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巫蛊之祸”冤杀10万余人,汉武帝为何会幡然悔悟

以史为鉴 2023-07-03 21:12:18

“巫蛊之祸”冤杀10万余人,汉武帝为何会幡然悔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雄主,同时也是难得的霸主,汉武帝在位54年,一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四方威服,使西汉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晚年汉武帝也开始骄傲自满,迷信巫蛊之术,追求长生不老,引发了让人争议的“巫蛊之祸”,前后历经40余人,全国上下牵连40多万人,被冤杀的10万余人,造成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冤案。但后来汉武帝幡然悔悟,下罪己诏,建思子宫,其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呢?

“巫蛊”是一种巫术,巫师认为用木头制成木偶,上面刻上所要诅咒的人的名字或特征,然后埋于地下,所诅咒的人就会有灾难发生。这种巫蛊之术甚至成了汉武帝时期的一种习俗,耸人听闻。

汉武帝晚年也迷恋巫蛊之术,为了铲除不满的大臣也会运用此术。“巫蛊之祸”的开端始于当时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他被人诬告用巫蛊诅咒汉武帝,并举报他与汉武帝公主有染,公孙贺一家并汉武帝打入大狱,随后处死,公主和卫青之子也受牵连被处死。汉武帝为查清此事,派遣宠臣江充和苏文调查此事,而江充与太子之间素有矛盾;据史书记载,太子刘据违规使用天子座驾,江充发现之后立即禀报汉武帝,汉武帝对此十分满意;而太子刘据也因此与江充结下仇恨。

江充害怕刘据登基之后杀害自己,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而此时的汉武帝年老体弱,精神恍惚,一天在睡觉时突然梦到有人带领木偶人想要杀他,汉武帝醒后马上召见江充,江充告知汉武帝有人用巫蛊之术想要诅咒他。汉武帝大怒,派江充和苏文查清此事,江充借此机会将巫蛊之术嫁祸给刘据,并带人到太子府搜查证据,没想到在太子府发现了巫蛊之术,太子百口莫辩,后假传圣旨杀死了江充,并处决了与江充为伍的一干人等。

随后刘据带兵进入未央宫告知卫子夫,之后有人传言“太子造反”,刘据想要清楚宫中乱党,带兵与丞相的军队展开了一场血战,最后无力抵抗,自杀而死。而太子一族也被下令满门抄斩,皇后卫子夫被汉武帝收回印玺和绶带,最后自杀,只有身在襁褓之中刘据之孙刘询躲过一劫。

之后汉武帝下令,与刘据有关的人门客谋士全部斩杀,与刘据出兵反叛的全部灭族,前后牵连40多万人,冤杀10多万人,这就耸人听闻的巫蛊之祸。

太子刘据真的造反了吗?为何牵连甚广,如果是真的,汉武帝为何又要下罪己诏呢?

这场惨不忍睹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是整个事件的转折点,是汉武帝没有预料到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呢?

第一,汉武帝时期,矛盾非常突出

汉武帝一生的愿望是剿灭匈奴,匈奴一直是西汉王朝的一块心病,而汉武帝励志解决匈奴问题,所以一生穷尽物力,人力,财力打击匈奴。到汉武帝末年,国库空虚,民生凋零,但为了梦想,汉武帝并没有停下,对百姓增加赋税,严刑峻法,民间怨声载道,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汉武帝长此以往,也引起了太子和其他大臣的不满,造成了太子与汉武帝的矛盾,君臣之间的矛盾,指责汉武帝苛政的弊病,汉武帝非常不满。

第二,汉武帝非常迷信

汉武帝不仅晚年沉迷与迷信,早年也如此,因为种种巧合,汉武帝频繁更改年号,频繁祭祀,原因就是迷信。如果汉武帝不相信迷信也不会对一个梦产生怀疑,更不会相信江充所言。

第三,汉武帝与太子之间的斗争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靠后妃和外戚势力起家的,汉武帝登基之后对外戚势力长期助长和倚重,如卫青,霍去病等,全都位高权重,皇后卫子夫也是汉武帝一手扶植。但最后却成了太子一党,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汉武帝的皇权地位受到威胁,这是汉武帝不想看到的,皇权自古至高无上,一切威胁皇权的势力最终都会被毁灭。

在汉武帝的眼里,一切都是为了皇权,但为何又下罪己诏呢?真的承认自己错了吗?

