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无敌的李嗣业是怎么殒命的?唐肃宗是怎么指挥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开元年间,安西都护府中涌现出一位猛将,他善用陌刀、骁勇善战,“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此人就是名将李嗣业!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嗣业率领精兵驰援,每次与叛军交战时,他身先士卒,“持大棒冲击,贼众披靡,所向无敌”。可是勇猛无敌的李嗣业却在759年殒命沙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757年9月,唐军在长安附近的香积寺展开大战,关键时刻,李嗣业挺身而出,“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唐军稳住阵脚后,在李嗣业的指挥下,向叛军发起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在此之后,唐军顺利收复长安,并向河南地区进军。
到758年9月,唐肃宗调集了九镇节度使,其中包括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等,兵力达到了60万人左右,围攻安庆绪驻守的邺城,也就是相州。
唐肃宗一方面想快速平定叛乱,另一方面又担心有人再度叛变,因此他没有从九位节度使中任命最高将领,而是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黜陟使,实际上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当时唐军以为胜券在握,“筑堤引漳水灌城”,然而过了一个月,也没打下城池。时间一长,唐军士气低落,加上“军无统帅,诸将自图全,人无斗志”。
在这种情况下,叛军多次主动出击,攻打城外的唐军,诸将们毫无战功,唯有李嗣业身先士卒,“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李嗣业被叛军的流矢射中,身负箭伤。原本经过几天的修养,李嗣业的病快好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又来挑衅,营中军鼓大作,无法再上战场的李嗣业大叫一声,伤口破裂,“疮中血出数升注地而卒”。
消息传到长安,唐肃宗也十分伤心,下诏追封李嗣业为武威郡王。李嗣业死后,邺城之战更加难以为继,数十万唐军顿兵于坚城之下,始终无法攻破城池。759年3月,叛将史思明率领数万援军来到邺城附近,与唐军对阵,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失去李嗣业的唐军再也没法抵挡叛军凌厉的攻势。
史思明借助狂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部尚未布阵,“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这一战以郭子仪的损失最大, “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
邺城之战前,唐军的整体实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可是唐肃宗胡乱指挥,做出错误决定,导致军无统帅、兵无斗志,居然围攻邺城六个月,“城久不下,上下解体”,终成强弩之末。此战后,叛军一度恢复元气,甚至占领了洛阳。如果不是叛军内部再度发生内讧,唐军恐怕一时半会难以终结这场安史之乱,毕竟李嗣业这样的将领已经没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一开始进入了被动的局面,致使唐玄宗出逃。唐肃宗顺利的在大臣的协助下夺位,囚禁了唐玄宗,并开始命英勇有才干、武艺高强李嗣业带领唐军收复长安城。李嗣业不负众望,带领唐军歼灭了六万多名叛军并顺利收复长安。
唐肃宗看到李嗣业收复长安还是挺顺利的,就在他身边宦官的谗言下,想要更快速的收复更多的失地,于是把身边的九个只是稍微有些作战经验的宦官封为九镇节度使,让他们带领六十万士兵去围攻相州,然后又命一名宦官为最高统领,然而李嗣业在这次战斗中并没有担任相关要职。这样军中各个将士的士气大受打击。
而作为最高统领的的宦官根本不懂任何的排兵布将,九个节度使到了战场也没有研究怎么作战,而是各带各的阵营跟叛军乱打,这让战斗一连打了一个月都毫无进展,根本没有攻入到相州的城墙。
