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李道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唐朝初年,也有这么一个人,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抹黑。但正史上的他,却是一代贤王,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道宗。
1.开唐有功
李道宗,字承范,唐朝初年将领,李氏宗室王爷。
提起李道宗,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会是电视剧《薛仁贵传奇》里面那个腹黑王爷。为了一己私利,屡次三番陷害薛仁贵。好在最后被皇帝发现,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不过,正史上真正的李道宗,却是大不相同。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李道宗应该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兄弟。李道宗的太爷爷,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也就是李渊的爷爷。李渊的父亲李昞,是李虎的三儿子。而李虎的四儿子李璋,便是李道宗的爷爷。
据史书记载,李道宗出生于公元602年。也就是说,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登基的时候,李道宗刚满16周岁。
这一年,随着唐朝的开国,宗室出身的李道宗,被封为略阳郡公。
这里要值得一说的是,李道宗的父亲李韶,去世的比较早,在李渊登基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李道宗后来的地位,多半都是靠其自己打拼出来的。
李渊登基的时候,当时唐朝还只能控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随着唐军南征北战,逐步扫平诸多地方势力,这才彻底统一天下。
在这个过程中,李道宗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德二年,当时年仅17岁的李道宗,便跟随李世民讨伐山西的刘武周。在讨伐刘武周的过程中,李世民曾经问计于李道宗,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李道宗,所提出的计划,竟然和李世民几乎完全一致。李世民由此下定决心,玩起了坚壁清野的拖字诀,最终战胜了刘武周。
打败了刘武周后,接下来李世民又率领唐军,去征讨洛阳的王世充,以及前来救援的窦建德。在这一战当中,李道宗同样跟随李世民,建功颇多,史书上以‘屡有殊效’四字形容。
武德五年,李世民率军征讨刘黑闼,李道宗亦随其出征。曾随李世民一同率军,冲击刘黑闼大军,救援被围困的李绩,同样战功卓著。
扫平刘黑闼之后,武德五年十一月,李道宗和其他十几位李氏宗亲一起,被封为郡王。在这之后不久,因为李道宗以据守之策,击退了前来进犯北方梁师都部,被李渊改封为任城王。
关于任城王这个封号,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典故。在唐朝之前的三国历史上,曹操的儿子曹彰,就曾经被封为任城王。李渊后来正是因为李道宗据城守敌,和历史上曹彰的战绩很相似,所以才封李道宗为任城王。
2.为国守边
被封为任城王这一年,李道宗刚刚21岁。
扫平了刘黑闼之后,唐朝已经算是基本统一了中原。这个时候的唐朝,主要敌人就不再是中原内部的割据势力,而是北方的突厥,以及唐朝周围其他几个政权。所以,从这一年开始,当时年仅21岁的李道宗,开始镇守北方,为国守边。曾经于武德六年、七年、八年,数次击退突厥南下入侵的军队,很好的保证了唐朝北方的安定。
就这样,在为国守边几年之后,到了武德九年,唐朝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在这场宫廷政变当中,李世民踩着自己兄弟的尸首登上皇位,开始了自己的时代。
这件事,对于当时唐朝高层而言,无疑有着极大的冲击,而且直接导致当时北方突厥趁势南下,逼迫李世民签订了渭水之盟。不过,对于李道宗来说,却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因为李道宗常年跟随李世民征战,早就是李世民的嫡系。而且李道宗常年领兵在外,对朝中的党争插手不多。李世民登基之后,李道宗依然在灵州驻防,继续防备突厥人的南下入侵。
贞观元年,好不容易稳定了朝局的李世民,开始大封功臣,同时开始准备对付北方的突厥。于是,李道宗被拜为鸿胪卿、灵州总管,全权负责灵州一带的防务。
唐朝初年的灵州,大概在今天的宁夏灵武县境内。在唐朝初年的时候,这地方算是抵御北方突厥南下最重要的一个要点了。
李世民登基的手段虽然不光彩,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登基两年之内,便彻底掌控了国内,并且开始为唐朝与突厥的战争进行准备。三年之后,贞观三年年底,李世民趁突厥内乱加上正好遇到天灾,趁机开始了对突厥的战争。
这场战争当中,李世民任命唐朝名将李靖为帅,全权统辖针对突厥的战事。当时唐军共分为六路北上,李道宗当时被任命的大同行军总管,辖制六路当中的一路。经过艰苦的战斗后,李靖奇袭突厥王帐,一战灭掉了突厥。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道宗先是在灵州一带,大败突厥军队的一个分支。后来当李靖一战打掉了突厥王帐之后,突厥首领颉利可汗逃往灵州西北,打算投靠西北的吐谷浑。李道宗趁机率军进逼,逼迫当时庇护颉利可汗的沙钵罗部,交出了颉利可汗,将颉利可汗俘虏后送往了长安。
这一战,给唐朝北方打出了数十年的太平。至此之后,一直到安史之乱以前,唐朝漠北都再没有大的战事了。
解决了北方的突厥之后,唐朝的下一个敌人,就变成了西北的吐谷浑。
贞观八年,吐谷浑可汗派兵进犯,威胁到唐朝对西域的掌控。李世民当即下令,以李靖为帅,正式开始唐朝对吐谷浑的战争。