第一,巫蛊之祸发生以后,汉朝的局面发生立刻空前的变化,不管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严重影响,元气大伤,民生凋敝,同时君臣之间的信任出现危机,难以维持良好的朝廷生态。

第二,但经巫蛊之祸,太子自杀后,汉武帝失去了最合适的继承者,同时汉武帝也清醒的认识到太子刘据谋反纯属子虚乌有。

虽然下罪己诏,建思子宫,但在汉武帝的心中皇权仍然神圣不可侵犯,他的种种做法都只为维护皇权。

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的目的是什么?

汉武帝发动巫蛊之祸并没有什么目的,他是受到了小人的蒙骗。因为他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又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以为有人利用巫蛊之术诅咒自己,所以他才会发动巫蛊之祸。

公元前92年,汉武帝亲眼目睹一名男子拿着剑闯进了皇宫,他命侍卫四处抓捕这名男子,但是这名男子就好像凭空消失一样。汉武帝勃然大怒,居然还有人能拿剑随意出入皇宫,那他的人身安全还有什么保证。后来汉武帝将目标锁定在了阳陵大侠朱安世,此人武功高强,能随意出入戒备森严的皇宫也不足为奇,但是汉武帝一直捉不到他。

这时丞相公孙贺主动请缨,要帮汉武帝活捉朱安世。然而朱安世被捉拿了之后,觉得自己活不成了,就决定将公孙贺拖下水,称公孙贺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汉武帝本就忌惮巫术,下令搜查公孙贺的住宅,没想到真的搜到了木偶,盛怒之下他将公孙贺满门抄斩,还牵连了其他很多无辜的人,巫蛊之祸也由此拉开序幕。

汉武帝身体越来越不好,那个时候的他坚信一定是有人在诅咒自己,自己的身体才会那么差,所以他排宠臣江充去彻查这件事情。这个江充曾经得罪过太子,眼看着汉武帝身体越来越差,到时太子登基,自己很有可能会被报复,所以江充便打算借巫蛊之事陷害太子。江充在太子的东宫里放置了很多木偶,将其陷害给太子刘据。汉武帝本来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诅咒自己,然而他身边的人煽风点火,使得刘据被迫自杀,卫子夫在走投无路之下也选择了自杀。

后来在田千秋的劝谏下,汉武帝才幡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害死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他发动巫蛊之祸起于自己的疑心,最终导致了自己妻离子散。

巫蛊之祸一事有多复杂,让司马迁都不敢下笔写?

对于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事件,《史记·孝武本记》中只字未提,《史记·田叔列传》中也只简单地记载为:"太子有兵事。"其中并未提及"巫蛊"之事。《汉书·武帝纪》中对此事的记载也不足百字,不过倒是出现了"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之说。


后来被证实,所谓"巫蛊之祸"实际上就是一桩"巫蛊冤案"。这场由"巫蛊"事件而导致的祸乱,竟造成"死者数万人",卫皇后自杀、戾太子刘据自缢,牵涉到的官员治吏冤死者数百。此次事件可以说是汉武帝一生的最大败笔,也是他皇帝任期内最大的污点。这样,《史记》和《汉书》对此事避而讳之,记载简略,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而《资治通鉴·汉记十四》对"巫蛊之祸"的记载较为详细,我们从这里可以对整个事件的起始末节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巫蛊之祸"发生的背景每一次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着特定的政治背景,"巫蛊之祸"说白了也是一种政治权术的的操弄。

历史上对汉武帝虽然褒扬的声音居多,但对他的负面评价也不少。比如他一生沉迷女色,作风靡奢,穷兵黩武等等,再加上他晚年身体多病,为了得到长生不老药,他笃信方术,结交了很多方士。一时间巫术和方术在长安甚为流行,并且逐渐充斥后宫。

当初,那位曾被"金屋藏娇"的皇后阿娇骄横且爱嫉妒,又生不出儿子,汉武帝刘彻因此而疏远了她,并宠爱上了卫子夫,卫子夫在生了儿子刘据之后,武帝把她立为皇后,刘据为太子。后来卫皇后因年老色衰渐渐失宠,然而太子为人仁厚恭谨,卫皇后又善于避嫌,所以卫后虽然失去宠爱,却仍然得到礼遇。而此时的武帝后宫,方士女巫的活动也渐渐频繁起来。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时,发现一个带剑的男子进入中龙华门,便命人抓捕。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很是生气,杀了门官,并调集守卫京城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而且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直到十一天后才解除戒严。随后就发生女巫装神弄鬼的"巫蛊之祸"。

