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英宗真的是一个昏君吗,他真的有那么昏庸无能

以史为鉴 2023-07-03 15:15:18

明英宗真的是一个昏君吗,他真的有那么昏庸无能

明英宗是昏君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明英宗朱祁镇,在绝大多数人的观感里恐怕是个昏君、庸君,甚至我还看到有作者将朱祁镇和其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的关系比喻成淘气哥哥和倒霉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究竟是幸运还是倒霉,今天暂且不说,但朱祁镇恐怕却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昏庸无能的君主。

看了大家在文章底下的评论,认为朱祁镇昏庸无能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第一、英宗宠幸宦官王振,挑起边衅,而又冒然率军出征,结果几十万大军被击溃,英宗本人被生擒,而后被也先作为人质,带至北京城下,差点令明朝灭亡。

第二、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为帝,对之前土木之变后立下大功,尤其是力主朱祁钰登位的官员进行清算,而其中最令大家感到愤恨的莫过于于谦的冤狱,堪比宋朝岳飞的莫须有。

上面两件事情确实是明英宗一生的污点,是不能够辩白的,但是评价一个人,尤其是皇帝,不能单从一两件事着手,而是应该全面的看待。

首先,英宗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君主,相反他有着远大的志向,他向往自己的先祖朱棣五征北元的壮举,于是他励精图治,远离逸乐,才有后来亲征之事。他的勤勉程度在明朝历代皇帝里都是排得上前几位的,不在朱元璋之下。

他在和首辅李贤谈话时曾经说到自己一天的工作安排:

朕负荷天下之重,五更二点即起,斋洁具服,拜天毕,省奏章剖决讫,复具服谒奉先殿,行礼毕,视朝。循此定规、定时,不敢有误。退朝,至文华殿,或有政事有关大臣者,则召而访问商榷。复省奏章讫,回宫,进膳后,从容游息至申初,复(省)奏章。暇则听内政,至晚而休。

从朱祁镇的口述来看,他每天早上4点左右起床,除了上朝、处理奏章以外,还经常和大臣们一起讨论政务,到很晚才休息,绝对是个劳模。

而且朱祁镇处理奏章还不像其他皇帝,先由内阁票拟,再由太监批红,自己当个甩手掌柜,而是亲力亲为,极为仔细认真,每次都要与大臣商议。

天资英武,益明习政务,天下奏牍一一亲览。或有毫末差失,便能察见。凡有发下裁断(李)贤等一出于至公。上知其无私,委任益隆,凡事不肯轻易即出,必召问其可否...是以政事无大差失,法度举振,人心惊惧,平昔纵放者莫不收敛。

第二,明英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省出了一大笔开支。明英宗在位时,尤其是经过土木之变和圈禁南宫,越发能体会百姓疾苦,不贪图享乐,不施苛政于民。

今在位五年矣,未尝一日忘在南城时...饮食随分,未尝拣择去取,衣服亦随宜,虽著布衣,人不以为非天子也。

对于宫中用度,他也是能省就省,例如之前宫中每到年节都要举办宴会,花费不小,明英宗却觉得这些宴会太浪费钱财了,于是将一岁四宴改成一岁两宴。

第三、明英宗有一颗仁爱之心,在他复辟以后,施行也许多仁政,被天下万民称颂,驾崩后万民哭泣,如丧考妣。

英宗皇帝登遐以之后,群臣兆民若丧考妣,悲哀特甚,以为神德圣政,不可惮窥。四事尤为卓绝:终世未尝杀一非罪,未尝遣内官干郡县,复中宫位号,不用宫人殉葬。此皆自昔君人甚难,而出于帝之刚明独断,所谓度越百王者。

除了上面所记述的四件事以后,明英宗还有一件事也是被后人广为称颂的,那就是释放建文帝的遗属,并安顿好他们。

念建庶人自幼为前人累,拘幽至今已五十余年,悯此余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禀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继其后,庶副眷念亲亲之意。

明英宗先是在被俘后经尝囚虏之苦,奉迎还朝后又被囚禁在南宫七年,他深切体会到因为权力斗争而遭到禁锢的建文帝遗属的苦难,因此一复辟便立即释放了他们。这种以己度人的品质,不就是孔子所盛赞的“仁”吗?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在总结明英宗一生时,曾经说他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这个评价看来是有失偏颇的。

《明史英宗本纪》对英宗的一生大体是持肯定态度,“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明英宗前后在位24年,在仁宣之治的基础上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恭让后谥、释放建文帝遗属、废除宫女殉葬制度,更是值得后世君王学习。

“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唯对他宠信宦官王振一事提出了批评。

结合清代史官的意见,我们大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明英宗是一个曾经犯过错误但努力去改正的好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大明战神”就算再昏,也比清朝最强的皇帝强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先阐述一个概念,什么叫昏君?

