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皇族的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话说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乱世到后周时期因为圣明之主柴荣的出现隐然有一统之势,奈何柴荣时运不济,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之时,旧日河山正待整理之际,便溘然长逝,临终之时柴荣将走上正轨的后周交给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不过后周因为孤儿寡母的缘故,并未保住柴荣留下了的江山,最终江山被赵匡胤夺了去。那么赵匡胤是怎么夺取后周江山的呢?建立宋朝后赵匡胤又是怎么对待北周皇族的呢?
乱世造就英雄,尤其是在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有志儿女谁不想建立一番功业,赵匡胤也不例外,及至年长,他便离开故乡,投身军旅,来到了郭威的账下,不久因为后汉无德,郭威便代汉建周。赵匡胤因为这几年征战有功,升迁速度很快,等到了后周柴荣继位以后,赵匡胤深受柴荣的器重,他也不负其所托,屡屡为后周开疆拓土。
原本柴荣请术士给自己算命能活几年,术士给予了30年的回答,谁知这个术士没有史上那些术士靠谱,仅仅过了不到6年,柴荣就身染重病,一统天下之伟业尚未完成就卧床不起,临终之时,他将赵匡胤召回,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特别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公元960年,朝廷突然接到外敌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危机时刻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谁知走到陈桥驿这个地方,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将士们拥护赵匡胤为皇帝,并把事先准备好的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几番推让之后,赵匡胤接受了将士们的请求,此即为陈桥兵变。
兵变之后,赵匡胤率领禁军回到了京城,眼看时局已定,孤儿寡母的后周不得不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按照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的惯例,新王朝建立后一般都会对前朝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不过赵匡胤没有这样做,他建立宋朝后很是优待后周皇族,并且为了让后周皇族永享富贵,他还特意立下遗训,让后世子孙遵循之。此条遗训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可以说有宋朝存在的一天,后周皇族的后世子孙就可以永享富贵。因此后周虽然丢失天下,但换来永世的富贵,也是另外一种幸福,毕竟在那样的乱世,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英明君主,丢失天下,子孙尽被屠戮也是常有之事。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言的福祸相依吧。
首先来了解一下赵匡胤的原主君后周创始者郭威是如何导致自己后代只剩下孤儿寡母的吧,郭威是后汉的重臣,但因为功高震主为君主猜忌,而郭威得知君主要害自己的消息,先下手为强造反,但其两个亲儿子已为后汉君主所谋害,而要知道此时赵匡胤已经是郭威手下的将领了,郭威死后无奈传位于养子柴荣,而在柴荣掌政期间赵匡胤也越来越为后周君主所重用,而且柴荣在位时间并不长,在其去世之后只留下了7岁的儿子以及不知政事的符氏,所以孤儿寡母便只能将政事交予哪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来处理了。
而当时已经是重臣的武将赵匡胤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要知道赵匡胤可是见证了后汉灭亡,后周建立,并随柴荣多次出征,打败北汉、南唐、契丹。可以说当时赵匡胤是三朝元老了,所以当时他已经官至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兼任归德军节度使。
也就是说后周的都城防卫基本他说了算,而且他在全国军队的威信也是相当之重的,可以说赵匡胤篡位的实力已经具备了,甚至其他的大臣均没有他的军队有实力,所以说当时的赵匡胤已经没有敌手了,在其篡位之前也传出过他要篡位的流言,但是却无人阻止,为何?没人有那种实力来阻挡他。
而之后由于外敌再次入侵,赵匡胤统领了当时所有的精锐部队出征,就这样在其谋士以及他的弟弟的谋划下,几人发动陈桥兵变,攻入都城,符氏见大势已去,就昭告天下禅让皇位,从而兵不血刃的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到了皇位。
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
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扩展资料:
一、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经过:
赵匡胤(927~976),即宋太祖,著名军事统帅、军事家。祖籍涿州(今属河北)。后汉初从军,隶枢密使郭威帐下。郭威称帝建后周,为皇帝卫军东西班行首。
显德元年(954),于高平之战中,在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等畏战退却,后周帝柴荣亲自闯阵之时,随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各率骑2000,主动出击,转败为胜,以功升殿前都虞候。
二年,后周攻后蜀秦(治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等州,久攻未下。奉命前往察看地形、分析战势,言秦、凤可取。世宗从之,果败蜀兵。
三年,后周攻南唐,率前锋军倍道奇袭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断南唐军退路,大败数倍于己之南唐军,俘获皇甫晖、姚凤两员大将,并克滁州。不久,左翼军占领扬州,南唐军渡江反击,赵匡胤随张永德率兵近2000守六合(今属江苏),后发制人,打退2万余南唐军反扑,俘斩5000余。
