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诚孝张皇后,被称为“女中尧舜”,默默辅佐三代帝王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3 20:45:44

诚孝张皇后,被称为“女中尧舜”,默默辅佐三代帝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诚孝张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

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

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

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深得父皇母后喜爱的儿媳妇

张氏,1379年出生于河南永城,是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诚之女,在家排行第四,自幼知书达理,性格温婉,做事情认真细致。

1396年,美丽端庄的张氏,被选入燕王府,成为世子朱高炽的妃子,即燕王世子妃。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张氏被册封为太子妃。

汉王朱高煦是朱高炽的二弟,经常背后中伤朱高炽。每当朱高炽悒悒不乐,张氏就以历史故事为譬喻,宽慰其夫。

朱高炽生性沉静,喜好读书,但身体肥硕,不善骑射,戎马起家的成祖为此很不高兴。张氏就替朱高炽调理每日餐食,让太子减少饮食,加强运动。

成祖喜爱汉王朱高煦,有心废太子立汉王。史书记载,朱高炽几度面临被废,最后得以巩固地位并登基为帝,多是靠张氏的贤孝之德。

张氏操妇道至谨,一言一行都极其得体。她给父皇母后早晚请安,殷勤备至。每遇父皇母后便殿议事,张氏就侍奉在侧,而且亲自下厨准备御膳,巧手调制羹汤,再恭恭敬敬地奉与父皇母后享用。

成祖对这位大儿媳妇非常满意,曾对徐皇后说:“这是个好媳妇,将来能兴旺我家!”“要不是因为这个儿媳妇,我早就废了太子了!”徐皇后也为儿子娶到贤女而庆幸不已。

张氏为朱高炽生了十个儿子,长子朱瞻基尤得成祖喜爱,被钦点为皇太孙。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随即巩固了。

国家大事 仁宗都征询媳妇的意见

公元1424年,成祖驾崩,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立张氏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

登基后,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所有国家大事,都征询媳妇的意见。

张氏位及至尊,毫无跋扈,无论是当皇太子妃,还是当皇后,都能孝谨温顺。

位尊皇太后

朱高炽登基不到一年即晏驾归天,长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尊封母后张氏为皇太后。

1426年,朱高煦叛乱,挑战侄子朱瞻基。张太后仰仗贤德的“三杨”(大臣杨士奇、杨溥、杨荣)等,三个星期就平定了叛乱,此后海内宁泰。

宣宗对太后十分孝敬,早晚给太后请安。四方进贡,宣宗都先奉与太后,自己才敢享用。登基之初,每遇朝政大事,二十八岁的宣宗都会禀报太后,再做决定。

鉴于汉唐的宫闱之祸,朱元璋留有祖训,严禁后宫干预政事。恪守妇道的张太后效法马皇后,参政而不乱政,有权而不弄权。

太后精明能干,经常提示宣宗体恤百姓疾苦,引导宣宗励精图治。

1427年,太后过生日,宣宗陪她游西苑,同登万岁山,后妃全部侍奉左右。宣宗奉酒杯向张氏祝寿,太后与儿子对饮,欣然说:“方今天下太平,我母子才得以同享此乐啊。”

1428年,宣宗陪太后拜谒长陵、献陵,亲自骑马为太后导路。遇有河桥,宣宗皆下马,亲手扶太后车驾,缓慢前行。时百姓们夹道迎接,老少皆跪地山呼万岁。太后对宣宗说道:“百姓这么爱戴你,是因为你能让他们生活安定,皇儿要爱民如子,不负民望。”

谒陵后,太后访问农家,宣召农妇询问生计,又赐给钱钞饮食。农妇献蔬食酒浆,太后命人取来,亲自品尝,也让宣宗品尝,曰:“此田家味也。”以此谕诫皇帝,勿忘农家。

为人慈爱的张太后处事公正。宣宗偏宠孙贵妃,无故废黜了胡皇后,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惜胡皇后,一直很关照她,每有宴席,总让胡氏位居孙氏之上。

张太后的知人善任与辨别邪正,使朱瞻基在位的十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开创了明朝最好的太平盛世。宣宗与其父仁宗 的“仁宣之治”,与张氏对父子皇帝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拒绝垂帘听政

公元1435年,明宣宗在位十年后驾崩。宣宗遗诏中,清楚写明:国家大事,都要禀报太后,才能施行。

宣宗有两个儿子,但太后的第三子襄王朱瞻鄯,也是贤德有礼之人。当时朝廷内外,都传言太后可能会顾及私利,弃孙立子,立襄王为新帝。

太后很快召集满朝文武,遵祖制,宣布新天子是宣宗长子朱祁镇,即明英宗。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因为英宗只有九岁,大臣们请求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张后拒绝了。她说,我不能破坏祖宗之法,朝廷委任得力的大臣辅佐就可以了。