昏君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而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一切。

那么,朱祁镇是昏君吗?

严格来说,的确是,但如果了解了他的平生之后,恐怕大家会认为某个朝代之中的皇帝们九成九都是昏君了。

不信?咱们接着往下看。

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嫡长子,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被册立为皇太子,并按照储君的形式培养。

可还没培养几年呢,朱瞻基驾崩了,于是乎,年仅八岁的朱祁镇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正统,但是大明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八岁登基,他爹朱瞻基就算是打娘胎里教育恐怕也来不及把朱祁镇培养成才吧?所以,朱祁镇继位前期一直都是内阁“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在处理朝政。

不要以为主少国疑是什么小问题,事实上,历朝历代臣权压倒皇权导致整个国家祸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一个最高统治者因为年纪太小而压不住满朝文武,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西汉时期王莽篡权,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和血淋淋的教训。

好在大明前几位已故的皇帝余威还在,当时的朝臣们虽然确实在“三杨”的带领之下有点耀武扬威的嫌疑,但至少还是尽了臣子的本分的,没乱来。

就这样持续了八年时间,在“三杨”和太皇太后相继去世之后,朱祁镇终于迎来了他的亲政时刻。

亲信太监,这在大明真的是常规操作。

大家都说朱祁镇昏庸于亲信太监或者亲信太监王振,这个说法其实不正确。

他爹朱瞻基弄出来的司礼监,拔高的太监地位,怎么可能去坑儿子呢?

朱祁镇真正昏的地方在于他的莽,他的年少无知。

如果换做一个心智成熟的皇帝,他就会明白太监们的真正用处,那就是制衡内阁的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则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用得不好,很容易伤到自己。

可这些事情,没人教朱祁镇啊。

他继位时还是个孩子啊,他爹朱瞻基倒是明白,可驾崩了没用啊。

太后和太皇太后,她们是女人,自然也是不明白其中的深意的。

而内阁就更不会说了,关系到他们整个阶层利益的事,哪怕他们就是全部琢磨透了也不敢说出来啊。

所以才说朱祁镇莽嘛,一个没弄好让太监王振权倾朝野,祸害无穷。

大明发生的这次事件堪比北宋的靖康之变,只是后果没有前者这么严重。

但在说这件事之前,先讲讲朱祁镇在位时期对待北方的态度。

在他亲征之前,大明几乎是每三年都会北伐,正统三年、六年、九年和十二年都有对北元的瓦剌和鞑靼势力用过兵。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在当时攻打北方是属于常态,并不是朱祁镇一时兴起要用兵。

两年之后,到了正统十四年,二十二岁的朱祁镇听信了太监王振的谗言,准备追赶一下前几位皇帝们的功绩,选择了御驾亲征。

甚至匆忙立了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太子,以此来堵住皇太后和众臣之口。

可结局却非常悲惨,不仅本人被瓦剌势力俘虏,且直接害死了约二十万大明将士。

他的昏,在于自视甚高,在于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国家之主的责任和担当。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莽字。

朱祁镇那会只想着怎么去亲征瓦剌,好好扬一把大明国威。

但是他不是朱棣和朱瞻基,这两位可是经常跟瓦剌以及鞑靼势力打交道的。

朱祁镇自打生下来就在北京城里没出去过,怎么可能有经验去统帅三军行军作战呢?

所以,亲征队伍被朱祁镇这个无能的将领全部断送在了前线,自己也深陷贼窝。

这种现象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富二代在继承了家业之后,不顾家里所有人的劝阻硬是要选择另辟蹊径自己创业,结果却血本无归。

后来朱祁镇在被俘虏之后,大臣于谦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之由,在征得了皇太后孙氏的同意之后,越过皇太子朱见深,带领群臣拥立了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为皇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景泰皇帝。

为什么不选择立太子而是要立一个藩王?

