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混混到“九千九百岁”!魏忠贤是怎么创造明末传奇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从小混混到“九千九百岁”
公元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在河北省河间府肃宁县,有一个叫魏进忠破落户,老婆姓冯,膝下一女。这个破落户跟多才多艺的高俅可不一样,魏进忠不仅大字不识一个,而且还非常愚蠢,终日赌博,输多赢少,生活困苦。史书上说他“猜狠自用,人多以傻子目之。”
这一天,他又跟一群恶少赌钱,输的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无力偿还。债主把他一顿暴揍,并不断逼问“何时还钱”。魏进忠气氛的说“老子进宫当太监还你们还不行吗?”
史书称:“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圭而自宫。”《明史·魏忠贤列传》
一个走投无路的赌徒,进行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赌博。
赌神提裤不流泪,自宫后,他卖掉了全部的家产,通过贿赂进入宫中,成为一名太监。虽然明代自成祖之后,太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那些发挥重要作用的太监往往也是饱读诗书。魏进忠没有什么本事,当太监也处在底层,干些打扫卫生、为宫女做饭这样的工作。
而人生就像巧克力,谁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做底层工作这段时间,他遇见了年幼的万历皇孙----只有几岁的朱由校。因为万历皇帝并不喜欢自己的太子朱常洛,因此朱由校的处境也很惨,甚至没得到出阁读书的机会。两颗被遗弃的心走到了一起,魏进忠经常陪朱由校一起玩,貌似给了他亲人般的温暖。
蹉跎岁月,明神宗、明光宗两位皇帝死后,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此时的魏忠贤已经在底层待了21年。明熹宗天启二年,回忆童年快乐,皇帝给魏进忠赐名“魏忠贤”,并委以重任。此后的事情,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都提过----明熹宗在位仅7年,不识字的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衔接内外,把持朝政。魏忠贤阅读奏折需要找人翻译成白话,自己发号施令则需要找人将自己的白话翻译成文言。
逐渐的,魏忠贤开始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敲诈民间富户,安徽财主吴养春,被勒索六十万金,拿不出钱来被拷打而死,妻女自缢;命令朝臣集体长时间下跪,甚至有人当场累死,打击东林党,烧毁全国书院;伙同皇帝奶年客氏,害死怀孕皇妃,甚至使皇后流产,明熹宗绝后。
权势滔天之下,一大群人开始趋炎附势,把魏忠贤称为“九千九百岁”,无限接近皇帝,达到了历史上有太监以来的巅峰。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公元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这一年李自成走投无路,杀死一名文举人,和侄子逃去当了边兵。远在北京,一名叫陆万龄的监生向朝廷建议:
“孔子作《春秋》,厂臣(魏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厂臣诛东林党。礼宜并尊。”
建议到了国子监司业林釬那里,愤怒而无力的林釬当即辞职。另一位司业居然认为陆万龄说的很有道理,下令实施。就这样,国子监、太学、私塾等,把魏忠贤和孔子并尊。魏忠贤虽然活着,祠堂却遍布全国,有孔子祠堂的地方就有魏忠贤祠堂,百姓和部分读书人只管拜。其中一座陕西省的魏忠贤祠,至今仍被当地百姓当成佛像供奉。
孔子被称万世师表,与此种目不识丁之人并尊,可谓啼笑皆非。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有明一代人杰辈出,朝野内外尽是饱读诗书者,可他们为何让大字不识的魏忠贤,一飞冲天,为祸天下?
