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怎么发迹的?高力士为什么能有此称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郭利仕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实际上高力士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为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从这个称号就能看出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至死不渝。高力士曾帮助唐玄宗平定韦后以及太平公主之乱,此后受到玄宗重用,还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这次就准备为大家介绍下高力士这个人物,看看“千古贤宦第一人”的称号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
作者:我方特邀竹映月江
一,力士发迹
郭利士的历史原型,其实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
别看高力士是个宦官,可他的出身可不低。
据《旧唐书》记载,高力士的祖父冯智玳,父亲冯君衡都曾是潘州刺史,看来高力士是个妥妥的“官二代”。
可惜,在高力士11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牵连到岭南流人谋反案中,不幸“裂于冠冕,籍没其家”。高力士也因此从云端上一头栽下,成为了宫中的一名小太监。
初入皇宫的高力士,被安排去侍奉女皇武则天。可高力士本是官宦子弟,一向养尊处优,一时适应不了这份工作,惹恼了女皇。
武则天一怒之下,将高力士赶出宫去,幸好有个好心的宦官高延福收留了高力士,还把高力士当成儿子一样照顾,高力士才避免了流落街头的命运。
这次丢掉工作的经历让高力士印象深刻,让他日后处处小心谨慎。
武周后期,宫中暗流涌动,而高力士凭借着办事慎密很快得到了李隆基的青睐,并逐渐成长为李隆基最为信任的心腹。
“唐隆政变”中,高力士拼尽全力协助李旦登基。
而后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争白热化的时期,又是高力士坚持将李隆基所有的饮食全部验毒,把暗杀的风险及时扼杀。
等李隆基登基后,高力士还协助李隆基平定了韦后之乱。
二,力士脱靴
高力士的这些功劳,李隆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公元713年,高力士被加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从此权倾朝野。
当时,所有的公主都称呼高力士“阿翁”,驸马们则称高力士为“爷”,就连太子李亨见了高力士,也恭恭敬敬的叫他一声“二兄”。
李隆基更是对高力士信任有加,不仅放心的把各种公文交给高力士处理,还常常对人说:“ 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意思是说高力士在我跟前,我睡觉才能睡踏实。
如此宠命优渥,高力士自然成为了百官争相巴结的对象。
所幸,鲜花着锦却并未让高力士迷失本心,史书上说他“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
据《松窗杂录》记载,一次李白喝醉了酒,要求高力士给他脱靴子。
高力士当时虽然照做了,可却怀恨在心,等到李白为杨贵妃写诗时,高力士抓住“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说李白将杨贵妃比作乱政的赵飞燕,杨贵妃由此恼恨李白,导致李白此后仕途失意。
然而,这则传说流传虽广,却并非真有其事。
首先,《松窗杂录》记录的乃是野史,同时期的正史中没有记录此事。
而且,李白做待诏翰林是天宝二年的事情,当时杨贵妃还是女道士太真,等杨贵妃在天宝四年成为贵妃后,李白又已经离开长安了,两人在时间上并无交集。
另外,范传正给李白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时提到:“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李白喝醉后高力士只是把他扶上船,根本没有脱靴。
三,不离不弃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仓皇逃往西蜀,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不稳。
李隆基曾经宠信的大宦官袁思艺二话不说就投靠了安禄山,还有为大唐征战一生的哥舒翰也向安禄山屈膝了,就连太子李亨都背叛了李隆基,独自跑去灵武宣布登基了。
唯有高力士依旧默默的陪在李隆基身边,不管是逃亡途中,还是偏居西蜀,亦或是重返京中后软禁兴庆宫,高力士始终不离不弃。
后来,李辅国矫诏将李隆基迁往西内,途中却安排了许多全身武装的士兵包围李隆基,就在李隆基惊惶无措的时候,高力士挺身而出,喝退刀兵,保护李隆基平安的返回宫中。
可高力士却因此得罪了李辅国,不久就被流放巫州(今湖南怀化)。
公元762年,高力士遇到一场大赦,重获自由的他立刻赶赴长安,想要照料好李隆基的晚年,可当高力士到达郎州后,却听说了李隆基已死的消息。
听闻噩耗后,高力士向着北方嚎啕大哭,而后吐血身亡。新任皇帝李豫知道后,将高力士的骸骨陪葬在泰陵,全了这段生死相伴的君臣情谊。
