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慈禧太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在清朝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是乾隆帝,他在位六十年,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帝,一共是63年。排在第二位是康熙帝,他虽然在位六十一年,但直到康熙六年才亲政,所以实际统治时间为55年。排在第三的不是哪位皇帝,而是一介女流,她就是慈禧太后,实际统治时间长达47年!
1861年,年仅27岁的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自此她开始成为清朝实际上的统治者。直到1908年,74岁的慈禧太后病死,她的统治才宣告结束。慈禧太后这个人文化水平不高,虽然会写几个字,但经常错字连篇,用现代的标准衡量,也就是小学的水平。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为何却能够掌控清朝长达47年的时间呢?
一、咸丰帝的“支持”
慈禧太后能够“垂帘听政”,起初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得到了丈夫咸丰帝的“支持”。1860年,英法联军取得八里桥之战的胜利,咸丰帝闻讯后,带着妻儿慌忙离开圆明园,逃往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第二年,咸丰帝死于避暑山庄,年仅31岁。咸丰帝在临死前,对后事进行了安排,他立皇子载淳为皇太子,同时设立八位辅政大臣。
由于担心辅政大臣的权力过大,咸丰帝将“御赏”的印章授予皇后,将“同道堂”印章赐给载淳,当时载淳年幼,所以由其生母懿贵妃(即慈禧太后)掌管,同时还下达了一道诏书,“凡应用朱笔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后来,慈禧太后利用咸丰帝的诏旨,与恭亲王勾结,发动了“辛酉政变”,开始“垂帘听政”。
二、错综复杂的局势
清朝晚期,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民生凋敝,起义不断,而外部更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清朝更需要一位长期、稳定、有作为的皇帝,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清朝皇室也出现了继承人的危机。清朝晚期,这些皇帝后嗣凋零,咸丰帝有两个儿子,其中一子夭折,至于同治帝、光绪帝则没有儿子。
另外,晚清皇帝死亡时年龄都不大,咸丰帝死于31岁,同治帝死时只有19岁。这两个问题直接导致皇室继承人年龄很小,就给了慈禧太后一个绝佳的机会。慈禧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的时间只有十一年,可是由于同治帝早亡,慈禧太后利用这个机会,拥立年仅4岁的光绪帝即位,从而再度垂帘听政。
三、高超的政治手腕
别看慈禧太后没啥文化,但这个人很聪明,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具有很高的政治手腕。比如说她在27岁时,就能够组织策划一场宫廷政变。后来,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的矛盾逐渐尖锐,她在1884年又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将恭亲王以及党羽赶出军机处,逐出权力的核心,史称“甲申易枢”。
无论是差点成为皇帝的恭亲王,还是皇帝生父醇亲王,都被慈禧太后玩弄于股掌之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晚清名臣,也不过是慈禧太后手中的一枚棋子。在晚清的这场权力的游戏之中,没有一个人是慈禧太后的对手,包括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然而,慈禧太后关心的只是她手中的权力,因而清朝注定覆灭。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在清末这个内危外困的时代,依旧能够垂帘听政47年,是有一定过人之处的。从女权角度来看,慈禧高度自信,敢做敢为,从不委屈自己,不露怯于人,随便哪个政治人物都被她弄得服服帖帖,譬如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面对慈禧都是俯首帖耳,封建历史上的女子拥有这样魄力的不出五指之数。