然而持续了一个月的斗争唐军还是一盘散沙,而叛军已经对唐军的情况摸清了底细,多次派兵出去挑衅唐军,那时唐军的士兵情绪都很低迷无心迎战,而只有李嗣业带着一个小部队进行还击。在一次战斗当中唐军受到叛军的骚扰,李嗣业又带人去迎战,然而李嗣业不小心中了叛军的箭,受了很严重的伤,已经无法再应战。但之后叛军还是不断的前来骚扰,九节度使和宦官统领无作为,那时李嗣业拖着重伤上战场,最后却应为伤太重伤口破裂,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李嗣业死后,唐军的战斗就更加辛苦了,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六个月知道叛军史思明带兵前来援助,而唐军的六十万大军就这么全线溃败。
陌刀,唐军的骄傲、敌军的噩梦。一提起陌刀,人们就会想起大唐名将李嗣业:「 ”陌刀如墙而进,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一刀断人,一刀断马,陌刀堪称当时唐军大杀器。 凭借平定安史之乱的赫赫战功,李嗣业成了大唐第一陌刀名将,本人也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卫尉卿,爵封虢国公,最后还被追封为大唐异姓王,唐肃宗李亨亲自下诏:「 ”故卫尉卿、兼怀州刺史、充北庭行营节度使、虢国公李嗣业……宜赠裂土之封,用广饰终之义。可赠武威郡王。” ?李嗣业是大唐第一陌刀名将,这一点很少有人质疑,但是陌刀究竟有多长多厉害,第一个见诸史料的陌刀名将是谁?就是两个问题了,咱们今天要为这两个问题来找找答案。为了寻找这些答案,咱们得问问大唐战神李靖、陌刀悍将李嗣业,当然,也要问一问另外一个人,因为他可能是最早使用陌刀的名将。 看了新旧两唐书,我们就会知道,在使用陌刀之前,李嗣业更喜欢用大棒。这位与中郎将田珍分别担任高仙芝麾下左右陌刀将的李嗣业,事迹主要见于《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和《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至二百二十一。综合这三本史料,我们得知李嗣业最开始用的就是大棒子。追剿吐蕃跋汗那,「 ”嗣业持大棒前驱击之,人马应手俱毙”。 我们可以善意调侃着给李嗣业取一个绰号,叫做「 ”李大马棒”。但是在被大棒子削出心理阴影的突厥认可没有心情调侃,他们送给李嗣业的称号满怀敬畏:「 ”虏(突厥)号(称之)为‘神通大将’。” 这位用大棒子打出「 ”神通大将”威名的李嗣业,似乎还真是第一位带领成建制陌刀队的将领:「 ”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但是也有史料说,在李嗣业之前,最早将陌刀成建制装备唐军的,是大唐开国名将李靖。就是他为了对付突厥骑兵,把古代断马剑(亦称斩马剑)的剑柄剑刃加长,发明了「 ”刃长三尺,柄四尺”的陌刀。 由此可见,步兵对付骑兵,也不是毫无办法,宋朝说自己没有马就打不过辽金西夏,纯属借口——世界上就没有无敌的军队,也没有无法克制的骑兵。李嗣业的陌刀队,就是如假包换的步兵:面对突厥十万骑兵,李嗣业「 ”引步军持长刀上”,结果是「 ”虏(突厥)不虞没预料到军至,因大溃,投崖谷死者十八(十分之八)。” 平定安史之乱,李嗣业「 ”乃脱衣徒搏(类似许褚战马超),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由此可见,在悍勇的唐军和锋利的陌刀面前,神马都是浮云。而陌刀的发明和普及,似乎应该感谢大唐战神李靖。 ?这时候我们就要来看看陌刀究竟长什么样子了,但是要想讲清楚陌刀是什么样子,居然还要引用唐朝奸相李林甫组织编纂的《唐六典》。《唐六典》明确记载了唐朝最重要的八种刀枪:「 ”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枪之制有四:一曰漆枪,二曰木枪,三曰白干枪,四曰朴头枪。” 「 ”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跟横刀一样,仪刀也得名于隋朝,在三国之前叫班刀,在魏晋和南北朝之宋叫御刀,后魏叫长刀,其实更像小说中的龙凤大环刀、九耳八环刀、金丝大环刀:「 ”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陌刀在唐朝发展到了巅峰,这是事实。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电视剧里演的朴刀,如果换成两面有刃,那就有七分近似陌刀了。 ?我们看《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的记载,还会发现在没有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陌刀了,而且陌刀的长度也不是七尺,是一丈:「 ”阚棱,齐州临济人。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陌刃,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鉴于古书中刀与刃混用,咱们为了简便称呼,也叫它陌刀。 