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联蒙灭金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联蒙灭金是南宋末年临安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以报“靖康之耻”。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年),金朝政权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终告灭亡,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
事实上,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开始有人开始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并试图借助蒙古与金国的矛盾为对金外交服务。
南宋官员洪皓曾经在建炎三年(1129年)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被羁押期间,他了解到很多关于金国的情况,并设法托人将他的书信送到宋廷。其中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洪皓就在书信中提到了金国"彼方困于蒙兀(蒙古)",但此时宋廷已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无意于北伐收复故土的大业,此事便被搁置下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发动"正隆南伐"的时候,为了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刘锜、吴璘便传檄蒙古、契丹诸部共同攻金。但此时蒙古诸部尚未统一,不足以成为一支可以凭借的力量,再加上金国、西夏的阻隔,南宋方面也一直未能与蒙古取得直接联系。
到了12世纪末,蒙古诸部开始逐步统一,对金的威胁日益严重。但此时部分南宋官员却开始有些担忧。早在庆元二年(1196年),时任左相的余端礼就向宋宁宗指出:"万一鞑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虏酋逃遁,逼近边界;或恐中原有豪杰。"宋宁宗也对此观点表示认可,并命余端礼私书密谕沿边诸军加强戒备。
在次年,卫泾出使金国归来后,向宋宁宗表达了进一步的担忧:"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可见,此时南宋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蒙古可能才是未来的劲敌,不得不谨慎应对。
1211年,蒙古和金国在北方杀得天昏地暗时,隔岸观火的南宋王朝早已开始精心应对。名臣真德秀给南宋定下三策,既有联蒙灭金也有联金抗蒙,每一条都有详尽方略。大臣乔行简更有石破天惊的言论:应当增大对金国的援助,让金国变成抵御蒙古的屏障。
而以蒙金战争爆发前六年的战况说,虽说蒙古军打了一个漂亮仗,可进展却跌跌撞撞:对金国西京、大同、平阳几大重镇的攻坚战更是惨败。打到1216年时,金国甚至反过手来连番重击,在河北、陕北等地陆续击败蒙古军,边地民团武装更是纷纷蜂拥而至,收复河北五十多座城池。
可就是在这好不容易反转的战局前,金宣宗却头脑发热,竟为了向南宋多讹诈几笔军费,在1217年夏天大手一挥,将与蒙古血战的金军纷纷南调,大举进攻南宋。
如此敢于双线作战的豪气,果然给蒙古军送了份大礼,由于金国北方从此兵力空虚,蒙古大军也就彻底撒了欢儿,先前头破血流拿不下的太原、河中等地多次沦陷,金军后来虽然勉强收复,但昔日的坚城已经残破不堪,河北、山西、陕西更全被蹂躏成白地。
但让金国大放血的,却是对南宋的战争。一开始金国倒是讨了点便宜,可南宋军民浴血抵抗,变成了六年拉锯大战。每当北边战局有好转,金宣宗就把北方边军南调攻宋,反而搭上好几支让蒙古军丧胆的精锐。
1224年,金宣宗驾崩,把一个已被蒙古和南宋揍得不成样子的大金江山留给了三儿子金哀宗。比起无脑的老爹,金哀宗还算聪明,登基后火速修复与南宋的关系,把防线收缩到河南潼关一线,集结20万精兵和数百万粮草,又提拔了一众能将,摆出全力死守的架势。但撑到1230年,面对蒙古骑兵绕道邓州的大迂回奇袭,只要金军坚壁清野,打赢甚至歼灭蒙古军都很有希望,但金哀宗脑袋却犯了抽,他偏要主动出击,三峰山一战被分割包围,15万精锐崩溃。
而此时的南宋一直紧盯着这场战争。蒙、金血战三峰山以及之后的蒙古攻汴京大战,南宋都在静观其变。但接下来,金哀宗又办了件作死大事——蒙古攻克金国都城汴京后,金哀宗撤到蔡州,没承想他接下来的算盘竟然与老爹如出一辙:被蒙古打丢的,就在南宋身上找补回来!