张后下令一切奏疏交内阁大臣处理。她担任英宗的监护人,下令凡宫中一切娱乐闲事,全部罢禁,要求子孙必须认真读书求学,自小培养勤政之风。

张后抑制外戚,对自己娘家管理甚严,不允许他们凭借关系谋求高官。她正式以书信告诫其兄张升,要循礼法、修恭俭,每个月,只能在初一与十五进朝问安,不可干预政事。张升是彭城伯兼任都督,为人清廉,素有贤名。大臣屡次请求重用,张后都不应允。

英宗即位后,曾宠信太监王振,命他执掌司礼监。王振擅权,随意责罚大臣。张后知道后,严词斥责王振,并以太祖所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禁例,欲将其处死。英宗叩头求情,才免其死罪。张后在世时,王振一直不敢干政。

为防止内宫欺蒙皇上,胡作非为,张后特别申令,国家大事必先由大臣议定,才能施行。 她常派人去司礼监检查,如果没有按章守法,就把王振叫来问责。

张后一方面限制内宫干政,一方面倚重忠良贤臣,加上旧臣的协力辅政,朝廷政局一直比较稳定。

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后重病不起。临终前,她仍以国家为念,召见大臣,询问政事,直到瞑目逝去。遗诏中,张后勉励大臣辅英宗,施行仁政,治国安民。

据推算,张后享寿应在七十以上。英宗尊谥她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张后驾崩后,王振肆无忌惮,擅权乱政,大明朝初年的黄金时代也彻底结束了。

由一个民间女子到世子妃、太子妃,再到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张氏历经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期间有多次临朝听政的机会,但她始终谨守妇道,安于内宫,辅佐丈夫与儿子、孙子治国安邦,建功立业。

男子禀干之刚,女子配坤之顺,张氏以其坤德称贤后,所以后世称张氏为“女中尧舜”。

明仁宗的妻子张皇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9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弘治,被史家誉为?弘治中兴?。他1487年17岁继位为皇帝,35岁1505年去世。孝宗短暂的一生只有一个老婆,就是张皇后。孝宗16岁时和张皇后结婚,婚后一直生不出孩子,很着急,为此在宫内求神拜佛。这事情被大臣知道后,有大臣上书给孝宗,说这事求神拜佛并非好办法,多选几个妃子,广撒网,这才是万全之策。但是,一向善于纳谏的孝宗没有听从大臣的这个建议。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弘治四年1491年十月,张皇后生下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就是后来的武宗朱厚照。孝宗和张皇后结婚4年后才生出第一个孩子,两个年纪轻轻的人天天在一起,按理说播种后很容易就会生根发芽,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才生出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迄今不得而知,还是个谜。

弘治七年1494年,张皇后生下一个女儿,不到两岁就夭折了;第二年1495年,张皇后又生下一个儿子朱厚炜,次年夭折。次子朱厚炜夭折的时候,孝宗和张皇后才26岁。

此后,张皇后再也没有生育,不知道为什么?到底是孝宗失去了生育能力,还是张皇后失去了生育能力?孝宗作为男人,天天在紫禁城,按理说不会突然失去生育能力,女人的生育能力比较脆弱,突然失去生育能力的情况很多,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张皇后在生完第三个孩子后就不能生育了。

这下子,孝宗和张皇后就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了。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朱厚照也很可能会随时夭折,朱厚照要是夭折了,那孝宗不就绝后了吗?想想都可怕。在事关皇位继承人的重大问题上,孝宗为什么不听大臣的意见?按理说,孝宗应该多选几个妃子,也好为自己多生几个儿子,大明江山将来有血统纯正的继承人,有利于政局稳定。孝宗为什么不纳妃子?我想主要两个原因:

一来是孝宗推行宗室改革的原因。孝宗要求宗室的郡王以下的男子,最多只能娶5个老婆,以减缓宗室人口繁衍的速度,减轻朝廷财政负担。这个改革自然有阻力,因为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边并没有限制子孙娶老婆的数量。孝宗为了推行改革,有可能自己率先垂范,只娶一个老婆,并少生孩子。