这位手使一丈陌刀的的隋末英雄阚棱,是秦琼和程咬金的山东老乡(齐州临济人),他所效力的主公,叫做杜伏威。阚棱在杜伏威军中的职务,是左将军。 杜伏威投唐之后,得到的待遇比秦琼还高:「 ”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主公封王,阚棱也水涨船高:「 ”拜左领军将军,迁越州都督”。 只可惜这位史料记载最早的陌刀名将,因为家产问题,被河间郡王李孝恭陷害死了(李世民于贞观元年为其昭雪)。阚棱之死,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这里就不再赘述。 ?按照笔者查阅的史料,陌刀应该是单尖两刃,刃长三尺,柄长四尺的超级长柄剑,是克制骑兵的神兵利器,少数膂力超群的名将,陌刀长度可以达到一丈。此刀在隋末就已经出现,是大唐战神李靖成建制装备部队,李嗣业将陌刀玩儿到了巅峰状态。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唐宋之间隔着一个五代十国,宋朝的军事科技远比唐朝发达,似乎经济也比唐朝繁荣,为什么克制骑兵的陌刀,反而销声匿迹了呢?笔者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使用陌刀,不但需要强悍的臂力,更需要强悍的神经。没有足够的胆量和敢死精神,面对呼啸而来的异族骑兵,吓得手软脚软,就是端着AK47,也没有什么鸟用。宋军或者说宋朝君王,缺乏的恰好是强悍的神经……
公元755年,李亨在灵武60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公元757,睢阳守将张巡和许远在坚守一年有余之后.最终因粮尽援绝失陷。同年,唐军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
公元758年,郭子仪等大将率20万大军攻讨安庆绪,结果在安阳被叛唐的史思明打得溃不成军
公元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并在洛阳称帝,从此失去与唐朝相抗衡的实力
公元762年,李亨病死
李亨能做皇帝,并且得到大多数官员和百姓的支持,只不过是他本来就是太子,唐玄宗当皇帝当得大久了,再加上唐玄宗当政的后期,朝纲紊乱,官员贪污行贿之事日盛,人民不堪困苦,这时候有个新君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些希望,于是急病乱投医,逮着李亨就不放了
但这李亨确实没有什么本事。当皇帝的期间除了与安史叛军屡战屡败之外。就是将当太子时的怒气一股脑撤在自己兄弟的身上,不带兵与叛军作战,反而将大量兵力投入到剿灭兄弟永王起兵勤王的部队,而且还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后被宦官吓死。活该!争位称帝宠信宦官李亨作为唐玄宗36个儿子中第三个儿子,应该是很难有机会被立为皇太子的,毕竟唐玄宗做皇帝的时间大长,宠过的妃子又多,即是被立为太子,也很难熬到登基的那一天
唐玄宗最初立的太子是李瑛,他的母亲张丽妃原是倡妓。后来武惠妃受到玄宗的宠爱,又生了寿王李瑁。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做皇太子,武惠妃指使人诽谤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图谋不轨,再加上自己在枕头旁边把风一吹,竟让唐玄宗在一天之间连杀三子。这时李瑁做皇太子的呼声是日渐增高,没想到这武惠妃害人并没有利己,不久也被三个皇子给索了命去,李瑁的太子梦就这样化为泡影。李亨也算是得渔翁之利,因为自己年龄比较大而被立为太子,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他马上成为宫廷斗争的众矢之的。先是宰相李林甫因为讨好武惠妃,曾建议立李瑁为太子,后来李亨被立为太子,害怕将来李亨报复他,于是千方百计地陷害李亨,使得李亨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又有杨贵妃、杨国忠兄妹想方设法对付他。李亨就这样担惊受怕地在太子位置上苦熬了18年。不过他确实有这当皇帝的命,苦日子熬着熬着总算有了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李亨从宫廷斗争中解脱出来,并当上了皇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后期军政荒废,政务混乱,在叛军的冲击下,养尊处优的官兵们望风而逃。安禄山的大军很快就攻下潼关,吓得唐玄宗出逃四川。到了马嵬驿后,被哗变的士兵逼着赐死杨贵妃。史称马嵬驿兵变
