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晋风度之东晋桓温——一个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的真男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桓温是东晋有名的权臣,他能征善战,剪灭成汉收复四川,多次北伐打出了东晋的威风。桓温后来因为功勋太著,开始觊觎九鼎,虽没有最后篡位,但他废立皇帝,处分朝臣,与叛臣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桓温在《晋书》中,和王敦一起,被列入了逆臣的名册,这一点并没有冤枉他。桓温曾有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晋书》选择了让其遗臭万年,但在魏晋南北朝中,桓温威赫功名之下的光芒却从未消失。
这样的人到底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桓温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手刃仇家。虽然其父的确是叛逆,但他为父报.仇的行为还是得.到了世人的认同,甚至连皇帝.都把女儿南康公主许配给他。
桓温善于带兵,他的军事生涯极其丰富,大家有兴趣可以查看他的传记。周书纪年想说的是,桓温虽然不善清谈,却是魏晋风度率真任性的代表人物。
桓温在征讨成汉的时候,《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一只猴子的啼哭,竟然能让过惯了刀头舔血日子的大将军桓温发怒,这样的人,如果不是生性率真,那又是什么?
《晋书》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南朝诗人庾信,据此写下了千古名篇《枯树赋》,赋中有云“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开国领袖毛主.席,晚年时多次吟诵该赋,从中可窥见桓温的率真是真性情。
对物如此,对人更加如此。桓温在处理犯错误的下属时,按规定该接受杖刑的,桓温却只让轻轻意思几下就好,不可真打。时人讥笑为:“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桓温却说:“我犹患其重”。
桓温对下属是非常宽容的,譬如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才思敏捷,有一次在聚会时帽子掉了,这属于严重失礼的行为,桓温却暗示众人不要告诉他。等到孟嘉上厕所时,桓温命另一著名文人,写下讥笑他的话,压在孟嘉的帽子下面。孟嘉回来后发现失礼,也写下了为自己辩解的话。两篇文章都妙语连珠,让与会之人,深表叹服。
从这里周书纪年发现,桓温对下属是非常随意的,即使是到了他准备篡位的紧要关头,曾经的下属谢安、王坦之因反对而多次故意拖延。桓温也没有听从其别人的建议,除掉这两个人。如果谢安当时被除去,不久之后的淝水之战,其结果就会另当别论了。
桓温从内心里很尊重朋友,尤其是对庾亮与谢安,桓温自始至终,都是关爱有加,无论他们是自己的下属还是对手。
这样的人,到底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
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拼音]
liú fāng bǎi shì
[出处]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例句]
周恩来总理一生辛勤为民,忠于党,忠于国家,赢得了流芳百世的荣誉。
[近义]
永垂不朽 流传千古 垂馨千祀 千载扬名 ...
[反义]
谬种流传 遗臭万年 威信扫地 身废名裂 ...
这是冯友兰说的人生四境界中的功利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所谓“为利”是为他自己的利。这里的“利”,包括我们常说的“名”和“利”两个方面。在冯友兰看来,“利”即对我之需求的满足,精神性的满足往往求助于名,物质性的满足往往求助于物质利益即狭义的利。“求名于朝,求利于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求自己的乐(乐即一种满足感)。这样,功利境界与一般的功利主义便有一定的差别。功利境界的本质是为己。 冯友兰认为,就社会现实说,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功利境界之中,功利境界是常人的境界。功利境界的人心态各异,所干的事也不尽相同,求名利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无论是求名的,还是逐利的,或者是求名利双收、以成就我一番事业的,他们的人生目的都是共同的。 与自然境界中的人无所追求、毫不自觉相比,功利境界中的人,有了明确的人生目的和自觉的行动、自觉的了解;他对个人名利的追求,客观上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无论就个人,还是就社会来说,人从自然境界过渡到功利境界,无疑都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付出了代价的。在这里,冯友兰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规律性和恶的进步作用,但他却没有于此方面着想,而是在人心中寻找人生追求的动因,不免有舍本求末之弊。 冯友兰从纯主观动机论的立场,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人生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他认为,从总体上看,功利境界的人的人生目的是为己或为我,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取”字。但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有时必须用“予”这种手段。有的人就是专靠“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这一套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有的人则“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人利己不损人,有的人损人以利己;也有的人表面上损己以利人,骨子里却以利人为更利己之手段。如此等等,从根本动机看,他们同属一类,都是功利境界。功利境界虽不是什么高的境界,但也不宜过分责难。功利境界在主观上是不可取的,但在客观上并非于社会无益。于人之三不朽中,除不可立德之外,功利境界的人既可立言,又可立功。立言立功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事。因此,在冯友兰看来,功利境界中的人,惟恐不好名,如其不好名,则未必常作有益于人的事。才人立言、英雄立功就是以求己利、求己名为动力的。有的人甚至于求好名而不得时,故意以求恶名以扬名。桓温所谓“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正是这些人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范鹏)
流芳百世
出 处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遗臭万年
出 处 《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2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