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八大臣为何斗不过慈禧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病逝,唯一的儿子,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既同治帝。同时令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五大个军机大臣中的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既“顾命八大臣”。新帝年幼,最高权力自然都落到了“顾命八大臣”手中,然而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清朝的最高晚实际统治者却是慈禧, 当时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为何却斗不过一个26岁的女人,慈禧呢?
咸丰帝死后,顾命八大臣定年号为“祺祥”,把持了朝政大权,对慈禧太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和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帝后孤儿寡母,并不放在眼里。针对有朝臣提出的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建议,顾命八大臣强烈反对,不给任何机会。而对于留在京师的咸丰帝六弟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等亲贵大臣,顾命八大臣也没有给予任何安抚和权力分配,对自身的情况很乐观。慈禧太后对顾命八大臣专权的做法非常不满,她首先拉拢慈安太后一起,利用她们和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掌握的“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对顾命八大臣的权力进行一定制衡。另外,慈禧太后还与倍感失落的爱新觉罗·奕訢、醇郡王爱新觉罗·奕譞等亲贵大臣取得联系,最终达成一致共识,联手对付顾命八大臣。
做好充分地准备制衡,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皇帝爱新觉罗·载淳让顾命八大臣中最核心的成员爱新觉罗·肃顺,负责运送咸丰帝梓宫从大路回京师,他们则带着爱新觉罗·载垣、爱新觉罗·端华等其他7个顾命八大臣成员,从小路提前回到京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回宫后,立即召见爱新觉罗·奕訢等人,发动辛酉政变,爱新觉罗·载垣、爱新觉罗·端华等其他7个顾命八大臣成员随即被逮捕,爱新觉罗·肃顺也被爱新觉罗·奕譞等人在回京途中逮捕。
最终,爱新觉罗·载垣、爱新觉罗·端华被迫自裁,爱新觉罗·肃顺被斩立决,富察·景寿、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被革职,顾命八大臣彻底失败。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被封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拉开了垂帘听政长达47年的帷幕,成就了一代臭名昭著的晚清掌权人——慈禧太后。八大臣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会败在一个26岁的寡妇手里,一个半文盲在后宫的女人手里,而咸丰皇帝地下有知,他的贵妃会有如此魄力。真是小瞧人了啊。他们的失败就是小看了慈禧,小看了以恭亲奕䜣王为首的帝胤集团。
首先,这八大辅臣并没有实权!
咸丰帝也算是聪明吧,他想到自己死后,载淳还小,难免出现康熙时期,鳌拜擅权的状况,所以他虽然找了八位大臣辅政,却没有给他们印章,而是留下懿旨:八大臣可以拟旨,却不可以做决定,要汇报给后宫的两位皇太后盖章后,这道旨意才算完整!
帝王时代,人们很看重一纸文书和皇上的玉玺,他们内心认为皇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在自己能力有限、条件又不成熟的情况下,都不敢妄动抵抗朝廷!就算是慈禧垂帘听政,那也是为了儿子载淳的江山!
太后和载淳在没有重大错误的情况下,作为臣子只有忠心为他们做事,若有人敢这个时候造反,会被认为乱臣贼子,被世人唾骂和排挤,就算造反成功也不会好过,所以他们不能做这样的傻事!
其次,有很多臣子已经被慈禧收买!
慢慢的,慈禧设计害死慈安皇太后,手里的权利也越来越大,而且,这时候的八大辅臣也年龄不小了,年轻的日子都是舒舒服服的过着,年老了谁也没有力气再因为此事而折腾!
另外,这些老臣中被慈禧拉拢的也不少,慈禧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黄金布匹赏赐着,大家心里早已是慈禧的人,如果撼动朝廷,就是撼动慈禧,也就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第三,他们确实没有魄力整治朝纲!
这些辅臣可不比鳌拜,鳌拜是驰骋沙场的猛将,跟着三代帝王打江山,有军功在身,他做事果断,心狠手辣,自身武艺高强,到哪里都是站在最高处的人物!
可是这些辅臣生在清朝的盛世,他们哪里有那样的胆魄,与其提心吊胆的造反,还不如好好生活,所以他们没有打算、也没有能力斗慈禧!