这时李亨在儿子建宁王李及宦官李辅国为首等人的建议下,决定留下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北上灵武。公元756年七月甲子日,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提心吊胆过了18年之后,终于脱离唐玄宗自立,翻身跃龙门了
新皇帝一即位,各地抗击安史叛军的唐朝势力望有所归,战有所为,并给了他们一线光复唐朝的希望。诸道得知复国有望,尽努力坚守长安,百姓也日夜盼望太子收复长安,京郊附近的绿林豪杰也群起不断地偷袭安史官兵,安史叛军虽攻克长安,由于人民的反抗,势力所及仅长安附近很小的地区
公元756年,叛军四万在大将令狐潮的率领下,包围雍丘,守将张巡率雍丘城内三千余守军死守,屡败叛军,使其不得上前一步。令狐潮无奈之下,只得率兵撤退,结果又被张巡一阵穷追猛打,又有2000余人做了张巡的俘虏。张巡名声大震
睢阳太守许远请张巡指挥守城。公元757年。叛军又由尹子奇率领13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二万多人。但城外的兵越聚越多,城里的兵越打越少。到后来,睢阳城里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又断了粮食,情况越来越危急。张巡没法,只好派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突出重重包围,到临淮去借兵
驻守临淮的大将贺兰进明害怕叛军,不愿出兵救睢阳。他见南霁云是个勇将,想把南霁云留下来作自己的部下,特地为南霁云单行一次酒宴,请众将领作陪。南霁云心里急得像火烧,哪里喝得下酒。他流着眼泪激动地说:睢阳的军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进一粒米了,我在这里怎能忍心吃饭;就是吃了,又怎么能咽得下呀?将军手下有的是兵,眼看睢阳城陷落,不肯分兵救援,难道是忠臣义士所该做的吗?说着,他把自己的一个于指咬了下来,咬得满口鲜血淋漓,气愤地说:霁云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使命,只好留下这个手指作证,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南霁云起身就走,从别处借了三千士兵回到睢阳。到了睢阳城边,被叛军发现,又把他们围了起来。南霁云带着人马在城下展开了一场血战。张巡听到城外厮杀声,知道南将军回来,就打开城门,杀退敌人,把南霁云和一批士兵接应进城,结果借来的士兵这时只剩下1000人
就这样,在粮绝缺援的情况下,张巡和许远率领士兵坚守睢阳半年有余,到了最后,全城只剩下枷人,尹子奇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城墙上的守军饿得连拉弓射箭的力气都没有了,睢阳城就这样被攻陷了。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名将领全部被俘
叛将把他们一个个绑了起来,逼他们投降。他们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张巡冷笑一声,把叛将痛骂一顿。接下来轮到南霁云,南霁云没有作声。张巡转过脸朝着南霁云高喊说:南八!男子汉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贼面前屈服啊!南霁云笑笑说:张公放心吧。我心里在盘算用什么办法来收拾他们。哪会怕死?叛将知道他们都不肯屈服,终于把他们杀害了
河南节度使张镐得到睢阳危急的消息,赶快发兵,急行军赶到睢阳,打退尹子奇叛军,睢阳城已经陷落三天了。又过了七天,郭子仪带领唐军收复洛阳。由于张巡他们的坚守,睢阳以南的江淮地区才没遭到叛军的破坏
睢阳陷落时,安史集团已丢失长安,无力南进了。与此同时,安史叛将武令、田承嗣相继率军攻南阳,守将苦守一年。南阳失陷后又退保襄阳
李亨即位后,开始调集各路兵马,进讨安史。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相继发兵至灵武,郭子仪亦率军五万自河北而至。为了声张军势,又派人去回纥、西域请兵,并与回纥约定,收复长安之日,子女玉帛皆归回纥,这就为回纥后来烧杀抢掠提供了口实。但不管怎么讲,现在肃宗的军队开始强盛起来
然而,肃宗既没有经略天下的本事,又无知人善任之能。在收复长安之前,谋士李泌建议,派李光弼自太原出井径,郭子仪自冯如出河东,肃宗率兵据扶风,牵制各路叛军,使敌人疲于奔命。然后派建宁王率军由长城与李光弼南北夹击,先捣毁安史集团的巢穴,再调集大军四合而攻之,可以彻底平定安史叛军。对这样一条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力案,李亨没有接纳,反而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听信宰相房唁的妄言,让他统帅军队,收复长安。结果唐军一败涂地。后来,由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拥有重兵的史思明驻范阳,不听调遣,安史集团出现分裂。郭子仪这才率军终于攻克居两京之间的河东郡,掌握了主动权。李亨以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在回纥派来的大军支持下,郭子仪等人终于收复洛阳和长安