在这一战当中,李道宗被任命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曾率领唐军追击千里,最终在今青海湖东南地区,追上了吐谷浑主力,大败吐谷浑。后又行军两千里,在今青海省苦海地区,堵住了吐谷浑伏允可汗,大败其众。
这一战之后,昔日强大的吐谷浑,彻底被打得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威胁到大唐的安全。吐谷浑自此成为唐朝的属国,后来到了李治在位期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余者彻底归降唐朝,成了唐朝的一部分。
这一战,李道宗可以称得上是劳苦功高四字了。
3.被抹黑的李道宗
扫平吐谷浑之后,李道宗升为礼部尚书,改封江夏郡王。不过,在此之后不久,李道宗就因为贪污入狱。最终被李世民削去全部职位,回家安养去了。
这一年,是贞观十一年,李道宗刚刚36岁。
对于历史上李道宗的这次贪污事件,几乎后世所有历史学家,看法都极为一致:李道宗贪污其实并非是在真的贪污,而是在自污保命。
因为此时的李道宗,本身就是李家王爷,在先后参与了对突厥、吐谷浑的战争之后,虽然还不至于到功高盖主的地步,但也很容易引起李世民的猜疑了。所以,李道宗迫切的需要以这种形式来自污,保全自己。
这次贪污事件,大概是李道宗一生最大的污点。不过后来的历史证明,李道宗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为在封建王朝,大臣们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能力之外,还需要简在帝心四字。李道宗显然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很快,李道宗在家休息了一年之后,就再次被起复。先是被拜为茂州都督,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又转为晋州刺史。
唐代的晋州,今天位于河北石家庄地区。李道宗被派到这里,同样是担任御外敌的工作。在突厥、吐谷浑相继败亡后,唐朝周围还能有点威胁的,就只剩下的北方的薛延陀和高句丽。李道宗当时的职责,正是抵御这两个敌国的入侵。
从李道宗的这个任命已经可以看出,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有了出兵征讨薛延陀和高句丽的计划。可惜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唐朝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终导致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让李世民征讨外敌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了下来。
直到贞观十八年,唐朝高层的很多斗争,随着李承乾被流放身死,终于告一段落。李世民终于腾出手来,打算解决薛延陀和高句丽。李世民首先选择的对象,就是高句丽,于是,唐朝对高句丽的战事正式开启。
在演义小说当中,李道宗被抹黑最严重的一段,就是在唐军征讨高丽期间,屡次三番打压薛仁贵,险些让薛仁贵死掉。
不过在正史上,真正的李道宗,却是截然不同的。李道宗不但参与了对高句丽的战争,而且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另外,打压薛仁贵之类的事情,也纯粹是子虚乌有的。
在这场唐朝对高句丽的战事当中,李道宗先是亲率百骑深入,探知高句丽内部的实际情况,为唐军赢得了一些先机。在战事正式开始之后,又和李绩合力攻下了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在辽东城(今辽阳)下,李道宗亲率四千精锐,大败高句丽四万步军。曾亲率数十骑深入敌阵,勇猛异常。
不过,在最后唐军进攻安市城(今辽宁省汤池镇)的时候,李道宗因为自身伤患,最终使得唐军攻击安市城的计划功亏一篑。历史上对于这一战失利的责任,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李道宗应该负责,有的认为是李世民的责任,也有的认为是李道宗部将傅伏爱的责任。傅伏爱其实是替李道宗背了锅,最后被李世民给一刀砍了。
后来演义小说中,李道宗陷害薛仁贵的故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但实际上,薛仁贵虽然参与了这一战,但此时只是一个比较勇猛的普通士兵而已,根本没资格让李道宗陷害。
安市城一战,虽然唐军没有大获全胜,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句丽,让高句丽无力在进犯唐朝。再之后,又经过几场战事,最终在李治在位末期,被唐朝彻底灭掉了。
打败了高句丽之后,唐军下一个对象,就是北方仅剩下的薛延陀了。贞观二十年,李道宗被任命为瀚海道大使。此时的唐朝,早已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庞然大物,薛延陀根本无法抵抗,只能假意投降以求保全。不过,薛延陀在投降之前,被唐军将领李绩识破阴谋,唐军直接痛击薛延陀军队。这一战当中,李道宗和李绩一起率军,在郁督军山(今蒙古国杭爱山)打败了薛延陀。之后李道宗又单独率军,横越沙漠,最终彻底击溃了薛延陀的军队,彻底灭掉了薛延陀。
4.不许良将见白头
李道宗的一生,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在为国征战,或者为国戍边。如果这样的人不能称为良将,那估计历史上能够被称之为良将的人,也寥寥无几了。
李道宗第一次随军征战,跟随李世民去征讨刘武周的时候,年仅十七岁。等到贞观二十年,李道宗率军灭掉薛延陀的时候,却已经是45岁了。
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让这位李家宗亲老将,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也在连年大战当中,留下了很多旧疾。
