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凌跟司马懿之间是什么关系他是什么结局

众妙之门 2023-07-04 00:35:24

王凌跟司马懿之间是什么关系他是什么结局

王凌以为司马懿只是要他的权,其实司马懿早都想好要他的命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平定王凌叛乱,是司马懿生前做的最后一件重大的事情。叛乱被平定后,王凌被押送到曹魏都城洛阳的路上,本来王凌以为司马懿不会杀他,就想试探一下司马懿到底有没有这个意思,就问司马懿要棺材钉,司马懿真让人给他了。王凌就知道了,司马懿是不想给他活路了。所以,到项城的时候,王凌就服药自杀了。

这是《三国志》裴注引用《魏略》的说法,之后又引用了干宝《晋纪》的说法。干宝留下的著作中,今天最著名的当然是《搜神记》,他对鬼神的事情记述得比较多,所以按照他的说法,是王凌在路过项城的时候,看到贾逵的庙,就对着贾逵的塑像说,贾逵啊,我王凌是大魏的忠臣,你如果在天有灵,一定知道。说完就自杀了。之后,司马懿生病,经常梦到王凌、贾逵的鬼魂作祟,不久就死了。

干宝晋纪曰:凌到项,见贾逵祠在水侧,凌呼曰:“贾梁道,王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唯尔有神,知之。”其年八月,太傅有疾,梦凌、逵为疠,甚恶之,遂薨。

就王凌自己来说,他自杀就是希望能够罪止一人,不要殃及家人宗族,但司马懿做得很绝。虽然王凌在淮南向司马懿投降的时候,司马懿还假惺惺的把他的节钺、印绶都还给了他,装作很尊重王凌的样子。但是王凌死后,已经下葬了,朝廷还是在经过讨论之后决定,要开棺戮尸,暴尸于市三日,然后“亲土埋之”,也就是直接埋在土里,不但没有棺椁,而且连张草席都没给,就直接埋在土里了。

这时候的草为朝廷朝廷已经经历了高平陵之变,完全是司马懿控制了,其他人当然是看司马懿的眼色行事。如果司马懿不想这么做,其他人绝不敢提这个意见。既然有所谓的“朝议”,当然是为了投合司马懿的意思。

《三国志·王凌传》: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於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司马懿要做的是借着王凌这个机会,尽可能彻底的铲除像王凌这样仍然心存曹魏的势力。所以,他把不仅把王凌开棺戮尸,其他相关的人也都一起夷三族,也就是斩草除根。王凌在起兵之前曾经和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商量过,但还没到王凌起兵,令狐愚就死了。王凌联络继任的兖州刺史黄华一起发难,结果黄华向司马懿告发了王凌。王凌被剖棺戮尸,早已经死了的令狐愚也未幸免。

为什么司马懿这么恨王凌,而且一定要斩草除根呢?裴注引用《魏氏春秋》做了一个解释:

太傅尝从容问蒋济,济曰:“凌文武俱赡,当今无双。广等志力,有美於父耳。”退而悔之,告所亲曰:“吾此言,灭人门宗矣。”

其实王凌当初并没有反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反而是支持的。所以,在司马懿掌控曹魏政权后,还给王凌升官,从司空升迁为太尉,假节钺。这时候王凌驻守淮南,又有在芍陂之战中击败东吴全琮率领的吴军的功劳,外甥令狐愚又是兖州刺史,所以曹魏东南重兵都在王凌掌握之中。所以蒋济称赞他说,王凌文武双全,天下无双。

那么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什么呢?虽然王凌生于172年,比司马懿大七岁,但王凌的健康状况比司马懿要好。到发动叛乱的时候,王凌还没有生病的迹象,而司马懿实际上已经生病了,自治不久于世。王凌是曹魏元老重臣,又是宿将。司马懿自然担心,他死后,以他儿子司马师的能耐,斗不过王凌,所以他必须趁自己还在世,除掉王凌。

王凌早年和贾逵、司马朗关系很好,都在曹操的司空府中共事。司马朗死的早,贾逵死于公元228年,历事曹操、曹丕和曹叡三朝,对曹氏有大功,所以才能得到建祠享受祭祀的待遇。司马朗是王凌的哥哥,所以王凌和司马懿其实也是很老的交情了,既是曹操府中的老同事,王凌也没有反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只是发现司马懿有篡位意图的时候,才起兵反对司马懿。

所以,在黄华告发之后,司马懿力疾而起,率军亲征淮南,完全出乎王凌的意料。王凌看到司马懿来了之后,就知道自己已经难逃失败的命运,还特意写信向司马懿求饶说:“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子也。”这时候的王凌已经八十岁了,其实没必要去洗求饶,之所以如此低声下气,当然是想保全子孙宗族。

