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明立国以后,朱元璋瞅准了南京这么个风水宝地做了都城。这个选择好啊,南京地处江南富饶之地,南京城也是易守难攻的绝佳位置。南京一直是大明的都城,直到朱棣上位后却火速迁到了北京。现在北京基本处于我国的上中央位置辐射全国,地理位置非常好。可是在明朝那会儿,北京可算是危险之地。再往北就是元人的老巢。朱棣为什么要放弃江南富饶之地,大老远跑到对手的老巢跟前定都呢?有三大原因:
一、因为心虚。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朱棣并不是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本来就是想让朱标继位,可惜朱标英年早逝。于是就让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允炆当了皇帝。因为各种原因,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这才上位当了皇帝。
当上皇帝自然有很多人不服,为了显得自己很尊贵很正统,他不仅改了自己的出生,还通过占据元大都来显示自己能镇住元朝的王气,为自己添上神秘尊贵的一笔色彩。早早逃离这个受人非议的南京,对他来说是种缓解罪恶感的绝佳方式。
二、北京是朱棣的封地老巢。成功上位后,其实他坐在南京皇宫里也不安稳,朱允炆一直找不见,到处是不服自己的眼线细作。干脆迁都北京就不怕朱允炆党羽的人对他不利。北京那是自己家,环境熟悉住的习惯,自己的人也都在。就算有个什么情况,也完全不怕。有兵有钱,大不了再打几仗。总之是比较有安全感。
三、为了方便管理控制北方。元朝灭亡后元人北迁,少数残存势力仍然活动在明朝边境。朱棣作为皇帝,亲自坐镇边关看着国门,势必会让元人势力不敢太放肆,方便清剿和控制。朱棣的皇位虽然有争议,但他也是个明君。如果单是因为忌惮内部斗争威胁自己,不至于非得千里迁都,有的是办法整治朝纲肃清障碍。对北方的控制,方便管理也是迁都很重要的推动因素。
为了保护京城、加强北方的边防力量,迁都北京后他立马把北京的守卫人员加了几倍,还下令开始修长城。经过一番整修发展,北京改头换面,成了繁华的大城市,不再是穷酸苦寒的样子。直到清朝也是直接把北京当都城,还把紫禁城继续当皇宫使用。可见迁都北京还是有大成效的。
朱棣之所以迁都北平是为了控制全国的政局,抗击蒙古人的南侵,更好的经营东北地区,并且朱棣原本的据点就在北平,这样一来自己的皇位可以坐的更加的稳定。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聪明好学,也非常的顺应民心,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可是朱元璋却立长子的儿子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登基,开始想要夺取叔叔手里的大权。
面对侄子的落井下石朱棣选择反抗,于是朱棣带领自己的亲信发动了靖难之役,成功的篡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上,可是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却在战争中失踪了,后来又出现大臣刺杀自己的事情。
朱棣明白自己在南方已经得不到民心了,大家对他的信服是因为他有着强大的军队,于是朱棣有了迁都的想法,开始提升北平的地位,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令开始在北平建立宫殿。
北京的紫禁城是仿照南京的宫殿建造而成的,紫禁城正门的名字也是沿用了南京正门的名字,经过十几年的建造,才有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紫禁城。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都城应该是天庭,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有意北迁都城,派太子朱标在北方巡抚。回来的时候,朱彪不幸去世了。此时朱元璋已到暮年,没有多余的精力,迁都之事自然就搁置了。文健统治时期,发生了靖南之战,迁都问题无从谈起。成祖登基后,宣布南京为首都,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十五年开始,北京的宫殿开始大规模修建。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调运了大量的名贵木材,从北京的西山带来了宝石。到永乐十八年,宫殿全部建成,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于是,永乐十九年,明朝正式宣布迁都北京。
然而,就在宣布迁都北京后不久,奉天、盖华、金审三大殿遭到雷击,全部被烧毁。历史书上记载,目击者看到大火燃烧了好几天。当苦心建造的宫殿被付之一炬时,朱棣自然伤心欲绝,但更令人痛心的是朝野议论纷纷。礼部长官萧艺认为迁都后天火毁三殿,但迁都违背天意。程大怒,当即处死,并命令群臣跪在午门外辩论。朱棣也说:“他这种学者的见解,足以成为英雄!”意思是你们都是读书人,怎么能理解我英雄的心思?