其实当时的情况比朱祁镇登基时还要危急得多。

瓦剌势力在俘虏了朱祁镇这个皇帝之后,气势日益高涨,并且时常犯边挑衅大明。

在面对敌对势力的虎视眈眈的时候,如果要立一个年仅三岁的皇太子为皇帝的话,那又是一个主少国疑的局面。

三岁小孩根本就压不住满朝文武,万一那个时候出来个卖国求荣的乱臣贼子呢?这种后果是谁都不敢想象也无法承受的。

所以,朱祁钰就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至少朱祁钰那会已经21岁了,年纪上就已经好太子朱见深太多了。

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架的朱祁钰在皇太后孙氏和兵部尚书于谦的辅助之下,打赢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这场战争有多悬殊?

瓦剌挟持着朱祁镇进攻到北京城的时候兵力是10万,且都是骑兵。

而当时拱卫北京城的明军满打满算也就两万。

虽说是据城而守,但是这场战争,瓦剌这边战死了三成兵力,只留下六万多人灰溜溜地跑回了草原。

两万军队守个城都能干掉三万左右的骑兵,这种例子在古代恐怕真的不多。

而瓦剌的首领也先觉得,大明已经另立新君了,那么留着朱祁镇也就没什么用了,所以干脆就把他放了回去。

然后,朱祁镇在北京被弟弟景泰皇帝朱祁钰关了整整七年,直到后来朱祁钰病重且后继无人,他才夺位成功,又成了皇帝,改元天顺。

这位复位成功的皇帝,第一时间就干掉了功臣于谦。

他的昏,在于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是极其自私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就算是朱祁钰病重驾崩,大家还可以选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当皇帝,毕竟朱见深那会也十来岁了。

虽说朱见深年纪有点小,但是朱祁镇都被尊为太上皇了,总比朱祁镇再来当皇帝要好吧,这不合礼法啊。

历朝历代哪有太上皇还搞复位的?

由此可见,哪怕朱祁钰自身病死且真的没有子嗣,朱祁镇也并不是那个唯一的选择。

但朱祁镇偏偏就这么做了,还没等到弟弟驾崩,他就开始了他的夺门之争,成功地复位当上了皇帝。

这不是他自私是什么?他是忘不了那个被关押七年的痛,想要拿回那个本该属于他的皇位,以至于已经到了歇斯底里、不顾一切的地步。

而他要复位当皇帝,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于谦。

因为于谦是坚决拥立朱祁钰的那个人,同时也是尊称朱祁镇为太上皇的那个人。

为了确立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统地位,朱祁镇只能选择干掉于谦。

但是讲良心话,于谦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杀了他对大明百害而无一利。

是朱祁镇自私想要夺位,从而断送掉了于谦的性命。

所以,朱祁镇昏就昏在他自私上面,为了自己复位完全不顾大明的江山社稷。

小结: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莽夫,他自私且任性,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自知,导致整个大明差点社稷不稳,国将不国。

他是昏君,没得洗。

但是大军为什么说,朱祁镇比某个王朝的绝大部分皇帝们都强呢?

咱们再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清朝清圣祖康熙皇帝,被后世某些人吹成了千古一帝的存在。

按照这个逻辑来分析,康熙皇帝在清朝是排名第一的那位,对吧。

咱们拿朱祁镇对比一下康熙皇帝,大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两个人同样都是八岁登基,都是由朝中辅政大臣处理朝政,区别是一个十四岁亲政,一个十六岁而已。

朱祁镇亲政的时候造成了土木堡之变那样的惨剧

康熙亲政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三藩之乱。

不要以为康熙平三藩真的是他的功绩,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其莽撞的削藩之举,其后果是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南方五省以及北方的陕西省又陷入了战乱之中。

其中直接或者间接而死的人口,又岂止二十万?

