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初就有机关枪了,康熙为什么选择不用呢

以史为鉴 2023-06-13 00:59:29

清初就有机关枪了,康熙为什么选择不用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古代的军工科技里,一桩“传说中很强大”的成就,正是“清初有人发明了机关枪”。

在《阅微草堂笔记》乃至《清史稿》等典籍里,这款“大清版机关枪”有多强大?其“学名”叫“连珠铳”,是由康熙年间清代军工强人戴梓研发成功。以《清史稿》的描述,这款“连珠铳”的造型十分奇特,整个枪械是“形如琵琶”,而且由“机轮”来操纵,弹药全都储备在“铳脊”上,开火的时候一口气能发射二十八发子弹,简直“古代版”机枪。

如此强悍“大杀器”,怎么没见装备部队呢?以《清史稿》叙述,戴梓把这“连珠铳法”进献给了康亲王,然后就没动静了。乾隆时期学者纪昀(野史里“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的记载更邪乎:戴梓发明了这款“神器”,然后就突然在梦里撞上了神仙,被神仙提溜着大骂了一顿。吓醒后就赶紧把这“神器”收藏于家,日久天长就失传了……

如此奇特记录,也自然叫“连珠铳”越传越神,几乎成了“古代版机关枪”的代名词。外加1840年后,大清军队屡战屡败,常见叫洋枪洋炮“扫”得稀里哗啦。康熙年间戴梓这款“传说中很强大”的“机关枪”,也自然叫多少后人痛惜到咬牙。“康熙不识货”“康熙将机关枪弃之不用”的流言也因此长期流传。但实事求是说,这事儿,大清真冤。

首先需要澄清的事实是,戴梓的这款“连珠铳”,跟真正的机关枪,那还差得远。现代意义的机关枪,必须是后装枪,使用定装弹药,且必须是击发枪。戴梓的这款“大杀器”呢?很强大不假,却是哪样都不占。而且虽然戴梓的“连珠铳”失传了,故宫现存的另一文物,却可让我们看到“戴梓版机关枪”的原型——故宫博物院的“昂里哑国枪”。

“昂里哑国枪”,是康熙年间欧洲国家进贡的一款火枪。这款火枪的造型,恰与清代典籍里“戴梓机关枪”高度吻合。都是“琵琶状”的造型,也同样是“铳脊”上储备枪弹,而且也都有“机轮”操纵装置,不同的是“昂里哑国枪”一次可发射二十发子弹,比起“戴梓机关枪”还是略逊一筹。可以说,这两款枪,都是十七世纪燧发枪的“创新产物”。但要想“规模装备”军队?显然还非常不现实。

其实,作为清初年间顶级的“军工强人”,研发“连珠铳”对于戴梓来说,也只是牛刀小试。他对于清军火器装备更重要的贡献,当属“冲天炮”的研发。冲天炮,即清王朝在“康乾盛世”时代的重要火器装备“威远将军炮”,这款火炮长二尺一寸重三百斤,能发射爆炸类炮弹,轰击时“片片碎裂,锐不可当”。且适应一切恶劣天气,哪怕飞沙走石,照样弹无虚发。如此既轻便又杀伤覆盖面大的野战火炮,自然是草原野战时的制胜利器。

所以,比起神乎其神的“连珠铳”来,当年戴梓的“冲天炮”,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视:康熙帝将此炮命名为“威远将军”,并在清军中大力推广,从此在清军多次重大战争里分外“露脸”。比如康熙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争里,轰鸣的“威远将军炮”,就将准噶尔营地打得大乱。鸦片战争前夜的西域叛乱里,装备“威远将军炮”的清军,在西域沙暴里发起轰击,把拥有俄国火器的叛军打到崩溃。在至今传世的《乾隆平准部战功图》等画卷里,我们依然可以欣赏到这款“神器”的英姿。

当然,这强悍的“威远将军”,打出了清王朝接下来的百年国威,却也成了“军工强人”戴梓的命运分水岭。由于“威远将军”太强悍,把当时康熙宠臣南怀仁(比利时籍传教士)的“军工作品”都比了下去,满腹才华的戴梓竟就这样拉了仇恨。眼睛喷火的南怀仁,随后污蔑戴梓“私通东洋”,果然惹得康熙帝大怒。劳苦功高的戴梓,就这样被发配辽东,直到七十八岁才获得赦免。如此悲剧,以清代学者爱新觉罗·昭梿的叹息说:“人共惜之”。

不过,虽然康熙帝冤枉了戴梓,但对待“火器问题”,他还并不糊涂。康熙帝在位时期,一直是清军火器装备持续升级,装备比例不断扩大的年月。除了我们熟悉的各类火炮外,清军里火枪的装备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虽说戴梓的“机关枪”没法规模装备,但鸟枪装备一直在提升,还几乎完全淘汰了明代“三眼铳”等老旧装备。清军精锐部队“排枪齐发,前仆后继”的战术,也在一场场战争里成为制胜法宝。