朱棣为什么迁都?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大多数人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叶子落回到根部。他们说朱棣从21岁起就一直在北京。他已经在北京呆了十六年了。后来以此为基础,发动靖难之战,出兵南下,武力夺取天下。由此可见,北京是朱棣的繁华之地,每个人都有一切归根到底的观念。朱棣在北京生活了十六年,自然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京难时期的兵,大部分也是从北京来的,都有想家的感觉。所以他称王天下的时候想迁都北京也就不足为奇了,北京还是个繁华之地。
第二,皇帝守边。也有人认为明朝最大的敌人是北元。由于北京靠近长城,明朝定都北京后,可以有效管理和调动军队抵抗北元。朱棣以北京为基地,对元朝残余势力进行了五次北伐。从抗击元朝的角度来看,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势是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皇帝在边疆的气势增加了朝廷抵御外敌的决心。
公元年记载,明太祖成祖时期的大汉疆域“东起朝鲜,西占图凡,南盖安南,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十里”。100万平方公里。南海“千里长沙,千里石塘”都在境内。“朱棣迁都北京后,五下大漠,真正消灭了北元势力,扩大了明朝疆域。但我认为朱棣迁都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天下大同。他必须首先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建立一个全世界共享和平之福的国际秩序。
朱棣的世界观
这一国际秩序是在郑和下西洋时,朱棣给世界各国国王的诏书中阐明的。“所有人,无论老少,都希望在太阳和月亮照耀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工作,不失去自己的位置。”意思是当地的老百姓,老老少少,都希望自己能过得好,不流离失所,没有财产,天地盖到哪里,日月照到哪里,霜露落到哪里。所以,朱棣要派郑和带着书信去各国,希望大家一起遵守条约。“守礼不毁约,不欺少数,不欺弱者,共享和平之福。”意思是大家都要按规矩办事,不要乱来,大国不要欺负小国,强国不要欺负小国。让我们一起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幸福吧!
这就是朱棣的世界观,一个伟大而宽广的世界观!在后来的事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到宣德五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过程中,明朝采取了“厚此薄彼”的政策。总是给别人的多,拿的少。朱元璋曾说:“得地不足以供;得民心不足以令。”他说这些地方不起眼,我们没必要去捕捉。个人觉得朱棣站的高度比朱元璋高多了,说的是强者不可欺弱者,公不可寡,共享太平之福。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怀!
01、想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大部分都是由北至南,而朱元璋则是从南方开始的,是由南向北打了天下,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其实是非常少见的,虽然说打下了基业,在南京定都了,当朱元璋知道南京并不是最好的定都选择。在洪武24年,朱元璋也是让朱彪到关中和洛阳两个地方进行考察,目的就是想要把国都迁到这两个地方,不过后来朱标回到南京之后就生了一场大病,37岁的朱标在这场大病当中死去了。后来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之所以选择迁都,其实也是有完成父亲遗愿的成分在里面。
02、天子守国门当时对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实际上还是元朝的残余势力,而这些元朝的残余势力全部逃完到漠北。朱棣在登基之后便开创了天子守国门,我觉得这个意义其实还是比较大的,朱棣的一生都比较喜欢攻伐,朱棣是一个不甘心享福的皇帝,他是一个特别有理想,有抱负且有担当的帝王,所以才会想到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03、巩固自己的皇位实际上朱棣得到皇位并不算是特别的光彩,说白了,朱棣其实是通过叛乱才能够登上帝位。而在靖难之役当中,朱棣的侄子也是不知所踪,此时在南京城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忠于旧主的,这部分人会选择暂时的隐藏起来,这对于朱棣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此时的南京城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而且它的根基其实是在北京的,所以迁都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04、北京的地理位置更有优势朱棣是非常有才华的,他自然是可以看出南京?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 南京其实比较依靠长江的,这也算是南京的一个弱点,未来一旦长江失守,那么整个南京就无险可守了,所以此时选择迁都是很明智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8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