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司马昭为什么要重用随时都有可能会叛变的钟会

众妙之门 2023-07-04 00:32:10

司马昭为什么要重用随时都有可能会叛变的钟会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很多人都看出钟会可能叛变,为什么司马昭仍重用钟会?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早在钟会被司马昭命为统帅,率军出征蜀汉前,很多人都曾看出钟会可能叛变。比如当时司马昭的发妻王元姬就曾对司马昭提及,称钟会见利忘义,喜欢挑起事端,若对钟会恩宠太过,在某一天,他一定会作乱,所以不能对他委以重任。要知道王元姬这番话可不是什么妇人之见,这位被王朗视为能让家族兴旺的女子眼光独到,深得司马昭认同与尊重。但即便王元姬对司马昭如此提醒,司马昭依旧重用了钟会。

除了王元姬之外,司马昭的心腹,西曹属邵悌也曾向司马昭进言,他称钟会孑然一身,不可担任十余万大军的主将,言下之意,就是担心钟会可能会有野心。然而司马昭还特意宽慰了邵悌,依旧不认为钟会会反,最终依旧让钟会成为了伐蜀的三军统帅,带领十余万大军出征。而钟会则不负王元姬与邵悌的担忧,他先是向司马昭上书称诸葛绪畏惧不前,以至于诸葛绪被召回了洛阳。而等到邓艾立下首功,成功逼迫刘禅投降后,钟会再一次诬陷忠良,他诬陷邓艾要谋反,使得邓艾也被征召回洛阳,就这样,三路大军尽在钟会手中,他也顺理成章的开启了谋反之路。可以说,有如此多的人看出了钟会叛变的可能,而且还些人还都是司马昭的心腹或者亲近之人,为什么司马昭仍要重用钟会呢?

首先,司马昭并不认为钟会有反意。虽说钟会没有子嗣,甚至可能连妻妾都没有,但他是有家人的。当时钟会养了他哥哥钟毓的三个儿子,即钟毅、钟峻与钟辿。虽说是养子,但毕竟是钟家的血脉,钟会不见得会让这三个养子送死,因此司马昭对钟会还是比较放心的。

其次,当时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反对司马昭伐蜀的,但身为司马昭心腹的钟会却极力支持司马昭的这次伐蜀行动,这让司马昭对钟会更加另眼相待了。再加上钟会博学多闻,被司马师称为“王佐之才”,可见钟会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司马昭重用钟会也没什么错。

最关键的是,钟会可能会反,但曹魏将士不会反,他们的家眷都在京中,一旦钟会叛乱,士兵们定然不会追随,反而会引发兵变。而事实上,正是因为钟会叛变后军中混乱,最终才导致钟会叛变失败,死于乱军之中。

笔者认为,司马昭对钟会并不是完全信任的,但他早就准备好了万全之策,而钟会不是司马昭的对手,因此无论钟会用什么手段,都赢不过司马昭。

选择背叛司马氏的大将钟会,这么做是出于无奈吗?

在汉末三国时期,钟会之父为著名书法家钟繇,而钟会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唐朝时尚有作品传世。南齐王僧虔《论书》曰:“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称“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杜工部草堂诗笺》注引袁昂《论书》云:“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实亦多奇。”当然,对于历史上的钟会,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著名的将领。特别是在魏灭蜀之战中,钟会作为曹魏大军的主帅,可谓立下了大功。那么,问题来了,消灭蜀汉后,曹魏大将钟会为什么选择造反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钟会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也即作为魏国的灭蜀功臣,在蜀汉后主刘禅正式投降后,钟会和邓艾等人一样,都受到了司马昭和曹魏朝廷的重赏。就钟会来说,就被曹魏拜为司徒,封县侯。在汉末三国时期,司徒可谓位列三公,也即在官职品级上达到了顶峰了。在很多人看来,钟会应该就此感到满足了。不过,在此之后,钟会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汉将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并打压太尉邓艾。



根据史料记载:作为书法家的钟会,在剑阁拦截邓艾书信,把言辞改的傲慢无礼,又伪造司马昭书信离间邓艾。在压制了邓艾这位掣肘之后,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不过,最终的结果是钟会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之中,时年四十岁。对于钟会谋反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性格上,钟会非常骄傲自大,甚至过于自负。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钟会出身颍川士族钟氏,为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幼弟。



