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集团是如何走向最终的灭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话说,三国时期的袁绍集团曾经是三国时期的一代霸主,甚至,势力在初期比曹操都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最后却走向了灭亡。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袁绍在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失败后,就逃回了冀州,而曹操也没有追赶,索性就又返回到了许昌,进行休养生息。但是,当等到第二年的时候,曹操却再次发动大军渡过黄河讨伐袁绍集团,兵临冀州城下。而此时,由于袁绍正好有病卧床,所以,他就派他的三子袁尚出城迎战。
然而,当袁尚在战场之上与曹操的大将张辽相遇之后,仅仅三个回合就被杀得大败,只好又逃回到冀州。而袁绍则在得知其三子袁尚大败的消息后,不禁是急火攻心,一下子就吐血而亡。当然,幸亏他于生前还留有医嘱:让其三子袁尚继承父业。
然而,在袁绍死后,丧礼还未进行完毕之际,袁绍的老婆刘氏就将袁绍的五个小妾全都给杀掉了,而她的儿子袁尚则更是将袁绍五个小妾的家属也给斩尽杀绝了。这样一来,袁尚就和他的2个哥哥之间,留下了深深的裂痕。本来,他的这2个哥哥对袁尚继承父业就心怀不满,如今,见袁尚作出了这样的事情,就更加对袁尚产生了深深的不满。
当然,花开两朵,单表一枝。当曹操围困冀州久攻不下之后,也就只好领兵又再次返回到了许昌。但是,就在曹操撤兵离开后不久,袁绍的儿子们之间就发生了内讧。先是袁尚的哥哥袁谭与袁尚在冀州城外互相展开厮杀,紧跟着,就是袁谭兵败。
于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袁谭的谋士此时就给袁谭谏言说,“为今之计,不如假意投靠曹操,然后,利用曹操的兵马来战败袁尚。”袁谭一听,言之有理,如今这是最好的办法了。随后,袁谭就带领他的手下假意投奔曹操去了。而曹操则在接纳了袁谭之后,就带领他的部队再次围困冀州。
然而,由于冀州城墙坚固,曹操的部队始终不能攻克,双方一下子就陷入到了一种僵局之中。于是,此时就有曹操的谋士谏言说,“我看,不如以水攻,也就是以漳河之水来灌城,这样冀州必破。”曹操闻之有理,立刻就派遣工兵将漳河之水引到了冀州,进而使冀州一下子被洪水围困,陷入到了困境当中。而冀州也终于被曹操所占领。
随后,当曹操占领冀州之后,袁谭却借机带兵又跑到了南皮,而曹操则派兵随后追赶。于是,在一阵厮杀之后,袁谭就被曹军所杀。说起来也是可悲可叹,真是“兄弟相残,鱼翁得利啊!”。那么,此时的袁尚和他的另外一个哥哥袁熙又在干什么呢?
原来,他们俩最后也仅仅带领几千名士兵逃到了辽东,但是,由于辽东太守惧怕袁尚弟兄俩借机抢了他的辽东。所以,在一次酒局之上,辽东太守公孙康就直接设计杀掉了袁尚弟兄俩,至此,袁绍集团彻底走向了灭亡。
袁绍是三国前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他雄踞北方,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以及并州等四个州,带甲号称六十多万,手下战将千员,顶尖谋士十多个,在当时绝对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然而他败了,他败给了曹操。当时的曹操论兵力只有袁绍的三分之一,论地盘也只有袁绍的一半,论家世曹操更比不上袁绍,曹操是宦官的孙子,袁绍家族四世三公。
为什么袁绍就是败了呢?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失败,是否跟他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呢?