前段时间《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大火,同时也带火了剧中的一大堆人物,网友们纷纷为其找原型,其中小狐狸李必一直叫的郭叔叔郭力仕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大宦官,高力士。自古以来人们提到宦官总是会联想到三四个太监,在一盏残灯下面密谋着要谋害谁谁,在商量好后还会发出一阵贼笑。 太监古今中外皆有之,他们大多出身卑微,有着凄惨的命运,但他们中也有一些佼佼者却利用与皇帝的亲密关系胡作非为,更有甚者利用权力祸乱朝政,致使国家陷入混乱,造成多少人间惨剧,也是让后人唏嘘不已。今天咱们就讲讲被后人称为「 ”千古贤宦第一人”的高力士。 高力士本来也不姓高,也不叫"力士",而是姓冯,叫做元一,师哥标准的富二代,他家在岭南一带是有头有脸的世家大户。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在很多影视剧中,高力士被塑造成了一个奸臣小人的形象,其实高力士并不是一个坏人,相反他还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好人。 不过能有这种印象我们也得靠宦官集团的对立面,文官集团的抹黑。历史上,文官是看不上宦官,而且羞于其为伍,因为文官们都是靠着真才实学而上位,而宦官是靠着谗言献媚而光是获得权力的方式这一点,这两派系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有才如东汉的曹操,就因为其养祖父是朝中著名的宦官曹腾,而被人贴上"赘阉遗丑"的标签,更不用说那些名副其实的宦官了。 尽管高力士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的美誉,但是仍在文人士子们中的口碑不太好,例如著名的"力士脱靴",就是李白根本不把高力士当回事的铁证。 纵观高力士一生,也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但是他确实有着诸多瑕丝,所以想要正确的评价他比较困难。他的黑白两面就像就像人性中的善之花,恶之花一样。心中那花弥漫芬芳,那么做的事就会有着这花的余味。 高力士的绝地逆袭 高力士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在幼年时,亲眼目睹了自己父亲是如何被诬陷谋反,亲眼目睹了自己从云端一下跌入泥低,为了活命他入宫当了一名宦官。武则天看他聪明伶俐,于是让他跟在身边伺候,后来因其年幼,照顾武皇不周,于是被暴揍后赶出宫了。幸而此时有一位叫高延福的宦官收留了他,才导致他没有早早死于街头。 这件事的经历,让高力士养成了办事必谨慎细密的性格。于是到了武周朝后期,高力士看到李隆基气宇不凡,是一个做大事的料,于是在暗中为他传递消息,后来取得李隆基的信任,成为他的心腹。在李隆基未登基时,协助他发起多次政变,成功取得皇位,从此日益显贵。 高力士为人行事端慎,一直受身边的人好评如潮。他自称:"供扫酒之余,遂蒙侍从之顾,扶戴明皇,逼畏艰难,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诚,事必记心,言无漏口,日慎一日,将二十年。"史书称他"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故得武则天,唐玄宗的厚爱。 高力士的白色基调 高力士作为李隆基的政治助手,他在李隆基登基前的政变中立下大功,也在其登上皇位后的政治协调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尽管史书上都是有选择性的记录开元盛世是李隆基的英明神武所开创的,但是作为李隆基的得力助手,史书没有刻画高力士是如何处理复杂的朝政关系的,但"开元盛世"高力士必定功不可没。 此外,作为李隆基的心腹,高力士可谓是对其足够忠诚,无论是从最开始的政变登基,还是到最后的被迫成为太上皇,高力士一直陪伴到唐玄宗身边。在唐玄宗成为太上皇的那段日子,被李林甫陷害,还好是高力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余威保护了李隆基,而且高力士在听闻李隆基的死讯之后,也吐血而亡。可以说,高力士是李隆基的知己。 作为共同奋斗过的这位忠诚下属,李隆基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不仅封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还让他全权负责内廷一切事务,"知内侍省事"。 而高力士的能力却也让李隆基极为放心,但凡各地上报来的事务,都得先经过高力士这一关,甚至一些小事,高力士本人就能决定而不必上报给唐玄宗。 唐玄宗经常公开表扬道,只有高力士在我旁边,我才睡的安稳,"力士当上,我寝则稳"。 不知是否是为了对得住领导这句表扬,高力士愈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过改变高力士命运的,应该说还是他自己。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看你怎么做了。在目睹了神龙政变那样的宫廷争斗后,高力士也越来越成熟,办事也越来越老道。尤其是李显继位后,高力士看着这个被老婆女儿控制的皇帝,就知道这皇帝是做不长的,因此,高力士后来才会把目光投向临淄王李隆基。 高力士的黑色人生 坊间说高力士"奸"其中怎么绕都绕不开帮李隆基纳杨玉环,说的是高力士为了讨得玄宗欢心,告诉玄宗他的儿子的一个王妃气质绝代,于是玄宗看到后大为欢喜,日夜沉溺女色,荒废朝政。 但是这些事很可能是一个误会,据《新唐书》记载:"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或是有的人的意思,至于他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把这个锅甩个高力士,显然是那些后世的文官们爱做的事。 第二件事就是高力士推荐过一些人品有瑕丝的人,他们自己本身反的罪,到头来还要高力士背锅,这实属有些双标。例如李林甫这位亦正亦邪的大唐宰相,他在任时修了唐律,但是玩弄权术弄得朝堂乌烟瘴气,是唐朝由胜转衰的关键人物。