事实是,经过三峰山大败和汴京沦陷后,金哀宗可以调动的机动部队依然有数十万之多。可这么弥足珍贵的本钱,金哀宗却要用来干一桩更疯狂的事——以邓州为跳板,进击湖北老河口,在南宋的国土打下一块地盘来栖身。金哀宗本人对这“大战略”更是信心爆棚:“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矣。”
所以,从1233年起,为求生红了眼的金军就背对着蒙古军的汹涌攻势,向南宋开始了这场匪夷所思的进攻。结果,金哀宗的手里只剩下河南淅川武仙部这一支机动力量。这支部队由三峰山之战后的溃兵组成,且多次击退蒙古军。可笑的是,金哀宗此时竟执迷不悟,打算用这最后的本钱一条道走到黑——命令武仙率部到蔡州接应自己,然后集中力量突围,杀到南宋的四川去重建地盘。
只要看地图就知道,能想到这么个疯狂计划,金哀宗真是个被皇帝事业耽误的玄幻小说家。但这玄幻计划的第一步就失败了:武仙的爱将向南宋投降,把计划和盘托出。然后南宋大将率军直扑武仙老窝,大败金哀宗这支最后的精锐,武仙本人仓皇逃跑,七万金军残兵狼狈投降。金哀宗苟延残喘的蔡州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在金哀宗一系列执迷不悟的作死大招后,金国与南宋联合的机会被他彻底断送。除了联合蒙古灭金外,一直静观其变的南宋其实也没了别的选择。1233年十月,南宋正式下令,兵锋直指蔡州。
而这个时候,也是野史里痛击金国如摧枯拉朽的蒙古大军打得无比艰难的时刻。蒙古围困蔡州大战,当时已经持续一年。就在宋军歼灭武仙等金军机动力量时,蒙古方面也曾调集大军,恨不得一举拿下蔡州,却在金军的死扛面前屡屡碰壁。蒙古军主帅塔察尔杀到蔡州时,金军竟还主动出击,将蒙古军杀得大败。塔察尔还一度以敢死队强行攻城,同样被金军击溃。以至于宋军到来前,蒙古军一度只能修筑堡垒围困。
而南宋援军的到来,成了决定战局的重要砝码。宋军的第一次出手,就给蔡州的金哀宗来了个断血大招:先在真阳击败了金军的阻击部队,然后又陆续攻克唐州、息州,蔡州陷入了极为孤立的局面。更加大补血的是,宋军带来了30万石军粮,一度到了缺粮地步的蒙古军这才战斗力焕发。
而在接下来蒙古与南宋的联合攻坚战里,宋军更扮演了关键角色,先前蒙古军多次碰壁的蔡州柴潭要塞,宋军掘开湖堤灌水,一气将其冲垮。1234年正月一日,困兽犹斗的金军发起了疯狂反扑,企图从宋军营垒处打开突破口,却被同样死战的宋军打退。正月十日,宋军的战旗终于插上了蔡州的南门与西门,然后宋军打开城门,宋蒙联军蜂拥杀人,金哀宗在绝望中悲情自尽,曾经横扫中原的大金王朝就此灭亡。
因为宋军在这场决战中的关键作用,大战结束之后,金哀宗的尸首以及金国与辽国的印绶都被宋军带回了临安。在“靖康之耻”107年后,宋理宗率领文武百官,在临安举行盛大献俘仪式,祭奠这历史性的一刻。虽然在接下来的历史上,南宋王朝不停犯下戰略昏着儿,以至于最终落得崖山蹈海的归宿。但是联蒙灭金,这场万千宋军浴血换来的雪耻大捷不该为此背锅。
事实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而"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而且从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 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 不过南宋后面的45年国祚也全赖此战换来。
联蒙灭金是南宋末年临安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以报靖康之耻。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朝政权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终告灭亡,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
但这一结果对南宋而言并非福音,因为继而面对的是比女真人更为强悍的蒙古人。蒙古人在灭亡金政权之后并没有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继续南进。将灭亡南宋政权作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事实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而“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而且从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
人们往往将南宋的联蒙灭金看成与北宋联金灭辽一样的重大战略失误,最终导致了南宋失去金国这一军事缓冲带,直接与蒙古帝国对峙。但是实际上,当年南宋政府选择联蒙灭金绝对不是因为被百年的仇恨冲昏了头脑,而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也绝不是没有看到蒙古帝国的崛起而有可能带来的更大威胁。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联蒙灭金的促成,着实是南宋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弱虏VS强敌