咸丰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虽然是辅政的肱骨之臣,可是咸丰帝也同时留给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两枚御印,并留下诏书,军国大事必须得到两宫太后御印盖章之后,才能生效。也就是说,八位顾命大臣与慈禧都被咸丰帝赋予了相同的政治权力,慈禧又找到恭亲王奕?这个宗亲盟友,打破了这种政治平衡,所以她才能斗得过八位顾命大臣。
咸丰帝去世时才31岁,他唯一一个儿子同治帝便六岁登基。当时咸丰帝怕同治帝长大后,有权臣干政,于是留给他的皇后慈安太后一枚御印,在政治上制约八位顾命大臣。同时他又担心,慈安这个嫡母会欺负不是亲生儿子的同治帝,他又提高了同治帝生母慈禧的地位,也给慈禧一枚御印,让她制约慈安,也制约八位顾命大臣。咸丰帝这位老父亲,为了同治帝可以顺利亲政,可谓是费劲心思。
可从制度上来说,他这么一弄,将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差点弄成了共和制,也让八位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之间矛盾重重。八位顾命大臣间就够他们争闹的,又掺上两宫太后,按照这种议事的制度,几乎就没有一件军国大事可以达成共识。顾命大臣还没来得及闹掰,就先跟两宫太后开始不合,毕竟大臣们之间还是有些共识的,可是太后们就觉得,清朝的家已经被这些顾命大臣给霸占了,她们这些孤儿寡母,被欺负的厉害。
慈禧便琢磨着要从这八位顾命大臣手中夺权,慈安自然会向着她,毕竟慈禧要是成功夺权,慈安地位比慈禧高,权力在她们两手中,就不用再看八位顾命大臣的脸色。可是即便慈安与慈禧联手,最多也是与八位顾命大臣打成平手,要想扳倒他们,要有盟友。如果慈禧能够与恭亲王奕?同盟,那么她就一定可以成功扳倒八位顾命大臣。
因为这奕?是咸丰帝的亲弟弟,在宗室的地位极高,能力出众且实力雄厚。奕?做皇子的时候,就是道光帝非常中意的皇子,曾经他也因为自己过于出色,与咸丰帝角逐过帝位,可惜他败在宗法立长制度下,可是他的能力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这样的人有勇有谋,要是弄个什么阴谋政变,肯定不在话下。再加上奕?这宗亲的地位,在前朝与宗室中,也是实力担当者,他也有与八位顾命大臣一较高下的政治能力与实力。如果慈禧想夺权,只有联合奕?,她才有胜算。
而且奕?与八位顾命大臣也矛盾很深,慈禧也容易与他结盟。其实按照奕?的能力,咸丰帝应该重用这个弟弟,可是就是因为奕?过于优秀,又曾经与咸丰帝争夺过帝位,咸丰帝一直在排斥奕?,后来咸丰帝虽然也启用奕?,也是无可奈何,需要奕?这样能力出众之人,来处理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棘手事,但还是处处提防他。可以说奕?是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王爷,空有一身的能力,却眼看清帝国衰败,被排斥在权力之外,他是有不甘心的。咸丰帝去世,其实他是最应该被委以重任的王爷,可是咸丰帝弄了八位顾命大臣,却独独漏了他,他与他的亲信也被八位顾命大臣排斥在外,所以奕?也对八位顾命大臣恨之入骨。
因此慈禧与奕?的联盟也是一拍即合,有了奕?的加盟,那么政治格局就变了。原本实力相当的双方,慈禧一方变得更占有优势,她也就有了发难八大顾命大臣的实力,再加上奕?的出谋划策,八位顾命大臣不堪一击,所以他们才会斗不过慈禧。
咸丰皇帝临死之时,坊间已经有传言称慈禧即将篡位,有的大将这些消息告诉了咸丰皇帝,奄奄一息的咸丰皇帝,也许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个问题,就已经闭上了眼睛,也有可能在临死之际,他认为这八位顾命大臣,可以顺利协助他的后代,帮助他们进行权力上的交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八个被咸丰皇帝寄予厚望的大臣,终究是败给了慈禧。
按照正常逻辑推断,被咸丰皇帝寄予厚望的大臣们,每一个都在官场打拼多年,虽然称不上一流,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好惹的主,更何况还是八个人,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他们败在了慈禧手下?