慈禧太后凭借着超人的胆量,过人的智慧,惊人的手腕,狠毒的心肠,冲破重重禁锢的封建思想阻碍,一举成为清末中国的实际掌权者。今天用实例来分析下慈禧的过人之处:
慈禧成为后宫嫔妃后的某一天,当时的尚书江宁在圆明园轮守,听闻一阵马蹄声传来,立马率群臣跪迎。马上坐着的便是慈禧,她极为轻蔑地对着跪迎的大臣说了句:“怎么今天有这么多侏儒呢?”然后扬长而去。面不改色的慈禧,拥有这份胆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后宫女子的范畴。
发生在1861年的宫廷政变:辛酉政变。这一年咸丰皇帝刚刚病逝,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迫不及待发动政变,敢把顾命八大臣拉下马!这八位大臣是咸丰临死前任命的辅政大臣,接替上岗的是6岁的同治帝载淳,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儿子。
以慈禧对于权势欲望的掌控程度怎么甘心就此放权,何况还是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她自然想当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咸丰皇帝的正牌皇后钮祜禄氏成了慈禧手中的棋子。鼓动钮祜禄氏也就是慈安太后,同八大臣争权,还授命亲信在朝堂之上恭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八大臣虽强烈抵制,奈何没有足够的实力抵抗,最终3死5罢官,慈禧和慈安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实际的权力掌握在慈禧手上。
曾国藩曾拿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对比,认为吕后凶残,武则天霸气得如汉武、魏武一般胸襟博大,而慈禧则是聪明伶俐,擅长用女人的手段和方式做事,在和风细雨中轻描淡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慈禧的疑心病很重,一旦感受到风吹草动的危险,立马先下手为强。
同治时代有三驾马车并行,慈禧、慈安、恭亲王奕?。慈禧太后想要大权独揽,就需要一个个扳倒,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慈安太后。史书记载咸丰皇帝临终前给过慈安密旨,假如慈禧为祸,可按照祖宗家法严办。
慈安太后想要警告慈禧,傻傻地私下拿出来给她看。慈禧心慌不已,更加重铲除慈安的恶念,先是在慈安生病之时来一出苦肉计:假意割肉入药,感动得慈安当场就将密旨烧毁。慈禧了却心头大事后更加肆无忌惮,后世关于慈安太后的死因之谜有多种争议,无论是自杀还是被害,都跟慈禧脱不了关系。
有人说慈禧和武则天很像,狠毒几乎是不相上下。然而仔细去看,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武则天的狠毒是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一旦与个人利益冲突了,就会为了国家强大而让步;慈禧的狠毒却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以出卖国家的利益,譬如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节节败退,慈禧还在热热闹闹地过60大寿,置前线清军战士生命于不顾。
慈禧并非守旧顽固派,她对巴黎时装和华尔兹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沉迷于看戏、化妆、宴会,仿佛自己就是个女贵族,还有御用摄影师。其 慈禧对新思想并没有什么排斥,除了紧紧握着手中的权力不肯放弃。
做过的好事一只手数得过来:1、对洋务运动的支持;2、停建圆明园,算是控制了个人私欲;3、被迫实施新政改革;4、做出出国考察的举动,宣告预备立宪。一场甲午中日战争,万劫不复。慈禧作为统治者是国人的悲剧,作为女人一身气势当数奇迹。
枭雄袁世凯都称赞过,面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他从未胆怯,但是“每次见到太后,我两腿就发软。”足见慈禧的御人之术。
直到她74岁死去,慈禧在帝国内部集权于一身,已长达47年,打破了中世纪中国所有女皇--如汉代吕后、唐代武则天等专权的历史纪录。