二、江充是什么人此时的京师长安城内,聚集了很多方士和各类神巫,他们以邪术迷惑众人,做出许多令人痛恨不耻之事。而后宫中那些先后失宠的妃嫔,为重新获得武帝的宠爱,都纷纷暗地里邀请女巫入宫,让女巫教她们所谓消避灾难的巫术,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头人,并设台祭祀。经常因相互猜疑妒忌而争吵,还常常相互告发对方诅咒皇帝、大逆不道,同时对自己的对手施以巫蛊之术。一时间后宫迷乱,因后宫的巫蛊之事而牵连朝中大臣的事件时有发生。汉武帝大怒,将被告发的人处死,后宫妃嫔、宫女以及受牵连的大臣共杀了数百人。

"巫蛊之祸"的真正爆发点起源于汉武帝的疑心。有一次武帝在白天小睡时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有几十个木头人手持木棒想要袭击他,惊醒后汉武帝就精神恍惚,记忆力出现减退,并且感到身体不舒服。江充与太子刘据和卫皇后之间曾有过矛盾,见汉武帝年纪已老,害怕汉武帝去世后被新皇帝刘据诛杀,便对汉武帝说他的病是因为有人在装神弄鬼用巫蛊术造成的。于是汉武帝命江充为使者,负责调查巫蛊案件。

这个江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记载,江充本名江齐,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通晓医术。他有一个妹妹,容貌姣好,且善歌舞能鼓琴。这里怎么又出现了赵姬和春申君爱姬李园妹妹的影子?为什么她们都来自于赵国人?

江齐的妹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因而江齐便成为了赵敬肃王刘彭祖的座上宾。《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彭祖)其太子丹与其女及同产姊奸,与其客江充的。充告丹,丹故以废。"刘丹曾与自己的女儿以及同胞姐妹通奸。江充本是依靠刘丹的门客,后来产生过节,刘丹担心他告发自己的隐私,便派人追杀江齐,江齐逃跑,刘丹就把他的父兄抓起来杀了。

江齐向西逃入长安,改名为江充,向朝廷告发刘丹与同胞姐姐及父王嫔妃的淫乱,以及和其他郡国交往,狼狈为奸,恣意为害之事。汉武帝刘彻大怒,下令包围了赵王刘彭祖宫殿,搜捕赵太子刘丹,并判其死罪。

刘彭祖是汉武帝的异母兄,刘丹虽然淫乱无耻,大逆不道,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为了救刘丹一命,赵敬肃王刘彭祖上书给汉武帝称:"充逋逃小臣,苟为奸讹,激怒圣朝,欲取必于万乘以复私怨。后虽亨醢,计犹不悔。臣愿选从赵国勇敢士,从军击匈奴,极尽死力,以赎丹罪。"(《汉书·蒯伍江息夫传》)武帝念及兄弟情面,虽赦免了刘丹的死罪,却也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汉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宫召见江充,认为"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江充最终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在得到武帝的信任后不久,江充便做出两件让人震惊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不给馆陶长公主面子。



馆陶长公主刘嫖那可是汉武帝的姑姑兼丈母娘,是前皇后陈阿娇的母亲,虽然随着陈后的被废而权势大不如前,但毕竟身份地位还是极高的。有一次江充外出,碰上馆陶长公主等人在驰道上坐车行走,就喝问为何如此放肆,馆陶长公主说:"是太后的诏命。"江充说:"只有公主可以,随从车骑都不行。"便把馆陶长公主的随从处以重罪,并没收了车马。江充的这种做法分明是一种欺主和狗眼看人低的行为。

所谓"驰道"就是皇帝的专用车道,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的车马都不得随意行走,否则便要治罪。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不能走,太子可以吗?请大家看一看下面的事情就可以知晓。

第二件,江充陪随武帝前往甘泉宫时,正巧遇见皇太子刘据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上行走,被江充抓了起来交官处置。刘据得知以后,派人向江充求情说:"我并非舍不得车马,只是不想让陛下知道了会怪我平日对下人管教不严。希望您宽恕这一次。"江充根本不予理睬,径直上奏,并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汉武帝说:"作为人臣应当如此!"从而对江充更加信任。

而江充与太子之所以产生矛盾,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而这一所谓的"矛盾"也未必不是江充的小人之心,太子刘据心里也可能没有这么想过,但却成了江充陷害太子的缘由。