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夜,清军的火枪装备比例,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虽然比起西方国家差得远,但比起前代还是进步不小。比如鸦片战争前,驻守宝山的吴淞营,1000名士兵就装备了917支火枪与268门大小火炮,外加近9000斤的火药。以“火力水平”来说,实在是不算低。

清朝的历代皇帝们,各个也都是“玩枪”的高手。从康熙至道光年间,清宫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火枪,比如“自来火二号枪”“琵琶鞘燧发枪”“应手枪”“纯正神枪”等枪械,全是18至19世纪燧发枪里的精品,今天还在收藏界实力圈粉。当然,这类“先进装备”也都是“御用”,普通人摸一摸都难。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清朝既不缺“高精尖”的技术,又不缺规模化装备,为什么1840年的鸦片战争,还给活活打成了“一边倒”?其实,恰恰是戴梓“连珠铳”的失传,戳中了清代军工建设的重要槽点:军工技术的一代代退化。

如果要看清代的“御用火枪”技术,那或许丝毫感觉不出“退化”,但如果看看清军“规模化”装备的火枪,就可知退化的严重。鸦片战争前的道光年间,清军普通士兵使用的鸟枪,往往长6尺以上,枪弹重量一钱。这种火枪的性能,虽说比明代“三眼铳”强的多,但比清朝的“御用火枪”却差得远。甚至和明代精锐部队装备的“鸟枪”相比,清军的这种火枪长度长一倍,枪弹重量只有三分之一,杀伤力其实严重缩水。

而且就算是这种枪,质量都难以保证。以学者茅海建的考证,鸦片战争前,清军有的火枪竟然一百多年没有更换,战争爆发后,新造的火枪更是粗制滥造,上了战场根本不堪用。至于火炮?鸦片战争爆发后,清王朝紧急造炮,却发现以往的图纸都丢的精光,只能找到康熙七年的火炮图纸。其实找着了也未必造得了。1835年虎门造炮,五十九门新火炮开了一次火,当场炸膛了十门,大炮上孔洞遍布,根本不经打……

所以,清军打不了胜仗,绝非皇帝“不识货”,却是这一代代让人叹息的军工技术退化。这样的“退化加速度”,就算戴梓的“连珠铳”没失传,拿给“后辈”改造,不知会造出什么样子。军工水平退化到这地步的清王朝,挨打也毫不奇怪。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戴梓没造出机关枪,但到了晚清落后挨打的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时代的晚清工人们,却在这事儿上争了一口气:当1884年英国马克沁机关枪震惊世界后,满怀“自强”信念的晚清军工也急起直追,那些被西方人赞叹“技艺不下于任何欧洲工厂的工人”的晚清军工人员们,1888年就仿制马克沁机关枪成功。以学者刘申宁的话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能制造这种世界最先进武器的国家之一”。

但这样的突破,依然无法给当时的清军带来胜利。在“甲午战争”和“庚子国难”里的清军,已经装备了诸如“机关枪”等先进军事装备,战斗中却是“故多虚发之弹”,看似打得好看,却根本打不着几个敌人。反而再敌人冲上来后就一哄而散。晚清的问题,不仅仅是差“一两挺机关枪”的事儿。这样一个腐败到骨头里的王朝,就算军工雄起一把,人手一挺机关枪,照样还要丧权辱国。

看似不靠谱的“机关枪问题”,却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照出那个苦难的时代,多少值得铭记的反思。

康熙时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 为何不见清军用?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

如今据一些中外史学家、军事学家分析,早在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有一名叫“连珠火铳”的火器可被视为现代机关枪的雏形,而且它比欧洲人发明的现代机关枪早了200多年,因此可以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发明最早“机关枪”的人名叫戴梓,明崇祯八年(163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名叫戴苍,曾任明朝监军,因此很擅长制作军械。在父亲的影响下,戴梓从小就非常热爱军事,他经常拿着父亲珍藏的军械制作图集研读,并根据学到的理论开始实际制作。当戴梓还是11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制作军械,他曾成功研制了一种铳,能发射至百步之外,被人们称为“天才火器发明家”。

戴梓所发明的“机关枪”(绘图)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引起了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人的不满,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起兵反叛,朝廷下令由和硕康亲王书杰为奉命大将军,率兵进驻浙江讨伐耿精忠。也正是在这时,戴梓经人推荐给了康亲王,因其有军械制造的才能,被康亲王礼聘至军中,并随军出征。此时戴梓献上自己研制的最新型火器——“连珠火铳”,它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而且击发、填弹两个程序连动进行,28颗子弹可以一次性连续射出,不用像洋枪那样打完一发再填药,大大简化了填装手续。因此在实际战场上,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的杀伤力远胜于当时的“洋枪”。

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复制品)