“美人心计”之慈禧:生下皇长子,辅政咸丰帝时自学成才。“头在肩上的位置恰如其分,使身材匀称得恰到好处;手非常之美,小而优雅,有教养的样子;面部匀称而又构造准确,大大的耳朵,其上部分长得很好;精致宽阔的前额上方乌黑的头发平伏地分成两半;眉毛弯而细长;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十分整齐地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是中国人称之为“鼻正”的那种,宽宽地垂直于前额;上唇极为坚毅,嘴较大,但很美,两片灵活的红唇在坚毅的白牙之上分开时,会使她的笑产生一种罕见的魅力;下巴强健,但并不过分坚毅、也无顽固的迹象。
要不是我知道她已年近69岁,我会把她看成保养得好的40岁女性的。比所有这些外貌上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她看上去对自己的周围有着浓厚的兴趣,又明显的才智过人,这造成了具有异乎寻常的魅力的人格特征。”1903年,凯瑟琳·卡尔,一位美国的业余画家来到中国探望她的弟弟,时任中国海关税务司柯尔乐。却意外地经由美国公使夫人介绍,而进入颐和园为慈禧画像。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她完成了4幅西太后的肖像,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她真切地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慈禧的容貌特征。
慈禧专权47年,她的过人之处总共有四个方面的体现:慈禧善于利用他人,拉拢她人,并且很会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慈禧很会利用自己是女人的弱势来伪装自己;慈禧善于利用各个势力的矛盾来平衡他们的势力;慈禧并不是固步自封,相反她能够打破成见,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一,慈禧善于利用他人,拉拢她人,并且很会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慈禧刚刚进宫的时候还只是一名普通的秀女,她拉拢咸丰帝身边的太监是安德海,此后一直利用他,让他提供咸丰帝的爱好以及平时让安德海多为她说好话。安德海告知慈禧咸丰帝喜欢兰花,慈禧就中了好多兰花,后来慈禧才被封为?兰贵人?,此后步步高升做到了懿贵妃的品位。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慈禧利用当时咸丰心理憔悴,提出在身边伺候帮助咸丰帝批阅奏章,慢慢的进入到清朝的朝堂中心。
第二,慈禧很会利用自己是女人的弱势来伪装自己。咸丰帝驾崩之后,为了能够掌控大清的皇权,慈禧利用自己是同治帝的母亲的身份拉拢恭亲王,帮助恭亲王除掉八位顾命大臣。之后慈禧总是一副孤儿寡母的状态赢得了皇室宗亲的同情,也让恭亲王降低了防备,让慈禧最后顺利的可以垂帘听政。
第三,慈禧善于利用各个势力的矛盾来平衡他们的势力。慈禧掌权期间,为了防止曾国藩的势力强大,防止曾国藩的湘军壮大,慈禧默许了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势力发展,让他们三方势力相互制衡相互发展。看到哪一方的势力过大就会适当的干预挑拨,以此来维持自己地位的稳定。
第四,慈禧并不是固步自封,相反她能够打破成见,不拘一格降人才。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可以看出清朝历代君王还是比较保守的,然而慈禧掌权了之后,她打破了这个局面,不仅重用汉人为臣子,还不断的提拔他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袁世凯等等,此外慈禧还力排众议,允许清朝发展洋务运动,发展工业、商业,以及采用西方的先进理念来教书育人。
慈禧一个女人掌权四十余年,让大清这条破船在?三千年惊变?的惊涛骇浪中撑了这么久,绝对不可能是一个笨蛋,肯定是一个极其精通权术的聪明人。很多人看史书,总觉得那些历史人物怎么这样那样的愚蠢,比如慈禧太后,在?庚子之乱?中怎么会蠢到同时向世界各国宣战呢?其实历史的真相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表面那么简单,看似一系列愚蠢操作的背后,是当事者的精心设计,只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其中内幕罢了。
你说慈禧以为宫外面一个鸡蛋卖一两银子很有可能,因为她根本不关心这个,但你要说慈禧不知道洋鬼子的厉害那是不可能的。
当年仅英法两国联军就攻破了坚固的北京城,烧掉了圆明园,吓得咸丰带着慈禧狼狈西逃,不久惊病交加的咸丰就死在热河,这是慈禧亲身经历的痛事;前几年甲午战争中日本人又消灭了强大的北洋水师,这些慈禧作为掌权者不懂吗?你说慈禧怎么会不了解洋鬼子的厉害呢?