三、太子杀江充,"巫蛊之祸"演变为"巫蛊之乱"江充带领手下胡人巫师在后宫中到处掘地寻找木头人,结果可想而知,江充在太子宫中"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许多木头人,而且还发现了帛书,帛书上所写的内容竟是对皇帝的大逆不道之辞。这很明显是江充等人事先就隐藏好的。太子刘据知道以后非常害怕,知道江充急于把自己置于死地,就听取太傅石德的建议,决定先下手为强,把江充、韩说等人逮捕处死。


太子刘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按道侯韩说怀疑是诈,不肯接受诏书,被刘据门客杀死。刘据亲自监斩江充,并斥骂道:"赵虏!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这句话说的是江充本是赵国的奴才,在逃到长安之前就破坏了赵国国王父子关系,害了刘丹还嫌不够,如今又来离间伤害武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

刘据处死了江充,又将为虎作伥的手下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

刘据派侍从门客无且携带符节乘夜进入未央宫长秋门,通过长御女官倚华将一切报告卫皇后,然后调发皇家马的马车运载射手,打开武器库拿出武器,又调发长乐宫的卫卒。长安城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太子造反"的传言也不胫而走。黄门苏文曾协助江充从太子宫中掘得木头人,害怕太子报复,寻机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刘据起兵造反。

汉武帝知道太子的为人,起初并不以为他会反叛,在得知太子起兵的消息之后说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发生这样的变故。"因而派使臣召刘据前来问个清楚。使臣由于害怕,不敢进入长安,半道而返回去报告武帝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我逃了回来。"汉武帝这才大怒,于是给丞相刘屈氂颁赐印有玺印的诏书,命令他:"捕杀叛逆者,朕自会赏罚分明。紧守城门,决不能让叛军冲出长安城!"

丞相刘屈氂领兵围捕太子,太子刘据也拥兵自卫,双方交战五天,死亡数万人,血流成河。而百姓们都听说并信以为"太子谋反",所以大都不依附太子,而丞相这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最后太子兵败逃走,武帝下达谕旨收回卫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皇后惶恐自杀。

太子等人向东逃到湖县(旧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县西南),藏匿于泉鸠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鸠水西)一户人家之中。主人家境贫寒,靠卖草鞋来奉养太子等人。后来消息泄露,官吏前来围捕,主人战死,太子上吊自杀,二位皇孙也全都遇害,同时遇害的还有太子的妻妾和其他男男女女众人。只有另外一位皇孙,也就是后来的宣帝,因年幼被押在狱中,得以存活。


值得注意的是,太子刘据逃走之后,汉武帝非常震怒,大臣们也十分忧虑和恐惧,但不知如何是好。唯独壶关三老令孤茂冒死上书汉武帝说:

"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子乃孝顺。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缪,是以亲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宫下!"

汉武帝看后,感觉其所言情理之至,深受到感动而有所醒悟,但不知为什么,武帝并没有立即公开表示赦免太子的意思。

四、汉武帝醒悟的有些太晚直到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官吏和百姓之间仍有以巫蛊害人罪相互告发的事情发生,经过调查发现大多为子虚乌有。而此时汉武帝也似乎完全醒悟过来,知道太子刘据乃因被江充逼迫才起兵诛杀江充,并无反叛之意。又有田千秋上书为太子刘据鸣冤,田千秋是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他在给武帝的奏书中说道:"作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打。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教我上此奏章。"

于是汉武帝幡然醒悟,以为这是高祖皇帝的神灵派田千秋来指教他,于是召见田千秋,并当即任命他为大鸿胪(九卿之一)。于是事情的结果便发生了戏剧性的翻转。因为当时汉武帝在太子刘据逃走以后,曾把跟随太子和为太子助战的人几乎全部治罪或处死,而现在,原来那些诬陷并追捕攻杀太子而被认为有功的人,如今却又反被治罪报复。


武帝下令将江充一家满门抄斩,把那个在太子发兵时逃出长安报告"太子谋反"虚假信息的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那些曾在泉鸠里围攻太子的人,最初被任命为北地太守,后也遭满门抄斩。就连丞相刘屈氂等相关人物被以各种理由被杀或自杀。