因为司马懿出兵的时候先以朝廷名义下诏书赦免王凌,加上王凌自恃和司马懿是旧交,所以并没有负隅顽抗。在得到司马懿允许投降的消息后,就自己乘小船向司马懿投降了。但司马懿却让他在淮河中间停船,王凌才知道司马懿并不信任他,之前的下诏赦免之类都是为了骗他。

凌既蒙赦,加怙旧好,不复自疑,径乘小船自趣太傅。太傅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相去十馀丈。凌知见外,乃遥谓太傅曰:“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而乃引军来乎!”太傅曰:“以卿非肯逐折简者故也。”凌曰:“卿负我!”太傅曰:“我宁负卿,不负国家。”遂使人送来西。凌自知罪重,试索棺钉,以观太傅意,太傅给之。凌行到项,夜呼掾属与决曰:“行年八十,身名并灭邪!”遂自杀。

这就是说,对王凌来说,一方面以为朝廷既然已经下诏赦免了他,那就不会把他怎么样,另一方面也是自以为和司马懿是多年老朋友,相信司马懿会给他留条生路,从而选择了放弃抵抗,面缚出降,结果却发现自己被老朋友骗了。早知如此,王凌当然会和后来的毋丘俭、诸葛诞一样,一面据城死守,一面向东吴求援,兴许还可以拼一条生路。

虽然司马懿用朝廷的名义把王凌定义为叛乱,但王凌在起兵的时候的姿态很清楚,是反对司马懿,而不是反对曹魏,也就是反司马懿不反曹魏。而且他他废黜的齐王芳在血缘上,比他想拥立的楚王彪要远。司马懿对此当然心知肚明,所以已经心中有愧。加上王凌本来可以选择抵抗,却被司马懿诓骗,最后司马懿又将王凌夷三族,斩草除根,就更加知道自己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了。

不过,相比后来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司马昭弑杀皇帝曹髦,司马懿虽然下手更加稳准狠,但在心底里,还是知道自己道义上是有亏的,算是没有完全良知泯灭。等到了司马师、司马昭,就连这点惭愧都没有了。

话反过来说,王凌也是幼稚。王凌的想法大概是,他起兵反对司马懿只是要司马懿放弃权力,并不是想要司马懿的命,所以他觉得司马懿应该跟他的想法是一样的。但他大概没想到,人和人的人品是有差别的,他要的是司马懿的权,司马懿早就想要他的命了。

问题在于,连这点觉悟都没有,王凌怎么救敢起兵反对司马懿呢?这么轻而易举就放弃抵抗,难怪王凌要失败,司马懿能成功。

司马懿临终之际,为何会梦到贾逵、王凌为祟?

《晋书·宣帝纪》记载了这件事,原文是"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这里的帝指的就是司马懿,因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追封了司马懿为晋宣帝。我们从史书中知道,司马懿的一生阴险狡诈,隐忍极强。

王凌能文能武,作战骁勇,因军功被封为亭侯。高平陵之变后,此时司马懿掌权,王凌对此感到了不满。面对司马懿的专权,于是王凌暗中起兵谋反,结果被杨康告发,最终结果是王凌被司马懿"凌至项,饮药死"。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贾逵,很多人都不太知道这个人,存在感略低,但是贾逵可以说是曹魏重臣,他性格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根据书中的记载,曹操对他的评价是这样描述的:"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由此可见,贾逵是一个机智果断、娴熟兵法的忠臣,甚至可以媲美诸葛亮。公元228年贾逵卒于任上,享年55岁。

自从王凌死后,司马懿开始疾病缠身,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正常的,司马懿此时已经年高体衰,其实我认为与做梦关系不大。古言有道,七十古来稀。司马懿之所以做梦会被吓到,是因为他自知与王凌、贾逵相比,自身为人处世实在是差太多,而且他有愧于王凌,又不如贾逵忠义,所以贾逵和王凌的死让司马懿非常忌惮。所谓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所以做完梦之后,司马懿便一命呜呼。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连诸葛亮都不怕的司马懿为何会怕区区王凌?

司马懿确实特别重视王凌发动的那次叛乱,当时的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可是一听说王凌叛乱了,还是拖着残躯亲自上阵。这样的表现,说他害怕王凌,倒也未尝不可。至于他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非得亲自上阵不可,私以为,王凌个人最多只占到一半的因素,剩下的一半,则与这件事情本身有关。



先说王凌个人。此人是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懿亲自推荐上去的,可见他的确有过人之才,这样的人叛乱,自然是让人害怕的。更何况,司马懿能够推荐他上位,肯定也是深知其才的,因此才会表现得如此慎重。

此外,王凌不但自己很有本事,能文能武,而且几个儿子也都有过人之才,单就家族人才辈出来看,就有点像司马家了。要知道,司马家可是刚刚通过叛变把持朝政的,如今王家也叛乱了,司马懿怎么能不提心吊胆呢?