除了出身世家大族之外,钟会少年时聪慧敏捷异常。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钟会“非常人也”。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加上从小就聪慧过人,导致钟会在性格上非常自负。在此基础上,等到消灭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后,钟会对司马昭,自然也缺乏了敬畏的态度了。换而言之,对于一生顺风顺水的钟会,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和司马昭一较高下了。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钟会志大才疏,在造反行动上不够果断,所以以失败而告终。对此,晋文帝司马昭妻子王元姬曾表示:(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最后,另一方面,钟会之所以选择造反,很可能还是因为司马懿家族的示范作用。众所周知,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在此之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又平定了淮南三叛,基本清楚了曹魏内部的反抗势力。对于这一过程,钟会不仅非常清楚,甚至还在平定淮南三叛时亲自参与。由此,在钟会看来,既然司马氏可以篡夺曹魏的大权,那么,自己完全可以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也即打着复兴曹魏的旗号,以此击败司马昭所在的司马氏。总的来说,钟会还是低估了司马氏在曹魏将士中的影响力,比如其部将胡烈、监军卫瓘等人,都是支持司马昭的。因此,钟会因为自己的自不量力而失败。

钟会为什么要谋反?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钟会自幼聪慧过人,后来更是成为了三国后期魏国的大臣,不仅是将领,还是谋士。他经常献出奇谋计策,当时的人甚至称他为魏国之张良。然而这样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人,而走上了谋反的不归路。据《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记载

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但是因事情泄露,反被司马昭所杀。那么钟会为何要谋反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据《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记载:

会所惮惟艾,艾既禽而会寻至,独统大众,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

钟会与邓艾都参加了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魏国伐蜀之战,在成功灭蜀之后,钟会逐渐傲慢自大,自信武功盖世,足以不再屈居人下。又认为邓艾是其成大事的阻碍,遂陷害同僚邓艾,并意图谋反。

而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六回中,司马昭说道:

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更不足虑耳。

可见,在钟会出兵伐蜀之前,司马昭考虑到钟会可能会有谋反的心思了。更何况司马昭之妻王元姬就劝告司马昭,说钟会总有一天会作乱。劝说司马昭不对他委以重任。而之后钟会伐蜀胜利后,司马昭率大军到长安,也是试探钟会的一个信号。但此时钟会已经陷害邓艾,有谋反之意了。司马昭一来,更加速了钟会谋反的脚步。

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记载:

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其实这封信中,司马昭率大军到长安,就是试探钟会的一个信号。如果钟会不反,没有灭他的口实,司马昭就收了他的兵权,让他回许昌做寓公。但此时钟会已有反意,知道是司马昭如此防备于他,又怎会不反呢?

而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中,当姜维知道了钟会心存反意,就借此机会尽力劝说钟会谋反。姜维说道:

若不退闲,当早图良策。此明公智力所能,无烦老夫之言矣。

而此时的姜维想借此机会,用钟会带领的伐蜀之军,铲除在蜀国的其余魏军。并联合驻守在剑阁的蜀军主力攻入中原,以实现孔明遗愿。而钟会此时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既有武力,又有兵权,一心想着自立为王。加之司马昭兵临成都的催化,钟会自然会反。

开头我们也提到了,据《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记载

(钟会)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可见钟会此人确实有称霸蜀国之心。况且此时钟会自认为他还有称霸蜀国,顺利谋反的条件。因为此时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共二十余万。又加上其伪造邓艾笔迹,排除了有灭蜀大功的邓艾。其拥兵自重后,意图更进一步也是意料之中。

在《三国志》中,陈寿如此评价钟会:

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干,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钟会自认为以他的能力,足可以战胜司马昭。进可以争夺天下,一统中原;退也能占据蜀汉,"不失做刘备也"。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他自己倒是愿意谋反,但是军队中的将士呢?且仅一年的军旅生涯,还不足以使钟会建立起军队对其绝对服从。于是钟会谋反之事被军中士兵泄露,钟会也即刻被乱军所杀。

通过上文阐述的这三点原因,我们不难知道钟会为何会谋反。但是也有人认为,钟会其实和毌丘俭、诸葛诞等人一样,因不满司马氏擅权,所以才起兵反叛的。但无论怎样的看法和观点,都是对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4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