二来是孝宗的张皇后阻止纳妃。张皇后的事迹,了解明史的人都清楚,张皇后虽然受到孝宗宠爱,但是个比较霸道的女人。丈夫孝宗和儿子武宗在位的时候,张皇后算是比较嚣张的,连着她的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都封了侯,一般情况下,皇帝的小舅子只能先封伯爵,所以算是超规格的待遇。后来的万历皇帝,他的外公一开始也才是伯爵,直到张居正去世后才封了侯。张皇后为了独占孝宗,阻止心地善良的孝宗纳妃子是很有可能的。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张皇后一向自诩聪明,但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却犯了天大的糊涂。自己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万一朱厚照夭折了,谁来继承皇位?孝宗没有其他儿子,这样皇位继承人只能从孝宗的弟弟们家中寻找,这样找来的人,能和张皇后贴心吗?如果孝宗纳了妃子,妃子生的儿子毕竟是孝宗亲子、武宗亲弟,张皇后就是孩子的嫡母。武宗朱厚照要是夭折,亲弟弟继位,能对嫡母张皇后不客气吗?肯定不敢。

按理说,有备无患。如果张皇后真聪明,在次子朱厚炜夭折、自己不能生育后,就应该鼓励孝宗纳几个妃子,给亲儿子朱厚照多准备几个弟弟,万一亲儿子朱厚照夭折,皇位还在自己家里,肥水不流外人田,张皇后到时候还是正经八百的皇太后。可是张皇后没有这样做,张皇后的私心坏了大事。孝宗去世后,儿子朱厚照继位,就是武宗,张皇后本以为万事大吉,没想到武宗是个哑炮,生不出儿子,直到去世也没有儿子。

皇位真的就此流转到别人家了,即孝宗的弟弟朱祐杬家。武宗去世后,按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皇位由朱祐杬的独子朱厚熜继承,朱厚熜就是刚愎自用、自私自利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继位后,和伯母张太后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在明朝,皇上天大,伯母皇太后是不可能斗赢皇帝的,张太后的苦日子就开始了,直到去世,再也没有过过扬眉吐气的日子。

嘉靖二十年1541年,张太后去世,嘉靖皇帝对张太后的葬礼仪式一减再减,张太后到死都被嘉靖皇帝羞辱。更严重的是,5年后,嘉靖皇帝将张皇后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都砍了头。试想,如果是武宗的亲弟弟继位,会对嫡母张太后如此刻薄吗?会杀武宗的两个舅舅吗?肯定不会,毕竟是真正一家人。

张皇后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娘家。

朱祁镇为何杀张太后?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乃是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太皇太后,其历经六朝、辅佐祖孙三代帝王,在确保皇位顺利交接的同时,一定程度延续了“仁宣之治”,后人甚至给予其“女中尧舜”的高度评价。可惜的是,诚孝张皇后的过早去世,使得王振得以干预朝政,进而导致了明朝中衰的“土木堡之变”,却是不知“朱祁镇杀张太后”从何说起。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逝世于公元1442年11月20日,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奶奶。明英宗朱祁镇第一次登基为帝是公元1435,时年八岁。由于明英宗朱祁镇年幼,因此张太皇太后摄政,国家大事皆决于张太皇太后。张太皇太后死时,明英宗朱祁镇才15岁,他还没有还得及亲政。因此朱祁镇不可能杀张太皇太后,事实上张太皇太后谥号是朱祁镇决定的,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张太皇太后摄政期间,她信用"三杨"、张辅、胡濙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对于宦官王振,张太皇太后是极力打压,因此张太皇太后摄政期间,王振一直无法擅权。摄政当天,张太皇太后派人把太监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张氏突然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侍候皇帝不循规矩,应当赐死!身旁的女官们应声而起,将刀放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浑身颤抖。

这时,英宗和五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张氏才饶了他。接着警告他说:你们这种人,自古多误人国,皇帝年幼,哪里知道!现因皇帝和大臣为你讲情,且饶过你这一次,今后再犯,一定治罪不饶。 此后,张氏时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有王振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 张太皇太后去世后,明英宗亲政,他宠信太监王振,导致了王振专权,以及后来的土木堡之变。

《明史演义》王振用事,祸启英宗,太皇太后洞烛其奸,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乃帝臣乞请,不即加诛,大奸未去,贻误良多。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如何被赞誉为“女中尧舜”?

明代第四位皇帝的皇后张氏是河南永城人张麒的女儿,洪武二十八年(1395)嫁给十七岁的朱高炽(永乐皇帝长子),旋即被册封为燕世子妃。朱高炽生性仁孝,喜爱诗词,可是身体肥硕,腰腹径数围,不善骑射,因此常使永乐皇帝不高兴。恰好永乐的次子朱高煦身高体壮,而且在靖难内战中,有几次杰出的表现,于是永乐曾经有立朱高煦为皇储的念头。

幸好张氏在结婚不到三年就替朱高炽生下了一位永乐最宠爱的长孙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宣德皇帝;后来张氏又生了越王朱瞻墉与襄王朱瞻墡。