再说这件事情本身。王凌的叛乱,本身就非同小可,即便换成其他人,司马懿也是一样要重视的。因为它牵扯到了皇位之争(曹芳与曹彪),而且还有通敌之嫌(东吴)。这两件事,任谁一件,都是足以让司马懿倾注全部精力来应对,更何况还是两件同时发生呢。

综合这两点原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司马懿害怕王凌不假,但就这次叛乱来说,司马懿的表现,还不仅仅是因为王凌这个人或者他背后的家族,真正让他惊惧的,还有这件事本身的严重性,一旦处理不好,自己一生的经营都将付之一炬。

曹操儿子中只有一人反抗司马家专权,那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据相关历史记载:曹操一共有25位亲生儿子,还有3个养子。这25个儿子分别为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济阳怀王曹玹,陈留恭王曹峻,范阳闵王曹矩、赵王曹干、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谷城殇公子曹乘、郿戴公曹整、灵殇公子曹京、樊安公曹均、广宗殇公子曹棘、东平灵王曹徽、乐陵王曹茂,还有三个干儿子,分别为何晏、秦朗、曹真。

在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的亲生儿子大部分已经去世,只剩下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沛穆王曹林、陈留恭王曹峻、赵王曹干和楚王曹彪六人。然而,这六人中,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只有楚王曹彪试图反抗,其他人都装聋作哑,尤其是燕王曹宇,他的儿子曹奂被司马昭扶植为最后一任曹魏皇帝,成为了亡国之君,他一声没吭。

其实,楚王曹彪也不是自己主动勤王,反抗司马懿的,而是在野心家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的挟持下,被迫反抗司马懿的,这也就是著名的?淮南一叛?,事件过程如下。

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诛灭曹爽三族后,掌握了曹魏大权。他为了拉拢其他实力派,于是将王凌由司空升为太尉。而王凌还不满足,与外甥令狐愚暗地里策划,准备扶植楚王曹彪为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

由于曹彪的封国在兖州,刺史令狐愚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很多接触的机会。他派遣亲信张式以监察亲王的名义,拜访曹彪,向其表明,准备立其为帝。曹彪听到如此大的事情,感觉天上掉下了馅饼,虽然风险大, 可是事情成功了,收益更大,他就是九五之尊了。可惜运气不太好,张式拜访曹彪还没有回来,令狐愚就病逝了。这身体,这么快病死,没办法干大事了。

《三国志》中记载:其十一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

令狐愚的幕僚杨康,听闻令狐愚病死,感到反叛没有希望了,于是向司徒高柔举报揭发王凌和令狐愚,高柔向太傅司马懿报告。由于王凌位列三公,没有具体证据,是不能处置的,他派出亲信黄华出任兖州刺史。

虽然令狐愚死了,可是王凌还活着,他还在积极准备反对司马懿的大事。他曾问过在京城的儿子,却遭到了拒绝,没得到儿子王广的支持。王广认为,当初曹爽掌权时,飞扬跋扈,不得人心,司马懿才能够取而代之,而现在司马懿父子三人匡扶正义,团结了满朝文武,很难撼动他们的根基。

而王凌却一意孤行,继续进行自己的大事。他在公元251年元月,以?东吴入侵?为借口,请求赐予自己调动军队的?虎符?,防备东吴,实则为发动政变,推翻司马懿。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实际上司马懿已经知道王凌的计谋了,因此拒绝了。王凌又派出手下杨弘,想要说服新任兖州刺史黄华,相约共同举事。

没想到杨弘将王凌出卖了,他和和黄华联名揭发王凌的叛变,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于是调集数万大军,一边讨伐王凌,一边下令赦免王凌之罪。这就给王凌造成了错觉,认为如果自己放下武器,司马懿会饶恕自己,放过自己的家人。于是他看到难以匹敌司马懿大军时,就投降了。

在司马懿押解他回洛阳的途中,经过贾逵庙前,王凌自知司马懿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于是自杀了。就这样,司马懿还不解气,将王凌和令狐愚暴三日,还灭了他们两人的三族。楚王曹彪也被牵连进来,他是知道王凌和令狐愚反叛的,却没有揭发,可知是支持反叛的,于是被迫自杀。曹魏后期?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在?雷声大雨点小?的过程中,就这么落幕了。

《三国志》:凌至项,饮药死。宣王遂至寿春。张式等皆自首,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

虽然楚王曹彪是被迫参与进淮南三叛的,主谋也不是他,可是他也应该是支持令狐愚和王凌的。只是由于曹魏皇族没有实权,才没办法组织?勤王?,讨伐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在世的儿子们已经不多了,只有曹彪站出来,试图和王凌、令狐愚联合,反抗司马懿,恢复曹魏的统治,这样的精神有曹操遗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