而且慈禧对各国宣战这事处处透着诡异,宣战诏书其实并未递交各国公使,只是对全国臣民下达的,也就是说她单方面号召全国军民起来去打洋鬼子,但在西方法律程序上来说却并没有真正和各国宣战。
而且攻打洋人的主力是义和团,不是清朝军队。
什么是义和团??义?者义务也,非职务也。通俗讲打洋鬼子的是义务人员,志愿人员,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反正和朝廷和我没有直接关系。
要打洋鬼子她又不先召集好全国军队就匆匆下达,只派一群乱哄哄的义务人员去打,宣战有如儿戏,有这样打战的吗?那慈禧为何还要貌似愚蠢的宣战呢?其实这是慈禧精心设计的一盘大棋。
我们先看义和团是怎么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在当时的中国北方社会,由于太平军和捻军各派造反人员不断冲击,朝廷威望大损,虽然最终被剿灭,但旧秩序已乱,残存造反人员散入社会,如同革命的播种机一般布下了一个个火种;洋大人的势力又渐渐伸进了中国大地,大大削弱了官府的权威,一个洋神父就可以对各级中国地方官员指手划脚,一个入教的教民就不必再害怕官府,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多股势力并存的局面。洋人虽厉害威风却并不负责管事,只负责搅事搞事,官府想管事却没有了往日权威,再也无力整治管理社会,这就形成了权力真空,所以义和团开始兴起,然后借朝廷内复杂的权力斗争急剧壮大起来。
当时的中国国内形势是:南方各路军阀借剿灭太平军的机会壮大起来,实际形成南方藩镇割据的局面,水泼不进,慈禧根本指挥不动。派一个马新贻去当两江总督被人莫名其妙的干掉,酿成惊天?刺马?一案,最后草草结案,只能望南兴叹。而北方各种势力人物眼见天下大乱,便打着?扶清灭洋?等各种流行旗号纷纷冒了出来,希望能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
还有义和团在遍地乱窜,搅得北方风尘滚滚唱英雄。
在朝廷内部也很乱。由于慈禧刚刚把光绪囚禁起来,有的人要改立新君,有的人要重新归政光绪。尤其是要求改立新君一派呼声很大,能量也很大,他们是铁帽子皇族成员,位高权重,根基深厚,极力扶持义和团,有的人象载勋还不惜以皇亲重臣的身份加入义和团成为团员,然后鼓动利用义和团打击反对派,以此向慈禧施压,也许还存着借机把慈禧搞掉的心思(否则新君就算立起来也没有实际权力,还是慈禧的牵线木偶),一些人还和洋人搭上了线,借洋人的力量向慈禧施压让她退位让权,慈禧也面临着很大的内部压力。
内外各种重压如山,当时慈禧面临的局势就是这样,怎么办?
慈禧不愧是权力界的老手,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她以天下为格局,果断而精心设计了一大盘棋。一子落下举世皆惊,慈禧要向全世界宣战!
慈禧虽然是女人,虽然老了,却仍不乏放手一搏的勇气和智慧,就象她当年发动?辛酉政变?干掉肃顺一样。
慈禧真的蠢到要挑战全世界?当然不是这样,她的真实想法是驱虎吞狼,借着宣战让义和团和其他不听话的军阀和洋人打,借洋人的力量消灭这些不听话的家伙,同时又可以敲打一下洋人,让他们不要干涉我大清内政,不要以为我老婆子是好欺负的,老婆子被逼急了也会咬人的!
所以慈禧下了这样一份奇特的向世界宣战诏书。
慈禧宣战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调集各路军阀入京参战,用爱国的大义来挤兑李鸿章等人,看你们来不来,不来,好,洋人入侵你们不出兵,那你们就是不爱国,就是不忠君爱民,李鸿章和其他军阀们的威望就没了,相反朝廷的威望树立起来了,削藩就容易操作了。如果你们来了,好,让你们去和洋鬼子打,把你们消耗掉,解决掉你们这些南方军阀,恢复我大清在南方的统治地位。这是一个来不来都要掉进去的坑。
再看后续事态发展,在奉旨围攻各国公使馆的时候,不明真相的义和团倒是很卖力,可慈禧的心腹荣禄,掌控着京师军队却根本不出力。有专家说荣禄也知道慈禧的命令不对,所以阳奉阴违,暗中极力保住洋人。开什么玩笑,荣禄是慈禧最重要的心腹,甚至有传言是慈禧的旧情人,是最了解慈禧心思的人,怎么可能阳奉阴违呢?怎么会在这种重大事情不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呢?