此后,安史叛军内部进一步分化,史思明与安庆绪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为了保存实力以图再举,史思明归降唐朝。李亨大喜过望,竟不夺史思明的兵权,致使公元758年,郭子仪等人讨伐安庆绪的时候,史思明重又反唐,郭子仪等人率领的60万大军措手不及,再加上李亨不设元帅,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节制诸军这样一个致命错误,在安阳被史思明打得溃不成军,甲仗、战马遗弃殆尽。公元761年,史思明在邙山大败李光弼,乘胜向长安进犯,在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史朝义在洛阳称帝,叛军内部更加分裂,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唐朝发动进攻了
这时李亨总算是长出一口气,享享做皇帝的滋味了。可是不久,宫廷内的争斗又起,李亨也在这场争斗中惊惧而死。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宫廷斗争的主角一个是拥戴李亨上台的宦官李辅国;一个是患难夫妻皇后张氏。李辅国在拥戴李亨称帝后,逐渐专权用事,甚至在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归住兴庆宫,李辅国竟敢矫诏把这个太上皇赶出兴庆官。后来李辅国任兵部尚书,又与李亨的张皇后互相勾结,共同擅权。张皇后在李亨开始抗击安史叛军时还是良娣,她一直跟随在身边,表现出与李亨同生死的热情,因而受到李亨的宠爱。这一宠爱,使得她的权力欲慢慢膨胀。并与李泌、建宁王渐渐有了矛盾;宦官李辅国和张皇后两人都得宠,都怀恨李泌与建宁王,因而两人就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他们干的第一件恶事,就是进谗害死建宁王,除掉了专权的一大障碍
后来,张良娣升为淑妃,又由淑妃立为皇后。便想害死广平王。可是,天不遂人愿,她的长子不巧死了,另一个儿子李侗年幼,广平王又有大功,其阴谋才没有得逞
就这样,张皇后与李辅国互为表里,狼狈为奸,专权用事达数年之久,而懦弱的肃宗只得听之任之。但到了公元762早,由于李亨病重,张皇后与李辅国为能继续专权反目成仇。张皇后想除掉李辅国,结果偷鸡不成反蚀米,被李辅国抢了先,带兵逮捕张皇后党羽百余人。张皇后闻变,逃入李亨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李亨受此惊吓,当天就病死了。
9月13日
广平王收复长安
唐肃宗处理降臣
唐肃宗李亨接替父亲唐玄宗的帝位之后,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站稳了脚跟。让大儿子广平王李俶当统帅,郭子仪当副帅,从长安西北方向发起反攻,同时请来回纥的四千精兵作为援助,共十五万人。【〔757.9〕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将精兵四千馀人来至凤翔。上引见叶护,宴劳赐赉,惟其所欲。丁亥,元帅广平王俶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二十万,发凤翔。】
李俶见到回约的统帅叶护,主动结为兄弟。郭子仪连开三天宴会,热情欢迎。叶护也非常诚挚,三杯酒罢,直赴前线。李俶每天供给他们二百头羊,二十头牛,四十斛米。【〔757.9〕俶见叶护,约为兄弟,叶护大喜,谓俶为兄。回纥至扶风,郭子仪留宴三日。叶护曰:“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宴毕,即行。日给其军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斛。】
大军到达长安城西,李嗣业打先锋,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殿后。