升殿前都指挥使,后授定国军节度使。六年,随柴荣北上攻辽,迁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军。十月,柴荣病死,其子宗训七岁继位,改授归德军节度使。七年正月初,奉命率军出征,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陈桥镇)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
为巩固统治,逐步削夺禁军重将兵权,设枢密院掌兵籍和发兵之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二者互相制约;将各地精兵锐卒选调京师,编入禁军,以强干弱枝,削弱藩镇势力。
对禁军颁行更戍法,分戍各地,定期轮换,使将不得专其兵,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革新兵器,严格纪律,军队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开始致力于统一战争。
以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选派得力将领驻守边境,防御辽和北汉,派遣主力南征。宋建隆三年(962)九月至开宝八年(975)五月,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
基本结束自唐"安史之乱"以后延续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宝九年卒,终年50岁。在位16年,在建立军事集权、改革军事制度等方面都有建树。指导战争注重了解敌情,分化瓦解,以智取胜。
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
二、赵匡胤简介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参考资料:
中新网-赵匡胤
百度百科-赵匡胤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
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
扩展资料: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天下大势初定,若想让自己迅速稳固江山,只能实行仁政,善待开国功臣及前朝旧主是成本最低的买卖,能迅速获得人心又能让自己政权更加稳固,何乐而不为。
赵匡胤便是这样一位君主,建立大宋江山后,没有对功臣大事屠戮,以一杯烈酒,彻底解决武将擅权问题,从而让功臣们放下荣华富贵,安心享清福,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不仅对功臣有一颗仁爱之心,对旧主业是同样,未将他们赶尽杀绝,反而给了他们不错的待遇。
959年6月,一代雄主柴荣走完了自己一生,享年39岁,长子柴宗训在其历史后顺利即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恭帝。柴荣在位期间,赵匡胤已是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掌控后周禁军,禁军中主要将领基本上都是赵匡胤亲信或者结义兄弟,让其在禁军中很大的声望。
柴宗训即位后不久,赵普声称契丹及北汉联合南下进攻后周,这让朝中众人万分紧张,宰相范质未了解事情缘由便让赵匡胤领兵出征。当大军行驶到陈桥驿附近,军队突然发生哗变,赵普、赵光义等人几个黄袍硬穿在赵匡胤身上,拥立其为帝。赵匡胤当即率军返回开封,在王审琦、石守信等人支持下顺利进入城内,迅速控制城内局面,进入宫中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周恭帝母子无力阻止亡国只能任由赵匡胤改朝换代。赵匡胤随即宣布登基为帝,新建国号大宋,后周恭帝被降为郑王。
陈桥兵变就是一场精心谋划的兵变,赵匡胤集团以契丹入侵一事让其获得权力,从而让其有夺取天下能力,当大军行驶到陈桥驿附近,众人迅速将黄袍批在其身上,拥立其为帝。紧接着,又迅速返回开封夺取大权。这一切极为顺利,没有精心策划不可能能完成如此规模兵变。
赵匡胤能成为后周禁军统帅,本就有不凡的政治谋略及眼光,深知若贸然处理符太后、周恭帝母子必然会让其失去人心,落下一个恶名,善待孤儿寡母能让自己迅速笼络人心,有利于自己政权稳定。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善待周世宗柴荣几个孩子及他的族人。
世宗柴荣总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宗谊、次子宗诚、三子宗諴均被汉隐帝杀害,其余四子均活到宋朝建国后,并未遭到屠戮,每一个都得以善终。
周恭帝柴宗训:柴荣驾崩后,年仅七岁柴宗训成为后周新一任帝王,由于其年龄较小,并未实际掌权,实际权利在范质等人手里,国有幼主必然导致局势动荡,本就野心足足赵匡胤抓住机会夺取后周天下。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善待柴宗训及符太后,保证一生荣华富贵,并且子孙世袭爵位,柴宗训和母亲符太后退位后被迁到房州,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在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因病而亡,年仅二十岁,赵匡胤闻知其去世,亲自哀悼,并且将其安葬在周世宗柴荣身边。
曹王柴熙让:赵匡胤发动政变夺取后周江山后,柴熙让下落不明,不知所踪。
纪王柴熙谨:后周恭帝继承大统后,将其封为纪王,赵普本来要求将其斩草除根,赵匡胤见其年幼便动了恻隐之心不打算将其杀害,而是交给大将潘美抚养改名潘惟吉,长大后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出使过辽国,宋真宗年间病逝于雄州。
蕲王柴熙诲:后周恭帝继承大统后,将其封为蕲王,同自己哥哥柴熙谨因年幼,赵匡胤为将其杀害,反而将他送给手下心腹让他们帮忙抚养,柴熙诲养父是卢琰,改名卢璇,长大后进入朝廷担任殿前防御使,深受宋真宗重用。
赵匡胤虽为军旅出生,可其十分宽孝仁爱,不杀功臣,以一杯烈酒结束武将擅权历史,又妥善安置旧主柴荣后代,从中能看出他以仁治国核心思想,只有让天下人知晓自己仁义,有利于王朝稳固,善待旧主柴荣后代,让大家知道宋朝立国核心思想,有益于统治稳定。
不杀柴氏后人,主要在于国家政局已稳定,再杀他们已无意义,不如让他们埋没于民间,从而让他们融入社会中,这样方能回报柴荣知遇之恩。两宋百年间,赵匡胤为确保柴氏子孙无恙,专门设立了三条遗训,其中就是柴氏子孙一旦罪,不可公开屠戮,让其在监狱中自尽,并且不允许连坐柴氏子孙。赵匡胤深怕自己后代无法善待柴氏子孙立下遗训,从而确保柴氏后代免遭屠戮,从这点看出,赵匡胤所作所为比起其他开国君主好太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1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