1404年夏天,虽然永乐立了朱高炽为东宫太子,不过朱高煦依然野心勃勃,经常在背后中伤他的长兄。每当东宫濒临危机、悒悒不乐时,操妇道至谨的张氏一定会以历史故事为譬喻,来宽慰她的丈夫,而且勉以孝谨,亲自替朱高炽调理每日餐食,希望能帮他减肥。

1424年8月12日,在榆木川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的永乐帝,召唤英国公张辅到皇帝行营帐篷,起草遗诏说:“传位皇太子。···…丧服礼仪,一遵太祖皇帝遗制。”

可是朱高炽即位(洪熙仁宗皇帝)不到八个月,却因体胖多病,也晏驾归天(1425年5月29日)。

当了寡妇的皇后张氏,虽然中外政事莫不周知,还是得出让皇后的位子给她的媳妇胡氏,而依传统当上了皇太后。不过以后的日子,张皇太后还是日夜担心她的儿子朱瞻基,深怕这位二十六岁的新皇帝还不能稳如泰山地继承朱氏帝业。

1426年9月初,眼见他的父亲(朱棣)与长兄(朱高炽)都已驾崩,朱高煦终于公开挑战他的侄子朱瞻基。这时皇太后张氏仰仗有德行、有才干又老成干练的杨士奇、杨溥、杨荣(均以大臣兼内阁大学士的“三杨”)与吏部尚书蹇义,来对付高煦。仅仅三个星期的行动之后,从1426年8月28日到9月17日,朱高煦的叛变就被平定。朱高煦和他的儿子被贬为庶人,从此监禁在北京的西安门里一直到过世。

朱高煦事件之后,海内宁泰,朱氏诸王的权力再次被大幅削减,从此只能向中央政府支领俸禄,明朝宫廷的气氛也自然变得比较安详平静。

在整个明朝历史中,宣德皇帝在位的十年(1425——1435)算是天下归心、最好的太平盛世;在很多方面,的确要归功于这位“女中尧舜”皇太后张氏的知人善任与辨别邪正。

宣德在位第三年(1428),皇太后游西苑,宣德跟皇后、皇妃都一齐奉陪到万寿山赏景野宴。第二年的清明节,皇太后因笃念祖宗功德,要求亲自到天寿山谒拜永乐皇帝与洪熙皇帝(长陵与献陵),并扫墓。当皇帝的朱瞻基马上答允,并以五军严备供具,浩荡地陪他母亲出紫禁城,一直到清同桥,亲自扶辇皇太后过桥后,才高呼万岁地分手道别。沿途中,居民夹道迎拜,皇太后随性吃蔬食野味,并赐钞币。回到内宫之后,皇太后还命她儿子宣德皇帝作《赏春赋》,叙述她途中所看到的景物及农家作业之状况。

可是才三十六岁的宣德帝在1435年1月31日(春节过后的第三天),突然驾崩于乾清宫,留下才只有八岁的儿子朱祁镇继承皇位,是为英宗正统皇帝。

这时有些献媚的大臣奏请太后,垂帘视事。张氏顾及明朝祖宗家法,没有同意,但愿意担任正统皇帝的监护人。

以后凡事委用三杨票拟,虽然如此,重要的政策及诏令仍然必先由太皇太后首肯,然后才能全部交给内阁议决。同时为了驾驭外戚,张氏正式以书信告诫她的哥哥(当时是彭城伯兼任都督)要循礼法、修恭俭,不能干预政事,而且每个月只能在初一跟十五进朝问安。除此以外,太皇太后张氏还下令要求子孙认真读书求学,日夜勤恪敬事,凡宫中一切玩好以及不急之务,全部罢禁。

虽然太皇太后要求她的子孙相当严厉,要他们行仁政、秉忠勤,可是长得很奇异、又是幼冲的正统皇帝,还是整天跟着他最宠幸的太监王振玩耍。

据《明实录》记载,1437年元宵节期间,太皇太后召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还有礼部尚书胡濙五位元老级的重臣人朝,在五人面前,命令王振俯伏阶下。这时太皇太后左右的女官杂佩刀剑,仪卫森然,用尖锐的剑刃加压在王振的颈子上。五十六岁的太皇太后张氏当场向坐在她西侧的正统皇帝说,以后的国家大事,如果没有这五位先朝简任重臣赞成的话,绝对不可实施。同时声色俱厉地斥责王振,如果阉人宦官敢干预朝政的话,都一律要格杀不留。

这次戏剧性威吓王振的五年又十个月之后,太皇太后张氏崩逝,跟她的丈夫朱高炽(即正统皇帝的祖父)合葬于献陵。不久被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然而等到三杨及一些前朝重臣一一凋零去世之后,正统皇帝就擢升他的“老师”王振为明朝宦官系统最有权势的“司礼监太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9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