安庆绪的守将安守忠和李归仁,有十万人马,屯驻长安城。两军相交,李嗣业脱光衣服,赤膊上阵,手执大刀,厉声吼叫:“今天要不豁出性命,只会全军覆没!”他的大刀队结成方阵,齐头并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757.9〕贼众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陈。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李嗣业曰:“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孑遗矣。”乃肉袒,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兵马使王难得去抢救偏将,被敌人射中眉心,肉皮下垂,挡住眼睛,他一手将箭掣出,撕掉碎皮,血流满面,继续冲杀。【〔757.9〕都知兵马使王难得救其裨将,贼射之中眉,皮垂鄣目。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
仆固怀恩率领回纥精骑,消灭了敌军的埋伏。从中午到日暮,李嗣业斩杀敌人六万多,安守忠的部队终于彻底垮掉了,长安城又回到唐朝军队的手里。【〔757.9〕贼伏精骑于阵东,欲袭官军之后,侦者知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就击之,翦灭殆尽,贼由是气索。李嗣业又与回纥出贼阵后,与大军交击,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贼遂大溃。馀众走入城,迨夜,嚣声不止。】
本来,回纥叶护的军队来助战时,肃宗一心只想快些收复长安,不计条件,跟他们约定:“打下长安以后,土地百姓归朝廷,金帛女子归回吃。”进了城,叶护想兑现这个条件,李俶在他的马前深深地作了一挥:“西京刚刚收复,要是马上掳掠女子,抢劫金帛,东京洛阳的士民百姓听到后,会帮助敌人抵抗我们的,希望打下东京以后,再兑现条件吧。”【〔757.9〕初,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至是,叶护欲如约。广平王俶拜于叶护马前曰:“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
叶护大为感动,急忙跳下马来,跪在地上,捧住广平王的脚:“我一定跟殿下同往东京!”于是和仆固怀恩一起,带着骑兵,绕道长安城南,向东进发。士民百姓以及被俘的胡人,都向广平王下拜:“这才是我们中华和夷狄部落的共同君主啊。”【〔757.9〕叶护惊跃下马答拜,跪捧王足,曰:“当为殿下径往东京。”即与仆固怀恩引回纥、西域之兵自城南过,营于浐水之东。百姓、军士、胡虏见俶拜者,皆泣曰:“广平王真华、夷之主!”】
郭子仪在潼关杀敌五千多,又在陕州打败安庆绪的十五万大军。严庄和安庆绪连夜逃出洛阳,渡过黄河,当时随从骑兵不过三百,步兵才千多人。到达邺城,喘息稍定,严庄和安庆绪召集各路败军,还有六万多人,总算暂时稳住脚跟了。【〔757.10〕安庆绪走保邺郡,改邺郡为安成府,改元天成;从骑不过三百,步卒不过千人,诸将阿史那承庆等散投常山、赵郡、范阳。旬日间,蔡希德自上党,田承嗣自颍川,武令珣自南阳,各帅所部兵归之。又召募河北诸郡人,众至六万,军声复振。】
广平王李俶进入东京后,那些接受过安禄山官职的唐朝官员,共三百多人,以当年的宰相陈希烈为首,都身穿白衣,前来请罪,痛哭流泪。李俶用肃宗的名义,把他们送到长安,关进监狱。各州县地方跟着安禄山干的人也追捕关押,等候审查处理。【〔757.10〕广平王俶之入东京也,百官受安禄山父子官者陈希烈等三百馀人,皆素服悲泣请罪。俶以上旨释之,寻勒赴西京。己巳,崔器令诣朝堂请罪,如西京百官之仪,然后收系大理、京兆狱。其府县所由、祗承人等受贼驱使追捕者,皆收系之。】
汲郡人甄济,隐居青岩山。当初安禄山做唐朝的采访使,想请他出来为朝廷掌书记。他看出安禄山心怀叵测,诈称有病,被抬回老家了。【〔757.10〕初,汲郡甄济,有操行,隐居青岩山,安禄山为采访使,奏掌书记。济察禄山有异志,诈得风疾,舁归家。】
安禄山造反,叫蔡希德带人找到他,把刀子架在他的脖颈上,说:“出来一起干,保你官上加官;不然,马上就死!”他头也没抬。蔡希德以为他真有病,摇头叹息地走了。【〔757.10〕禄山反,使蔡希德引行刑者二人,封刀召之,济引首待刀,希德以实病白禄山。】
后来安庆绪又叫人把他抬到洛阳。不几天,东京收复,甄济主动拜见广平王,成为坚持大义不愿当官的典型人物。肃宗听说后,请他住在法庭的旁边,封为秘书郎。叫所有受封于安禄山的人都来向他叩头。【〔757.10〕后安庆绪亦使人强舁至东京,月馀,会广平王俶平东京,济起,诣军门上谒,俶遣诣京师,上命馆之于三司,令受贼官爵者列拜以愧其心,以济为秘书郎。】
怎样处理这批投降的官员呢?肃宗派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湮、御史大夫崔器共同审理。任命殿中侍御史李栖筠为审判官。李栖筠为人平和,处理宽大。崔、吕二人恰恰相反,非常严厉。【〔757.12〕以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諲为详理使,与御史大夫崔器共按陈希烈等狱。岘以殿中侍御史李栖筠为详理判官,栖筠多务平恕,故人皆怨諲、器之刻深,而岘独得美誉。】
他俩在审查报告上写道:“沦陷的官吏,背叛国家,追随反贼,按国法应当一律处死。”肃宗打算批准,【〔757.12〕崔器、吕諲上言:“诸陷贼官,背国从伪,准律皆应处死。”上欲从之。】
