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他看不起诗仙,为何却对诗圣刮目相看呢

以史为鉴 2023-07-03 23:37:57

他看不起诗仙,为何却对诗圣刮目相看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唐朝诗坛,文华风流的诗人辈出,如同井喷一般。然而,站在金字塔尖的,始终只有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二人而已。正如韩愈所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然而,李白和杜甫在世的时候,遭到的境遇并不是一样的。

虽然他们在仕途上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在诗坛上,却是冰火两重天。李白的诗歌,想象力丰富,如同天马行空,辞藻华美瑰丽,引人入胜,因此赢得了天下人的叫好。杜甫则不同,他的诗歌沉郁顿挫,揭露了现实残酷的一面,这可能让当时人无法接受。所以,杜甫在生前,名气并不响亮。

这就是二人当时的地位,一个是光芒万丈,万人敬仰膜拜,一个却籍籍无名,暗淡无光。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曾经有一个前辈,对李白并没有多少好感,对杜甫却是关爱有加,始终对他抱有极大的信心,他就是李邕。

李邕是名门之后,唐朝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就是他的父亲。在这种书香门第中长大,让李邕很早就博学多才,尤其是他的行书,潇洒大方,被认为是大家。而且,李邕在仕途还比较顺利,在多地都担任的长官。

年轻时的李白,就曾经拜访过这位名宿。那是在开元八年时,李白在游历渝州,特地拜访时任刺史的李邕。按理来说,李邕爱才,而李白有才,两人还是同姓,应该是倍感亲切的。但当时李白年轻气盛,已经小有名气,谈吐之间豪放不羁,甚至纵论王霸之事,这让李邕非常不满意。

李邕认为,此人年纪轻轻,却不懂得收敛锋芒,虽然才华横溢,也难成大器。具体的谈话内容,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从李白此后的《上李邕》一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并不投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中,李白将年轻人的狂傲洒脱尽显无余,也表达了对于李邕的极大不满。然而,李邕其实并不是对苛责后辈之人,他对于杜甫就非常欣赏。

说起杜甫,我们总会想到他那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其实杜甫少年时家境优越,他的祖父杜审言也是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担任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他的母亲崔氏来自名门世族,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因此,杜甫自幼饱读诗书,名气很大。作为当时的名流,李邕和王翰,就曾屈尊访问他。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也不无自得地写道: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后来在天宝四年,杜甫和高适,跟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一起,共游齐州,并留下了梁园佳话。此时李邕正好担任北海太守。他听说杜甫到了,又以68岁高龄,兴冲冲从青州赶到济南,与33岁的杜甫相会。

当地官员李之芳做东,李邕、杜甫、高适在历下亭举行了宴会,而恰好并没有李白参与的记录,这大概也是因为当年李白和李邕的关系。

李邕见到杜甫,很是高兴,他将这位年轻人视作未来的希望,而且还提到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杜甫在一次见到名宿,更是欣喜万分,他当场就写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表达了对李邕的崇敬之情: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直到杜甫五十岁的时候,他还对这次聚会念念不忘,写下了《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依然怀念早已作古的李邕。他回忆当年在历下亭,李邕对他谆谆教导,又不倚老卖到,而在酒酣耳热之际,当年的杜甫也以忘年之交对待李邕。两人似乎有说不尽的话,仿佛就在片刻之间,太阳便从东边移到了西边。

其实,在李邕被李林甫所害之后,李白和杜甫一样,表达了无限的哀思。李邕和李白关系不好,对杜甫的青睐,这正说明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有自己的性情趣味,这不能说明人品,只能说明他们是不是投缘而已。

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各有什么不同的思想报复?对唐朝那个时期文学发展谁的贡献更大些?