所以他只能选择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将权力分散到这八个人手中,而在真正的历史之上,这八个人的权利还要更小一些,因为其中还掺杂了一个慈禧,一个慈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需要十个人达成印章,才可以完整颁布,因此,这八个大臣看似权力滔天,实则没有绝对话语权。
当时在这八个人的眼中,弱女子慈禧怎么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将他们逐个击破呢?因此他们进行内耗的同时,完全没有将慈禧放在眼里,但是,你不正视别人,不代表别人没有隐藏实力。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赢得清王朝最终的统治权?因为她的政治智慧更出众,而她之所以能登上权力的巅峰,冥冥中是历史的选择,只可惜她垂帘听政之后,不但没有将清王朝带出低谷,甚至还让清王朝跌入深渊,最终,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背上后世无尽的骂名。
慈禧太后在中国清代历史上,一直很有争议。为什么说很有争议呢?从国家层面来说,一方面,我们对慈禧玩弄权术,罔顾社稷深恶痛绝。其奢靡之风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导致军费不足,国力衰落。
另一方面,近代史本身就是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侵略导致的落后挨打,不能仅仅怪在慈禧头上。慈禧发动义和团运动,保存了中国绝大部分领土。
自古以来,有争议的人物也常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命运的选择,还是本身原因造就,慈禧在最初的夺权斗争中反映了这两种机缘的交织。
咸丰驾崩,留下权力空洞
咸丰有两位皇后,一位是钮祜禄氏,徽号为慈安,称东太后;一位是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称西太后。东西二宫个性不同,作为东太后的慈安性格较柔弱,虽是正宫,由于没有儿子,在地位上对有儿子的慈禧形成不了太大威胁。
慈禧的权力野心是在咸丰去世后滋长的。咸丰在位其间,本就身体羸弱,无法料理国事。打那时起常让叶赫那拉氏执笔批阅奏折,长期参与国事,与诸位大臣都有联系。
咸丰驾崩后,叶赫那拉氏上徽号“慈禧”,称“圣母皇太后”,由其子载淳继位,给慈禧造就夺权会。此时慈禧希望以“垂帘听政”方式掌握朝廷大权,但是遭到手握权力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反对,联合反对慈禧干涉朝政,被慈禧所怀恨在心。说来也怪咸丰疑心重,死后虽然任命了八大臣以挟制慈禧专政,却又担心这些外臣政变夺权,于是制作两枚印章,一枚交给正宫皇后,一枚交给了慈禧,以节制八大臣。八大臣为稳住慈禧,不得不常假意妥协,以谋后路。
联合奕?,执掌命运之笔
慈禧深知凭借个人力量,是很难扳倒八大臣的,这时候,她将眼光瞄向了同样被八大臣排挤的恭亲王奕?。奕?有胆有识,但在咸丰一朝却受尽委屈。
他早先就对前朝咸丰皇帝的继位感到不满,又因琐事被免去军机大臣职位。当英法联军攻击北京城,大家都四处逃散,咸丰与大臣逃亡避暑山庄之际,是奕?挡在最前线。然而咸丰驾崩,由于八大臣阻止,奕?连奔丧机会都没有。
此时慈禧选中了有勇有谋的奕?作为自己的联盟,是非常机智的。她给奕?去信,告知咸丰情况,让他快回承德奔丧。密信自然也暗示奕?,要联合除掉八大臣。奕?感到夺权的机会到来了,于是快马加鞭、不顾阻拦到达承德。
利用军权,采取分解之策
奕?来到承德,对八大臣假意麻痹,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回到京城后,买通了手握兵权的胜保,又获取留京大臣桂良、文祥等人的支持,这样一个大圈套就在八大臣回京之前埋伏好了。
为分解八大臣联合的力量,慈禧提出让肃顺护送咸丰的灵柩从大路回京,而两宫太后与七大臣则从小路回京,这样可以早点到达,在宫内布置以迎接皇帝灵柩。肃顺不知是计,欣然同意了。
这样慈禧早早到达京城,和奕?一起联合诸大臣准备政变,设计诸大臣呼吁两宫皇后“垂帘听政”,其他文武大臣皆不敢反对。七大臣也早已被军队控制,根本无法通知肃顺。慈禧乘机控制了朝廷大局,发布圣旨解除八大臣一切职务,最后派遣侍卫捉拿尚在途中的肃顺,就这样慈禧的夺权之路一气呵成。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辛酉年,所以称为“辛酉政变”。
政变成功后,奕?迅速升职为议政王,而肃顺则被处死,其他七位大臣也都或死或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