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振身为一个太监,他是如何差点毁掉大名的江山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3 18:01:37

王振身为一个太监,他是如何差点毁掉大名的江山的

太监王振是怎么毁掉大明江山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元璋肯定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创建的明朝会被一个阉人差点毁了。但是其实朱元璋生性多疑,只要是政权上的事情都是朱元璋一个人来操办,就是为了防止酿成前朝那样的悲剧。因此他在宫里立了规矩,说:“内臣不许干预政事,否则就砍头。

但是事实上这个规矩只有朱元璋一个人去遵守了,朱元璋以后的皇帝们似乎对这条规矩并没有放在眼里。后来的皇帝渐渐把政治和军事的权力李交给了手下的大臣,再也不像朱元璋那样有很森严的中央集权。明朝后来出现了权阉。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呢?因为当时有东厂。东厂是朱棣创建的。

朱棣当皇帝其实并不顺利没他的皇位是抢来的。大臣们对于这种篡夺权位的皇帝心生不满,自然不是很服气他当了皇帝。因此朱棣就怕这些大臣谋反,就创立了东厂。东厂的领队正是太监。

因为当时太监的职位比大臣更低,因此太监更是插手不了政治军事的权力,所以比起大臣来,太监管理东厂让朱棣非常放心。

但是朱棣没想到的是,恰恰是因为朱棣自己让太监掌管东厂,太监的权力才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渐渐的也可以干预政事了,还能掌握朝廷官员的生死。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最厉害的公公,这个公公就是明英宗时期的太监王振。王振本来也是一个书生,但是因为他一直考科举,一直不中,实在没有办法,王振便当了一段时间的先生,在私塾教书。但是这个工作仅仅只能填饱肚子,王振觉得非常不甘心,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因此一边做私塾的先生,一边为自己找出路。

恰好这个时候明代的朝廷张贴出了招收太监的告示,王振一咬牙就把自己阉割了,进宫当了太监。

因为王振也是文化人,所以进宫以后特别会见风使舵,还会陪妃嫔或者太子学习,还能吟诗作对,把他当先生那些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靠着这些本领,王振被派到太子府中陪读。正是因为王振从小在太子朱祁身边,因此朱祁当了皇帝之后非常信任王振。王振只要一句话,朱祁就随时照办。但是王振和朱祁都不懂军事,王振却瞎指挥朱祁,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成了俘虏,王振也死了。这次事变差点明朝都保不住了。

明朝宦官王振简介 太监王振的故事叙述

在明朝的时候有好几个皇帝是毁在太监手中的,甚至还有几个太监掌握了实权,和刘瑾一样,

王振

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那么宦官王振是怎么一步步拥有权力的,他的人生经历是如何的。关于太监王振的故事有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专权的宦官王振素描

宦官王振简介

明朝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宦官掌握实权,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都是因为王振开创了这一先河。

王振是明朝初期的人,他的老家是在当时的蔚州。刚开始的时候,王振也是个文人,做过老师。不过因为当时科举制度有些荒废,虽然王振有一定的文采,不过想通过科考来实现自己对功名的追求的话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放弃了这一道路。

放弃科举考试的王振,决定到宫中去做太监,这样就可以直接接触到权力的忠心。因为王振很擅长观察,知道怎么样才能讨得皇帝的喜爱,所以利用自己的聪明、狡诈,最后王振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自然而然的,他也拥有的一定的权力,成为了第一代掌权的宦官。

太监王振的故事

太监王振是在明宣宗的时候就得到了重用的,后来宣宗死了,王振又想办法来讨取年幼的英宗的喜欢。但因为当时有太后和三位大臣帮助英宗处理事情,所以他也不敢太过放肆,有一定的收敛。

明朝大太监王振图片

后来王振在自己两面派做事的基础上,再加之英宗对他的信任,慢慢地他对渴望权力的野心暴露出来了。虽然太后有所察觉,也提醒了皇帝,但最后也没有多大的效果。一直到三杨辅佐大臣的离去,太后的离世,王振知道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了。

从此王振开始了专权的生涯。王振得权后,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人想方设法给除去掉。还有一些想要得到一官半职的人就会用钱来贿赂王振,以此来讨好他。正是因为王振这样的做法,在他执政的明朝,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朝政。