李白与杜甫,不世出的两大天才诗人。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而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天才本身或者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郭沫若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写过一本刻意“扬李抑杜”的专著《李白与杜甫》,由于文中迎合某一类政治倾向的意味过于明显,现在读起来就颇受非议。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倒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少一些,我的记忆,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只就那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的确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后来不知在笑话还是故事书里读到过,有人以此诗入菜,尽是些青葱鸡蛋汤之类,倒也令人印象深刻。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李杜二人既然都是诗坛巨擘,自然不免会有人拿两人来互相比较。这种比较历史上一直就在进行着,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白杜甫并驾齐驱。严羽就认为:“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另一派则认为李高于杜,徐積:“乃知公式真英物,万叠秋山青耸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鸦”;第三派以为杜高过李,元稹:“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律,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奧乎!”白居易也有过杜高于李的评述。 这些评价,多少都带着个人的喜好和风格的追求,显得并不十分准确和客观。要做比较,就必须有一些标准。下面我试着在几个方面来做一个简略的比较。 从产量来说,李白的诗今存近一千首,但散失不少,杜甫传世一千四百余首,数量上两人旗鼓相当;从质量,或者更准确地讲——精品率来讲,由于李白的诗多即兴而发,少事雕琢,所以部分诗作显得内容比较松散、题材比较重复,词句声律不够严谨。杜甫的诗歌,除去应酬之作,大部分诗言之有物,也比较经得起捶打推敲。所以王世贞有云:“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他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从文采和意境上来讲,两人各有千秋。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才学甚高。他的诗歌有的语言一眼看去十分平易,但是由于发诸真情,一样能够打动人心,如果他诗兴遄飞,使用激情洋溢的词句,那就更加意境开阔,加上想象雄奇,能够带领读者上天入地,引人入胜。他另外一部分诗的特点是疏旷潇洒、清新飘逸,哪怕随意挥洒都可成诗。杜甫家学渊源,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也是少年天才。其诗歌讲求遣词用句,语句常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诗歌的精炼严整,非常人所能及。这样的语言使得杜甫的诗以浑厚而鲜明的意境为主。总的来说,两人的文采实在是伯仲难分、不相上下。 从风格上来讲,李白的诗歌,其个人的风格特点明显,有的雄浑虬劲,有的清新飘逸,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汪洋恣肆,总之是纵横飘逸,发兴无端;而杜甫的诗歌风格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沉郁稳健,凝重精美著称,善于用充沛的感情驾驭精炼奇崛的文字。明代田艺蘅《香宇诗谈》说道:“诗类其为人,太白做人飘逸,所以诗飘逸;子美做人沉著,所以诗沉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比如同写友谊,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杜甫的“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预堆”比较,一个飘逸,一个沉郁,体现出两种风格。 从体裁上讲,李白更擅长乐府古诗、绝句,而且写得极精彩,其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七言绝句更是冠绝唐人。相对来讲他不太喜欢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其律诗数量比较少,但是也有精品。同时,李白也留下了若干词作(早期的词)和散文。而杜甫的作品各体兼工,以律诗、绝句为主,加上一部分排律古诗,他的近体律诗,特别是七律写的尤其出色。此外,杜甫的叙事诗歌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显得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李白和杜甫是好友。杜甫有过多首追忆或者敬仰李白的诗作,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梦李白》,《春日忆李白》。杜甫对李白的敬重和推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杜甫人品性格的诚挚谦和,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李白的过人魅力。 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李白近道,杜甫为儒,拿金庸的武侠小说来比较,李白像是飘然出世的令狐冲,杜甫则似执著入世的郭靖。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个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要比较的话,如果不夹杂个人的喜好、体验和人生观,真的是一件难事,但也是一件颇有趣的事。 比较粗略,仅是抛砖引玉。自度歪诗总结个人观点,正是: 李杜诗篇万载传, 嘉咏才羡二圣贤。 辞工情切推子美,

