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上位之后欺负曹植了吗?曹丕是怎么对曹植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丕和曹植这对兄弟,在后世人的眼中,可能都会认为,曹丕在当上皇帝之后,对曹植一定很不好,毕竟曹植是当初自己最强的对手,差一点就要被他夺去了继承人的位置,民间一直流传着七步诗、甄宓等传说,也总是在偏向曹植而贬低曹丕,而且这些虚构的故事已经让很多人都以为是真实的。那么历史上曹丕登基之后,又是如何对待自己这个弟弟的呢?
历史上的曹操有25个儿子,其中曹丕和曹植便是曹操和二夫人卞氏所生。曹丕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从小就天资聪慧不同凡人,不仅饱读经书还文武双全。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在司马懿等重臣的协助下,曹丕打败了他的弟弟曹植最终被立为世子。不久,曹操去世,曹丕担任汉丞相一职,同年十二月,曹丕三次上书辞帝,最终汉献帝被迫让出皇位,曹丕从此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四百年的大汉就此结束,魏国政权从此建立起来。
曹丕的争夺世子之战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身为长子的曹昂死于了战场,但是在众多儿子中,曹操最喜爱的儿子却是曹冲,然而曹冲在十三岁就病死了。那个时候的曹丕22岁,听闻弟弟去世便跑去安慰父亲,此时曹操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曹冲死了于我来说是最不幸的,但是对你们(其他儿子)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啊!”。
由此可见,曹操对其他儿子并没有像对曹冲一样寄予这么深厚的期望,对于曹丕来说,虽然曹冲这个最大的劲敌不在了,然而曹操也并不喜欢他,相较于曹丕,曹操更喜欢忠厚老实的曹植。万幸的是,在司马懿众人的辅佐下最终被立为世子的是曹丕,但是曹丕仍有很多次想除掉这个弟弟,为什么却迟迟不动手呢?小编我认为可能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第一,自从曹丕继位以后,对于曹丕来说除掉曹植这一眼中钉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毫无实权的曹植对当时的曹丕根本够不上威胁。都说知子莫如父,曹操早已预料到这些兄弟们之间必将暗中争斗,曹操在曹丕当上太子以后,就毅然决然地将曹植的心腹们杀死了,虽然对于当时的曹植来说痛苦万分,然而正是父亲这一举动,最终让曹植可以逃过一劫。曹丕当上皇帝以后,朝中朝外对曹丕都是俯首称臣无人不服,此时的曹植除了写诗作词,对军事上可谓是一窍不通。因此,曹丕知道若此时杀掉曹植,不仅多此一举反而会被后人嘲笑成为恃强凌弱之人。
第二,卞皇后对儿子曹植的保护。两个儿子都是卞皇后的心头肉,无论曹丕对兄弟们多么残忍,但是对卞皇后是极为尊敬的。曹丕在父亲死后便想杀掉曹植,这时卞皇后听闻伤心欲绝,就跑去对曹植说:“你们两个都是我的亲骨肉,你要是真的想杀掉你弟弟曹植,那就先杀掉我吧!”。曹丕自是不敢违背母后,马上下跪赔罪,并对天发誓不会对弟弟曹植动手,曹植这才得以保命。
第三,曹植用才华打动了曹丕。曹植在父亲去世以后,便一蹶不振整日饮酒作诗,曹丕听闻欲以曹植不孝来治其罪,曹植自然是不敢与哥哥作对就主动认罪,可是曹丕并没有打算轻易放过他,于是就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并说若能打动到自己就放过曹植。曹丕在走到第五步时就开始吟诗,曹丕听闻后抱着弟弟泣不成声,这也是《七步诗》的由来。曹植知道兄弟同根,不过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同胞兄弟却要苦苦相逼又有什么必要呢,曹植这才用自己的才华和真情化解了此番危机。
所以,直到最后曹丕也没有对曹植动手,事实上,曹植也确实没有妨碍过曹丕,一生都在潜心文学研究经典。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曹丕不杀曹植的呢?
