赵匡胤在军中威信甚高,足以威慑三军。

赵光义则不同,很少参与战争,他在军中没有太多威信,所以他必须御驾亲征。四月,盂县、隆州、岚州先后被攻克,赵光义也到达太原城下。

这回赵光义没有缩在大营中,而是身披战甲,亲自到达太原西门,鼓舞诸位将士。见皇帝亲自到达前线,宋军将士倍加勇猛,一次次冲击着太原的城墙,各种攻城器械全部投入。

天武军将校荆嗣率先攻上了西城,斩杀数名敌军,不过也身受重伤,两足被箭击中,退了下来。赵光义急忙召见了他,并赐予了锦袍银待,以示嘉奖。

柴荣和赵匡胤都是战场上的猛人,为何去一直拿不下太原城?主要原因就是辽军的援助,面对辽军,我军总是难以全胜,所以畏首畏尾,而北汉军仗着辽军的威势,才一次次击退城下的军兵。

公元979年的这场战争,赵光义做到了有备无患,他先将辽军击败,辽军一时间不敢前来救援,于是宋军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对于北汉军,他们的心理防线也遭受巨大打击,面对如潮水般的宋军,再也生不起丝毫抵抗之意。

史料记载“帝每擐甲胄,犯矢石,指挥戎旅,左右有谏者,帝曰:“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朕岂忍坐观!”诸军闻之,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

赵光义面对城上的箭雨和投石,毫不在乎,坚持在战场指挥作战,军兵们看皇帝都已经拼了,更是倍加勇敢,不畏生死地攻向城池。宋军的数十万支箭矢,就像不要钱一样,往太原城上招呼,一时间,太原城头就像刺猬一样,全是箭矢。

北汉皇帝刘继元再也没有之前勇武了,因为他明白,这次是真完了。很快南城被攻下,宋军咆哮着杀入城门,赵匡胤急忙下令停止进攻,如果不加制止,杀红眼的宋军或将屠掉满城人口。刘继元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他率百官出城投降,坚无不摧太原城终于臣服在赵光义脚下。

或许赵光义在后世人心中的形象,是个篡权夺位的小人,但他也曾励精图治,为了国家和统一奋力前行,他收复北汉,结束了五代乱世,这些功绩,不能被轻易抹杀。

宋太宗赵光义在军事上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太宗朝最了不起的功业就是完成了统一。当然,所谓的统一和现在中国的版图不同。中国的版图从三代以来,就集中在中原和江南地区。五代十国的混乱延续到太宗朝已经只剩下几个国家了。太祖在世时候,已经平定后蜀/南汉、南唐。全国只剩下吴越和北汉两地地没有归并。太宗即位之后,统治泉州、漳州的陈洪进上表归降。之后吴越王也上表归降。

吴越是五代十国之中一个非常稳定的国家,五位国君都关爱百姓,而末代吴越王钱弘俶更让我欣赏。钱弘俶即位之时,大宋国已经如日中天,对天下构成威压。在北宋讨伐南唐之时,钱弘俶协助宋太祖进攻南唐。而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钱弘俶上表归降。也曾经有不少将领主张一战,而钱弘俶不想以一家兴亡而使百姓陷于兵火,于是拜辞祖庙,北上请降。太宗好言抚慰,可在十一年之后,全国完成一统之后,钱弘俶也被太宗毒死。太宗朝最主要的战事,是和北汉以及契丹的战争。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急于立功的宋太宗发动了对北汉的战争。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长期奉辽帝为叔皇帝。和北汉的战争,必然其实就是北宋和契丹之间的战争。

