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凿壁偷光的匡衡最后成功了吗匡衡是怎么堕落的

以史为鉴 2023-07-03 16:37:54

凿壁偷光的匡衡最后成功了吗匡衡是怎么堕落的

凿壁偷光的匡衡最后成功了吗?匡衡是怎么堕落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相比已经说过无数遍了吧,几乎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会拿这个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告诉他们努力学习究竟有多重要。但是他们或许自己都不知道,匡衡虽然后来的确成功了,成为了宰相,然而却还是堕落成了一个大贪官,这个结果就不是家长和老师知道的了,就算知道,也不会告诉孩子们,匡衡究竟为何会变成后来的模样?

其实也不能把匡衡就当做一个绝对的榜样,他小时候的确做的很好,足以成为榜样,拥有光辉,但是后来的经历却似乎在告诉世人,很少有人能够逃离世俗,有多少儿时的学霸,长大之后却为了自己过得更好,掉进了权势、金钱的坑里,再也爬不起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匡衡就是其中之一。他小时候我妈就不多说了,来看看他长大后怎么样吧。

匡衡为西汉时期人,通过自己不懈努力终于踏上仕途,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当时虽然没有科举,但是也要通过考试获得官职,匡衡考了九次,才合纵恒宇得到了一个最低的等级丙科,出师不利。幸而匡衡对于《诗经》有着非常深刻和独到的见解,这才赢得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的青睐,还有经学家们的推崇,也就是说,他的能力或许和职位是不匹配的。

之后太子即位,原本就在太子面前很有存在感的匡衡,更是用自己从《诗经》里面所感悟到的道理,劝谏皇帝,得到了汉元帝的认可,再加上汉元帝,本身就很喜欢《诗经》,也经常听匡衡讲解,对于他的才能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匡衡屡次被提拔,这一阶段的他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后来丞相韦玄成死后,匡衡被封为丞相,封安乐侯。

一个从底层的,世代务农的家庭出身的人,竟然能够做到封侯拜相的地步,而且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没有走什么邪路,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了。汉元帝死后,汉成帝继位,匡衡弹劾当时结党营私的中书令石显,把他拉下台,这时候看匡衡是不是还觉得非常正面?后来匡衡与同僚之间生出了嫌隙,遭人弹劾,废为庶民回到家乡,没几年就病死了。

也许你还在为匡衡的遭遇感到不平,但是仔细想想,匡衡为什么会与自己的同僚们失和?事实上,匡衡原本和石显是一伙的,在汉元帝时期都是红人,但是汉成帝并不喜欢石显,渐渐疏远,匡衡看到石显失宠,就上去踩了一脚,导致石显罢官回老家,半路就被气得绝食而亡。后来也是如此,他在官场上太久了,早就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对击败匈奴之后没有把战利品带回朝廷上交皇帝,上交给他们高官显贵的陈汤进行了弹劾,陈汤落得石显一样的下场。

事实上,战利品是被陈汤奖励给自己的将士们了,没有拿来“孝敬”“匡衡们”,就落得如此下场,一生的奋勇杀敌全都化为泡影,你还会觉得匡衡揭发石显,是出自对汉朝的热爱吗?官场险恶,能活下来的,没有几个是正义之人,因为那里容不下这样的人存在。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结局如何,为何很多老师不愿说出真相?

匡衡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流传千古,他长大之后最高做到了丞相,最后因为非法扩大被封的土地被贬为庶人。匡衡在汉元帝的时候,直接当上了丞相,可以说是为极人臣。

但是我们都知道匡衡的出身并不好,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家境贫寒,但是他十分多好学。史书上介绍,在匡衡还是青年的时候,他解读《诗经》都可以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可见他对经学的研究是十分的透彻。


但是匡衡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匡衡能够走上丞相的道路跟汉元帝喜爱《诗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汉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匡衡有好感。等到汉元帝继位之后,就把他升为郎中,后来又升为博士。汉元帝多次听匡衡讲解《诗经》,十分认同匡衡的才学,一路把匡衡升官,最后升为丞相。

在汉元帝时期,有一个名为石显的宦官,做到了中书令,把持朝政,是一个贪欲心极重的人。但因为有皇帝的宠幸,他一直屹立不倒,后来等到汉成帝继位,匡衡就上书弹劾这人的罪名,为朝廷铲除奸佞。


但是这样一位,既有才学又位极人臣的官员,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唏嘘不已。汉元帝封匡衡为乐安侯,古代的王侯使有封赏土地的。匡衡为了自己的私欲,利用郡图的制造误差,把自己的封地扩大了四万多亩。后来,在汉成帝的时候被司隶校尉举报,受到惩罚,将匡衡贬为庶人。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后来怎么样了,正面教材活成反面教材

说起《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不仅在儿时的课本上有,甚至在我们还没入学时,父母就跟我们讲过这个故事。该故事源自《西京杂记》,原文这样写道:

讲的是主人公匡衡,从小是个喜爱读书的孩子,但是家里穷,上不起学。后来跟着亲戚学了认字,他就更想多读点书,只可惜家里也买不起书,匡衡就只好找人借书来读。然而书本贵重,很多人不愿借,匡衡便替人打工,不要工钱,只求能借本书看。

匡衡年长几岁后,就可以帮助家里干农活了,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因此只有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机会看看书,但这样每天只能看一点点。晚上虽然有时间,但家里买不起灯油,匡衡为此很是着急。

有一天晚上,匡衡依然在思考读书的事,突然发觉墙上有一丝光亮,原来这是邻居家的灯光,通过墙壁的缝隙透过来的。匡衡灵机一动,便拿一把小刀,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从此,他就借着这个洞,每天通过邻居透过来的灯光看书。

匡衡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肯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匡衡是个刻苦学习、勤俭节约的人,希望我们能够向他学习,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不要忘记努力。