1449年的时候,王振还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和瓦剌军交战。结果导致明英宗被对方捉去成了俘虏,而这也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而王振也在明英宗被抓后不久被敌军给杀死了。宦官王振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结局。

王振是明朝第一个曾经握有权力的宦官,是他开创了宦官专权的现象,可以说是个历史罪人。也是因为王振才引发了土木之变,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结局是他应有的下场。

明代第一专权宦官王振的故事 王振的威势到了何种地步

  王振是明英宗时期的专权宦官,同时也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宦官掌权在明代自王振起。所以在明朝的宦官中,他虽然并不是最有名的那位,却也是无法忽视的一位。后世留下了许多与王振有关的故事,可以让大家看清楚王振的丑恶嘴脸。

  王振在最开始的时候,尽管有野心,但是超正大权被太后和“三杨”把持在手里,而明英宗还未长成。所以他并没有表示对权利感兴趣,反而一副忠心为君的嘴脸。在太后和“三杨”跟前恭谨顺从,甚至还专门设计了一出忠心劝谏,匡扶国君上进的戏码。等到逐渐取得信任之后,他就伸出了自己的野心之手。

  太皇太后张氏,虽然将国家放手交给“三杨”打理,却并不是无知的妇人。王振的揽权和逐渐插手朝政,全部被她看在眼里。想到前朝宦官专政,而使得国家破亡,她决定站出来点明警醒明英宗。

  一天下午,张太后让宫中女官穿上戎装,佩好刀剑,守卫在便殿旁边,肃穆凛然。随后又将英宗和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尚书胡焕等人召到宫中。当着英宗和五大臣的面,张太后严肃的说:“这五位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皇之命辅佐你治理国家,你有什么事情,必须与他们商量,如果他们不赞成,切不可去做。”随后她又厉声指责王振道:“太祖建国之后,就立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规矩。如今你侍奉皇帝不守规矩,干涉朝政,插手政权,哀家依律赐你一死。”

  太后话一说完,早在旁边候着的宫女,就拔出刀剑,架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吓的是面无血色,直打哆嗦。明英宗见此,赶忙上前求情。张太后最后应了英宗的请求,但是却再次告诫王振不可干政。并且嘱咐五大臣,言明皇帝年幼,识人不清。王振日后还得由你们看着,此后不许他干预国政,如有违犯,定斩不饶。王振听了可以活命,连忙磕头求饶。

  因为插手政事,王振差点丢了性命,但是却不知悔改。一边作出绝不干涉朝政的样子,一边暗中勾结大臣,培植党羽亲信。王振的私党越多,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这些亲近王振的大臣,接连在明英宗面前赞誉王振,使得王振进一步取得明英宗的信任和重用。明英宗的进一步重用,又使得王振能有更多看不见的权利和优势,推动他进一步往上爬。

  在张太后和“三杨”接连去世之后,辖制王振的闸刀终于消失。没有了张太后等人压制,又得明英宗信任的王振,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迅速的包揽大权,成为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

  王振包揽大权之后,便开始打压异己,大肆培植亲信。但凡是亲近贿赂他的人,都能得到升迁。若是对他表现出一点不满,甚至弹劾他的人,都会被他出除掉。这种情况下,朝堂上投靠王振的人越来越多,王振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不过说实话,真正选择投靠王振的人,大部分都是奸诈小人。

  工部一位叫王佑的郎中,惯是会曲意逢迎,阿谀奉承。早先王振没有那么大权利,还是由“三杨”当政的时候,王佑也便老老实实的在工部待着。那个时候想要往上爬,若是没有功绩,便也只能唉声叹气。

  后来王振专权之后,王佑立刻就投奔了王振。而且因为他和王振都姓王的关系,甚至于恬不知耻的称呼王振为“爹!”

  有一次王振把胡子给剃了,前去拜见王振。王振看了十分惊讶,于是问:“王大人你的胡子怎么没有了?”王佑厚颜道:“老爷您都没有胡子,做儿子的我又怎么敢有呢?”王佑这番话,彻底讨好了王振,不久就将他提拔为工部侍郎。后来王振又靠着谄媚奉承,被王振提拔为兵部尚书和都御史。

  随意提拔亲信,不必在乎他人品性,王振在当时的权利如此之大,也难怪日后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祸国殃民。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6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