而当得知宋军进攻北汉,契丹也立即发兵救援。宋朝的云州观察使郭进沙场宿将,早已率军于石岭南扼守。辽朝耶律沙率前部人马行至白马岭,隔一条阔涧,正好看见宋军严阵已待。耶律沙想等后军赶至再进攻,但监军的辽朝宗室冀王耶律敌烈等人贪功,认定要趁宋军立足未稳,马上出击。于是,耶律沙只得下令辽兵进攻。倘若在平原,人如猛虎马如龙的辽军精骑忽然冲锋,肯定占尽大便宜。山地崎岖,前面又是一条大涧横亘,辽兵丧失了突然发威的冲力,或下马,或边试水深边前行。未等这些下半身皆湿的辽军上岸,郭进率宋军迎头猛击,大败辽军。耶律敌烈父子以及耶律沙的儿子均被杀死,耶律沙本人勉强逃得一命。宋军穷追不舍,如果不是辽朝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及时带兵赶到,用劲弩射退宋兵,耶律沙等人也要被宋军割去人头。

石岭大捷之后,各路辽军纷纷退军。宋军也加强对北汉重镇太原城的进攻。北汉国主惊惶之下,又派秘使把告急乞师信塞进蜡丸插入发髻之中,潜出太原城。半路却被宋朝将领郭进逮个正着,将首级高悬,太原城中人人恐惧。而之后宋太宗亲临现场,指挥作战更加使北汉军斗志消亡。且太宗许以高官厚禄,这年五月,北汉选择投降。

宋太宗赵光义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将太原城彻底夷为平地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宋太宗赵光义 下达了一个疯狂的命令:将千年古城 太原 彻底拆毁,夷为平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宋太宗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首先是迁移所有太原百姓到了河南,然后用大火烧毁城中所有的宫殿和民宅,最后再掘开汾河之水,用洪水倒灌进城内。最终, 这座古老的太原城在火烧水淹的双重摧残下彻底垮塌,变成了一座废墟。

那么,宋太宗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什么非要将好好的一座太原古城给彻底的摧毁呢?


首先,我们先来简要的看一下太原城的地理位置和它悠久的 历史 :

太原古城,在古时候也被称为 晋阳 或者 并州 。它坐落在现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的晋源区,位于汾河和吕梁山之间,由于地形险要,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约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末年开始,赵国的国君赵简子就开始在此筑城;到了西晋末年,并州刺史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将太原扩建成了一座“城高四丈,周回七里”的坚固城池。

唐朝初年,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在这里起兵反隋,并成功建立了大唐王朝。于是,太原城在原来的基础上被进一步扩大,成为了一个横跨汾河东西两岸,宽约5公里,长约7公里的大城市;唐朝灭亡后,太原城又成为了五代时期多个政权的都城。 到了北宋初年,它已经足足具备了1400多年的悠久 历史 。


很显然,宋太宗亲手毁灭了一座 历史 悠久的文化遗产,从这点来说,他显然是一个 历史 的罪人。

那么,宋太宗为什么甘愿顶着千载的骂名,也非要将太原城彻底的夷为平地呢?

宋太宗之所以要摧毁太原,首先是因为恼羞成怒而引发的泄愤之举。 而这一切,都源于宋朝发动的一场攻打北汉的战争。

北汉 是五代时期割据在山西一带的一个小国,其都城就在太原。北汉虽然很小,但由于拉拢到了契丹人的支持,所以能够一直屹立不倒。为了将北汉消灭,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曾经御驾亲征,但最终都是铩羽而归。


宋太宗继位后,决心超越他哥哥赵匡胤的成就,统一整个中国。他先逼迫着南方福建一带的陈洪进和江浙吴越国的钱俶纳土归降,解除了南方的后顾之忧,紧接着,便把矛头对准了北汉。

公元979年的正月,宋太宗御驾亲征,率领大军讨伐北汉。浩浩荡荡的北宋军队把太原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同时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击退了契丹人的支援。

就这样,宋军日夜攻城,毫不停歇,在经历了4个多月的苦战之后,终于逼迫北汉皇帝 刘继元 出城投降。于是,宋太宗占领了太原,剿灭了北汉,彻底的终结了五代十国乱世。


可是,宋军明明获胜了,宋太宗为什么还会恼羞成怒呢?