那我们也很想知道,匡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不忘借光学习,那他后来成功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后来怎么样了。

匡衡借助邻居家的灯光,每晚都在认真看书,不过后来还是被邻居发现了。邻居没有责怪匡衡,反倒欣赏他刻苦学习的品质,于是资助他上了学。 最终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他初入仕途时,是汉宣帝时期,汉宣帝并没有重用匡衡。 不过匡衡倒是和太子十分亲近,太子即位后,是为汉元帝,他将匡衡提拔为博士,给事中。 有了皇帝的赏识,匡衡可谓是平步青云,一路扶摇直上,在朝中地位举足轻重。

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当初匡衡为了通过考试,便拜当时的博士为师,学习《诗经》。他对《诗经》的见解很独到,听说匡衡解说《诗经》,往往能让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于是有了 “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的说法。

汉元帝当初也是因为如此,才格外欣赏匡衡,匡衡也常常借《诗经》,来劝勉汉元帝,因此他又被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建昭三年,丞相韦玄成去世,汉元帝便让匡衡代为丞相,并封乐安侯。

如今的匡衡已是一人之下,看来他小时候的苦并没有白吃,这样看来,匡衡确实是典型的“正面教材”。然而成为丞相之后,匡衡所做的事情,就不那么令人赞同了。

匡衡被封乐安侯,食封土地应该为三十一万亩,然而匡衡利用边界划分的漏洞,非法扩大了四万多亩的土地占为己有。 直到汉成帝即位,才被人发现,于是有人告发匡衡,他因此被贬为庶人。

他纵容儿子醉酒伤人,结果儿子被关押起来,接着,他又隐瞒小儿子贿赂官员。 汉成帝查明之后,念匡衡是老臣,并没有处置他。

匡衡与太监石显、御史大夫张潭三人,都曾是汉元帝宠信的人,同时也一起干过不少坏事。 汉元帝死后,匡衡与张潭便联合起来,上书弹劾石显,将他除掉了。 第一因为石显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招惹了不少敌人。第二匡、张二人都有把柄在石显手上。

相信大家都知道: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他出自西汉大将陈汤之口。当时陈汤在灭匈奴后回京,途中他将获得的战利品,全部分给了将士们,也就是并没有留给朝廷。

回到京城后,匡衡就将陈汤骂了一顿,然后接连上书弹劾陈汤好几次。 汉成帝原本也很是为难,最后还是不好驳匡衡的意,于是将陈汤贬官为民。陈汤一下从人生巅峰,跌入到谷底,之前所有的功劳,就这样烟消云散。

匡衡小时候刻苦学习,值得所有人学习,可是长大后,他却由正面教材,活成了反面教材。 人一旦有了权力,是很难保持住初心的,很明显,匡衡就没能坚持初心。

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匡衡后来做的事,就否定他小时候的努力。 我们知道真相,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学习匡衡好的地方,而他后来的经历,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

(参考文献《西京杂记》《汉书》)

匡衡凿壁借光后来怎样了?

凿壁借光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故事的主角匡衡简直是励志的代表,那么他后来怎么样了呢?

刻苦学习的匡衡在学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擅长解读《诗经》,当时的人曾经说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这里的匡鼎指的就是匡衡,意思就是说匡衡解说的《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匡衡对《诗经》的了解程度可见一斑。然而,这样厉害的匡衡的入仕之途并不顺利。匡衡几次参加博士弟子课考试都没中,最后才中了一个丙科,并被授予了“平原文学”的官职。匡衡名声在外,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匡衡的才华和他所担任的官职不相匹配,还有很多人向汉宣帝上书希望皇帝能够重用匡衡。汉宣帝一度派人考察匡衡,但最终仍没有重要他。不过匡衡的名气倒是越来越大了。

汉宣帝去世之后,汉元帝继位,匡衡逐渐受到了重用。前面说到过匡衡学问做得很好,这也成为了他的政治优势。匡衡经常引经据典,使人诚服。汉元帝永光二年(前43年),常有日食、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在“天人感应”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上天的意志和统治者仅仅地捆绑在一起,自然灾害通常被认为是上天对做错事的统治者的惩罚。于是汉元帝询问群臣是否是自己做错什么事,上天要惩罚自己。这时候匡衡上了《上政治得失疏》,认为灾害的出现并不是皇帝的错,错就错在臣子没有发挥榜样作用带坏了老百姓,社会风气恶化,致使上天发怒。匡衡还进一步提出朝廷应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化,官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提高百姓的品德。汉元帝对匡衡的奏疏十分满意,逐步提升他的官职。


建昭三年(前36年),匡衡代相,赐封安东侯。身居高位之后,匡衡曾欲推行新政策,但终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匡衡选择了明哲保身,曲意逢迎。当时朝廷中有一个名叫石显的宦官,权势熏天,一句话就可以要了重要官员的命。很多人都很惧怕他,匡衡也不例外。石显的种种恶行匡衡一清二楚,但他最终选择了视而不见。这就引起了一部分官员的不满,他们认为匡衡和石显实为一丘之貉。匡衡真和石显同流合污尚有争论,但其放任石显做恶确是事实。

汉元帝驾崩后,汉成帝继位,很多人包括匡衡在向新皇帝上疏言明石显罪状,石显最终被打倒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官员弹劾匡衡,指责其为虎作伥。汉成帝一开始并未理会这些奏疏,反而保全匡衡。之后,匡衡的儿子酒后杀人锒铛入狱,匡衡请求皇帝责罚自己,但皇帝也没有把他怎么样。但当匡衡私自侵占土地法违法行为被揭发的时候,他终被罢官并被贬为庶人。

当初意气风发发少年最终变成这幅模样,匡衡的人生经历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4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