孙权杀了关羽后,怕刘备报复,干脆和曹操和好,劝他早日称帝。曹操一直控制着汉献帝。废了他自己当皇帝还不容易?但考虑到汉朝有个正统的名字,他自己登上皇位,会有人不满,所以他宁愿自己不做皇帝。将来条件成熟了,他就让儿子当皇帝,只叫自己王维。
王维的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最喜欢的是曹丕和曹植。他想选择他们中的一个作为王子。
曹丕从小在军营长大,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十岁前就能骑马射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还深入研究了百家争鸣和古今经典。曹植小时候特别聪明。他从小就精通文学,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曹操一直在犹豫谁该当太子。他从心底里喜欢曹植。曹植才华横溢,激情四射。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想看看曹植是不是真的有才华。所以曹植可以口若悬河,也可以写作。曹操打算立阿智为太子,但许多大臣反对说:“自古以来,皇位就应该传给长子。如果传给次子,会在朝鲜引起混乱。”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暂时放在一边。
曹丕文采不差,只是没有曹植那么有才华和名气,所以一直很嫉妒曹植。尤其是听说父亲有立曹为太子的想法后,极力贬低曹植,在父亲面前抬高自己。
他利用曹植嗜酒的弱点,在背后出轨,让曹植错过了出征的大事,让曹操对曹植不满。他还在曹操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忠诚和善良,深得曹操的宠爱。渐渐地,曹操觉得曹植虽然才华横溢,却不如曹丕。有大臣奉曹丕之命,在曹操面前替他说好话,于是曹操封曹丕为太子。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成为王维和丞相,大权在握。但曹丕还是担心曹植会和自己争夺皇位,故意找借口抓曹植,兴师问罪。
曹丕的母亲卞皇后不愿意看到兄弟之间的厮杀,于是赶紧为曹植求情。曹丕不能违抗母亲的命,就想尽一切办法给曹植制造麻烦。
曹植知道曹丕一直对自己有敌意。现在曹丕继承了皇位,不知道他会用什么手段来惩罚自己。所以他被带进宫后,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心情焦虑。
曹丕居高临下地说:“家父夸你写诗又快又好。我自己从来没有学过。今天,我将限制你在庙里走七步中的一步。”
曹植听说有人请他写诗,他也不怕。他抬起头来说:“好吧,请你问王师兄一个问题。”
曹丕说:“我们是兄弟,你可以以此为题写诗,但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否则,我不会饶了你。”曹植听到“兄弟”二字,百感交集。他低头想了一点,悲愤地吟道:
“煮豆子烧,豆子在锅里哭。)本是同根生,何必炒得太快!”
诗已经写好了,站在旁边的臣子连七步都没数。
曹植在诗中把弟弟比作豆子和豆豉,两者都生动贴切。豆子无情地燃烧着,在锅里沸腾着,仿佛人在哭泣。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着痕迹地准确描述了曹丕变相压迫迫害的事实。曹丕听后,认为自己把弟弟逼得太过分,羞愧地低下了头,免除了曹植的死刑,并把他贬到了老家。
曹操虽然曾经是皇帝,但一直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曹丕想废除名义上的汉献帝,自己当皇帝。然后,一场让位的好戏上演了。
曹丕的心腹华歆带领文武百官上书,劝汉献帝让出家产给王维曹丕。汉献帝当了30多年傀儡皇帝,有自知之明。为了保命,他很不情愿地“自愿”把皇帝的玉玺交给了曹丕。没想到,曹丕假惺惺的当着满清的面把玉玺还给了汉献帝。
汉献帝战战兢兢地拿着玉玺,不知如何是好。汉献帝受曹丕启发,命人建“禅台”,择良辰吉日。曹丕迫于无奈,于公元220年禅修称帝,以和魏命名,定都洛阳。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封汉,定都成都。公元229年,东晋封孙为吴,建都武昌,后迁至建邺。至此,东汉正式宣告结束。
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可惜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所以在立储上注定会有一争。曹植虽然比曹丕更有文学造诣,但是当帝王曹植的定力还是要差一点,可能自由自在的生活更适合他,最后曹操还是让曹丕当了太子。曹丕上位以后逼汉献帝上位自己称帝,从此正式拉开魏国序幕。不过曹丕称帝后也没松懈对于曹植的防范,升至到了曹睿上位也都防着曹植,难道曹植的威胁真有这么大么?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说起这首《七步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说的是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斗争的事。那么,曹丕继位后,如何对待曹植的呢?下面我与大家说说。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丕登基,没有了曹操的庇护,曹植的命运开始发生重大改变,曹丕对这个曾经的王位竞争对手,自己的亲弟弟虽没有杀死,但采取了一系列迫害和防范措施。
首先不断变换曹植封地。
公元221年,曹植被封为安乡侯,当年又被改封为鄄城侯。
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为雍丘王。
公元226年,曹植又被改封到陈郡,229年又改封到东阿。
曹植每被改封到一个地方,给他的随身亲兵都不超过二百人,而且这二百人还都是一些老弱残兵。
其次以各种理由不断除掉曹植身边谋士。曹植身边有三个重要谋士,杨修、丁仪、丁廙,杨修早年被曹操赐死,丁仪、丁廙被曹丕以各种理由打入大牢,最后斩首,株连三族,余下的随身的官吏都是一些庸俗之辈。
曹丕不管是变换封地,还是诛杀谋士,曹丕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曹植再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公元226年,曹丕病死,曹叡继位后,曹植数次上书要求为朝廷出力,参与政事,但曹叡继续防范曹植,找理由拒绝了。
六年后,也就是公元232年,曹植在郁闷中病死,时年41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6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