真实情况就是:荣禄完全领悟了慈禧的心思意图,或者说他接到了慈禧的密旨,所以他表面上也在派军队进攻公使馆,其实却是围而不攻,假打真帮。真正目的是扣住这些公使作为人质,警告西方各国你们不要逼我,逼急了我把这些人质全干掉,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破规矩老婆子疯起来不管那一套。
荣禄的使命是保全自己的军事实力,这可是慈禧的嫡系军队力量,绝对不能有失,同时把这些人质牢牢控制在手里,监控事态进展以免失控。使馆最危急的时候,荣禄暗中给各国公使送水送粮,甚至给义和团背后捅刀子,努力和各国公使搞好关系,不让事态扩大,避免对方伤亡惨重而彻底翻脸,为将来和谈作准备。如果人质死了就不是人质,变成催命符了,同时也表明立场,把老佛爷自己和义和团做某种切割。
其他不听话慷慨激昂的各路人马,让他们去打,借洋鬼子的手消灭他们,当他们的人马都拼光了,荣禄就可以出来收拾残局总揽一切了。
后面的事正如慈禧所预想设计:不明真相的义和团一哄而上,可见识到了洋人的厉害,被打残了,打怕了,又被清军夹击,最终一哄而散,当然洋鬼子也死了不少,一切尽在她老人家掌控中。
再说南方,李鸿章接到开战的命令后,这种老滑头当然不上当,这明摆是一个坑,打死不也来,军队是他李鸿基自身权利地位的根本所在,不容有损。前不久北洋水师怎么败没的,其实就是让朝廷和日本两下夹击,同时李鸿章又想着保存实力一再退让,极力避战,导致输个精光。和来自乡下的义和团不一样,李鸿章常年和洋人打交道,见过世面,深知洋人的厉害,这次如果奉旨北上和洋鬼子打起来,把自己剩下的家底也打没了,那李鸿章就彻底完了,洋鬼子可比太平军捻匪厉害多了,僧格林沁这么牛八里桥一战几乎全军覆没,他李鸿章绝不会重蹈覆辙。
李鸿章混迹官场多年,自然也是权谋太极高手,所以他反将慈禧一军,称:此乱命也!
什么意思?这是乱命!也许是说这不是慈禧和皇帝下的命令,也许是说这命令是酒后胡言乱语,反正是不合格不正常的命令,为了保全我大清,为了我南方百姓的幸福安宁,我李鸿章不接受乱命。你们看看,我李鸿章多么大义凛然,说话多么漂亮,他既保全了实力,又保全了名声,慈禧你想毁我名声,损我实力,门都没有。
为壮大声势,他还拉上了多名南方都督实力派,象张之洞刘坤一等,搞了一出东南互保,为什么东南互保协议这么快就达成,因为大家的地位处境和心思其实和李鸿章都是一样,保全自己的实力,让朝廷和洋鬼子斗去吧,只要保住自己的实力,就能稳坐官位,我不起兵反朝廷,但也不容朝廷损我权力富贵,不要干涉我藩镇的内部事务,和当年唐朝的藩镇做法一模一样。所以大家心领神会,没有几天功夫就结成了东南互保同盟。
这样一来,慈禧算计落空,也是无可奈何。
慈禧唯一没想到的是,义和团实力太差,和洋鬼子没得打,一下子就崩了,洋鬼子又攻进北京,逼得她再次仓促西逃。毕竟慈禧这般棋下得太大了,不是她一个人能掌控的。不过她能设计出这样一盘大模也算女中枭雄了。
当然,慈禧的宣战至少大部分达到了她的目的,消灭了义和团,朝廷里对她怀有异心的实力反对派也被她趁机清除掉了,保住了自己的权力,暂时稳住了大清在北方的统治,这盘大棋虽然惊险,基本成功。
洋大人被她这么一哭二闹也有些怕了,不管中国怎么闹他们总是要派公使驻扎北京打交道的,而有公使这些人质在慈禧手里也有些发毛,反正他们只要一个听话的中国统治者,而慈禧已经杀掉主战派,签订?辛丑条约?表示,只要慈禧听话,换谁都一样。
慈禧可惜的是削除南方藩镇的目的没有达到,一盘大棋没下完她老人家就走了,她的对手李鸿章张之洞也都走了,慈禧和对手们的后来继任者继续下这盘没有下完的棋。因清廷削藩过急,引发诸藩强烈反弹,加上革命党双方合流,反而加速了清朝的崩溃。
武昌城内一声枪响,清朝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韩信出川北伐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