李岘提出不同意见:“贼陷两京,天子南巡,人各逃生。逃不及的大都是陛下的旧臣和宗室亲戚,如今一律处死,恐怕有背仁恕的传统。将来河北平定后,陷入贼人泥坑的臣民更多呢,要是都杀,恐怕只会促使他们依附贼人,为敌到底。【〔757.12〕李岘以为:“贼陷两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属皆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今一概以叛法处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群臣陷贼者尚多,若宽之,足开自新之路;若尽诛之,是坚其附贼之心也。】《尚书》里说:‘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叫我们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崔、吕二人不识国家大体,死守法律条文,是错误的。”经过反复争论,肃宗接受李岘的建议,按六等定罪:刑场杀头,勒令自杀,杖一百,流放,做苦工,贬官。【〔757.12〕《书》曰:‘歼厥渠魁,胁从罔理。’諲、器守文,不达大体。惟陛上图之。”争之累日,上从岘议,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
张均和张垍两兄弟,是开元时代宰相张说的儿子,肃宗想保全他们的生命。太上皇(玄宗)坚决反对,他说:“这两人是朝廷的高级官吏,张垍还是我的女婿,罪不容赦!”【〔757.12〕上欲免张均、张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贼,皆任权要。均仍为贼毁吾家事,罪不可赦!”】
肃宗叩头求情说:“当初太平公主要害我,是张说把我救了。如今,他的儿子我不救,九泉下有何脸面去见张公?”【〔757.12〕上叩头再拜曰:“臣非张说父子,无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见说于九泉!”因俯伏流涕。】
原来肃宗的生母杨氏怀孕时,太平公主反对当太子的李隆基多生儿子,李隆基叫张说送来打胎药,亲自煎煮。他恍恍惚惚,好像有人拿着武器拦阻,药也打泼了,再煮再泼,一连多次,便告诉张说。张说叹息道:“这是天命啊!”于是把药丢了,让杨氏生下儿子,就是后来的肃宗李亨。张说早已去世,肃宗却牢记这段救生的恩义,在关键时刻,他必须报答。
太上皇扶起儿子,沉吟半晌,说:“为了你的请求,张垍流放岭南,张均是不能饶恕的,你别再说了。”【〔757.12〕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张垍为汝长流岭表,张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从命。】
只有河南太守张万顷,虽然是安禄山封的官,但保护了许多士民百姓的生命,算是“立功受奖”,没有受到查处。【〔757.12〕安禄山所署河南尹张万顷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
接着,肃宗宣布大赦,但李林甫、杨国忠和王鉷的子孙不赦。有功劳的升赏,死难烈士加赠官爵。【〔757.12〕上御丹凤楼,赦天下,惟与安禄山同反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子孙不在免例。】
有人议论:张巡苦守雎阳时吃人肉,不爱惜生命,何不撤退保全百姓呢?他的友人李翰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张巡传》,记述他艰苦卓绝九死一生为国家而不惜牺牲的功绩和用心,说他经受大小四百多次战斗,杀敌十二万,是唐室中兴的第一功臣,要求编入史册。这样,种种轻浮的论调才平息下来。【〔757.12〕议者或罪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其友人李翰为之作传,表上之,以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窃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计,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唯其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恐远而不传,使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撰传一卷献上,乞编列史官。”众议由是始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司马衍是什么样的人一生都是一个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