这件特殊的事情,得从三个方面去看:皇帝的特殊性,大臣的特殊性,时代的特殊性。
皇帝的特殊性:一个优秀的木匠
明熹宗朱由校的父亲是明光宗朱常洛,因为是宫女所出,所以不被父亲明神宗朱翊钧所喜欢。恨屋及乌,到了明神宗临终之前才下令“皇长孙宜即时册立、进学”。这个时候的明熹宗已经16岁了,身为皇长孙居然没有正八经读过书。可悲的是,明光宗当了29天皇帝就因荒淫以及“红丸”驾崩,朱由校自动继位。扶余、琉球等外邦,得知明熹宗不识字,开始停止向中原进贡。
万历年间,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都曾因火灾而重建,朱由校没有上学的机会,把儿童的好奇心都用在了这上面,每天游荡在大内的工地上,居然学习了一手惊世的木匠手艺。
经过他改造的床,轻便而节省木料,雕工精美,为当世木匠所惊叹;他所做的木偶,惟妙惟肖,明熹宗偷偷派人送到民间销售,百姓居然都愿意以高价购买;他自己亲手制作皮水流作为动力的木偶戏,并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喷泉;紫禁城的三座主店被他拆了建、建了拆,为大显身手,不惜赤膊干活。
明熹宗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并非一无所知,史书记载他曾经拉魏忠贤看戏,戏名为《疯僧骂秦桧》,因为民间讥讽魏忠贤是秦桧。魏忠贤知道说的是自己,戏看了一半就要走,熹宗就逼他看完;熹宗的张皇后故意在自己屋里摆着一本《赵高传》,以作警示,而皇帝见状“嘿然”。
可见这位优秀的木匠,其才能虽然不足以当皇帝,但绝非智商不够用,他对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还是有所察觉的。但是出于三点他无限纵容魏忠贤:1,与魏忠贤有之前的情谊在,而魏忠贤虽作恶却忠于皇帝;2,他本人在当皇帝方面能力不足,且无他人可用;3,他只想干好自己的木匠活。
明熹宗朱由校临终前,对即将继位的自己的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说:
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更可见,朱由校眼里,魏忠贤的作用是何其之大。
大臣们的特殊性:各怀鬼胎,党派相争,魏忠贤得利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无锡东林书院的楹联,他们关心天下大事。
明光宗临死之前,当着群臣的面封后宫李选侍为贵妃。照理说,当时明光宗的皇后已死,明熹宗的生母也死了,“李贵妃”应出面帮少年皇帝主持大局。但以“东林六君子”之一的杨涟为首的群臣却担心出现后宫干政的局面,誓死要求“李贵妃”搬出乾清宫,普通宫女住在一起。
这就是明代疑案之一的“移宫案”,以东林党的胜利而告终,后宫干政虽然没有了,皇帝身边也没有了其他可用之人,就只剩下魏忠贤这些宦官了。魏忠贤当政,东林党人又不断的抨击皇帝和魏忠贤。
另一批明代官僚按照籍贯也开始结党:齐党、楚党、宣党、昆党等等。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官位,打击声势浩大的东林党,开始结交宦官,甚至与魏忠贤同流合污。
斗争如火如荼,你死我活的阶段,当权的东林党人居然认为制度黑暗,以君子自居,反抗魏忠贤的主要手段为:辞职、唾骂等等,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有效的措施。而魏忠贤掌管东厂,这些人一旦辞官之后,更是随意栽赃和杀戮。东林君子之一、大思想家黄宗羲的黄尊素,得知魏忠贤抓自己,自己去衙门投案以彰显志气,不久自尽。
一大批忠贞之人,死的几乎毫无价值。气的黄尊素儿子黄宗羲一反数千年教化,高呼“天下之害,君而已矣”,并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国家法制化的思想。
东林党力量中一些忠义之士,不畏生死遏制魏忠贤。不过也有人认为,东林党人也代表着地方豪绅和大商人的利益,因此他们曾经反对向富人加税赈灾。但是总而言之,国难当头,东林党人没有认清形势,科学斗争,而且还与各地方党之间各怀鬼胎,相互揭发,而魏忠贤从中渔利,并通过打击文官集团扩张宦官实力。
时代的特殊性:明太祖废相,君权再无制约
王振、刘瑾、魏忠贤,明代中后期频频出现宦官当政的情况,必须的说,这与明朝本身的特殊性有关系。明太祖十三年废除中书省,在中国流行了2000年的丞相制度从历史上消失,君权从此再无制约。丞相废除,皇帝缺少助手,就给了宦官机会。
相位往往是宦海臣服数十年,在皇帝和群臣的认可下才确定的,其才能、人格有基本的保证。当宦官填补了这一权力空缺,不仅在治国才能上无法保证,个人品质更是令人怀疑,至于服众则更不值一提了。