所以,从贞观二十一年开始,李道宗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请求不再领军,转而去做一个闲职。李道宗的请求,得到李世民的应允。所以从这一年开始,李道宗转为太常卿,不再涉足军队之事。
对于李道宗彻底放开军权的原因,史学界一直有所争论。当时的李道宗,其实年龄并不算很大,只能算是中年人。之所以放弃军权,可能存在多重原因。首先是鸟尽弓藏的道理。在灭掉薛延陀之后,整个唐朝,不管是内部还是周围,已经再没了敌人。没了敌人,自然也就没了名将生存的土壤。这个时候李道宗放弃军权,算是很明智的了。
其次,贞观二十年的李世民,虽然同样年龄不算特别大,但已经开始变得有些昏聩了。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之后,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帝王,便开始走下坡路了。此时的李道宗,极有可能是觉得李世民已经有些昏聩,害怕自己继续掌权引火上身,所以才不得不放弃军权。
当然,常年征战留下的旧疾,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李道宗的这份聪明,却并没有让他善终。仅仅两年之后,李世民就去世了,太子李治登基。李治登基之后,虽然也很贤明,但在资历上始终尚欠,很难镇住整个唐朝高层。最终,在永徽四年,房遗爱谋反案发生。在这场对唐朝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谋反案中,李道宗虽未参与,但也因为李氏宗亲的身份被牵连了进去,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最终死于流放途中,终年五十四岁。
尾声
李道宗的一生,为唐朝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功劳,和演义小说当中的形象,无疑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虽然被牵连到谋反案当中,但李道宗本人持身周正,其实也并没有真的犯下什么过错。
而除了李道宗之外,李道宗有个女儿,其实也为唐朝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而且比她爹还出名!
李道宗的这个女儿,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
贞观十四年,当时吐蕃向大唐求亲,李世民想要在宗室诸女当中,选定一位作为和亲对象,最终就选定了李道宗的女儿。后来文成公主入藏的事情,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了,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李道宗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代贤王的典范了。
很多人对于李道宗的认识来源于和薛仁贵有关的各种演义和传说,在那些演义传说中,李道宗和张士贵都被黑化,成为反面人物,为的自然是衬托薛仁贵的好。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上,薛仁贵受重用的时候,这两人已经死了,两人不会也不可能去针对薛仁贵做些什么事。实际上,两唐书等对于李道宗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
比如《旧唐书》:?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新唐书》:?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以及?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者也。?唐初的李唐宗室中,李道宗和李孝恭齐名,称得上是宗室的标杆,更是唐初的名将。为李唐江山贡献了自己的汗马功劳,但李道宗的解决却并不怎么好,被长孙无忌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流放象州,落得个客死他乡。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比李世民还要小那么几岁,算起来应该是李世民的堂弟,在唐朝平定天下的各大战役中,基本都能看到李道宗的身影,当时李渊是比较信任自己人的,军事统帅基本都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宗室,比如我们熟知的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等人。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李道宗才16岁,被选为千牛备身,然后在第二年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当时的刘武周有备而来,李世民登上城门查看敌情,顺便询问身边的李道宗该如何做才能打败刘武周,李道宗说的头头是道,大意就是刘武周兵锋正强,没有必然正面对决,应该采取一些别的措施,比如坚壁不出,这样既可以挫其锐气又能耗尽他们的粮草,到那时候就能以最少的兵力将对方拿下。
李世民对于李道宗的回答很是满意,这也正是他所考虑到的,最终这一战就按照这一策略取得了胜利。后来李世民在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及后来的刘黑闼的时候,李道宗都跟随出征,在军中立了不小的功劳。
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在灵州与突厥对抗,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李道宗护卫着大唐的边疆,数次与突厥作战基本都取得了胜利,并未大唐拓地千里,称得上是边疆的保护神。