宋朝诞生在一个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在立国之前,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就已经非常强大,并且中原地区仍有近十个军事割据政权,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将中原基本统一,但又与辽国及后来的西夏、女真都长期军事对峙。在这种环境中,宋朝对周边国家的局势变化非常敏感。当金国崛起之时,宋徽宗等人已经确信辽国必亡,但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与金联合消灭了曾经与宋朝和平相处百年的盟友。而金国衰落、蒙古崛起之时,南宋政府也早已察觉。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左丞相余端礼就断言“万一鞑靼得志”就必然会南下,如果他们顺利消灭了金国,对于大宋来说便是“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的不利局面,所以宋宁宗便早早的在北方布局,防止军事突变。
唇亡齿寒
蒙古灭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宋朝廷也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太学博士真德秀认为,“靖康耻,犹未雪”,现在天赐良机让大宋复仇,所以必须抓住机会克复中原。但是“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所以断然不可与蒙古联合。
而乔行简则认为,宋金虽有百年恩怨,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此时蒙古迅速崛起,一旦他们吞并金国、收编了金国军队,征用金国土地、钱粮之后,对宋朝的威胁会更大。尤其是,金国的存在,对于宋朝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军事缓冲区,既能充当宋朝的北方屏障,又能给大宋争取备战时间,因为金国必亡,宋蒙必战。
北失南补
正在宋朝考虑要不要出兵支援金国之时,金国却犯下了一个愚蠢而致命的错误——北失南补!在蒙古一路紧逼之下,金宣宗不得不在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南迁,定都在北宋旧都汴京。他们再次来到百年前曾经取得重大胜利的地方,心怀着过往的优越感,却完全忽视了自己已经江河日下的国势。此时的金国仍认为,蒙古惹不起,但宋朝依然是怂包一个,于是他们做出了“北失南补”的决策——北方失去的土地,在南宋打回来!有意出手援救世仇的宋朝,此时心都凉透了!
联蒙灭金
公元1230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亲征,随后兵分三路南下。金哀宗紧急调动20万军队进行阻击,最终被4万多蒙古精锐歼灭15万人,这一战之后,金国元气大伤。此时的局势更加明朗了,宋朝将军孟珙建言:现在再连金抗蒙就是明摆着撸老虎须,与其提前惹祸上身,不如先稳定敌方。而此时联蒙灭金一方面可以避免蒙古迅速南下,又能趁机克服部分中原故地,加强防御纵深,而且大宋也应吸取教训,不要像当年联金灭辽一样——我们应该派出最精锐的部队,让蒙古知道大宋钢铁部队不可侵犯。
在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联蒙灭金的决议正式达成,次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国灭亡。
一是因为当初金国毕竟是灭掉北宋,而且还俘虏了大量的北宋皇室之人,让宋朝蒙羞。二是因为当时金国对待南宋的态度一直都比较强硬,也没有把南宋放在眼中,所以南宋才没有选择联手金国对抗蒙古。
南宋与金国是有亡国之仇的,当时靖康之难的时候,金国大量俘虏了北宋的皇室之人,而且还羞辱这些被俘虏的北宋皇室与大臣,并且南宋从建国之初就受到金国的危险,隔三差五就要与金国打上几下,所以金国与南宋有着血海深仇的。南宋统治者对金国也是没有好感,当时南宋其实并不想联合蒙古一起灭掉金国,因为北宋的灭亡就是太过于热心帮助金国灭掉辽国之后,金国调转枪头,开始南下攻打北宋,所以当时的南宋统治者也怕旧事重演,所以并不想联合蒙古灭金。
不过南宋毕竟于金国有着血海深仇,所以要南宋免费帮助金国抗击蒙古,南宋确实做不到,因此当时南宋向金国提出联合抗击蒙古的条件,便是免除南宋向金国的年年纳贡。可是没有想到金国统治者听到后非常生气,就直接以南宋不纳贡为由派兵攻打南宋,南宋当时也是没有办法,既然金国是不能联合了,那就只能联合蒙古。
就是因为金国先发兵攻打南宋,最后南宋选择跟蒙古联合攻打金国,虽然金国非常勇猛,但是也架不住蒙古与南宋南北夹击,最终金国被南宋与蒙古联手灭掉了。
宋灭亡与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宋庭内部的矛盾都有关系
南北宋在外交上,有惊人的相似,北宋联金抗辽,辽亡了之后,北宋就被昔日盟友金所灭;南宋联蒙抗金,金被灭了后,南宋也没能逃脱蒙古人的铁蹄。
那么同样的错误赵家人为什么会犯两次呢?为什么南宋没有吸取北宋的教训呢,是南宋昏庸所致吗?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结果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南宋的诞生就伴随着北宋的血泪,与金可以说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在两方一百余年的对峙过程中,除了时不时的摩擦外,大多数时间,南宋和金以叔侄相称,南宋每年向金缴纳岁币,?孝敬?金人,以维持两方脆弱的和平,这大概是宋王朝最屈辱的一段历史吧?