无论是秦朝、东汉还是唐朝,那些著名的宦官朝代,在太监们风光无限把持朝政的时候,往往都是相位空缺或者弱势的时期。
而皇位的继承则是被动的,封建王朝严格依据“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来确立新的君主,当新君主不愿意勤政,大权必然旁落,魏忠贤之流这个时候就出现了。
魏忠贤简介
魏忠贤,小名魏思,原名李金忠。王,一个有才能的人,取了姓,做了太监。之后改名钟贤,完成了他的名字。明末宦官。北直隶肃宁。
魏忠贤,中国明末宦官,原名李晋中,北直隶肃宁人。出身街头流氓,父母都是街头杂耍或小手艺人,酷爱赌博。他们曾经把女儿卖了当赌债。魏朝改名为冰岛的冰车。后被赌债所迫,成为宫中太监,与宫中太监王安交了朋友,得到了他的保护。之后,他认识了黄的奶妈朱由校,和他一起吃饭。为皇帝他竭力奉承他的孙子,并引诱他举行宴会,赢得了他的青睐。泰昌元年,朱由校即位,为宗,国号天启。魏被提拔为的太监秉笔。
西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用刀、锯、斧、凿和颜料干活。每次建的时候,他都很得意,就是可以废寝忘食,寒暑难眠。他亲自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小宫殿,模仿清宫。它只有三四英尺高,但却精致巧妙。魏忠贤总是利用他专心做木工的机会征求他的同意,宗漫不经心地说我我明白了!小心你自己。魏忠贤逐渐精于政事。
当林东党的官方部长赵南星在法庭上拒绝了反对意见时,他对魏忠贤感到愤怒。1624年,魏忠贤被杨炼弹劾,但他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和镇压林东党员。天启五年,魏忠贤借被称为历史上六君子之狱的熊廷弼事件,诬陷林东党的左光斗、杨炼、周启源、周顺昌、苗长奇等人,大肆搜刮林东党员。天启六年,魏忠贤杀了高攀龙、周宗俭、黄遵素、李应生等人。东林书院全面拆除,讲座暂停。负责戍边的孙承宗、袁可立等清廉大臣,因与林东关系密切,纷纷被革职。至此,林东党被宦官们彻底消灭,而当林东被重重牵连时,这也是第一次把下巴处死。
勾结魏忠贤皇帝的奶妈客人家,他极受信任,被赐千岁爵位。他还在民间养了很多义子,比如五虎五狗,十子四十孙。在其全盛时期,当地官员奉承他,并为他设立神龛。就连著名的辽东巡抚袁崇焕也积极参与其中。崇祯皇帝于1627年登基后,决定整顿朝廷,清除以魏忠贤、柯为首的宦官。魏忠贤被迫辞职,派凤阳府守皇陵。途中,他知道自己是死罪,上吊自杀。
李自成进兵北京,崇祯皇帝想起了魏公公在太监曹化淳的建议下,他安葬了魏忠贤香山碧云寺中的s遗迹。康熙四十年被毁。
魏忠贤能叫九千岁是因为天启年间,他掌握的权利很大,仅次于天启皇帝,而皇帝一般被称为万岁,所以魏忠贤就被称为九千岁。这个称号也充分说明了当时魏忠贤的权利过大,已经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局面,一个阉党能有此称号,证明魏忠贤的宫中的权利已经是一手遮天,而太监进宫必须要净身,净身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没有厚点,人们送他九千岁的称号,也是在从侧面讽刺他,这样的魏忠贤一定是会留下千古骂名的。
我们都知道太监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净身入宫,如果混的好的话可能会一手遮天,如果混的不好的话,那一辈子也只能屈居深宫,做一个小太监,永无翻身之日。这样的职位,注定是被人们所鄙视的,所以一般人是不屑于进宫当太监的。而魏忠贤呢,家境也不太好,没有后台没有知识,可能只有进宫是他这辈子唯一的翻身机会了。于是,想明白了这些的魏忠贤就招人阉割了自己,进宫成了一名小太监。
魏忠贤的进宫动机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要翻身。于是,他看重了皇太孙的奶妈客氏,并和客氏结成了对食。对食的意思就是太监和宫女可以搭伙过日子,魏忠贤选择的客氏毕竟是皇太孙的奶妈,肯定对自己会有所帮助。魏忠贤是幸运的,和客氏结成对食不久,?皇帝和太子相继去世,皇太孙直接上位,客氏和魏忠贤的地位也上升了很多,魏忠贤成为司礼监掌事。
但是,人性是贪婪的。魏忠贤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朝堂一些大臣的警觉,马上向皇帝上书,弹劾魏忠贤。皇帝念及奶妈客氏的感情,没有处理魏忠贤。但是魏忠贤和客氏已经感觉到了危机,开始着手清理所有反对他的势力,后来成为了九千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8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