还有一位就是宇文融,这位被定位为一位奸臣的水利专家确实在增长农民增收和国家增税方面有着过人的才华,这两位都得到过高力士或多或少的庇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危难之际,高力士却依旧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追随身旁,又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把握时机,及时进谏,提醒玄宗。主上落难无权时,一样不离不弃,奋不顾己。 他的死也相当壮烈:"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民间传说更加绘声绘色,说高力士听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绝食七天,最后呕血而亡。民间如此传说,无非是想进一步拔高高力士的忠诚之心。但在古代,作为一个太监,高力士的忠诚和品格,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唐玄宗在阴曹地府的日子并不会孤单害怕,因为有着值得他信赖的高力士左右跟随服侍,生是主的奴,死是主的鬼,君臣生死两相依。 总而言之,高力士是一位"贤宦",在他波折的一生中,从早期的受辱到以后的得势,他都扮演着忠仆的角色,高力士就是在黑白两面中不断转换,用以维护他对于李隆基的亲人和仆人的角色。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高力士是唐朝著名宦官,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武则天时期高力士便受到赏识,等唐玄宗即位后,高力士平定韦后之乱立功,此后被封为太子太保。没过多久高力士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唐朝宦官是可以当将军的。他的地位也来到了最高点,在朝中的权势一度仅次于皇帝。不过高力士并没有因此放飞自我,得意忘形,反而对李隆基十分效忠,一生都不离不弃。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高力士的一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关于唐朝的影视作品中,高力士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大多以奸佞猥琐、谄言媚上、恃宠弄权的形象出现。
而不少学者认为,历史上的高力士不但不是奸臣,反而忠心耿耿,并为开元盛世做出过贡献。
贵族出身年少入宫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说起来也是一位贵公子。他的曾祖冯盎曾任高州总督,受封耿国公;他的父亲冯君衡世袭祖上军功,担任潘州刺史。
后来,冯君衡因受到一桩谋反案牵连而被抄家。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冯元一被阉割成为太监。他长相清秀,入宫后得到武则天的喜爱,但后来因犯错被逐出宫。这时,太监高延福将他收为养子,从此改名为高力士。在此期间,高力士随高延福经常在武三思家走动,武则天见了,又把他召进宫。
高力士二次进宫后,变得非常谨慎,也懂得了察言观色。不过,高力士并没有因为丢失男性特征而变得软弱。
参与政变平步青云,源自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便与高力士结下了友谊。
武则天时期,李隆基默默无闻,高力士在此时成为他的心腹。后来,高力士协助李隆基杀死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政变后,高力士得到升迁。
后来,高力士升任右监门卫将军,成为当时的“第一太监”,并开了太监担任军职、掌握兵权的先河。
李隆基对高力士十分信任,甚至一些奏折都先交由高力士过目。因此,不仅朝廷官员巴结高力士,公主、太子都对他非常恭敬。
高力士娶了一名女子,他的妻子被称为“国花”。
太白醉酒力士脱靴 成语“力士脱靴”,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而其中的“力士”,指的就是高力士。这件事因与“诗仙”李白有关,流传甚广。
据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白脱靴事》记载,李白与唐玄宗饮酒,喝醉了,唐玄宗命他作诗,并令高力士为李白脱靴,高力士照做了。
另有一说,李白醉酒后,唐玄宗命他为杨玉环作诗,李白说要先换一双便鞋。唐玄宗命人去取鞋,这时,李白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
高力士权倾朝野,太子、贵妃也要对他礼让三分,李白如此无礼,自然让高力士动了怒。他一句谗言,让李白的仕途从此止步。
忠心耿耿吐血而死 高力士没有辜负唐玄宗的信任,他忠心耿耿,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屡献奇谋。
上元元年,已退位的唐玄宗被逼“迁宫”。高力士挺身而出,指着李辅国大骂。李辅国恼羞成怒,杀了高力士的一个侍从,唐玄宗和侍从们都吓得发抖,只有高力士对挡道的士兵喊道:“太上皇起驾,还不放下手中兵器,高呼万岁!”
最后,李辅国跳下马叩拜太上皇。事后,唐玄宗感慨:如果不是高力士,他早已成了兵士的刀下之鬼。
唐肃宗时期,太监李辅国掌权,高力士被流放。后来,唐玄宗、唐肃宗先后离世,高力士听说后痛哭流涕,吐血而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1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