首先,宋军在攻打太原城时,遭遇到了城中军民顽强的防御。

不得不说,当时太原的老百姓的确非常的硬气,他们虽然被宋军重重围困,却始终坚持死守到底,足足挺了近4个月之久。最后,连北汉皇帝刘继元都撑不下去而选择出城投降了,竟然还有很多太原百姓负隅顽抗地开展巷战,让宋军吃尽了苦头,损伤惨重。正因如此,太原城才使宋太宗记恨在心,发誓要进行报复。

其次,宋太宗在攻陷太原后又紧接着去攻打辽国,结果大败而归,以至于恼羞成怒。

在灭掉北汉后,宋太宗的确有点骄傲自满了,脑袋一发热,竟然想要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便冒然的发动了和辽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轻敌冒进的宋军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的紫竹院一带)遭遇了辽军主力的三面围攻,宋军大败而归。而宋太宗则在乱军之中被辽国大将耶律休哥所追杀,不仅中箭负伤,而且还坐着驴车狼狈的逃走。

于是,兵败高粱河成为了宋太宗永远洗不掉的污点,被他视为毕生的奇耻大辱。正因如此,恼羞成怒的他才把怒火都撒在了太原城的头上,下令将太原彻底摧毁。

当然,仅仅为了泄愤,宋太宗也没有必要将太原古城摧毁的这么彻底。他之所以要完全将太原城从地图上抹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要压制这里的龙脉,以防在这里再出现真命天子。

刚才我们提到了,太原曾经是唐高祖李渊的龙兴之地。隋朝末年,李渊正是从太原起兵,一路向西攻占了长安,最终夺取了天下并建立了大唐。

在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又有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朝代接连在太原兴起。可以说,从隋末至北宋近400年的 历史 中,太原成为了整个中国孕育王朝最多的一个城市,其龙脉之旺盛,无人可比。

与此同时,在太原城的北部还矗立着一座名叫 系舟山 的山脉,上面山峰的形状像极了一条巨龙的龙角。正因如此,系舟山就成为了太原的龙脉所在,而太原也因此而得了一个 “龙城” 的绰号。


所以,宋太宗出于政权稳定的考虑,就一定要灭一灭太原的王气,以免这里再出现一个真命天子,重新把中国再拖入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之中。

于是,宋太宗不仅下令摧毁了太原城,而且还命人爬上了系舟山头,硬生生的将山巅的两个龙角给彻底铲平。金朝诗人元好问曾写过一句诗: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假如宋太宗没有摧毁太原古城,假如这座城市保留到现在,那么它将拥有2500多年的悠久 历史 ,甚至可以和罗马、长安这样的世界 历史 名城相媲美。

很多人将太原古城比喻为“东方的庞贝”,借此来表达对这座古城的惋惜之情。不过,庞贝的消失是由于火山的喷发,属于自然界的不可抗力;而太原城的消失完全是由于宋太宗为宣泄一己私欲而做出的错误之举。从这一点上来说,宋太宗的确有不可推卸的 历史 责任,即便是再过千百年后,他的这个举动也会被牢牢的记录在史书之中,永远无法抹去。


赵光义简介

中文名称: 赵光义
又名: 宋太宗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939—997
生平简介
宋太宗赵炅(939~997)

北宋第二代皇帝。976~997年在位。年号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初名匡义,太祖时改名光义,称帝后又改名炅。他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取得政权。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太平兴国二年下令取消所有节度使所领支郡,各州均直属中央;继续将各地节度使调至开封,解除兵权,使节度使成为一种虚衔。他大大扩充科举取士名额,每科录取人数由太祖时的数十人猛增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平兴国四年和雍熙三年(986),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他曾用政治和军事手段企图消灭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党项拓跋部势力,也没有成功。在位后期,镇压了四川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