这里面最冤的恐怕就是少卿任安了。任安本是护北军使者,当时刘据起兵来到北军军营南门之外,将任安召出,并颁给他皇后和太子符节,命其发兵。但任安拜受符节,返回营中之后却闭门不出,并没有助太子起兵。汉武帝认为任安如墙头草一样,他之所以不帮太子,就是想坐观成败,看谁取胜就归附谁,对朝廷怀有二心,因此将他腰斩。

任安司马迁是好友,据说任安被治罪之后曾给司马迁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为自己诉冤,这让已经遭受腐刑的司马迁感到十分为难,他深知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援救好友,于是给任安回了一封信来说明自己的苦衷,这便是著名的《报任少卿书》。

与任安一同被腰斩的还有司直田仁。刘据兵败南逃到长安城覆盎门时,负责把守城门的司直田仁,因觉得刘据是汉武帝太子而心生恻隐,不忍逼迫,竟放走刘据,使其得以逃出城外。其实田仁死得也十分冤枉,若是汉武帝醒悟得再早一些,田仁不但不会死,而且还有可能得到奖赏。

汉武帝怜惜太子刘据无辜遭害,便特地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又在太子上吊自杀的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但这一切也只是对生者的安慰,而死去的太子刘据却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五、后来的事情"巫蛊冤案"发生之后,汉武帝除了深深的追悔之外,还反省了以前的错误。他不但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而且规定,凡是有害于百姓生活和破坏社会安宁的方士祭祀拜鬼的活动,全部废除,此后不再发动战争,只以养民为职责,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浅析汉武帝晚年之糊涂事:“巫蛊之祸”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汉武帝一生波澜壮阔,但到晚年时候闹下的糊涂事也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巫蛊之祸?,江充告汉武帝有人在宫廷里使用巫蛊之术,因此武帝命令江充彻查,江充因此手握大权,肆无忌惮地杀死不服从他的人。而死者中位置最高的当属皇后和太子。

当二人被江充逼死之后,朝野震动,武帝也终于回过神来,迁怒江充,诛杀了他三族,并命人修建了?思子宫?以怀念太子。

从事件的表面来看,似乎武帝是一个受小人一时蒙蔽的英明君主,他还能迷途知返,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授意,谁敢得罪储君刘据呢?

01:巫蛊之祸的前因与后果

汉武帝在征和元年的某天,突然发现自己居住的宫殿里进了陌生男子,按理来说,宫殿戒备森严,不可能有闲杂人等混入其中。于是汉武帝诏丞相问话,丞相的家人刚好因此事入狱,于是丞相想彻查此事以作为换取家人出狱的礼物。但奇怪的是,他马上就抓到了歹徒。

但是皇帝肯定不好被糊弄,这在一切安排得过于巧合下,歹徒也强硬地不认罪,并将矛头转向了丞相自身。然而,丞相本人自身的家庭环境也是不一般,尽管他姓公孙,可他却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夫,因此他才敢肆意妄为。

但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丞相下狱,父子两人都死在课酷刑中。武帝大怒,还将公孙氏一族尽诛。就连卫青的长子也死于这场灾祸之中。

然而,此事颇为蹊跷,丞相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凭借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只要他能安安心心地工作,以后的繁华富贵也必不可少,但为什么他会如此糊涂地犯下这些错误呢?

如果他是想要太子提前接班,一定想要谋杀武帝,也不至于使用巫蛊之术,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巫蛊之术一般都是闺房女子暗自诅咒他人时候才会使用的下三滥手段,然而作为一个大丈夫,他可以操作的事情还有很多,何必采用这样的昏招。

历史上搞暗杀的故事也比比皆是,有时候一把刀或者一把剑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巫蛊之术去扎小人呢?

然而说到这里,故事还没有展开,事情直接导致了武帝对身边人的猜忌,因此他命令江充彻查此事。

正查的如火如荼时,武帝又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有人拿棒子去敲打他的头颅,醒来之后,他更是心惊,就听信了佞臣江充的谗言,将权力给他,让他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诅咒武帝的人。江充手握大权,就开始了肆意诬陷他人,栽赃他人的行径。

朝野上下一片惊慌,但刘彻丝毫都没有住手的想法,江充也嘀咕,估计武帝是要想清除一些障碍,其实他的头痛估计也都是托词。

江充回过味来,便知道刘彻心中的想法是要扫清外戚势力,因此,他把矛头指向了卫子夫,果不其然,江充在皇后寝宫中寻找到了大量巫蛊之物,而且还在刘据的寝宫中找到了许多扎人用的小人,他马上就启奏皇帝。

武帝顺水推舟,想要将皇后和太子入狱,但两者都表示从来没有做过,此时皇帝已经不再愿意见他们,因此刘据想要起兵诛杀奸臣,但汉武帝看到的只有妻子和儿子都在叛乱,毫不留情地诛杀了他们。

02:外戚势力根深蒂固

事情到这已经逐步清晰了,汉武帝想要一锅端的就是皇后的亲戚,也就是外戚势力。

那江充是何许人也?