靖康之乱,是南宋挥之不去的梦魇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宋重文轻武,虽然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但副作用武力值下降。周围邻居谁也惹不起,边境还经常受到骚扰。既然惹不起,就群殴吧,联金灭辽,联蒙灭金,在夹缝中需求生存,大宋不是最强的,当存活时间比辽、金时间长的多。这也是在特定历史下的无奈操作。那个帝王不想创立封狼居胥的伟功,但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换做是你,你又会比宋帝做的更好吗?
宋真宗时宋朝与辽朝签定的?澶渊之盟?让双方有了上百年的和平相处。然而在北宋官家心中,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心中的梦想。
辽天祚帝时期,东北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了金国。金国建立虽短,作战却很勇猛。短短时间便先后攻占了辽的东京辽阳府和上京临潢府。北宋君臣看金辽两国的形势认定辽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便有了借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打算。很快北宋就制定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
宋徽宗主动派遣使者去金国,商讨灭辽事宜,之后双方互派使者多次协商,最后订立了?海上之盟?。双方约定辽亡后,宋朝将原来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金将燕云十六州归还于宋。
蒙古势力强大,纵横欧亚,已经是南宋和金无法抗衡的存在,即使南宋联金抗蒙,也只是杯水车薪,历史潮流无法阻挡。
所以,基于情感,实力,历史潮流,南宋弱小的实力只能联蒙灭金,一洗"靖康耻",苟延残喘。
南宋远比北宋有血性,联蒙灭金也是为了金国愚蠢的外交政策给逼得
南宋之所以对金国的恶劣印象来源于四个方面:1、金国毫无信义,背弃海上盟约灭宋。2、靖康之耻太惨烈,这种耻辱感深入骨髓。3、金国在长达百年中不断南侵,即便是签署合议后也屡次撕毁协议屡屡南下掠夺。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金国在被蒙古打的几乎亡国灭种的时候还集中仅有的兵力进一步南侵。金国打算吞并南宋国土后鸠占鹊巢,在江南重新竖起金国大旗。
所以金国在南宋君臣严重没有丝毫的信义,留下的只有深深的伤害。并且金国在灭亡前,还企图灭亡南宋来个鸠占鹊巢完成借尸还魂。这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南宋联蒙灭金就不难理解了。别说唇亡齿寒,金国根本没有那个觉悟。所以南宋即便知道蒙古更强大,也得先把这个隐患和世仇灭掉再说。
蒙古的强大,同时代未有敌手
到了12世纪末,蒙古诸部开始逐步统一,对金的威胁日益严重。但此时部分南宋官员却开始有些担忧。早在庆元二年(1196年),时任左相的余端礼就向宋宁宗指出:?万一鞑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虏酋逃遁,逼近边界;或恐中原有豪杰。?宋宁宗也对此观点表示认可,并命余端礼私书密谕沿边诸军加强戒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溥仪的生母是谁她跟慈禧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