之后的李道宗更是参与了攻灭土谷浑之战、东征高句丽之战和攻破薛延陀之战等等,在这些战役中,李道宗都是主要将领之一,在作战中异常勇猛,立下了大功,备受李世民倚重。在东征高句丽的驻跸山之役中,李道宗曾经提议率领五千精兵奇袭平壤,以期以最小的兵力攻下高句丽来,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许可,而这一建议便是因病重无法出征的李靖也是赞成的。
李世民到底还是太自信了些,以至于错过了攻下高句丽的机会,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当然,李道宗也不是没有犯过错,637年,李道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江夏郡王,结果不久就因为贪污被李世民免去官职,削去封邑,只保留了一个郡王的称号回了家。
当时李世民痛心疾首地说:?道宗俸料甚高,宴赐不少,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使人嗟惋,岂不鄙乎!?不过即便是如此,李道宗毕竟是国家的栋梁,还是李世民需要的人才,因此不过两年就被起复了。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进攻安市城的时候,李道宗再次获罪,当时的李道宗实际上已经在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立了很多大功,甚至还受了伤,但在李道宗奉命率部将在安市城外筑土山的时候,土山是筑成了,但却在还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就崩塌了,李道宗有失职之罪,而且高句丽的士兵还趁机攻占了土山。
负责看守的果毅都尉被处斩,而李道宗则光脚请罪,李世民固然生气,但还是说:?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赦孟明,土山之失,且非其罪。?并没有追究李道宗的罪。
李道宗并不是单纯的武将,他实际上和李靖、李绩等人一样,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在待人接物方面也不辱没皇家风范,并且礼贤下士,在李唐宗室中名声应该是相当好的。当年尉迟敬德回京参加李世民的宴会,在宴会上,尉迟敬德见有人的位置在自己之上,就很不痛快,而旁边的李道宗好心提醒一下,竟差点被尉迟敬德打瞎了眼睛。但李道宗并没有伺机报复。
李道宗的一生都在为李唐王室服务,甚至他的女儿也为了李唐王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就是嫁往吐蕃和亲的文成公主。但是这样劳苦功高的李道宗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第一个标签:能征善战的名将
李道宗出生那年,隋文帝杨坚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16年后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朝,李道宗一夜之间成了皇亲国戚。从此之后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最终成为唐初名将。
1、参与剿灭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
刘武周称帝之后,被窦建德打败的宋金刚带着四千多人前来投奔他,他们制定了夺取山西的战略。借助突厥之力的刘宋可谓是势如破竹,他们只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就夺取了山西大部,让刚当上皇帝没多久的李渊坐立不安。
于是李渊就派李世民夺回山西,17岁的李道宗当时就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有一天李道宗和李世民到玉壁城视察敌情,李世民向他询问御敌之策,李道宗提议不可硬碰硬,而是应该加固防御工事打持久战,等他们粮草断绝之后再全力出击。
李道宗的想法和李世民不谋而合,依照此计刘武周果然因为粮草不足而撤退,后来刘武周和宋金刚均被盟友突厥杀死,山西又重回唐朝的管辖范围。而在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中,李道宗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
2、数次击退突厥大军
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遂封为任城王。《旧唐书》
李渊称帝的第五年,李道宗成为灵州总管。当时梁师都盘踞在夏州和突厥相互勾结,他派自己的弟弟率领数万大军包围灵州,结果被李道宗打得落荒而逃。
李渊得知此事后,称赞李道宗以少胜多,颇有昔日任城王曹彰的风范,于是便封他为任城王。此后数年灵州多次遭到突厥进犯,均被李道宗率军击溃。凭借战功,李道宗被赐予实封六百户。在唐朝封户分为虚实,只有获实封的人才能得到封户的租税。
3、参与征讨吐谷浑、高句丽、薛延陀
李世民在位的23年,唐朝虽然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况,但是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李世民先后派兵征讨吐谷浑、高句丽、薛延陀,在这些战争中李道宗都立下了不世之功,他也因此被封为江夏郡王。
李世民:?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李勣即徐懋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薛万彻,不但因为战功加官进爵,而且还成了李世民的妹夫。李世民将李道宗和他们两个人相提并论,不难看出是对他们军事能力的欣赏和肯定。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昙摩难提有哪些贡献他是怎样传播佛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