并且这次战争持续了足足七年时间,结束的原因也极其可笑。

因为大汉奸吴三桂突然病死,导致整个南方群龙无首,分崩离析。

而清朝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逐个击破,平息了三藩之乱。

说到底,同样莽撞的康熙皇帝不过是运气比朱祁镇好,熬死了对手吴三桂而已,如果吴三桂还能坚挺一下,那么恐怕没人会吹这个平定三藩的功绩了。

或者说,如果朱祁镇不去御驾亲征,或许人们会对他改观比较多。

但历史没有如果,两位皇帝都是年轻气盛,都是莽撞得很,这个没得洗。

康熙的这个举动,其实跟朱祁镇诛杀于谦一样,归根结底是因为权臣鳌拜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位而已。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鳌拜的特点。

作为四大辅政大臣一之的鳌拜,他出身于皇太极这里,是皇太极的包衣奴才,也可以说是皇帝这一派的忠实拥护者。

毕竟在顺治朝的时候,鳌拜就敢硬刚摄政王多尔衮,这个举动足以证明鳌拜是不会篡权夺位的。

那么康熙为什么那么惧怕鳌拜呢?

鳌拜不会篡权不假,但是鳌拜可以废掉康熙另外立个皇帝啊。

而贯穿整个事件的原因就在于两人在对待满汉两族的态度上面。

康熙认为,满人天生就有优越感,所以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不仅处处维护满人,让满人优先,并且在当时圈地的时候还放纵满人滥杀无辜却从不责罚问罪。

但鳌拜却认为,利用汉人治理江山比满人更好。

他是经历过皇太极和顺治两朝的老臣,见过的投降而来的汉臣实在是数不胜数。

虽说那些汉人在人品上确实存在问题,但是要说到治理国家,那满人却是连拍马都赶不上。

毕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

这是鳌拜经历过的事实。

但是年轻气盛的康熙哪里懂这些,他认为自己的族人天生就比别人高贵,怎么就不能胜任了?

于是,鳌拜和康熙越吵越大,甚至一度都快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

鳌拜忌惮康熙的身份,但是对于他来说,康熙不是那个唯一的选择,既然不听劝,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着想,换了就是。

康熙惧怕鳌拜的实力,或者说,康熙在意识到了鳌拜可以换皇帝的这个威胁之后,只能选择下重手除掉这位权臣。

康熙除鳌拜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跟朱祁镇杀于谦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诛杀大臣而全然不计任何后果。

平定噶尔丹?那也不是康熙平定的,他运气好,噶尔丹也病死在他前头,康熙是捡了个便宜。

收复台湾?也是好运气。当时的延平郡王郑经也病死在了康熙前面,在台湾处于群龙无首的情况之下,施琅这才轰开了台湾的大门从而收复的。

剩下的文字狱啊,《尼布楚条约》的还要说吗?

康熙要作起来,比朱祁镇都昏。

所以,连大清唯一一个“千古一帝”都比不上明英宗朱祁镇或者说最多与其对等,那么要按照这个逻辑说下去的话,是不是整个清朝的皇帝都跟比不上朱祁镇呢?

而朱祁镇是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之中垫底的两个昏君之一,各位仔细品一下,这大明和大清,还有可比性吗?









历史上的朱祁镇真的是个废柴吗?他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呢?

历史上的朱祁镇作为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合格的,不过这也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系,不过朱祁镇有一项特别的能力,那就是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且从?夺门之变?后朱祁镇也任用了一些贤臣,从其废除妃嫔殉葬制度来看,他算的上是一个好人。

明英宗朱祁镇可以说是明朝经历最为丰富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当上过太上皇,当过两次皇帝,还当过一次俘虏,打错了一仗,杀错了一人,废除了一个残忍的制度,不过也正是他在位期间,明朝国力走向了衰落,北方的女真部落逐渐变得强大。朱祁镇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本就被作为未来继承人悉心培养,但是由于朱瞻基年仅36岁就早亡,导致并没有完全将治国的本领传授给朱祁镇,这才有了年轻的朱祁镇登基后,听信宦官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几乎断送了大明王朝,从这个角度来看朱祁镇可以说是一个废柴,当皇帝的确不合格,但是从别的角度来看朱祁镇至少是个好人,下面就来说一说朱祁镇别的能力:

一、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朱祁镇没能继承其祖辈血液里征战沙场的本领,被瓦剌俘虏之后,却意外的展现出了具有极高亲和力的一面,在被俘期间不仅看守他的士兵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就连瓦剌的二号人物都跟他结拜成了兄弟,更是要帮他抢回皇位。

二、废除殉葬制度

朱祁镇废除了从明太祖以来的殉葬制度,这可能是在经历过人生的大喜大悲之后产生出的悲天悯人的胸怀,但从这一点来说朱祁镇就超过了很多昏君。

你觉得历史上的朱祁镇真的是个废柴吗?他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呢?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