01袁绍四世三公,家族的力量给与了事业上的帮助。
袁绍家族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四世三公。对袁绍来说,他的家族力量给了他很大帮助。年纪轻轻就做了官,长大以后,敢于公然与董卓叫板,最终逃离洛阳,外出招募士兵。
馥素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车,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从事赵浮、程奂请以兵拒之,馥又不听。乃让绍,绍遂领冀州牧。---《三国志》
在招募士兵的时候,他的家族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时袁家四代公卿,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袁绍振臂一呼,自然是有不少人才前来相投。
所以袁绍起家的速度是所有诸侯当中最快的一个,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手里已经拥有了十万人马,这在当时是相当惊人的一个数字,所以他被大家推举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
可是袁绍光有人马,没有地盘,这是一件比较恶心的事情,因为没有地盘就没有税收和粮草。在讨伐董卓的事情烂尾以后,袁绍必须要为自己争取一块地盘。 这个时候冀州牧韩馥觉得袁绍是个人才,自己又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所以他打算给袁绍一定的资助。没想到收到粮草后的袁绍反而大怒,认为大丈夫怎么可以接受人家的施舍。 于是袁绍不仅没有感激韩馥,反而打起了冀州的主意。当公孙瓒和韩馥打得热热闹闹的时候,袁绍乘势收服了韩馥。 韩馥觉得自己本来就受到过袁家的恩惠,而且此刻的袁绍兵强马壮,把冀州送给袁绍也无可厚非。袁绍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夺取了冀州,拥有了一块富庶的土地。
此后袁绍以冀州作为地盘,不断向四周扩张。最成功的一战,是对幽州公孙瓒的战斗。他将公孙瓒逼入了死胡同,乘势拿下了幽州。曹操为了避其锋芒,只好以天子的名义把青州、幽州、冀州以及并州全都交给袁绍打理,自此袁绍达到了人生巅峰。
说到汉末的豪门,人们都会想到“四世三公”的袁氏,这是一个大豪门,门生故吏满天下。袁绍和袁术是家族中的两个明星。一个在河北,一个在南阳,动静都比较大。后来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就是以袁氏为主导,盟主是袁绍。
其实袁氏家族之所以称为汉末的大豪门,不只是袁绍和袁术两个人。还有两个人也大名鼎鼎。
一个是袁绍、袁术的叔父袁隗,他娶了名儒马融的女儿,官至太尉、太傅,是袁氏“四世三公”中的最后一个“公”。他地位很高到什么程度,他是汉灵帝的托孤大臣,另一个就是外戚何进。但是他这个辅政大臣却没有存在感,何进和董卓你方唱罢我登场,袁隗却唯唯诺诺,不敢发挥作用,更不敢去匡正朝政。他要的是保家族的平安,但是他要的平安终究没有得到,最终被董卓杀害。
另一个是袁遗,是袁绍、袁术的堂兄。他官至山阳太守,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中,他也是一路。从历史记载看,他和袁绍走的更近,后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破,逃亡途中被乱兵所杀。
袁氏为什么会灭亡,豪门败给了曹操这样的屌丝?小编认为,袁隗和袁遗的结局就足以说明问题。袁隗为什么会窝囊的死,无非是他没有应有的担当精神,总想通过退缩忍让来求得平安。袁遗为什么会死,就是因为袁氏家族内部不团结,乱自内兴。看看曹操的家族是那么的团结,就知道袁氏有多么坑爹。
总的来说,在官渡之战后,袁绍努力平定了各地的叛乱,一度恢复了元气。不过,袁绍于公元202病逝后,袁氏势力立即变成一盘散沙,最终让曹操各个击破了。如果袁绍的儿子可以团结在一起的话,那么曹操想要平定河北之地,显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就刘备来说,在他去世后,因为诸葛亮执掌大权,蜀汉不仅没有分崩离析,反而继续保持较高的凝聚力,虽然后主刘禅比较平庸,却因为对于诸葛亮的充分信任,得以让蜀汉上下令行禁止,逐渐恢复了实力,乃至于拥有发兵北伐曹魏的实力。当然,这不是说夷陵之战对蜀汉没有影响,比如很多年轻的武将就在这场战役中阵亡,这成为蜀汉中后期武将凋零的重要原因,促使蜀汉后期几乎无人可用了。
一个家族没有谋天下的担当精神,总是想着家族的利益,不断坠入小我之中,怎么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