杜甫是李白的好友,李白对待杜甫的态度是怎样的?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中唐时期的士人范传正,就是李太白的铁杆粉丝。虽说,这两人无缘得见,但是,范传正仍对李白仍是十分神往。范传正自掏腰包,为偶像翻修了坟茔,并亲自撰了一篇碑文,有道是:?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又有名士李阳冰亲自收录太白名句,编撰《草堂集》,并为此作序道:?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 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当然,李白远不止范传正和李阳冰这两位粉丝,古往今来拜,倒在他诗句下的风雅之士不胜枚举。在李白的所有粉丝中,当属魏万(魏颢)对偶像最崇拜,他亦有缘与晚年的李白结交。在魏万编撰的《李翰林集》中提到,李白的身世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因为,是?粉丝团长?的考证,所以,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

按照魏万的说法,李白与当朝皇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而李白本人也常以皇室宗亲自居。然而,史料中并没有任何记载表明当朝圣上确认了两人的关系。李白一生都是?黑户?,他的皇亲身份只有他的粉丝认同。早年李白在长安做官时,与当时负责认定皇室宗亲的负责人走的很近,为何他没趁这个机会获取合法的皇亲身份呢?如果,硬说李白是个冒牌货,倒也不尽然。

李白与人觥筹交错时时常会将自己与皇室的亲缘关系作为谈资,这是当时文学圈中人尽皆知的,为何没有嘴碎者向当朝检举揭发李白呢?擅自与皇帝攀关系可是要掉脑袋的,一向排挤李白的杨国忠、高力士、张垍为什么没抓住他的小辫子将他扳倒呢?既然找不到确实的证据证明李白不是皇亲国戚,那么,我们只能宁信其有。

按照李白的说法,他是李渊的第九代孙,比当朝圣上唐玄宗还要长八代。而杜甫亦是李渊的后人,他是舒王外孙女的外孙,虽然,杜甫的血统距离皇族很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李白也有亲缘关系,只不过,二人的关系已经超出宗族之外。

李、杜两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大,但是,他们有幸活在了同一片天空下,而且,他们还有共同的好友高适。喜欢诗词的朋友都知道,杜甫给李白写了不少赞颂之作,而李白亦将子美视作手足。按照亲缘关系来看,他们的辈分又乱了套。当时,文人之间互相溜须拍马似乎是一种风气,高适也有不少赞颂太白的诗句。

不过,李白在浔阳落难时,高适并未对友人伸出援手,李白对此怀恨在心,两人的关系也降至冰点。至于杜甫究竟有没有因为李白罹难于永王东征十歌上附逆罪,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两人的关系肯定会因为这起事件出现裂痕。

而高适曾在剑南力挺杜甫,并帮助杜甫修建草堂,帮助好友摆脱困境,这说明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后来,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李白的案子自然经过了高适之手,也是高适派人抓捕勒令李白。

早年间,三位好友一同在梁园游猎,同寝同袍,那么,他们最后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分道扬镳呢?杜甫在太白落难期间,是否对好友伸出了援手?

从他留下的诗歌来看,杜甫能力不足,他只给朋友写了几篇同情的诗句,没给李白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倒是高适因为彻底得罪了李白,与昔日好友划清界限,将早年为李白写的诗句全部付之一炬。

不论如何,这三位好朋友最终分道扬镳,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李白疏离高适情有可原,但是,他为什么与杜甫断交呢?杜甫在《梦李十二》中表达了对好朋友的同情,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李白为何没给杜甫回信?

被发配夜郎后,李白经常收到杜甫寄来的诗句,但是,这些诗句没有让李白的心中激起任何波澜,他并未作出任何回应。这也给后人留下了杜甫对李白?一往情深?,而李白只?钟情?于汪伦的错觉。

从李白病重后四处游历的经历来看,写封信与老朋友聊聊家常诉诉苦的能力还是有的,不过,他终究没有回应杜甫的友情。杜甫是李白交心的好友,李白对杜甫的态度却不如对一个粉丝,当真让人难以理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3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