虽然没有相关史料记载“连珠火铳”在平定耿精忠反叛中的作用,但可从三藩之乱平定后戴梓受到的待遇一探究竟。叛乱平定后,康亲王书杰带戴梓到京师朝见康熙皇帝,康熙以戴梓有功将其留在宫中,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并专门研制火器。戴梓入宫后,充分发挥出他的才能,曾在短短8天内造出了威力十足的冲天炮,此炮在清廷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康熙誉为“威远将军”,并将戴梓的名字镌刻在炮身上以示纪念。

戴梓发明的冲天炮(模型)

可惜,戴梓在不经意间却得罪了比利时的来华传教士南怀仁,据史料记载,有两件事让南怀仁对戴梓忌恨不已。第一件事就是戴梓制冲天炮,此前南怀仁曾在康熙帝面前夸赞比利时的冲天炮威力无穷,于是康熙命他制造,结果他费时一年也无任何成果,后来戴梓在8天内就成功造成,让南怀仁心生嫉恨。二是在编纂《律吕正义》时,南怀仁与戴梓意见分歧,南怀仁口头上辩论不过戴梓,于是就设计想除掉戴梓。后来南怀仁以戴梓“私通东洋”的罪名将其告发,结果康熙信以为真,于是在康熙三十年初,戴梓全家被流放至盛京(今沈阳),史料记载:“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同时,康熙下令将戴梓的所有发明包括“连珠火铳”深藏于兵器库中,禁止在军队中使用,此后,戴梓其人连同他的发明一起被遗忘了。

参考文献:

黄卫东:《清朝天才与最早机关枪》,《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4期。

刘锴:《被大清国遗憾弃用的“机关枪”》,《文史博览》2013年03期。

编辑:林小静

为何做出机关枪的他,却惨遭康熙流放到死呢?

清朝的康熙帝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让清朝更加的繁荣昌盛。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人才,其中就有一位对武器非常感兴趣,同时还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发明出了当时的机关枪,这个人就是戴梓。如此优秀的人才在最后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惨遭流放。在此后使得清朝的武器发展停滞不前,落后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戴梓之所以会得到这样的结局与以下两点有关。

第一就是与比利时的传教士结怨。当时的这个传教士向康熙吹嘘他们国家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作为帝王当然非常好奇这个武器能厉害到什么程度,所以就让这位传教士制造出来,可是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造出来。所以康熙帝就命令戴梓来制造,因为戴梓在武器上面是非常的有天赋。结果戴梓花了不到8天的时间就制造出来了,这时候传教士认为戴梓的行为让他颜面扫地。

其次在两人共同著书的时候,发生了意见相左的情况,最后采纳了戴梓的意见,这再次加深了传教士对戴梓的不满。所以最后这位传教士就在康熙帝面前诬陷戴梓私通南洋,给戴梓扣上了叛国的帽子。

第二就是康熙帝本身对戴梓的这种天赋非常的忌惮。虽然戴梓发明的武器威力巨大,在战争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但是康熙帝考虑到这种厉害武器的弊端,那就是戴梓是一个汉人,所以他的忠心得不到保障,如果戴梓有反叛之心,那么掌握这项制造武器的技能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样势必会威胁到清朝的政权稳定,所以就借故相信传教士的诬陷,把戴梓流放至沈阳。

戴梓发明了28连发的机关枪,为何却反遭流放呢?

因为戴梓这个人虽然非常的有才华,但是他也是非常自负的人。由于当时他在朝廷一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形象,所以即使面对着康熙帝,但是他依然都敢出言反驳。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但是反搏的次数多了,康熙帝明显就不喜欢他,所以到最后就把他流放了。虽然当时他非常的有才华,也发明了这种机关枪,但是他并没有把他的发明运用到当时清朝军队当中。

戴梓发明出来的武器叫连珠铳。要知道这种武器在当时属于非常先进的武器了,但是依然不能和机关枪进行比较。这种武器并不是用现在的子弹进行发射,而是用当时的铅弹。射程也比较有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实并没有能够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当时军队能够用这种武器进行战斗的话,足以让敌军将士感到害怕从而撤兵。

当时戴梓不仅发明了这种武器,还发明了其他有趣的东西。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比如当时的子母大炮和冲天炮都是他发明的。但是他虽然非常有才能,却总喜欢与人进行争斗。有一些武器被投入到了清朝的军队当中,但是也有一些武器没有被投入到军队当中。

由于当时康熙帝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就让他在朝中担任官员。但是他在朝廷中一直都是非常刚正不阿的,想什么说什么,是一个非常心直口快的人。当时他曾多次反驳康熙帝的言论,毕竟康熙帝才是当时的统治者,所以一次两次康熙帝不与他计较,但是次数多了明显对他感到厌烦。到最后他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被康熙帝流放到了宁古塔。由于宁古塔这一地区的自然天气是非常寒冷的,他显然很难适应当时的环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