江充本身是一个小流氓,他的妹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但是他和刘丹关系不好,因此他上京去告发刘丹与家人的不伦行经,因此江充成为了汉武帝手里的一把利刃。

此时,卫青已经去世,霍去病也早已去世,阻碍汉武帝诛杀外戚的两个军事家已经去世之后,卫氏家族已经没有了顶梁柱,因此,收拾他们只需要一个借口,但这个借口由谁去开,这是一个问题。

但汉武帝为什么要对外戚下死手呢?

原因还得往前讲讲,汉武帝能登基纯粹就是因为外戚。当时的金屋藏娇固然留下了千古佳话,但刘彻以皇十子登基,背后的外戚势力不容小觑,因此,当刘彻登基之后,他的权力被被陈阿娇的亲戚们瓜分,他深深感觉到外戚势力的庞大会危害王权,因此决定用巫蛊还弄陈阿娇下台。

同样的剧情在阿娇的身上发生过一次,不过当时的主角是张汤,张汤查出楚服是陈阿娇的帮凶,因此阿娇皇后之位被废除,楚服本人身首异处,且还牵连了其余人等三百。


但陈阿娇被废于长门宫后,依旧尊容不改,是因为她还有最后的依仗窦太后,窦太后作为她的姥姥,给予了她最后的尊贵。

这时,卫子夫才崭露头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上了皇后,但卫子夫的出身实在是卑微,因此汉武帝想着要给她的兄弟封官来增加家世。于是就给了卫青一个机会,但没想到,卫青军功赫赫,功高震主,以至于官位封无可封,卫家朋党势力一大再大。

汉武帝中期,卫家外戚已成为最大的外戚势力,这让汉武帝如何能安心。

而大忌是,卫青还经常试探宫里的消息,他总是会听从门客的建议,去送金钱或者其他礼物给汉武帝的新欢,但实际上,作为皇帝而言,他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大臣与后宫有过多的牵连。

但鉴于卫青本人的威望太盛,他在世之时,汉武帝一直没有敢对卫家下手,所以当卫青去世之后,卫家大厦将倾。


03: 太子日渐长大,汉武帝惧怕即将被取代

汉武帝的长子来之不易,将近而立之年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所以刘据从小就是备受宠爱,且被刘彻悉心培养。

为了彰显自己对太子的宠爱,汉武帝还专门修建了博望苑给太子招揽门客,但此时的太子独立意识已经与汉武帝相违背,刘据招揽了许多怀有异见的门客,并且将这些异见都呈现给刘彻看,因此刘彻也开始对刘据不满了起来。

而且另一个原因是,刘据已经当了30年的太子,汉武帝尽管已经年老,但依旧身体硬朗,对权力的掌控丝毫没有减退,面对一个壮年的太子,刘彻首先的不是对自己孩子长大的欣慰,而是面对着新兴权威的忌惮。

因此,在这场关系中,刘彻和刘据已经由温情脉脉的父子转换成生死仇敌。

为此,他还曾经假惺惺地对卫青说,太子是贤能的,必定能够安定天下,我非常相信他。

但实际上,汉武帝已经暗搓搓地想要换太子了,恰好钩戈夫人怀孕十四个月生子刘弗陵后,刘彻就命钩戈夫人的寝宫之门为尧母门。

其意思已经昭然若揭,太子的存在已成为了汉武帝心里的一根刺,不拔掉将会成为大患。卫青死后,没过几年,刘据和卫后被一锅端,太子之位落在了几岁的刘弗陵身上。

刘据和卫子夫已经随黄沙去,但汉武帝还是留下了千古英名。


结语:

跨越历史长河,寻觅千年真相。我想,事情之真假到底如何,也只有武帝自己清楚了。对于后人的我们而言,无非是根据正史、野史去做情理推测。总而言之,汉武帝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且在后世中留有千古盛名。尤其在其年轻时候北抗匈奴,那番帝王的霸气彰显的淋漓尽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0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